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李唐书法,唐朝皇帝书法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李唐书法,是指李唐时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而在这个王朝中,李唐皇帝所创作的书法更是独具一格,成为了唐代书法的代表之一。

李唐书法

在李唐书法中,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体现了唐朝时期繁荣昌盛的气象。他的书法作品字迹遒劲有力、线条飘逸流畅,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他的作品篆刻工细而精湛,字眼间的谐音巧妙,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李唐书法中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诗词的书法题材,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也有对国家、社会的忧患和思考的书法作品,如《上柱国》、《卧龙岗》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李唐皇帝深邃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社会风貌的关注与担忧。

李唐书法的艺术风格也深受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表现出唐朝社会文化繁荣昌盛的特点。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题材有花鸟、山水以及装饰纹样。经过他的书法艺术加工,这些寻常事物变得充满了艺术感,精致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唐书法的影响不仅止于唐朝,而是在之后的历史中继续发扬光大。他的书法作品传世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书法也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李唐书法是唐朝皇帝所创作的一种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唐朝繁荣昌盛的气象,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社会的关注与担忧。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是在艺术风格的表现上,他都展现了杰出的艺术才华。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为后人所推崇,也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唐书法,唐朝皇帝书法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 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 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基本介绍 本名 :李邕 别称 :李北海,也称李括州 字号 :字泰和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苏扬州 出生时间 :678年 去世时间 :747年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撰写碑文,精通书法,北海如象,书如其人,巨大影响,个人作品,《李思训碑》,《麓山寺碑》,人物评价,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轶事典故,酷滥,鬻文获财, 人物生平 李邕,唐代书法家,广陵江都(扬州江都区)人,一说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这一年,中国诗坛上的两位巨星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齐州(即今济南市),并且游踪齐鲁,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到来的讯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北海,即今山东的益都。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连日赶往齐州与杜甫会面。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时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杜甫此时才是个33岁的后生,名声远没有达到诗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识珠,他已经预见到了这颗新星的万丈光焰。可惜他没有看到。 会见的欢宴就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上。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李白这时也在齐州。天宝三年,他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结伴东游。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极宫受道录,不知是道规使然,还是没有接到请帖,或许还有其他原因,这位极善饮的诗人没有来喝这杯酒,否则历下亭上一定会留下李白的诗作了。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李邕愿意结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载:“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李邕鬻文获金,可以用来支付他结友交游的巨大开销,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总有手头拮据的时候。每逢这种时候,他就有挪用公钱之嫌。杜甫和李白在天宝四年分别见到李邕的时候,他身上刚刚发生了一段死里逃生的故事。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回归长安,车驾路过汴州。李邕从陈州赶过来谒见,并接连献上几篇辞赋,深得玄宗赏识。于是李邕就有点飘然,自我吹嘘凭自己的才华“当居相位”。那时李邕只是陈州刺史,这话说得忒大了点。偏偏这话叫中书令张说听见了,不久李邕在陈州任上挪用公钱事发,张说将旧账端出。两笔账一块算,下狱鞫讯:罪当死。这时候幸亏有个叫孔璋的许州人上书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写的真是好,打动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贬为钦州遵化县尉。而孔璋流配岭西(现今广东)而死。这两个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终没有见上一面。