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林锡彬书法,李岱彬书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林锡彬书法,李岱彬书法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方文化瑰宝。在众多的书法家中,林锡彬和李岱彬是当代书法界的翘楚,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林锡彬是一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筆触激烈而富有张力。他擅长运用骨法和气法,使得作品中的字体变得更加生动有力。他的书法作品尊崇传统,又融入了现代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林锡彬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当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岱彬则以他的细腻和典雅而闻名。他的书法作品秉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笔墨的变化和造型的丰富。他的字体优美流畅,线条舒展有致,给人以宁静和温雅的感觉。李岱彬的书法作品往往寓意深远,充满着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他的作品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也是众多书法收藏家追捧的对象。
林锡彬和李岱彬的书法作品,风格各异却各具特色。林锡彬的作品力量感十足,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而李岱彬的作品则显得柔和而沉静,给人以安宁和舒适的感受。二人的书法作品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文明的珍贵瑰宝。
林锡彬和李岱彬是当代书法界的两位大家,他们各自的风格和技艺都让人赞叹不已。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无论是林锡彬那雄健有力的字体,还是李岱彬那细腻典雅的笔触,都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
林锡彬书法,李岱彬书法
这是一篇论文,原文如下:陈继豪诗词对联赏析陈章中华文明高古,语言文字独特,诗词冠于世界,成为诗之国度。古时从帝王到乞丐、从圣贤到平庶,皆能吟咏。文人墨客,更乐此不疲。辛亥革命之后,受新文化运动冲击,诗词日渐式微;四九年以后,被定为“不宜提倡”,更是致命一击。1979年童怀周选编的《天安门诗抄》,大多数近体诗,不符格律。直到改革开放后,这一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才重新焕发青春,各地诗社如雨后春笋,诗人迭出。我所认识的陈继豪先生,可谓其中出色的一位。继豪兄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词月刊】深圳站站长,中国楹联学会及其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深圳诗词学会副会长、深圳书画家协会理事。诗联作品见于【中华诗词十五年鉴】【民族魂—诗词联大观】【中华诗词】【当代诗词】【诗词月刊】【古今诗人颂罗浮】【四海诗人颂云和】【中国对联年鉴】【中国楹联家大辞典】【中国对联作品集】【中国嵌名联大观】等。曾入选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的【2001—2005五年五百佳联】和2013年【佳联三百副】。诗联作品分别在《中国梦想·美丽丽水》大赛以及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世界微征文大赛中获奖。对联作品分别在武当山下丹江口市的“静乐宫”大殿、广东潮阳的卓锡古寺、石泉岩、灵显古寺等山门及各殿镌刻悬挂。这里,就从他的几首七绝谈起:百年辛亥(词韵)奴辫笠冠连夜除,江山此日易新符。千年帝制飞烟灭,义写中华一部书。起句“奴辫笠冠连夜除”,就令人喝彩。一首七绝,仅二十八个字,写“百年辛亥”,从“除辫”入手,是一条最成功的捷径。