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书法家坚武,书法家武颜辉润笔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家坚武,书法家武颜辉润笔费

书法家坚武,书法家武颜辉润笔费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书法家,其中就包括了坚武和武颜这两位杰出的书法家。

坚武,庐陵人,自幼酷爱书法,勤学苦练,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笔下的字迹,力度雄浑有力,气势磅礴。每一笔每一画,都仿佛蕴含着他的智慧和人生经历。在他的字帖上,看似简单的一笔一画,却蕴含着他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坚武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草、楷书还是隶书,都给人一种沉稳、雄浑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坚武相比,武颜则更注重笔墨的润笔费。他认为,一只好笔是书法家的灵魂所在。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磨练自己的笔触,追求墨迹的醇厚和线条的流畅。他的字帖上,每一笔都显得分外圆润,每一画都仿佛在纸上舞蹈。他的作品充满了动态的韵律感和生命的活力,让人看了不禁为之心旷神怡。武颜的笔墨,如同丝丝缕缕的春雨,滋润着万物,给人以希望和激励。

坚武和武颜,一个侧重力度,一个注重墨迹。他们各自在书法艺术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追求,却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了书法的魅力和魂灵。他们的作品,既是传承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坚武和武颜的作品无疑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光彩和活力。他们的艺术造诣和创作风格,不仅是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诠释。愿我们永远珍视这宝贵的文化瑰宝,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书法家坚武,书法家武颜辉润笔费