孔璋的奏疏基本概括了李邕的生平功过。这篇情真义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传奇色彩,尤其让仕途失意、蔑视权贵的李白景仰。李白也深怀济人之心,有着散尽千金的豪爽,来到齐鲁之邦,他自然要去拜访这个传奇中人。就在天宝四年,他们相见于益都李邕任上。李白时年44岁。李白在益都听到了另一个李邕见义而舍己相助的传奇故事。这里有一个女子,丈夫被人谋害。女子持刀复仇,刺杀真凶而获狱,罪当极刑。这时候李邕奋不顾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写下了叙事乐府《东海有勇妇》:“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荣光。” 送别杜甫和李白后两年,李邕就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事情是这样的,狂傲的李邕并没有听从孔璋“率德改行”的忠告,又一次把手伸向了公钱,“奸脏事发”,但这不足以断送他的性命。真正的原因是,远在长安京师的左骁卫兵曹柳绩与他的岳父杜有邻不睦,污蔑杜有邻妄称有占验之能,交构东宫,指责皇帝。这本是信口开河之谈,无凭无据之辞,却被李林甫抓住,严令审讯,查出柳绩是祸首,却莫名其妙地将柳绩连同他的岳父杜有邻一同杖死。审讯中查出李邕曾送给柳绩一匹马,便以“厚相赂遗”受到牵连,又因李邕与淄川太守裴敦复有私交,裴敦复曾荐李邕于北海。裴敦复亦遭到株连。心狠手毒的李林甫立刻责令他的两个爪牙驰往山东,将李邕、裴敦复“就郡决杀”。李邕已有七十高龄。 这已是天宝六年的事了。时李唐王朝被李林甫搞得朝野一片白色恐怖。李邕不畏惧死亡,屡出诤谏之言,武则天时他拜左拾遗,在朝堂之上当着则天皇帝的面,就敢于和御史中丞宋璟一同指责则天皇帝的心腹张昌宗兄弟以权谋私。武则天想发火,但是没有发作,沉吟了半天,竟应允了宋璟、李邕的批评。这就是孔璋所言,“往者张易之用权,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可见李林甫为排除异己,绝杀李邕等有识之士的残酷,甚于武则天之于来俊臣。 对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绝,他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 李白愤怒之极,感叹之极,他大呼:“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俱往矣,我们讲叙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故事,仍是一歌三叹! 主要成就 撰写碑文 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诗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精通书法 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在国小高年级和国中的写字课本就采用李邕的书法字型,作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课本。相信不远的将来,李字也像王字一样丰美全国。 北海如象 李邕能诗善文,工书法,尤擅长行楷书。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一生共为人写了八百篇,得到的润笔费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英才,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他人。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鑴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李邕《晴热帖》 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李邕的书法艺术,在当时与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为人和才情更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亲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学的人,为官遭贬,后专心学术,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李邕天资聪慧,幼承家学,少年时以擅长辞章而闻名。但他在仕途上,却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竟被酷吏活活打死。 书如其人 “书如其人”,李邕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他的书法初学右军,又参以北碑及唐初诸家楷书及行书笔意,变法图新,形成了他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宣和书谱》云:李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夫人之才多不兼称:王羲之以书掩其文,李淳风以术映其学。文章书翰俱重于时,惟邕得之。当时奉金帛而求邕书,前后所受钜万余,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观邕之墨迹,其源流实出于羲之。议者以谓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于实也。杜甫作歌以美之曰:“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为世之仰慕,率皆如是。 唐李邕书臧怀亮墓志 巨大影响 这可以说反映了李邕书法的创新风格和在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李邕的书法主要以碑版为多,高似孙《纬略》记载他所书碑版达八百通之多。他所书碑版几乎都是自己撰文,甚至还有说他亲自镌刻的说法(见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杜甫与李邕是同时代人,其诗决非过誉。 个人作品 李邕有自撰自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数种碑帖,影响最大的要数《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 《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又称《云麾将军碑》。 李邕书李思训碑 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立碑在陕西蒲城县。 此碑用笔瘦劲,方圆兼备,字型略呈斜势,而不失庄严,奇险中更见其稳健。这种豪爽雄健之气是东晋二王以来的行书所没有表现出来的。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碑额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原石在长沙岳麓书院。今有宋拓本传世,此碑是最能体现李邕成熟的行书风格的代表作。古人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明董其昌《跋李北梅缙云三帖》中语)的说法,这是唐代书法家中惟一一位让后人将其与书圣王羲之比肩并立的人物。