满清,初兴之时和灭亡之际,就总以“辫发”大做文章——1636年,皇太极明令:“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有效他国束发者,重治其罪。”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辫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读史至此,辄用伤怀……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连夜”一词,也足见诗家通晓辛亥革命的历史。承句“江山此日易新符”。以“新符”呼应“除辫”,如水流花放,极见自然。从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到宋元明清,政权总是仅在一家一姓之间更迭。但这回不同,是“千年帝制飞烟灭”,这一转,在承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结句“义写中华一部书”,整个辛亥革命的全过程,都被一部《辛亥革命史》包涵了。《辛亥革命史》从第一章“康、梁变法失败”,到第六章 “共和:理想与现实”,全书120万字。为一部煌煌巨著,写就这么二十八字读后感,全诗工雅流畅,层次分明,意蕴深远,已臻古人“一首七绝,廿八贤人”之境。人言元稹二十字宫词: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足抵白居易一篇《长恨歌》;该诗之于《辛亥革命史》,也可作如是观。次韵邓世广先生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口占曾是硝烟弥国门,江山已改旧乾坤。奈何仓鼠群而硕,惊扰泉台英烈魂。该诗可谓“百年辛亥”的姐妹篇。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是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共同纪念的大事件,大家耳熟能详。首句“曾是硝烟弥国门”,为读者描摹出百年前那场发生在中国南大门碧血横飞的景象。孙文语“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所以承句说:“江山已改旧乾坤”这头两句看似平淡的平铺直叙。但转句“奈何仓鼠群而硕”,如奇峰突起,令人心头一震。本来,承接“江山已改旧乾坤”的,应该是举国新气象,人民享太平。但现实并非如此,一百多年来,“官仓老鼠大如斗”的现象,什么时候停过?清帝逊位后,大小军阀粉墨登场,谁个不是在为自己扩权聚财?奈何?!行文至此,笔者不禁为诗人这二字击节,它大有民国诗人蒋光慈“我欲哭无泪,欲号无声,欲拼又无兵刃……”的意境。无奈之下,诗人不予直言。精彩的结句出现了:“惊扰泉台英烈魂”。今者不作“妄议”,被惊扰的英烈之魂,乃是最好的回答。此,一浇块垒,堪称神来之笔。尤令人扼腕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可不是当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走投无路的渔阳戍卒;也不是历代“死罪好当,饿罪难当”而冒死造反的饥民。他们大多数是受过良好教育、生活优裕的青年才俊。烈士中有9位留学生,28位海外侨胞(其中有华侨学生、商人、工人),3位记者,2位教师,12位工人, 14位军人……。其中以一篇《与妻书》传名的林觉民,他是民国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林长民之弟、贤媛林徽因之叔,是回国参加反清革命的留日学生。这群人中龙凤,如果泉下有知,情何以堪?“奈何仓鼠群而硕,惊扰泉台英烈魂”这个转结内涵深邃,而又令人一目了然。我将它视为当代诗词政治色彩极为浓烈三联精彩诗作之一。其它两联一是熊鉴的《咏贺龙》末联:可怜剑起人头落,犹说阿瞒是梦中。二是林锡彬的《着陆英伦》末联:泰晤士水分南北,主义向东不向西。云和湖夕照夕照苍茫山更幽,云和风物悦清秋。雁临孤屿归舟晚,好与飞霞竞自由。该诗是作者2012年秋在浙江云和雅集时的题咏。浙江云和湖延绵90公里,北靠仙霞岭,南倚洞宫山。在夕阳映照下,更显得苍茫幽静,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起句写景,承句抒情。转句纯用白描:雁临孤屿归舟晚,其中“雁临孤屿”是主体,归舟是衬托;共同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大雁,是秋日南飞的候鸟,古诗词中借雁抒情的名句很多,寓意各有不同。