陈跃勤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画家,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此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鹅湖之会”更是影响深远。宋人辛弃疾,今人陈静吾皆终老于铅山。铅山自古就有重视书画诗词的传统之风,深深影响着陈跃勤。他少时拜入我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傅周海(1938.12—1998.10)门下,刻苦不辍。傅氏曾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在国内独树一帜,傅氏的国画师从著名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并潜心研习传统笔墨,自有卓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陈老师的书画艺术已经得到国内同行的重视,多次获得全国性专业奖项。他因偶然机缘来到景德镇后,便投身到陶瓷书画艺术的创作中,自此一发不可收,迄今已有近三十年。从改革开放后景德镇艺术陶瓷变化进程看,陈老师属于最早的外来艺术家之一,以其陶瓷书法和陶瓷绘画的探索和实践,以浓郁的文人气质,受到诸多大家肯定、欣赏。景德镇艺术泰斗王锡良、周国桢、李贵镇等人都高度评价了陈老师的创作,还一起共同创作,比如大幅瓷板画《上善若水,大爱无疆》。多位前辈大师也都纷纷称赞陈先生的陶瓷书画。陈老师的不少陶瓷书法作品,还被推荐给年轻人作为学习样本。从纸本上的成功到陶瓷上的成功并非易事。来景德镇后,陈老师放下已经成名的身架子,甘当小学生,得到王锡良、周国桢及其他前辈大师们的指点,他向同龄人请教,还向晚辈们学习技艺。艰苦、踏实的努力,让他克服了料性、材质、烧成工艺等难关,在瓷器上的书写得心应手,达到了水墨滋润、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看到瓷质作品后,如同看到纸本作品。这种效果曾让不少艺术家梦寐以求而不可得,显得尤为珍贵。以瓷为载体,让传统文化长久保存流传而不湮灭,不正是陶瓷书画艺术努力的方向吗?中国书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讲究综合修为和文化底蕴。真正能以作品留名者,都是文化底蕴深厚之人。陈老师钟情传统文化,浸淫日久,修养很深。他的书体擅长行草,兼容帖学碑派,通晓诸体,善治印,以书入画,喜好音律、诗词散文,是典型的传统文人风范。他喜欢在陶瓷上运用自创诗词,讲求韵律、对仗、情趣,和画境融合无间,相得益彰。笔者曾读过陈老师所写诗歌散文,佩服莫名。如写于2000年的《神交故人——感悟陈静吾先生》,文字清雅、高逸,情感富有诗性,其中对《武夷樵客陈静吾诗词选》的品评介绍,切中肯綮,让人真切感受到陈静吾大师及诗词的神韵况味,这份修为即使和文学家相比也不遑多让。难怪有藏家说,看陈跃勤的作品,不仅画面意蕴悠长,词句内容也很有讲究很有味道,两相配合更能提升人的文化品位。陈老师的陶瓷书画,文人气息浓郁,富有禅味。比如人们喜欢的瓷板画《菊酒延年》,画面简约而不简单:粗疏而率性的藩篱;几支菊花或淡黑或亮彩,显得生机盎然;一坛陈年老酒略微变形而夸张,沉稳中透着俏皮。从构图布局看,灵动的菊花正越过藩篱伸向酒坛,而酒坛的两只坛耳轻巧上扬,一幅开心敞怀的欢快模样。这正是:菊花与酒有人性,观之足可慰人生。在民族文化传统中,菊花和酒都是文人雅士的最爱,用以寄寓人生情怀,如陶渊明就喜欢酒和菊花。陈老师的这副作品中,手法兼工带写,釉料发色沁润,墨色、彩色和谐雅致、秀美,印章位置讲究,题跋笔力遒劲而中和。整部作品充分体现了色彩美、材质美、意境美,而色彩的浓淡表现,物象线条和文字线条的力度感觉,以及空间大小位置和谐感的营造,既不过分张扬,也无缩手缩脚之相,表现为一种顺其自然状态下的有克制的自由。用一位书画行家评论的话来说,是“刚柔相济,阴阳冲和,在圆融通透中给人以超逸”。这种创作功力和状态,没有深厚的艺术人生修养和长期的实践积累,万难做到。这种人文意蕴强烈的表达,独特画风的表现,与作者个性、精神特质密切相关。我们在欣赏美的更应该注重作品本身所承载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就功力和境界来说,曾有艺术评论家专门撰文分析介绍陈老师的书法,称赞他的字“铁笔撼山岳,方寸容天地”。目前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陈老师的创作已经产生较大影响,不少人喜欢并收藏陈先生的作品,看重的也是文化和人文价值。这些年来,不少文化胜地都采用陈老师的作品,如福建一些著名道观、庙宇里的楹联、匾额,南宋四大名书院之一的鹅湖书院的所有楹联也为其所作。自古名士出深山。在“职称热”、“头衔热”兴起之时,陈先生却不愿意凑热闹,坚持埋头做自己。在坚持笔耕四处游历,拜访高人隐士,不断从平静到喧嚣,再从喧嚣到平静。这种独特的精神旅程,让一个人不断体验、发现内心和自我,恰如古代方士、雅士。陈老师说:“真正的艺术是从心灵里迸发出来的,有灵性的东西。”从多年来的众多作品来看,内心和精神上的自我滋养与纯净,让陈老师的创作始终不媚世、不脱世。他坚持用作品说话,知音和粉丝也越来越多。近两年来,在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陈老师作品的势头却热潮正起。2014年10月,在由业内专业协会组织的权威公正评选中,陈老师高票评为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时间,真的证明了一切。艺无止境,学无止境。陈老师对自己的艺术永不满意。他自己不想成为什么大师,只想默默耕耘、继续去做。会继续培养学生,延续文脉,继续为贫困地区献爱心。“我是热爱生活的,而艺术是真善美的外化。”他对笔者说。快哉斯言!文人书画,士之德操,由此可见一斑。