所谓“北海如象”,大概就是指他的《麓山寺碑》这一类行书的风格特征。如果说《李思训碑》于豪爽雄健之气中尚透出一股风流潇洒之气;《麓山寺碑》则可说是雄放苍老,稳健奇崛。这种风格的形成,得之于他对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更在于他有大胆创新的精神。他将二王一派行书的灵秀与北碑的方正庄严巧妙地糅合起来,吸收南帖的灵活多变,而不取其柔弱的一面;除却魏碑的呆板,而保留其厚重的一面,在广泛接受前人成果的或者是不自觉地将他自己的性情和人格外化到笔墨之中。董其昌以“北海如象”来比喻李邕书法的力度,亦可谓形象传神。 李邕行楷书《麓山寺碑》 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人物评价 唐朝 窦蒙: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述书赋注》) 宋朝 欧阳修: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试笔》) 米芾: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海岳名言》) 《旧唐书》: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李)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圭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净,乃召拜左拾遗。……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新唐书》本传) 叶梦得: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石林诗话》) 蔡梦弼:《金石录》曰:唐《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恨不见其诗。晚得石本,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六公者,五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杜工部草堂诗话》) 元朝 刘有定:初行草之书,自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钟繇正书谓之铭石,虞、褚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变右军行法,劲拙起伏,自矜其能,铭石悉以行狎书之,而后世多效尤矣。(《衍极注》) 明朝 项穆: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变也。逸少一出,会通古今。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书法雅言》) 清朝 冯班:董宗伯云王右军如龙,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军如凤,李北海如俊鹰。(《钝吟书要》) 吴德旋:学赵松雪不得真迹,断无从下手。即有真迹临摹,亦先植根柢。昔之学赵者无过祝希哲、文征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征仲根柢在欧阳渤海。(《初月楼论书随笔》) 朱履贞:李北海正书笔画遒丽,字形多宽阔不平;其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书学捷要》) 钱泳: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书学》) 阮元:李邕等亦皆北派,故与魏、刘诸碑相似也。(《南北书派论》) 包世臣: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北海如熊肥而更捷。(《艺舟双楫》 刘熙载: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憍之意拟之。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李北海、徐季海书多得异势,然所恃全在笔力。东坡论书谓“守骏莫如跛”,余亦谓用跛莫如骏焉。(《艺概》) 轶事典故 酷滥 唐朝文学家牛肃在其所著的笔记《纪闻》中,为我们披露一件跟日本遣唐使团有关的秘闻:江夏李邕也,日本国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载国信。有十船,珍货数百万。邕见之,舍于馆。厚给所须,禁其出入。夜中,尽取所载而沉其船。既明,讽所馆人白云:“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国船尽漂失,不知所在。”于是以其事奏之。敕下邕,令造船十艘,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使至其国。邕既具舟具及水工。使者未发,水工辞邕。邕曰:“日本路遥,海中风浪,安能却返?前路任汝便宜从事。”送人喜。行数日,知其无备,夜尽杀之,遂归。邕又好客,养亡命数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则杀之。后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滥也。七十时,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杀。 鬻文获财 李邕自刺史入计京师。邕素负才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贾生、信陵之流。执事忌胜,剥落在外。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看,以为古人,或将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又中使临问,索其新文,复为人阴中,竟不得进改。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性豪侈,不拘细行,驰猎纵逸。后柳绩下狱,吉温令绩引邕,议及休咎。厚相赂遗,词状连引,敕祁顺之、罗希奭驰往,就郡决杀之。邕早擅才名,尤长碑记。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送,亦至钜万。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出《谭宾录》) 【译文】 李邕自刺史入京听候考核升迁。邕一向负有才名,却屡遭贬斥。都认为他既能写一手好漂亮的文章,又广为交朋结友,是汉时贾谊、战国时的信陵君。朝内主事的达官贵人都忌恨李邕,使他被免去官职流落京师之外,一向有很大的名声,朝中庸碌无识之辈却不赏识他。李邕入京后每在路上行走,受到很多人的围观,以为他是前朝古人,或者认为他相貌不凡。一些士子争相结纳,登门拜访,或者求人打探,索求李邕新写的文章,暗中为科考试卷,竟然不能改动。天宝初年,李邕被升为北海太守。他性情豪放好侈华,不拘小节,喜欢骑马狩猎,纵情享乐。稍后,柳绩获罪被关入牢狱,宰相吉温令柳绩诬陷李邕,朝内对他的功过争议很大。吉温用重金贿赂柳绩,使其连续诉状诬陷李邕,终于使皇帝颁发诏书赐李邕死。罗希奭携带诏书驰往北海郡,就地处死李邕。李邕很早就远播才名,尤其擅长撰写碑石记文。他一生为人撰写碑石记文几百篇,接受馈送达许多万。自古以来靠卖文致富发财的,没有人象李邕这样的啊。