如李后主“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唐无名氏“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温庭筠“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等等,是借雁思人。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和“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是借雁抒发豪情逸兴,展示诗人的豪迈胸襟。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则是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等等,都是各有寄意,难以尽述。唯陈继豪笔下渔舟唱晚之际,“暂歇孤屿之雁”,是蓄势待发,“好与飞霞竞自由”!它与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和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有异曲同工之妙。陈氏云和湖此雁,堪称旧体诗坛中人人笔下所无之“第一雁”。陈继豪七绝,总有过人之处,另如下面三首:观壶口瀑布感怀浊流奔泻一壶天,莽莽黄河已杳然。何日晴波鲤鱼跃? 稻粱垂岸浪推舷。九曲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民族文化的摇篮,却是害大于利。历史上历次人口南移,多数起步于黄河流域。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乃一针见血。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形成奔腾汹涌的瀑布。“浊流奔泻一壶天”正是这个写照。黄河要么泛滥,要么断流、沙化,“莽莽黄河已杳然”这正是诗人当时看到的景象,起、承二句表达诗人压抑的心情和由此引起的感叹。转、合两句,引用了“左慈戏曹操”这个典故中著名的黄河鲤鱼,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憧憬:晴波跃鲤,稻梁垂岸,浪涌船移……。全诗音韵铿锵,一气呵成。读之令人难忘。金沙江遐思仰首雪山腾玉龙,云披哈达入苍穹。飞崖虎影今何在?依旧金沙水向东。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从青海流经四川、云南。丽江境内江段,有世界落差最大、以险要雄奇著称的峡谷虎跳峡,江流最窄处仅三十余米,老虎一纵即过。诗人站在虎跳峡东望,高耸入云的玉龙雪山,历历在目,云如哈达围绕。启承以景入诗引发 “遐思”,深得形象思维之妙。转句设问,昔日曾在深山不可一世的虎影,如今何在?但不管天下发生什么变化,丝毫不变的是金沙江水依旧滔滔奔流东去。该诗形象生动,言无尽,遐思无限,意趣无穷。种田歌—答友顺同学肩挑日月笠遮天,矢志耕耘年复年。畦垄为笺锄作笔,人间忧乐聚心田。诗人少年时的同窗友顺兄,读书不成,做了农民。此诗起句夸张,承句写实,第三句巧用比喻,层层铺垫,末句境界全出:“人间忧乐聚心田”。一个躬耕垄亩者,却心怀天下,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浙江云和题咏仙宫湖碧映云川,雾壑晴峰一脉连。鸟悦幽林吟妙韵,鸡催旭日上梯田。牧童吆醒村边树,新妇浣沉潭底天。耕读伊人忘岁月,持山作寿乐怡然。这是诗人在全国诗赛中的获奖七律。云和地处浙江西南,居丽水市中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瓯江上游—龙泉溪贯境而过。该地有仙宫湖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碧水、深湖、野生鱼为主题特色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区设有以“瓯江帆影”、佛教文化和船帮文化为主题的“十里云河”游线。所以首联说;“仙宫湖碧映云川,雾壑晴峰一脉连”。颔联“鸟悦幽林吟妙韵,鸡催旭日上梯田”,用拟人手法,为读者描摹出云和梯田胜景——梯田景区位于云和崇头镇,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总面积51平方公里,海拔跨度为200米-1400多米,共有700多层。