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曹植书法,曹植最著名的三首诗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曹植(232年-274年),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曹植的书法独具一格,以雄浑豪放、灵动自然的风格而闻名。
曹植最著名的三首诗,分别是《洛神赋》、《七步诗》和《白马篇》。
《洛神赋》是曹植最为著名的一篇辞章之一,描绘了洛水美丽动人的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事业与爱情的追求。曹植运用婉转曲折的叙事手法,以及华丽的辞章修辞,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七步诗》是曹植情感激昂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在魏文帝曹丕娶到曹植妻子之后,曹植在监狱中写下的七步诗。这首诗以简短但极具震撼力的句子,表达了曹植对曹丕兄弟间的不公和困厄生活的无奈之情。
《白马篇》是曹植希望以自己的才华和文学成就来表白父亲曹操的诗篇。曹植以白马为喻,将自己比作身披白衣的白马,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和对文化的追求。
曹植的书法作品同样为人称道。他以草书为主,风格狂放豪迈,充满力量与张扬。他的字迹洒脱自然,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曹植在书法艺术上的创作,不仅展现了他的天才和个性,也为后人树立了高标准和激励。
曹植的书法以及他最著名的三首诗,都体现了他辉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在书法还是诗歌创作上,曹植都以其独到的才华和感受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更为我们带来了文学与艺术的启示与鼓舞。
曹植书法,曹植最著名的三首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国书法家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时期书法家——皇象 皇象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广陵江都人,字休明,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时有"书圣"之称。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似龙蠖螫启,伸盘复行”(唐窦臮《述书赋》),“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朴质古情,沉着痛快,文而不华,质而不野。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瓘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传世书迹有《天发神谶碑》、《文武帖》、《急就章》等。 《三国志·吴志·赵达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曰:“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人。幼工书。时有张子并、陈梁甫能书。甫恨逋,并恨峻,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晋葛洪《抱朴子》誉皇象为“一代绝手”。南朝宋羊欣云:“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清包世臣甚至说:“草书唯皇家、索靖笔鼓荡而势峻密,殆右军所不及。”唐张怀瓘列其章草为神品。 《书断中》唐张怀瓘评曰:“吴皇象,字休明,广陵江都人也,官至侍中。工章草,师于杜度。先是有张子并,于时有陈良辅,并称能书。然陈恨瘦,张恨峻,休明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与严武等称八绝,世谓沉着痛快。抱朴云:‘书圣者,皇象。’怀瓘以为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虽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则实而不朴,文而不华,其写《春秋》,最为绝妙。八分雄才逸力,乃相亚于蔡邕,而妖冶不逮,通议伤于多肉矣。休明章草入神,八分入妙,小篆入能。” 初青龙中,洛阳、许、邺三都宫观始就,诏令仲将大为题署,以为永制。给御笔墨,皆不任用,因奏:“蔡邕。自矜能书,兼斯喜之法,非纨素不妄下笔。夫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比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嘉平五年卒,年七十五。 仲将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将,工书。子熊,字少季,亦善书。时人云:“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 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因为做过太傅,世称“钟太傅”。他的书法,以曹喜、蔡邕、刘德升为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小楷。他的书法结构朴实严谨,笔势自然,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和晋代王羲之并称“钟王”。 《宣示表》,钟繇小楷,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帖”。