建武书法家

东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著名书法家,山东临沂人,生于山阴(今浙江绍兴),为王羲之第七子。历任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书性颖悟,才气勃发,幼学于父,次学张芝,终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论者谓“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在书法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王”,或尊称“小圣”;又与其父及张芝、钟繇合称“书中四贤”。http://life.bbs.bokee.com/Thread.1.167874.167.92.1.html唐代书家--怀素(725—785,一作737—799),唐代书家。俗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零陵(今湖南永州)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一度客居京兆(今陕西西安),与诸名士交游。早岁家贫(一说出家后),无钱买纸,种芭蕉万余株采叶为纸,号其住所为“绿天庵”;又以漆盘、漆板习字,随写随擦,致使盘板磨穿。唐朝书家——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唐朝书家——柳公权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唐朝书家——颜真卿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唐代——杨凝式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因为对时局的混乱,政治的多变极为苦痛,杨凝式性格狂放不羁,故人称"杨风子"(即杨疯子)。唐代——徐浩徐浩(703—782)[唐]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峤之子,张九龄之甥。有文辞,以文学为张说器重,迁右拾遗,又出为河阳令,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出其手,遣辞赡速,宠绝一时。授兼尚书右丞,后进国子祭酒,代宗时迁工部侍郎,会稽县公,并出为岭南节度使,拜吏闻侍郎。德宗初(780)授彭王傅,进会稽郡公,人称“徐会稽”。工书,得其父峤之传授,精于楷法,自成一家。具有很深之藏锋临池功力,其书画之两端显得沉着有力,笔画圆劲厚重,结字稳健,收转处崛强拗折,具有雄厚之笔势美和强健之笔力美。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然拘于绳律,其书法亦稍乏韵致。传世书迹有《大证禅师碑》《大空和尚碑》《嵩阳观碑》等,及传本墨迹《朱巨川告身》。http://www.shu-hua.com/scsx/sfsh/suitang/20050219/102719.htmhttp://www.zgmhj.com/lidai/songyuan/huangtingjian.htm宋代——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宋代——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http://blog.sina.com.cn/u/48f680540100086ahttp://www.happystar.com.cn/forum/view_10753_57.html元代——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百户参写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锺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http://art.jh.zj.cn/detail.asp?id=32287元代——康里巎康里巎,1295年生,1345年逝世,色目康里部人。字子山,号正斋,恕臾,又号蓬累叟。蒙古族人,一作新疆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卒谥文忠。与其兄康里回回同为当时名臣,世称“双璧”。工书,善真,行、草书,楷书宗师虞世南,行草学钟繇、“二王”,旁及米芾,笔画遒娟清秀,转折圆劲流畅,神韵可爱,名重一时,评者以为赵孟頫以后,以书名者便是康里子山。自言日写3万字,可见他书法上的造诣是与勤学苦练分不开的。传世书迹尚多,有《谪龙说卷》、《李白诗卷》、《述笔法意》、《秋夜感怀诗卷》等http://www.zgshj.net/html/225/5856.html元代——杨维桢杨维桢的书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这种革新的精神,以情性为上的创作思想对赵氏书风一统天下的局面起到了很好的矫正作用,也直接影响着明朝书风,尤其是明中晚期的叛逆革新书风的出现。自古以来,人们对杨维桢书法的评价可谓贬褒不一,而且是贬多褒少,或是后人重其文,或是因囿于成见使然。http://hi.baidu.com/zha0wen/blog/item/a04847166bec694b21a4e9e6.html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生在“二沈”的家乡,自幼就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曾自述学书经过说:“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舍丙帖》,凡三年,自谓逼古,……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评。”宋克宋克(1327-1387),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书史,喜欢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俯,他所写的《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度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当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http://post.baidu.com/f?kz=186636249http://big5.ce.cn/kjwh/scpm/tzjb/zhgsh/zgshdh/200508/30/t20050830_4554971.shtmlhttp://www.jxart.cn/Index.asp 江西书画网

书法家武颜辉润笔费

不值钱,有价无市。

书法:

基本含义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狭义

狭义而言,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

继武书法

逸笔草草 妙得神韵

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 著名美术评论家鲁慕迅

乙酉长夏,酷暑中,画家刘继武先生来访,出示其近作花鸟画精品一批。余读其画,对其人,如淋春风,顿生凉意,鉴赏再三,略记所感如下。

继武画,逸笔草草,妙得神韵,盖出自灵性。逸者,超越成法,自由放逸之谓也。超越是在有法之后的无法、变法;自由是在胸中意象生机勃发之际的放逸。自由放逸,故能遗其形似,得其神韵。黄庭坚有言:“凡书画当观韵。”韵是生命节律在艺术中的表现。节律是普遍的生命形式,自然界的一切(包括人自身),都处于有节韵的运动中。故所谓“气韵”或“韵”者,也就是艺术的生命。继武的画之所以动人,就在于他找到了“韵”这一艺术生命的密码。