此联“鸟”、“鸡”是鸟纲类动物相对;尤觉工整;下联“上梯田”语带双关,化典无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句曰:“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颈联“牧童吆醒村边树,新妇浣沉潭底天”,字字工对。用拟人、夸张手法,将一幅农耕文明时代村童放牧,少妇浣纱美丽图景,呈现给读者。因前三联大量描写云和诸般景致,故末联纯属抒情:“耕读伊人忘岁月,持山作寿乐怡然”。耕读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耕读文化,人们日耕夜读,所以古代江南地区人才辈出。“持山作寿”,典出唐武三思诗句“愿持山作寿,恒用劫为年”,即“寿比南山”之意,尾联托出这世外桃源之境。诗人胸罗万卷,故涉笔成趣,举重若轻。全诗紧扣主题,立意鲜明,措辞雅致,呼应得当。在全国诗赛中得奖,绝非浪得虚名。2012年,是杜甫诞辰1300年纪念年。诗人有七律缅怀杜工部昏君佞相绝贤良,安史鏖兵国祚殃。社稷将倾心惨切,家乡已邈意彷徨。秋风破屋忧寒士,暮雨摧舟哭乱唐。野老胸怀齐日月,诗声载道与天长。首联写唐玄宗后期沉溺声色,重用李林甫、杨国忠二奸,排斥贤良张九龄,裴耀卿和杜甫等青年才俊,终于导致安史之乱,盛唐国祚就此转衰。杜甫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全过程。杜甫一生的创作,与他的时代息息相关。因此该诗颔联开始切入写杜甫:“社稷将倾心惨切,家乡已邈意彷徨”;杜甫广为人知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是杜甫当时的作品,可为该联作注。颈联“秋风破屋忧寒士,暮雨摧舟哭乱唐”,上联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裁剪凝聚而来;下联“暮雨摧舟”则由“老病有孤舟”衍化而来;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认为杜甫《登高》里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联有“八悲”,读者可以算算,陈继豪先生这首诗有几悲?杜甫自称“杜陵野老”,百姓尊他诗圣,故末联以“野老胸怀齐日月,诗声载道与天长”作结,全诗至此,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形象,跃然纸上。诗人敬仰诗圣,饱读杜诗,深谙杜甫生平事迹,故丙申二月深圳诗词学会迎春会,席间拈得“北”字定体填词,一首长调一挥而就:念奴娇·乙未秋谒杜甫草堂感赋寻踪天府,正当空雁字,风亭横笛。花径不因秋冷落,凝雾衍生环碧。何处蓬门,韦庄重葺,万里桥西宅。蕉风竹影,百花潭水之北。乱世瘦马难行,盛唐安在,入蜀他乡客。幸寄浣花溪岸畔,茅屋却遭风拆,仰叹犹思,四方寒士,笔底民声泣。瘴风寒雨,病舟犹赋心迹。成都杜甫草堂幸晚唐诗人韦庄寻得故迹重新修整得以延续。安史之乱之唐肃宗乾元元年,杜甫贬官,得一官弃瘦马,自叹命与其相似,而咏“瘦马行”。词中“天府”、“花径”、“蓬门”、 “茅屋”、“寒士”、“病舟”“百花潭”、“浣花溪”、“万里桥西”、“韦庄重葺”、“笔底民声” 皆围绕杜甫发生,正如郭沫若题草堂联有“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句。全词苍凉沉郁,大有“凄凉四顾,慷慨生哀”之慨。这是笔者见过的写杜甫最精彩的一首长调。鹧鸪天古筝妙韵谁抚琴弦唱鹧鸪?宫商角羽妙音符。寒鸦戏水秋晴曲,丹凤朝阳春煦图。流泛韵,震心枢,悲欢离合指间抒。狂飙如泻银河落,撼动昆仑雪溅珠。继豪先生这首【鸪鹧天·古筝妙韵】从描写弹筝者轻拢慢捻的形象,写到格调委婉、韵味别致的潮乐《寒鸦戏水》以及中西合璧、余韵悠长的名曲《丹凤朝阳》,其间情景交融,最后高潮迭起,将一曲古筝妙韵,描摹得惟妙惟肖,达到令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效果,非词律、乐理俱精者,绝难为之。诗人另有一首描写音乐的【水调歌头潮阳笛套音乐】,郭业大先生在《深圳诗词》2013年第一期称该词“形神兼备、名实合一地慨述了笛套锣鼓乐的宏大内涵与精彩表现,尤其在勾勒出笛套鼓乐的气势、声威、高雅风韵、回环旋律之后,又巧妙地嵌入大量鼓乐曲名而读之毫无枯燥之感……”可谓尊崇备至。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继豪兄填词,用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严格遵守“词林正韵”,措辞工雅,承转得当,化典无痕;内容则紧扣主题,立意鲜明,如下面三首。