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书法家杨炯,杨坚庭书画家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书法家杨炯,杨坚庭画家
杨炯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独具一格,风格独特,被誉为“当代书法之宗”。杨炯从小就对书法艺术充满了热爱,并且在师从名家秦百川的指导下,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追求卓越。
杨炯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他深入研究了历代名家的作品,并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他的书法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他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除了书法,杨炯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他运用墨和水的变化,以及笔墨的运用,将自然界的美景尽情地展现出来。他的山水画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他的花鸟画细腻入微,形象逼真,给人以生动活泼之感。
杨炯的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作品被收藏于多个艺术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之中。杨炯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多次获得了艺术大奖和荣誉称号。
杨炯的艺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作品上,更体现在他对于艺术的态度和追求。他始终秉承着“笨心自足”的信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将自己的艺术高度与人生态度相结合,用他的作品传递出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艺术的热爱。
杨炯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独具一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和他的创新精神,为中国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在欣赏他的作品的也要向他学习他那种对于艺术的敬畏和对于人生的热爱。
书法家杨炯,杨坚庭书画家
书法界的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名家? 书法界,应该是:唐初四大书法家即: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援(杨炯《王勃集序》)。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精华介绍“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初唐四杰。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他的诗风格清新,他的赋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家。他与卢照邻等人都试图改变当时“争构纤维,竟为雕刻”的诗风。他在27岁时所写的《滕王阁诗序》是词赋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阁诗》则是唐诗中的精品,且诗中手法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至于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更是公认的唐诗极品,其中“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唐诗中最能渗透古今、撼动人心的千古名句。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衣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骆宾王(约640~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初唐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初唐四杰”指的是? 王勃、杨炯、卢照领 骆宾王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 “初唐四杰”分别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简称“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援(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充套件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王勃 简介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 初唐四杰 ,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作品赏析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杨炯 简介 (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 *** 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 成就 《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着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 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其中《从军行》被编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 卢照邻 简介 (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出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60岁。 影响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着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 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 *** 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代表作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初唐四杰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 (选自《全唐诗》)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骆宾王 简介 (约619—约687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诗人, 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1、王勃:字子安,代表作品《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2、杨炯:别名杨盈川,代表作品《杨盈川集》等。3、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代表作品:《卢升之集》、《幽忧子集》等。4、骆宾王:字观光,代表作品《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畴昔篇》、《在狱咏蝉并序》等。 初唐四杰指的是谁? 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王 勃 (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才华出众,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伤离的低沉格调,历来为人们传诵。亦长于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就已家喻户晓。