现在只留刻本,不过遗留的刻本中无题款,一般都认为是王羲之的临习本所刻。共18行。此帖跟钟繇其它作品相比,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钟繇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帖是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看此帖,其字尚未脱尽隶书笔意,如“获”字的末笔,“舍”字的第一、二笔等,隶字的特点都还十分明显,但已属楷体。钟繇的字以书写自然,风格古朴,以及章法结字的`茂密幽深著称。这些,在此帖中都可约略见到。 《荐季直表》,楷书,钟繇书于魏黄初二年(221),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此帖笔画、结字都极其自然,章法错落。梁武帝等所说钟繇书法“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以及“行间茂密”等,于此帖表现最为鲜明。其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三国时期书法家——邯郸淳 邯郸淳,三国魏书法家。字子淑,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官至给事中。工书,诸体皆能。袁昂《书评》称其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邯郸淳,善篆书,有名。西晋卫恒《四体书势》古文序云:“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 留世作品 存在诗作 他不但才思敏捷,文不加点,根据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和梁袁昂的《书评》,他还擅长书法,诸体皆能。他还是一个诗人,曹植曾延揽之,有集二卷,已佚,有四言诗一首流传至今: 《赠吴处玄诗》 我受上命,来随临菑。与君子处,曾未盈期。 见召本朝,驾言趣期。群子重离,首命于时。 饯我路隅,赠我嘉辞。既受德音,敢不答之。 余惟薄德,既局且鄙。见养贤侯,於今四祀。 既庇西伯,永誓没齿。今也被命,义在不俟。 瞻恋我侯,又慕君子。行道迟迟,体逝情止。 岂无好爵,惧不我与。圣主受命,千载一遇。 攀龙附凤,必在初举。行矣去矣,别易会难。 自强不息,人谁获安。愿子大夫,勉篑成山。 天休方至,万福尔臻。 三国时期书法家——胡昭 胡昭(161—250),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国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书法与当时邯郸淳、卫觊、韦诞并有声名。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 书法造诣 胡昭善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他的书信墨迹,往往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卫恒评价:“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并称“钟胡”。张华评价:“胡昭善隶书。” 三国时期书法家——卫觊 卫觊(155—229年),字伯儒,河东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人,。他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学家。曹操为司空时,就任他为属吏。先后任过县令、治书侍御史等职。魏国建立后,他与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礼制度,官至尚书。 三国时期书法家——韦诞 韦诞(179—253),字仲将,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擅长各种书体,三国魏书法家、制墨家,太仆端之子,官至侍中。诸书并善,题署尤精。韦诞师张芝,兼学邯郸淳的书法。他能书各种书法,尤其精通题署匾额。韦诞的书法欣赏特点是如龙盘虎据、剑拔弩张。 三国时期书法家——刘德升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今禹州市)人,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纡书书法创始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又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三国时期书法家——师宜官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灵帝(168至198在位)好书,徵天下工书者於鸿都门,至数百人,八分称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乃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性嗜酒,或时空,至酒家书其壁以售之,观者云集,酤酒多售则铲去之。后为袁术将,钜鹿耿球碑,术所立,宜官书也。 三国时期书法家——宋翼 宋翼,钟繇弟子(书史会要云钟繇之甥)。常作书如算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晋太康(280―290)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读之,依此法学,书法乃大进,名遂大振。每画一波三折笔,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王羲之题笔阵图后》)
曹植碑