行香子·罗浮山道辟玄黄,世历沧桑。数东粤、四百峰光。仙游神赴,鹤驻龙藏。集华山险,黄山秀,泰山昌。存眞抱朴,显圣纯阳。又坡老、此贬南疆。罗浮易主,酬唱流芳。咏朝霞灿,飞霞幻,晚霞茫。此双调小令采用苏轼所用之定格。起拍引入道教天地沧桑之演变。位于粤东的罗浮山,四百多山峰九百多瀑布流泉,自古便是儒释道向往之地。秦时,道士安其入罗浮醉酥醪;汉文帝游说赵佗的使者陆贾到粤,惊奇发现罗浮山;隋朝时,赵师雄远道而来便做起梅梦;民国陈济棠主粤时,在酥醪观後山巧遇群鹤跟随盘旋,後来陈建“驻鹤亭”纪念。歇拍处引入华山、黄山、泰山,罗浮与之并美。过片又引典:常来常往的吕纯阳;东晋在此开辟道场并写成【抱朴子】的葛洪;迟来的苏东坡,吟成千古绝唱,罗浮再度易主。美哉罗浮,最后在虚实变幻的霞彩中收拍。这一阕【行香子】,上下片的首二句,严格按偶句入调,全词音节流美。入选【古今诗人颂罗浮】,并被多位书家构为书法作品。鹊桥仙·赠武汉诗友丙申正月初六日,学会宴武汉诗友,席间,拈得“雪”字,议定填【鹊桥仙】为咏。楚山藏梦,大江泛韵,黄鹤楼头云悦。忽闻玉笛载唐音,引来那、千湖明月。丙申迎岁,莲峰宴客,举酒抒怀言切。大鹏潮起浪淘沙,同心唱、阳春白雪。金缕曲·乙未初冬谒汉中紫柏山张良庙乙未岁杪,深版第三次版主会,以王安石《元日》诗廿八字分韵,余拈得“竹”字,议定填词牌【金缕曲】紫柏初游目。直惊乎、石门天险,子房归宿。博浪飞椎空雪恨,复得黄公兵牍。施巧计、鸿门脱束。栈道残痕留崖壁,乃运筹帷幄兵戎逐。尸遍野,鬼魂哭。江山归汉功臣戮,叹萧何、更悲韩信,死无分竹。谁遣留侯辞爵去?从赤松为高足。参辟谷、云端乘鹿。吐纳云烟三界外,正瑶池千载蟠桃熟。瞻仰处,史堪读。*张良,字子房,刘邦谋士,本姓姬,在博浪沙(今河南省)椎秦未遂,改姓张。避下邳(今徐州东)得黄石公授书,後助刘邦鸿门宴脱险,又助刘兴汉。汉立,张辞侯于秦岭紫柏山入仙道。*分竹:授予象征权力的竹使符,即授权。将竹节分劈为两半雕刻为符,一半给予受权者,一半留宫中,谓“分竹”。此二阕在网上获得一片赞誉之声。陈继豪不但诗词俱佳,尤擅对联。先从他【题卓锡古寺白牛岩梵音亭】二副七字联谈起。一松风玉笛莺啼序,丽日丹霞自在天。二白牛问道千秋岁,紫燕裁诗一剪梅。第一联之妙,在于将词牌“莺啼序”作为偏正结构与“自在天”相对,此对需道行深厚者方能为之;第二联妙在字字工对,浑然天成,后三字都是词牌名,融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用典等修辞方式于一炉。读后令人心存意念,过目不忘:作者精湛的联艺,在《题广州梦欣品艺茶庐》一联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品为标格,艺苑衍才情,把春风夏雨、秋月冬阳,都赋予清音妙韵;茶逸神思,庐庭涵意趣,偕绿水青山、白云紫霭,尽溶入盏海壶天。首先将“品艺茶庐”四字镶嵌得十分自然流畅,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境界。《红楼梦》里,妙玉请黛玉、宝钗、宝玉品茶,调笑宝玉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骡的了。所以说,“品为标格”。品,即是某种风范、气度。“茶逸神思”:茶,飘逸出来的香气,令人产生神思妙想。 “艺”“庐”二字,诗人将它融入“艺苑”“庐庭”,作为两个处所相对,犹显工整、自然。再往下看“艺苑衍才情”,“衍”是延长,开展:如衍绎,推衍。“庐庭涵意趣”,“涵” 是包容,包含:如涵蓄,蕴涵,海涵。“衍”者外拓,“涵”者内敛。尽显对仗之妙。“才情”对“意趣”,也紧扣主题。下来是春夏秋冬与四种颜色本句对,如行云流水,美不胜收。最后“清音妙韵”与“盏海壶天”,前者是“品”、“艺”的结果;后者呼应“茶”、“庐”,匠心独运。该联堪称陈继豪对联代表作。为广州梦欣品艺茶庐增色不少。正因为诗人联艺高超,因此2014年在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发起世界潮人微征文活动中,连同上面对联和以下四副对联,皆获一等奖,下面四联是——潮阳东岩山门联一揽胜喜登临,诗咏白牛卧月、金顶垂岚、石岩梦雪,山海云连昭气象;寻踪犹景仰,心铭颠祖开基、伯琦啸韵、御史留题,俊贤辈出蔚人文。二胜迹启清思,危峰堪作笔,松筠泉石皆诗意;罡风消俗虑,落瀑若垂笺,云霭山川入画图。三岭表聚烟霞,登临且向三摩地,抛开物我;佛庭祈福慧,归去犹携八吉祥,证得因缘。四练江西拱,落日染金波,飞霞连碧宇;海气南来,潮音弘妙法,暮鼓震尘寰。