继武善草书,草书精熟,气畅而力劲,凝重兼飘逸,颇有韵致。继武以其草书融入画中,故能于功力之外别具笔情墨趣;作者复以草书题其画,使一幅画中,书于画浑然无间。从而形成整体之气韵,共同传达出生机活泼的生命信息。在他的画中如《萱草》、《鸢尾》、《秋鹭》等,虽然都只是聊聊数笔,但由于画出了节奏气韵,创造了离行得似,生气远出的艺术形象,故能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画有尽而意无穷,当是其画中的上乘之作。其他如《紫藤》、《兰》、《菊魂》等也皆为精妙之笔。至于芍药,牡丹,画之皆众,而能脱俗者则不多见。继武以超韵之笔,取其神,写其韵,虽艳而清,不失雅致,可谓难矣。

而后,又以于右任、林散之、高二适之法为本,博融众长,复自出机杼,终成苍古劲峭而又萧疏流转之行草风格,气势摄人,落落大度。丹青,高雅清逸,空灵脱俗,尤以写意花鸟为长。其草虫画作被国内外媒体誉为“江淮一绝”。先后在合肥、北京、上海、西安、深圳、港澳和日本等地举办个展、联展和书画艺术讲座,并赢得胜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数十幅作品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其艺术生平已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辞典》、《世界名人录》和《荣誉中国》等多部辞书。已出版有《刘继武水墨》、《中国花鸟画家刘继武》、《刘继武书画集》、《刘继武扇画集》等。《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深圳特区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国画家》、《国画》等报刊杂志均有专题介绍。 现为安徽师范学院教授、深圳书画艺术学院教授、青岛名人美术馆顾问、汉宫书画院顾问、中日美术交流协会理事、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肖龙士艺术研究会理事等。

重写尚意出新机

——齐派第三代传人刘继武大写意花鸟赏读

贾德江

50年前,因我祖父的关系,深居安徽文史馆宿舍大院的大写意花鸟名家萧龙士曾画一幅《荷花图》送我,画中题道:“一花一叶一翠羽,赠给德江大欢喜。”对我厚爱之情,渗透笔里墨间,足使我感动一生。萧老的画苍劲老辣、雄浑朴厚、潇洒大气,一派大家气象。我至今认为,作为白石老人弟子,能得齐派风格精髓者,北有李苦禅,南有萧龙士。只是缘于种种原因,萧老虽红遍江淮之间,却未能得到画界应有的认知和定位,他的艺术价值尚未得到应有的挖掘和评价。我寄望于一些艺术研究机构,对萧老这一代逝去的花鸟大家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他们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时期默默地为推动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可不予以重视。

或许因为与萧老的这段情缘,当我见到萧老门人刘继武教授作品时,不由得有一种亲切之感。我注意到,他的大写意花鸟直接继承了萧龙士、齐白石一脉相承的重写尚意的画风,是真正将齐派大写意花鸟画发扬光大的第三代传人。所谓“重写”,就是用书法意味的笔墨结构与笔墨律动,在状物的纵情抒写画家的感情和个性。所谓“尚意”,就是在不忽视物象生意与审美特征的前提下,表达致广精微的精神意蕴。体现在刘继武大写意花鸟画中,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真情显露,是艺术语言的简约洗炼,是造型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画与诗词、书法的结合、互动和相得益彰,是运作过程的笔随意转、随机偶发、心手相印。由此,刘继武的大写意花鸟画具学养、笔墨、气韵之大境,得传统文人画之神髓。

我总认为,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首先应是一个传统的守护者。离开了伟大传统,我不知一个画家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传统是民族文化之根,如果根柢不在,任何艺术则断然难有所成。自古洎今,无数成功艺术家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真言至理。守住传统,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仅是德行和格高的标志,更是一种文化意识的自觉和文人画笔墨精神的坚守。