隋代碑刻和墓志书法流传较多。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精通,汇成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隋代著名的碑刻有:《龙藏寺碑》、《曹植碑》、《贺若谊碑》、《孟显达碑》、《宁口碑》和《董美人墓志》、《苏孝慈墓志》、《元公墓志》和《元公妻姬氏墓志》等。这些碑刻和墓志,结体或斜画竖结,或平画宽结;风神或浑厚圆劲,或秀朗细挺;都能符合变化,自成面貌。
智永, 陈、隋间的书法家。晋王羲之的后裔。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继承祖法,书艺精湛。所书《真草千字文》有墨迹本和刻本。
丁道护(生卒年不详),隋文帝(581-604在位)时人。官至襄州祭酒从事。宋陈思《书小史》称其“善正书”。《启法寺碑》为其代表作。
传世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隋碑刻包括:碑碣、墓志、造像记和刻经。其中以墓志、造像记为多。《寰宇访碑记》所载有百种。沙孟海先生在《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的书法》中,将隋代的书法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平正和美一路。从二王出来,以智永、丁道护为代表,下开虞世南、殷令名。
第二,峻严方饬一路。从北碑出来,以《董美人》 、《苏慈》为代表,下开欧阳询父子。
第三,浑厚圆劲一路。从北齐《泰山金刚经》、《文书经碑》、《隽敬碑阴》出来,以《曹植庙碑》、《张仇禹生造像》为代表,下开颜真卿。
第四,秀朗细挺一路。结法也 从北齐出来,由于运笔细挺,另成一种境界,以《龙藏寺碑》为代表,下开禇遂良,‘二薛’。
曹植最著名的三首诗
《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节选部分片段: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洛神赋》(截取其中两段):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y鹞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体讯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曹植的主要作品
曹植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曹植的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扩展资料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曹植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永远的经典
百度百科-曹植
曹植书赋稿长卷
章草的特点 章草的书体特点是字字独立,不似今草字字纽结纠缠。它的笔画特点圆转如篆,点捺如隶。一字之内笔画间有牵丝萦带、缠绵连接,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较大,有些横画往往与成隶书捺脚状向右上方重笔挑出,纯似隶书收笔。 章草书法特点:章草省掉隶书的蚕头却保留了雁尾,这雁尾的重笔挑出,对快速写下字是不方便的,因此章草的地位被今草所取代。但在今草中,体现了对章草的继承关系也多而明显。书家王世镗曾说:《初学宜章,既成宜今。》又说:《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未见其可也。》《书学概论》也说:《倘徒以今草是尚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由此可见学今草必先学章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章草的艺术特点 汉代及魏晋六朝的章草属于原生章草,是最为规范的章草。此后的章草,尤其是宋明之后的章草,只是尚态书法的一种姿态而已。 章草是由篆隶因革损益而来,而其后的楷草行书又从章草发育而生。章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一身兼有其它五种书体的历史要素。章草在艺术方面具有规范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规范性。规范性是针对之前时代篆隶及其书写的随意性而言。章草之前的简帛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书体的混杂,草不草,篆不篆,隶不隶,真不真。还有笔法的混杂。比如一个垂悬或撇捺,可以无度或无固定方向地伸展。早期书法的这种混杂状况,既不利于实用,也不利于审美。章草的出现肩负了书法规范性的历史使命。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具有严格规范,又书写简便,还又美观的新书体。 其综合性,主要在笔法和书体方面。章草具有独特的笔法特点,笔法继承了篆隶与简帛书,成为集古典笔法之大成,也成为后来的今草与楷行书体笔法的源头。章草的笔法具有兼和性,可以兼顾篆隶草以及楷行书体,使转如草,提按如楷,波折如隶,圆转如篆,流便如行。在一个个单列的单字中,笔法兼取众长,这在各种书体中是唯一的。章草书体方面也有新的特点。比起篆隶,在间架布局、笔划轻重及比例关系方面更为匀称协调。章草继承篆隶,综合了篆隶的艺术成就,又改造了篆隶,成为一种新的书体。这种书体彷佛是一种中间状态,可以从此向任何一种书体转换,也可以称为不定式的书体。 章草在艺术方面的创新性,主要在体势、意象或意境方面。章草体势有一种特殊的象形,如敛首、弓腰、团身、轻足、收尾、低走,这种形象,好像是狮虎豹猫等捕食动物在捕猎中的潜行状态。这是积蓄力量,准备出击的姿态,或是一种充满力感的准备状态和饱含冲击力的象征。这种形象在写作方面需要极高的力度和功力。这种书法象形,需要一种特殊的写作状态,或用力持笔状态。既高度紧张又充分松弛,而保持始终足够的笔力与灵动便捷。