与以上对联同获一等奖的还有咏潮阳文光塔几首诗,有这么多的诗联同时获一等奖,可喜可贺。下面三副挽联,是诗者为著名企业家、书法家、诗人唐大进先生的先严、著名西秦戏传承人唐托先生百岁逝世所撰:敬挽汕尾西秦戏剧家唐托老先生百岁驾鹤一百岁行藏,箫弦起处台型足一生冠盖,锣鼓催时意象奇二风流演绎,梨园最好是西秦,漫生桃李德艺宏成,正线称奇源北国,契合因缘三宫商合切而行板,乃正统秦腔,传承是道仁德和衷以致然,有贤明后裔,恪守唯章2007年19月27日,马其钝先生在香港大公报发表的《挽联﹕从鲁迅到巴金》一文中说:如今的挽联鲜有佳者。其实,如今的挽联水平,并不衰败。只是,高手隐于市。如陈继豪挽唐托先生三联就都是字字珠玑的佳联。第一联“百岁”、“一生”是数量词相对,更妙的是,唐老一生刚好活了一百岁;“行藏”、“冠盖”是名词相对;“行藏”内涵极广,这里作行止、生涯解;“冠盖”原为戏剧道具。联中作事业解。箫弦、锣鼓,都是戏剧用具;属名词相对;“起处”指方位,“催时”指时间;全联至此语气起一波折,灵气尽显。“台型”是戏剧术语,指戏剧演员装着及亮相,与“意象”作为名词相对,前者是外在形象,后者是内涵意境。末字“足”、“奇”是形容词相对,挽百岁戏剧名家以“足奇”结尾,极为工巧,传神。第二联,西秦由宋、明两朝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闽、台、粤,定格于广东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秦戏。“梨园最好是西秦”为清代海丰举人黄宗道 “竹枝词”句。诗人信手拈来对“正线称奇源北国”, 正线与西皮、流水皆为古中原曲调名。作为戏剧名词正好与“梨园”相对;最后“桃—李”、“因—缘”既为本句对,亦为对句对。全联对仗工稳,虚实相间,道出西秦来龙去脉,赞颂逝者德艺双馨,非艺臻化境者,难作此联。第三联以叙事形式,告慰逝者,西秦这一剧种,从正统秦腔传承而来,如今后继有人……。三联主题围绕“一个中心”, 措辞文采斐然,内容各有侧重,唐老泉下有知,当无憾矣!诗、词、联,古老华夏独特有的文学瑰宝,历史上留了多少千古绝唱!这三者既相互渗透、依存,又各以其特色而独立存在。在各个不同时期,各有其发展高峰。吟诗、填词、撰对,当要综合社会、自然、历史、人文、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学识与修养和驾驭文字的能力。相信陈继豪先生的创作高峰将在到来之中,期待有更多佳作问世。
陈锡权书法家
新编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 电波情缘�作者:陈锡权潮州市群众艺术馆陈锡权老师创作 歌文吟唱众人听,两个青年传美名,�天南地北良缘结,�电台红娘声誉佳。 ��
姑娘芳名刘晓璇,出生成长在四川,�大学毕业有工作,�父母庆幸心放宽。 ��
谁料晓璇有心思,不愿平淡家中居,�要到外头闯世界,�双亲闻知心发虚。 ��
二老唯有此女儿,家门那曾半步离, 俩人都把女儿怨,�外出想法太离奇。 ��
合家团聚乐陶陶,工作舒适怎轻抛,�社会复杂有风险,�年轻不知天多高。 ��
晓璇不愿改初衷,双亲劝告无听从,�莫象花卉温室种,�要学雄鹰击长空。 ��
反劝双亲莫挂心,磨练机会难找寻,�经历风雨见世面,�但待女儿报佳音。 ��
爸爸知女有主张,一番言语听细详,�告她历练是好事,�碰到困难要坚强。 ��
恐怕女儿吃大亏,注意事项列细微,�咛嘱发展如不顺,�急速回转把家归。 ��
晓璇记住爸爸言,辗转南下到广东,�终于踏上潮州地,�古城暂且把家安。 �
姑娘能干人聪明,白天上班夜陶情,�勤读诗文练书法,�时间不久业初成。 ��
晓璇虽然快乐多,有时感叹知己无,�独在异乡靠拚搏,�有人相助少坎坷。 ��
那晚打开收音机,声音甜美女主持,�晓璇一听暗欢喜,�交友节目合心弦。 ��
原来晓璇到潮州,虽是只度一春秋,�海滨邹鲁美誉播,�人杰地灵印象留。 ��
怀念家乡情珍藏,感触日深恋此间,�风光秀丽环境好,�更爱淳朴潮州人。 ��
心间有个念头生,希望潮州安下家,�寻觅投缘好伴侣,�就象夜晚盼星星。 ��
晓璇确是运气佳,打通热线诉心声,�留下联系电话码,�自此日夜忙接听。 ��歌文再表男青年,体校任教庄广熙,�工作积极人开朗,�年龄廿六正当时。 ��
只因广熙尚未婚,父母焦急有十分,�动员亲朋相帮助,�寻个媳妇早进门。 ��
广熙理解父母心,自己努力觅知音,�周围人物多关注,�网络世界也光临。 ��
网上聊天虽轻松,声音未闻人无踪,�真假难辨更苦恼,�欲寻女友怎成功。 ��
终身大事急不来,有日晚上听电台,�交友节目正直播,�广熙忽然舒双眉。 ��
原来正是刘晓璇,电波声里真情传,�广熙顿时好感动,�心想不知岂有缘?