刘继武无疑是一个怀有强烈传统情结的画家,这使他能够立定精神,对传统绘画做到了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他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与萧龙士同乡。自少年始,他就跟随萧老练字习画,有幸得到名师的亲授,由此入门,更多的是师学前人。就绘画史上对他构成强力影响的画家而言,主要是齐白石、吴昌硕、八大山人和徐渭。在数十年的笔墨探索中,他没有只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而是由“技”进“道”,从他所师学的诸家理法中摆脱出来,融诸法为我法,法随我变。他深刻地领悟到,古代写意传统,发端于文人花鸟画,强调的是表达作者的精神遐想,讲求的是书法式的任情挥洒,注重的是手法洗炼概括、笔精墨妙,时有夸张变形,大多省略环境,也少渲染氛围。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半具象半抽象的语言,积累了融笔墨造型为一的图式与法则。这一传统的优点在于拉开了艺术与自然的距离,使艺术更加贴近心灵,但因为偏重主体精神的表现,如果缺乏对生活现实的观察感受,不具备训练有素的基本功,只知临摹古人作品却不能对其中蕴含的笔墨造型法则得心应手,就极易被成法所局限,难以摆脱摹古之风的诟病。

基于这种理念,刘继武是怀着对生活热爱、对传统出新的心态,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观察草虫禽鸟的千姿百态,领略四季花卉的无限生机,获得了丰富的亲身感受,积蓄了创作必需的源头活水。他在骄阳似火的夏季,进入碧波万倾的荷塘,画出了映日荷花《无尘》的满目风光;他在金风萧瑟的秋天,静坐在黄花飘香的山野,写出了《傲霜图》中秋菊与老来红的相映成趣; 他在和风吹拂的春天,置身于郊外的农家小院,绘出了柳叶青青、知了声声《静依南风》的春光明媚; 他在万物凋零的深冬,漫步于俏不争春的梅林,表现了《乾坤清气》的寒香四溢。他画牡丹的《春晖烂漫》,他画千年结实之桃的《多寿》,他画凌霄的《丹霞瘦蛟》,他画《忘忧》草的潇洒,他画玉簪花的《冰清玉洁》,他画竹的《虚心自持》,他画兰的《倚风无语》……显然,刘继武花鸟画的灵感绝大部分来自于亲身的体验,造型、笔墨源自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与体悟,在对形而下者研究的基础上作形而上的追求,紧紧抓住了文人画中以畅神为依归,以净化心灵和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的努力方向,始终坚持在传统中上下求索,在面向大自然中反复锤炼,逐步形成了他的总体风格——雄强豪放的阳刚大势、平正求奇的构成、拙厚沉稳的笔墨、随缘成迹的书写与不似之似的意象塑造。

他的画给我第一印象是:阔笔纵横,神情飞动,率意而为,积健为雄,不为形拘,不为法囿。其笔墨取吴昌硕之苍,得徐青藤之肆,蕴齐白石之情,含八大山人之逸,骨力雄劲,含苍带润,笔墨饱满,意足韵丰,以气魄、力度取胜,呈现出凝重、朴拙、粗犷、鲜活的笔墨个性,属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一派。

他在造型上不走极端,没有乖张怪戾的变形,而以笔墨的丰富性和表现对象的灵动性见长,但求简括,存其大象。在他看来,大野长天、强悍瑰伟的大自然是最鲜活、最本源、最能感动人的地方,是引发他创作审美新的冲动和激情的策源地。他善于把真情实感凝聚起来,经过升华,诉诸高度概括的形象,赋予花与鸟以尽可能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为对生命力的礼赞和呼唤。

从笔墨表现上看,刘继武的花鸟以对书法的体味和经验入画,以笔形、笔性、笔感与墨色、墨层、墨韵乃至干湿浓淡的变化进行意象重组,改造了古代文人花鸟画图式。虽粗笔大墨,激情挥洒,却笔中有物,纯化有据,较多地顾及到物形物态与笔墨之间的联系,同时注入了个人的气质、性情与学养,给人以“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之感。

他把写生当作通向创作源头的桥梁,使他避开了文人画的套路,即使表现类于“梅、兰、竹、菊”的传统题材,也给人以尚势、尚趣、尚气、尚力、尚韵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古代文人画趋向于阴柔之美,刘继武使之发生了向阳刚之美的转化,始终以一种积极、热烈、乐观、向上的情绪,灌注到作品里并洋溢在花卉的形态、鸟虫的动势以及画面的布局和墨色中,让大写意花鸟在现代语境下重现魅力。

