hello大家好,我是本站的小编子芊,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书谱书法,书谱笔法100讲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我们的知识点较多,篇幅较长,还希望您耐心阅读,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您也可以向我们反馈,我们及时修正,如果能帮助到您,也请你收藏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书谱书法,书谱笔法100讲》是一本关于书法笔法的书籍,共分为100讲。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福音。我们就来谈谈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它从字的基本结构入手,讲解了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和技巧。无论是直、横、撇、捺、点,还是横折、撇折、竖折,都有详细的解说和示范。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的笔法,读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从而写出更加工整的字体。
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洁明了。每一讲的内容都很精炼,没有过多的废话和冗长的解说。作者将重点放在了核心知识点上,以便让读者能够迅速掌握要领。书中的示范字体也非常清晰,可以直接模仿书写,提高实际操作的效果。
这本书的内容实用性很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讲的最后都有练习题供读者练习,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提高的目的。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笔法的应用示例,让读者能够将所学的书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本书的读者范围很广。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受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他们入门的教材,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书法水平,丰富书写技巧。
《书谱书法,书谱笔法100讲》是一本内容全面、讲解简洁明了、实用性强的书籍。它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书法笔法的机会,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享受书法所带来的乐趣。
书谱书法,书谱笔法100讲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著作。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书法艺术的根本追求何在?书法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中国书学真正成熟与自觉的表现。而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书谱的书法艺术特点
《书谱》原文及译文对照如下: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徐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译文:关于古代以来,善长书法的人,在汉、魏时期,有钟繇(you)和张芝的卓绝书艺,在晋代末期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品精妙。王羲之说:“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法,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不值得观赏。”可以说,钟繇和张芝死后,王羲之、王献之继承了他们。
王羲之又说:“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与钟繇是不相上下,或者略超过他。对张芝的草书,可与他前后相列;因为张芝精研熟练,临池学书,把池水都能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样下功夫刻苦专习,未必赶不过他。”这是推举张芝、自认超越钟繇的意思。考察王羲之父子书法的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前人法规,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也是无愧于书法这项事业的。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研。”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译文:书法评论者说:“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可称得上古今独绝。但是今人(二王)还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虽然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为了记录语言,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
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谓“文采与质朴相结合,才是清雅的风度”。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
评论者又说:“献之的书法之所以不如羲之,就像羲之的不如钟繇、张芝一样。”我认为这已评论到问题的要处,但还未能详尽说出它的始末原由。钟繇专工楷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擅长,王羲之兼而有之。比较张芝的草体王还擅于楷书,对照钟繇的楷书王又长于草体;虽然专精一体的功夫稍差,但是王羲之能广泛涉猎、博采众优。总的看来,彼此是各有短长的。赏析
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书谱十五种笔法
书谱十五种笔法:一是点法,有方圆等区别。二是捺法,有伸缩之别。三是折法。四是挑法。五是揉法。六是绞法。七是横法,有长短粗细之分。八是竖法。九是转法,笔势如何圆转。十是托法,如何用托笔来写笔划。
《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予以很高评价。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史》)。
清朱履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书学捷要》)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书概》然因过于圆熟,也得到“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的批评(《述书赋》)。
在历代书法家的草书作品中,唐代孙过庭的草书《书谱》较为规范,且字数较多,比较适合用作草书学习范本。本节就以《书谱》作为范本,来详细解析草书基本的点、横、竖、撇、捺、方折、圆转、提、钩、弧十种笔画和由它们分蘖出来的多种笔画的书写方法。
书谱笔法100讲
书谱最难的十种笔法
1:点法,有方圆等区别,点:点画在《书谱》中运用广泛。点画在草书起到活泼字形和丰富节奏的作用。如独点,须重按,又要不失
跳动感。连点大致有二种:左右、上下。左右点呼应且有轻重,上下点须欲断还连,且粗细有别。2:捺法,有伸缩之别。也称“磔法”,
向下徐行,势力开展,至下半截略带卷起意,至捺出处稍驻,再提笔捺出,捺脚稍长。元陈绎曾《翰林要诀.圆法》云:“磔‘’,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藏。须先作上啄,取势如裂帛,力在裂外。3:折法 :转折为两种笔法的合称,具体就是圆转和方折。圆转类的衔接其书风一般偏近于阴柔,主要体现一种静态,一种缓慢的自然流动。而方折类的衔接大都给人以阳刚之美,表达一种动态,是跳跃的起伏波动的态势;更进而言之,圆转技巧的持续性强,有一种线形伸展的魅力、而方折技巧的停顿与间隔使它更具有点的性格、节奏感更强烈。
四是挑法,五是揉法,六是绞法,七是横法,有长短粗细之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谱字原大几厘米
<strong>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strong>
孙过庭草书字大小为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从《书谱》中就可以看出来,书谱是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书是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孙过庭草书原稿字很小,就和16开字帖上差不多吧,比8开的放大本字要小。横幅长卷形式。
关于“书谱书法,书谱笔法100讲”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