听完广播已零时,广熙兴奋未觉疲,�意欲联系交女友,�又怕碰壁便迟疑。
广熙半月考虑深,先发短信探芳心,�坦诚表明倾慕意,�晓璇果然有回音。 ��
从此俩人靠电波,言来语去联系多,�相互欣赏印象好,�心心连通涉爱河。 ��
初次会面韩江滨,相见恨晚倍觉亲,�千言万句说不尽,�同赏美景度良辰。 ��
此后约会更频繁,游遍潮州各景观,�关系密切倍相爱,�情到浓时各心倾。
广熙说出肺腑言,多年寻觅意中人,�美梦成真有缘份,�如今晓璇在身旁。 ��
晓璇回应言由衷,有幸与你能相逢,�山青水绿人更好,�甘愿做个潮州通。 ��
俩人相识至深交,谈婚论嫁心意投,�有些情况未料到,�双方父母皆摇头。 ��
广熙妈妈闻知机,忙对儿子把话提,�此事不妥应慎重,�只恐他人冷言讥。 ��
话语不通难交流,风俗习惯怎强求,�产生误会久积怨,�家庭不和脸面丢。 ��
广熙深知妈开明,便带晓璇上门庭,�姑娘知书且识礼,�妈妈招待也热情。 ��
三番五次常登门,晓璇大方又温存,�广熙妈妈消疑虑,�邻居称赞语纷纷。 ��
众人都说眼界开,晓璇多艺又多才,�广熙真是有福气,�这段良缘天安排。 ��
广熙妈妈喜洋洋,心想儿子眼力强,�婚姻大事解决妥,�但愿合家幸福长。 ��歌文回头表晓璇,家书一封寄四川,�择偶之事细介绍,�期望父母展欢颜。 ��
那料双亲大吃惊,急令女儿速回程,�不顾父母自作主,�远嫁广东决不行。 ��
双亲潮州知不多,风土人情究如何,�所交男友怎么样,�多少方面底未摸。 ��
想事实在太不周,怎可轻易留潮州,�幸福生活未看见,�增添父母愁和忧。 ��
晓璇接讯泪双垂,父母反对怎施为,�广熙劝她先冷静,�再想办法来解围。
俩人选定三月间,同往四川探亲人,�广熙好象胸有数,�晓璇一路心不安。 ��
期盼父母转心机,生怕委屈庄广熙,�左思右想头绪乱,�广熙劝慰解愁丝。 ��旅途辛苦强支撑,奔波来到晓璇家,�难堪场面未出现,�晓璇疑窦心间生。 ��
双亲招待都热情,竟象久别遇老朋,�爸爸举动更无料,�亲自下厨忙不停。 ��
饭后愉快把天聊,一老一少真逍遥,�东南西北话题广,�晓璇疑惑更难消。 ��
心中焦急口未张,只怕事情又弄僵,�还是爸爸解谜底,�一席言语送清凉。 ��
爸爸告女不用猜,详细情况说你知,�一个月前春节后,�广熙已经寄信来。 ��
长信写满恳切词,真诚感人爸深思,�知识广博通情理,�难得还寄几本书。 ��
书本介绍潮州城,历史悠久有名声,�美景胜迹数不尽,�中国瓷都新命名。 ��
潮州自古多圣贤,今日人民写新篇,�改革开放变化大,�我心已与潮州连。 ��
广熙是个好儿男,女儿与他恋爱谈,�果然目光真独到,�托付终身不误耽。 ��
天下父母疼仔儿,正确选择会支持,�阿爸非是无情辈,�但愿你俩早团圆。 ��
晓璇激动喜乐滔,感谢父母多辛劳,�养育之恩定�家乡永远在心头。
广熙也说会感恩,孝敬长辈理应当,�路远亲情隔不断,�水有源头树有根。 ��
晓璇是个好姑娘,安居潮州离故乡,�我们生活定幸福,�四川探亲会经常。 ��日丽花开又一春,广熙晓璇喜完婚,�两家亲友同庆贺,�记者采访添气氛。 ��
晓璇广熙谢嘉宾,电台红娘更觉亲,�生活美满甜如蜜,�人生历程日日新。 ��
正是洞房花烛红,千里姻缘一线牵,�电波连绵传佳话,�终成眷属有情人。
林喜中书法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要“送灶”
在古代,祭灶是民间流传最广泛的习俗,几乎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据《海宁州志稿》载:“祀灶,每月二十四日,及立夏、冬至,率用饼饵。十二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各户煮秫黍赤豆饭……谓之‘送灶’。”
这说明在海宁的“过年”习俗中,农历每月二十四日都要祭灶。而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有“送灶”之说,是因为传说在该日,“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家家户户以隆重仪式为之送行,供奉糖年糕、肩舆等食物、物品,祈望“灶王爷”多说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送灶”的祭祀形式在《海宁州志稿》中也有记述:“灶糖年糕为供,以篝灯制舆,祀毕,将旧灶模、灶牌,置舆内,焚化于炉,谓之‘送灶’。”“篝灯制舆”就是把旧灯笼罩改成上路用的肩舆,将旧的东西放在里面,然后焚烧给“灶王爷”使用。
“送灶”所用的食物,如糖年糕、赤豆糯米饭、酒酿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赤豆糯米饭,海宁许多家庭都会做,而酒酿则是用糯米酿制,十分香甜。