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的刘继武与齐白石一样同样精审于工笔草虫。换句话说,刘继武的工笔草虫为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注入了新机。造型严谨细腻、生动传神的草虫,不仅形成了他的大写意花鸟粗放中有精微的工写合一的审美特色,也提升了作品的意境和情趣,观赏点也大大加强,妙在“悦目”更在于“赏心”。

概言之,读刘继武这些年来创作的大量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艺术家超越传统回归自然,超越自然回归精神,超越形式回归本体的心路历程。任天机、天趣自然流露,重心灵之表现; 崇神韵、尚笔情墨趣,重个性之阐发,尊人品之寄托; 极尽洒脱,又非无度的率意和轻狂,横涂竖抹,又谨防游戏笔墨的空疏; 书写点染、松散怀抱,在近乎抽象的视觉符号中传达出中国传统笔墨丰富的文化蕴含,这一切的艺术追求,从根本上说,乃是他的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理论识见、学问修养的总体表现,也是时代的、民族的、精神的产物。已逾古稀之年的刘继武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活力,我们也完全可以感受到,刘继武艺术人生的辉煌期、黄金段已经到来。

2012年8月18日于北京王府花园

笔墨浓淡俱入妙 俗中大雅鉴功力

——刘继武花鸟草虫画赏析

陈宜杉

刘继武是一位优秀的花鸟草虫画家,其作品秀丽、清雅的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审美感染力。读他的花鸟草虫作品,的确令人感到赏心悦目,顿时由审美视觉转而为审美感知,激发出审美感和审美评价。

在我看来,刘继武花鸟草虫画作品的总体特征是,熔传统于个性一炉,融精细于写意一体,汇花鸟于自然一境。这一总体特征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不论是大幅小幅,遂显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风采、风姿和风貌。尤其近年来作品,显得越迈越精,或问其何传,“不知我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也……”正是这种不知草虫为我还是我为草虫的精神使得他画里的草虫形象不断完美化,观其作品让我们为之心驰神往。

刘继武出生于萧县。萧县古称萧国,自古有“文献之邦”之美誉,有着长期的文化积淀。明末清初,萧县出现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师承”的画家,如张太平,袁汝霖,刘云巢,吴作樟等人,现代的王子云,刘开渠,王青芳,朱德群,萧龙士,王肇民更是蜚声中外。刘继武的祖父、父亲都是能书善画的乡贤,家学渊源,克绍箕装,后又师承萧龙士、刘梦笔和郑正,并潜心研习徐青藤、石涛、八大、吴昌硕和齐白石诸画师的绘画艺术。他师古而不为古法所囿,博釆众长,刻苦磨炼。嗣后,又在刘惠民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主攻书法、花鸟和草虫。其书法则由楷入行,继而以张旭、怀素、祝允明、傅山为甚,又以于右任,林散之,高二适之法为本,博融众长,复自出机杼,终成苍古劲峭而又萧疏流转之行草风格,气势摄人,落落大度;其丹青,善画花卉,尤精于草虫,并被国内外媒体誉为“江淮一绝”。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日本和美国等地区举办个展和书画艺术讲座,均获极大成功。