这种状态是作章草的必备的基础要素,这是章草书法的一种基础功力,这就像武术中的马步站桩及走步功夫。 章草开创了新的书法意境。这种意境来源于章草具有综合篆隶书体的意象。端庄,虚和,其三是灵便。关于端庄,是一种威仪或仪态。章草的威仪特征表现的是朝廷威仪之象,庄严大气,宏伟雄壮,八面威风,而且雍容华贵。格局之大,是书法之大象。与章草相比,先前的篆隶显得幼弱,手写的简帛书显得粗野。而在章草基础上发育而来的楷草行书,彷佛只是小小的分支,只是继承了其大象中一个方面的小象而已。楷书显得拘谨,草书显得凌乱,行书显得寒俭。 虚和。章草笔划形态继承了小篆书的阴柔宛转,又收敛了隶书的波折出锋,少有粗率、肆意与强硬。这既是一种文弱之象,也是文雅之象,尽显文化本质。柔弱显示中和性质,给人以融合、开放,和合百家或海纳百川之象,这正是垂拱之象。柔弱胜刚强,柔弱之象,文质彬彬,往往胜过张牙舞爪剑拔弩张,这是富含力量的象征,是在力量平衡基础上反而出现的平静。对于书法功力来说,某种程度上阴柔难过阳刚,内敛难过外露。后世写章草,对此有所忽视。 其三是灵动。章草在笔划形态方面多圆转灵活,转折处多用暗过,而且处理方式多种多样,极为灵便。在字法方面因革损益,或重新安排,创新出一种新的字范,和新的组字原则。这种字范尽显技巧,具有机动灵活与便利快捷之象,也是一种智慧与权变之象。章草的这种创造新字范的能力,和创造的新的组字原则,开启了一个重要的书法艺术源泉,对汉字的字法演变影响极大,具有长久的历史意义。后期的汉字楷书草书及行书的变态和简化,都是在章草这种组字原则启发之下进行的。 这三种意境,宏大强盛的格局,收敛力量,而直接的笔划形态见之于温柔灵动,形成一种丰富而又幽深,生机活泼而又平静安宁的意境,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意境也是书法的平正之象。所谓平正,不是简单意义的平正,而是无限丰富的书法元素的综合,或不同方向不同力量的共处共融。老子说道法自然,这种深邃意境具有丰富的哲理。章草的平正之象,来源于章草一体兼五体的`综合性素质,及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意境。既能有篆书的古朴圆润,又能有隶书的风韵通畅,又能有草书的雍容华贵,又能有楷书的端庄周正,还能有行书的轻松简便。如果把千年书法比作连绵的群山,那么章草就处在群山最高的峰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面看是逶迤而来的篆隶,是章草收束了篆隶的粗野之气,如同把它们驯化入栏。从另一面看,是从它发育而远去的楷草行书,是章草赋予它们基本的艺术基因,如同子女一样,打发它们远行。 对于楷书行书与草书而言,章草是最直接的正源或主根,章草的这些艺术元素,使之成为这几种书体的艺术之母。章草的这些优秀艺术基因,是它们艺术构成的主要和基本的要素。对章草艺术的研究,不仅涉及章草的写作、审美与评价,而且涉及到这些书体的艺术欣赏与评价。 孙过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险绝,复归平正”,说的是书法的起点与终点,都是平正。平正是书法意境的一种常态或基础。章草的这些艺术要素及构成,充分而正确地阐释了平正的内含。对于草书楷书和行书来说,这里是它们生长的摇篮或故乡,是能够使它们心绪宁静的家园或居常之所。人不可能再次回到摇篮中,而书法则可以随时回到这种儿时的清纯。这个园地,既像交通道路上的安全岛,迷路了可以在这里停留以观察方向,这个园地,更是书法的大本营或港湾,既是出发前的准备基地,也是书家不可缺少的中转站或休息之所,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和补充,积蓄力量,重新启程。 后世人所写的章草,可能是出于它的不定式书体性质,多是把它作为一种预备性基础性的练习,或是作为其它书体的一种艺术添加来对待。也有专门独立所写的章草,但成就不大。其原因在于多是从楷书草书或行书的角度出发,仅仅采取其个别形式而已。大概也是这个缘故,章草形成了偏草书的、偏楷书的及偏行书体的多种风格。当然作为一种承传,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也对章草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误解,把章草仅仅作为其它书体的附庸,形成了章草仅仅是一种附属书体的认识,或者仅仅当做草书的一个原始的不成熟的形式。虽然章草也是具有这种性质的,但它的重要而独特的艺术性质因此而被埋没了。越是以近代书法角度出发的章草,成就越小,原因就在于古典的笔法和意趣消失殆尽。近代章草大家,要数王遽常最有成就,他的章草是偏篆书的古典的风格,对传承章草具有较大的影响。 章草的传世名帖 居延汉简 流沙坠简 武威汉简 张芝《秋凉平善帖》 公羊传砖帖 蔡琰《胡笳十八拍》残句 曹植《鹞雀赋》 曹植《赋稿长卷》 皇象《急就章》 皇象《文武帖》 皇象《顽阁帖》 司马懿《之白阿史帖》 索靖《月仪帖》 索靖《出师颂》 卫瓘《顿州帖》 卫恒《一日帖》 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豹奴帖》 王献之《江东帖》 王献之《亮白帖》 赵孟頫《急就章》 萧子云《出师颂跋》 蔡襄《萧子云出师颂跋》 鲜于枢《千字文》 邓文原《急就章》 赵雍《千字文》 康里巎巎《李太白古风》 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 宋克《急就章》 宋克《孙过庭书谱》 祝允明《闲情赋》 胡正《乐毅论》 王铎《题玄翁老先生像》 傅山《杜甫诗册》 翁方纲《出师颂》 沈曾植《草书论书诗》 王世镗《九势之中诗》 王世镗《一走一留诗》 王世镗《稿诀自叙》 王世镗《稿诀集字》 王世镗《先伯母房大夫人行述》 梁启超《千字文》 邓诵先《千字文》 于省吾《录鲁迅诗》 高乐三《曹植书赋十四篇》 王蘧常《千字文》 沈从文信札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曹植书法,曹植最著名的三首诗”的具体内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或收藏我们的网站,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