唐朝皇帝书法

唐代书法家有韩滉、徐浩、颜真卿、魏仲犀、邬彤、怀素、褚长文、皇甫阅、韩方明、柳宗元、刘禹锡、方直温、马玉章、李中丞等等。

中国书法发展数千年,而书法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利。有的办班者或教学者受利益驱使,其教学也多不得法,往往只是表面热闹而已。

古人学习书法,与今天大相径庭。他们从小就有家传师承,或在私墅里接受基本的书写训练,长大后要想进一步提高书法水平,除自己临习钻研外,那就要去拜师学艺。

唐代书法家张旭视笔法为不传之密,非天资聪颖者不传授笔法,不愿对牛弹琴。很多人想师从他,都碰壁而归。每当人们向他讨教书法时,他总是大笑,拿起笔来便作草书,三纸五纸,乘兴而散,对笔法终不言一辞。

参考资料:人民网-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如何教书法

李唐的个人简介

【名称】宋李唐万壑松风图【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简介】绢本,设色,纵:188.7,横:139.8厘米。画面绘长松深壑,主峰耸峙,岩石壁立,山泉奔流。画家虽采用北宋山水作品的全景式构图,便取景的视点已拉得较近,用质实坚重的大斧劈皴表现岩石的方峻峭硬,加之用墨浓重,很好地表现出山水的壮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震撼。画上署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隶书款。宣和甲辰为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李唐时年已七十岁左右,可知是他南渡前的作品。他此时的画法既有范宽画风的影响,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反映出北宋末期的山水画在继承中的嬗变。本幅上钤有南宋贾似道“悦生”葫芦印,明初“典礼纪察司印”半印、清初梁清标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万壑松风图》款识题于远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可知作于一一二四年,其时李唐约七十岁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来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对皴法的运用是李唐在此图中的最大特点,对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到现代还在为人们所学习探讨。万壑松风图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这一幅画在主峰旁边的远山上,题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甲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经步入高龄。尽管如,此画中表现的山石仍然是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画上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山特别坚硬的感觉。山腰处朵朵白云,好像是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份的压迫感。山颠的丛树,近树的松林,有隐有现的石径,加强了画面幽深的情调。左方中景各有瀑有一线垂下,几折而,转成一滩溪涧,涧水穿石过,如闻声响,真是画到有声就是诗。是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在图的左上石柱形的远山中书:“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该图与《早春图》《溪山行旅图》,历来被称作宋画之三大精品,图上都署有作者的名款。宋以前的画几乎都无款。北宋初,开始在画上落款,但尚不普遍。这三幅画可谓开风气之先。但细观其落款,却也意味深长:《早春图》虽落在空白处,但字特别之小,不细观无以辨认;《溪山行旅图》则仅书“范宽”两字于草叶间,900年后才被研究员用放大镜发现;而《万壑松风图》则将款落在石柱内,远观或误以为皴笔。不管作者的动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作者不希望其名款让观者一目了然。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汉字进入画面的开始,而从广义上讲,则是中国书法进入绘画领域的前奏,从此演绎出一幕幕书与画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历史。宋代的落款,不过是姓名或加上画题、年号、时节等。元代画坛渐以文人为主角,于是开始题诗,或记文于画上,让观者明白画家作画的意图,生发联想。但题款在画中尚居次席。而到了明、清,似乎更讲究书写的技巧,或觉画不足而以字补之,或画之前预留空白以题长款,有时书法的表现似乎更强于画。书与画开始平分秋色,融为一体,画家兼善书法和诗文,变成理所当然的事了。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山腰处多多白云,好像冉冉欲动,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还使画面有了疏密相间的效果,也使整个气氛上有柔和调剂的一面,不会因为太密、太实而让欣赏者有过分的压迫感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由于李唐身历两宋画院,个人的成就,影响力所及,几可视为画史上南北宋之间的承先吞后人物。像本幅画中磅礴的气势,可谓承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往后的南宋画院名画家,如马远、夏圭,其山石的描写,直可视为系出于李唐了。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作「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比起范宽、郭熙两位前代的大师,由于主山的比例缩小,且去除了雾气的使用,山水看来格外清晰,亦令观者产生如临其境、如在目前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气象。

李唐的字值钱吗

可取名:李唐艾(艾,一种草本植物,另指长寿,漂亮,美好。谐音“爱”。)(猜出,唐是母亲的姓吧。)李唐悦(悦,意为愉快,活泼。)

李唐和(和,意为平和,和顺,和谐。)

李唐卡(唐卡,指藏族一种特有的卷轴布画。)

供参考。

李唐的作品有哪些

《万壑松风图》最著名,还有《雪天运粮图》《长江雪霁图》、《独钓归庄图》、《虎溪三笑图》、《香山九老图》、《高逸图》、《雪景》、《雪江图》、《江上小景图卷》和《西湖争标图》等李唐(款)蹦薇图镜心李唐飞天四屏李唐观音镜心李唐无量寿佛镜心李唐观音李唐观音镜心仿李唐山水图手卷设色纸本李唐佛教故事(二件)镜心李唐(传)汉王遵巡河图立轴李唐飞天对屏镜心仿李唐山水立轴设色绢本仿李唐立轴设色绢本李唐乡间道上的女孩李唐人物立轴设色绢本李唐飞天(二幅)镜心李唐海天旭日图手卷李唐(款)松林同语图立轴李唐牧牛图镜心李唐松下高逸图镜心李唐行书七言联对联李唐观音镜心李唐观音镜心李唐竹石翠鸟镜心李唐荷花蜻蜓镜心李唐(款)溪山仙逸图手卷谢临风仿李唐立轴李唐祈祷李唐麻姑献寿图镜心

关于本次李唐书法,唐朝皇帝书法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