刘继武其花鸟草虫画的艺术魅力,源于他“以真为师”,“以自然为师”,寻得创作的生命源泉。他在作品的创作中,极重笔墨的锤炼,点线圆润流畅,图像清晰明快,墨色变化灵妙,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以草入画、空灵有韵的书画艺术风格。小画精微超逸,大画气象森严。如《疏柳鸣蝉》,树干用笔则是大刀阔斧,横涂竖抹,加之由上而下再用中锋写出几根圆润的枝条,斜斜地与树干相交,曲直穿插有序,柳条上的蝉则以工笔写之,细到蝉翼纹理都一丝不苟,就连被蝉翼遮住的蝉腹都依稀可见。画面粗细对比,动静相宜,分寸之间,天地之大,读之如入无际的丛林,沐浴徐徐清风,让人不禁忘却红尘烦杂纷扰,心旷神怡,飘然入梦。又如《壮志凌云》,上半部花叶极其茂密,而下半部则大片留白,枝叶藤蔓的勾勒可以明显地看到草书笔墨的运用,一幅画中,书与画浑然无间,整幅画面决无轻重失衡之态,皆源于下部的老藤墨色浓重之挥洒勾勒,就审美视觉而言,则由此而计白当黑,虚而不虚,上下协调也。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亦云:“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而观之,于是始得其天。”刘继武深谙古人所述之画理,为了更好的表现生活,描绘大自然赐予人间的美,他收藏了许多草虫标本,饲养了许多各类昆虫,每每酒余饭后多见他掌玩昆虫,与他们私语,看他们嬉戏,“欲穷物里,辄屏息于丛薄中,察其跳踉搏击,始援毫以追所见。”

当你仔细品味刘继武的草虫画,就会发现有工、写之分。通常工细者,先画草虫后补景,写意者,先画景后补草虫。而不管是工是写,刘继武都非常注重草虫的体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正象齐白石老人所云: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凡画虫,工而不似乃荒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之作也。”他画的蚂蚱,蝴蝶,牵牛,蝗虫,蜻蜓,纺织娘等,草虫细腻逼真,有的甚至连腹部的绒毛都清晰可见,却不失生动灵性一派,天然佳趣。

观其刘继武花卉草虫长卷,长3000CM,宽46CM,长卷共画有姿态各异的蝴蝶、蝈蝈、蜜蜂、蜻蜓、天牛、蚱蜢、蟋蟀,蚂蜂和纺织娘等草虫17只,设色和水墨均有。长卷引首由著名书画家王镛先生所题“有声有色 壬辰之春奉题 继武先生花卉草虫卷。”刘继武此长卷,也是他如古人般兴之所至,将蝴蝶、蝉、天牛、蝈蝈、蜜蜂、纺织娘、蚂蚱等他所画过众多熟悉的草虫集之一幅,他这样的画作很少,这么多年来,也是我唯一见过的草虫长卷。它不是一幅简单的画,更不是一件应酬之作,它再现了他对草虫独特的理解和娴熟、细腻的表现技法。

随着画卷一点点铺呈,富丽堂皇的牡丹、风骨铮铮的修竹、志向高远的凌霄、亭亭玉立的荷花……画面显得简单干练,引人遐想,画风沉着、厚重、明快、高雅;浓淡干湿得当,用笔潇洒自如,畅快淋漓,看去逸笔草草,读来妙趣横生,令观者哗然,啧啧称奇!在凌霄花的右侧枝干上,天牛,蝈蝈蛰伏其上,左侧有三只蜜蜂翩然而至;荷花的旁边一块巨石立于山坡之上,其间矗立的兰花正在怒放,荷花与兰花中间,两只蜻蜓闻香而来,菊花下的蝈蝈悠然自得,最后一角梅枝穿插于梅树老干之上,坚硬的树干屈曲而上,苍劲的老枝,铁铸似的向四面伸展,老枝上抽出一些挺拔的新枝,缀着一朵朵雪白和朱红的花朵,左上方梅枝繁多,树枝上梅花绽放,暗香浮动,引来蝴蝶轻飞曼舞与梅花其上。

刘继武大写意的花鸟,与小写意的草虫,就这样一明一暗,一静一动,一唱一和,清雅致远,自在自然。他的草虫画,或飞,或鸣,或伏,或跃,均来自于他自己亲眼所见,即令是花花草草,他也绝不因袭守旧,在面对对象命笔与纸的表现性和抒写性上,往往匠心独运,生姿盎然,宛如为花鸟草虫谱写一首首优美动人的金曲,让艺术形象新风猎猎,感人醉人。

年逾古稀的刘继武先生更是名利淡泊,以纯粹的心境和高屋建瓴的姿态审视自然,生活和艺术,在当代艺术的喧闹声中独步漫行。正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功夫书法大师

1、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2、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3、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4、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5、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关于书法家坚武,书法家武颜辉润笔费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