过年打年糕有讲究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这几天基本都要围绕“过年”做准备了,如做年酒、杀年猪、腌制咸肉、打年糕、发陆笋、干溇捉鱼等,打年糕是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习俗。海宁境内各地的打年糕习俗不太一致,东部、西部都是用石臼打年糕,口感结实细滑,可存放过清明。中部斜桥等地一般都是手打年糕,口感更具乡野风味。打年糕需经过淘米、浸米、碾米、蒸粉、揉粉、印花、晾干、浸缸等一系列过程,其中许多环节令人趣味盎然。如打年糕当日,一家人分工合作齐上阵,家中小孩会在旁嬉戏观看,期待大人给一块香喷喷、热腾腾的“糕头”吃,还可用“糕头”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模样。第一块打出来的年糕,必定是元宝形的“年宝”,以示吉庆。打好的年糕摊放在蚕匾中,用箬叶扎成的印子印上红花,这也是家中小孩们最乐意做的事情。晾干年糕必须有技术经验,要用稻草、被单等把摊放年糕的蚕匾盖住,既要保持内部循环通风,又不能透风,以防干裂。年糕的晾干时间也有讲究,太久会发霉,太短则浸入缸中时会起皮。以石臼打制的年糕成形大多为一块大年糕,待冷却后切成数块,其形象比手工年糕稍逊一筹。
大年初一原来称为元旦
春节,清代称元旦、元日、新正、岁朝等,在海宁则俗称“年初一”。《海宁市志》载:“自凌晨至清晨,燃放爆竹,意为开门响亮。如遇单响或哑炮,必须补上一句吉语:单响谓‘一举高升’。哑炮谓‘闷声勿响大发财’。也有的补放一个,则叫‘成双成对’。男子相见作揖,互道‘恭喜发财’等吉语;女子相见万福,互道‘称心如意’。是日有诸多禁忌:不扫地、夜不点灯、不吃汤泡饭、不打骂孩子、不动刀、不倒马桶、不淘米烧饭(只吃隔夜饭)、不倒污水等。旧时尚有‘烧头香’、‘烧十庙香’、‘斋佛’、“吃青果茶’等习俗,今废。”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的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
在年初一,晚辈会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规矩是年初一拜本家、年初二拜岳父母家、年初三拜亲戚。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
最为风雅的“过年”习俗
写春联、贴春联,是最为风雅的“过年”习俗。春联俗称“门对”,也叫“春帖”,其最早形式是桃符,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宋代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并盛行。此后每到过年,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历年来,文化部门都有组织书法家写春联赠送的举动,已成为新的习俗形式。《硖川续志》所谓“写春联,贴壁门”,突出了一个“写”字。其实无需太讲究字的好差,只要在除夕买上红纸、毛笔、墨汁,守岁时一家轮流动手写,才真正体现出祥和喜庆的氛围和意义。还有贴门神、贴年画、贴福字等习俗。“福”字倒贴又流行起来,追求新奇,不分场合。虽然在明清时期已有倒贴“福”字的习俗,但就像逢年过节要避免打破碗、杯,一旦掉地上打碎了,须马上讲一句“碎碎(岁岁)平安”一样,是民间一种事后的智慧补救措施(心理安慰),并非本意。如果因为可以讲“碎碎(岁岁)平安”而故意打碎杯子,岂不是令人笑话。倒贴“福”字,就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倒福”与“到福”读音相近,但语义不同。
李岱彬书法
如果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
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等。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书法家薛克彬
北京书法家薛克彬书法价格:薛克彬,当代书法大家,艺术家,国礼艺术家。男,1938年出生。现为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人书法协会理事,北京华夏国际艺术画院理事,长沙楚墨轩书画院常务理事,九州枫林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等。他的作品没有经有关润格,市场估价5000——10000元人民币/每平尺。
林锡彬书法,李岱彬书法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