学术著作亦丰,除《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平台秘略论赞》等篇被收入《文苑英华》外,余皆散佚。杨 炯 (650--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0岁举神童,27岁授校书郎。武后时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作诗擅长五律,叙写边塞生活的诗作尤为突出,如《战城南》、《从军行》等篇都气势轩昂、风格豪健。其他题材的却未能尽脱绮艳文风。散文多赋、序、表、志等,今存50篇。在所作《王勃集序》中,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风的理论和实践,给予了较高评价。"四杰"中,他的诗数量最少,成就也略小些。卢照邻 (约636--695后)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染风疾辞官。居太白山中,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县茨山下,买园筑坟,终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折磨,身投颍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只作过几任小官。为自明遭遇,作有《五悲文》。有诗名,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以韵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长篇歌行中成就突出。骆宾王 (约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遁王李元庆府属,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获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负才名,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相近,但篇幅更长、铺排更甚,当时被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善作骈文。在随徐敬业起兵时,写过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后檄文》)。檄文采用抑彼扬手法,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传武则天读此文亦大加赞赏。 初唐四杰指哪四位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杨坚庭书画家
1、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 。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
2、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3、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武珝(xu),后改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4、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5、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杨书法家
杨翰儒,名坤,字翰儒,号寒心居士。1954年3月生于安徽省临泉市一个偏僻的农村。多年从事书学教育和艺术研究。他六岁在母亲督导下苦学书法,五十多年从不间断,废寝忘食的刻苦求索和艺术实战,使之形成了当今独特的书法艺术和表现技法。在继承了中国传统书法不同书体的基础上,又创作了独具艺术魅力的书法作品,承先启后。开拓进取!把古之六体精演拓展为20多种书体及表现形式,填补了中华书法艺术宝库中的多处空白,为中国国粹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誉为一代书圣!先生一杆铁笔独行天下,神州大地无处不至,曾出访过2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先生表演书法笔如利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出神如化,变化无穷,大处四尺榜书,小到蝇头小楷,随心所欲,酣畅淋漓,作品表现大气磅礴,独步古今,是我国当代书法界最具实力的艺术大家之一,更是杨氏书体的奠基人和缔造者。一介布衣画江湖 一杆铁笔书江山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却常常以一名普通老百姓自称。他,一生所获奖项无数,却只一身布衣,一杆铁笔纵横天下。他,一身绝技,无论纸张大小,文章多少,落笔成兵,布局严谨。他,风雨兼程60载,每日书写不止,创作出以中国传统书体为基调,独具时代气息的杨氏书体,震惊中外。他,便是这样一位心怀天下,却又常常一身布衣的艺术家,一位把书法艺术,国之精粹做为一生爱好,把弘扬祖国文化,传承民族文明做为一生的责任的“痴情汉”——杨翰儒先生为人谦恭,平易近人,桃李满天下,朋友遍环宇,最恨沽名钓誉,自吹自擂,华而不实,从不点评同道作品,虚心求学于先人前辈。他无贴不临,无碑不摹,孜孜不倦,忘人忘我,我书我法,独领风骚,悟出了不可复制的杨氏书体。先生曾立誓要以“共和国末等老百姓,书法界第一马前卒的永远身份把真书绝学奉献于当代,流传于后世。他以精湛的技艺,高深的功力,超凡脱俗的大胆创作,赢得了国际同仁的尊敬和赞誉,被国内外多所高等学府聘为客座教授和艺术顾问,多次率中国书画名家代表团去各地采风交流。2005年4月被国际炎黄书画协会授予推选为“中国当代书画大师”。2015年被中国书法家研究协会授予“年度殿堂及艺术大师”。时至今日,德高望重的他获得了无数识者的赞誉,也面临了众多妒者的诋毁,他荣辱无意,不屑一顾,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大胆创新,从不懈怠,创作出一幅幅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佳品。先生说:“褒贬自由春秋,行止无愧与地”,“只知做好事,从不问前程”,“做自己该做之事,让别人说长道短”。有人曾建议先生今后要少写或不写,减少世存量,物以稀为贵。先生说:“我希望在我离世之前全中国家家都有我的字”。书法修炼当以取法古韵为正道,但是当代书坛勇于像著名书法家杨翰儒老先生法取碑碑,风疾古韵的正道大家并不多见。所以书坛以自造为能,以丑风为兴,这些书法修养的流弊浅功,在杨翰儒先生的笔墨正大气象里会被一扫而涤清,再无立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杨翰儒书法劲修碑帖,复观古韵的书法造诣,恰是当代书坛的茫海高塔,光照引领的文化意义特别鲜明。他的书法探源修炼是极尽源头的做法。一般人修炼书法,法取到篆书一体,就算是汲源之功了。可是他的书法磨砺源起,由篆书再向前推,一直推到石鼓文、钟鼎文、甲骨文,对这些先秦书法的梳理探源,都是极尽功成,让他的笔法在“源法”的高度生成了古朴拙劲的风格,得遇了书法源头真谛的涵养传承。因为书法极尽源头探索,所以他的笔墨有根有源,先天气盛,执笔墨落归正宗,一笔一画尽传承。他把书法的源发美感,自觉地注入进真草隶篆的创作中,诸书皆成,并且自有品位,独秀风格。他书法风格的独特,正是被世人忽视已久的正气!有眼观为敏的朋友可以从他的书法中看到鸟虫篆的结构现象,线灵墨逸,活灵活现,十分奇妙,这更是令有惊讶叹服的书法修养建功!要知道,鸟虫篆是一种近乎消迹的书体,能在杨翰儒的笔墨里重观生机,这是文化流传的幸事,也是他书法造诣的深刻。黄河之水天上来,笔墨飞天龙凤观,这是他行草书法的悦目奇观。行书书法不但能体现一个人的笔法娴熟功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情怀。他的行草书法,以二王笔法的潇洒自由为核心,再以书法探取源古的修养成果为支撑,着意历史名家帖本的精益大修,形成了挥纵自由,势动劲足,泼墨如瀑,腾如龙舞如凤的气势特征,书法线条的动逸品质卓然显成,美轮美奂的笔墨格调大度涌发,极好地汲取了兰亭序的笔法变幻品质,也取法于王献之中秋帖的抒情风格,当然伯远帖天工自然,妙笔无饰的笔墨气质也是尽得其成,三家之功并取于笔墨,非大家之功不能驾驭。金石钟鼎石鼓劲,中秋伯远三希风。他的行草书法,跨越晋韵三家,这种功铸一品的风杨翰儒老师作品欣赏格修炼,正是杨翰儒先生师宗法帖意志坚决,笔墨磨砺高歌向前的见证。行草能得三希堂法帖的全能操作,说明他的笔墨技法完全攻达了炉火纯青的大家境界!
杨炯王勃
导语:王勃和杨炯都是初唐时期的优秀诗人,他们两个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杨炯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世人赞称为初唐“四杰”。不知道为什么杨炯曾自称说“耻在王后,愧在卢前”。杨炯小时候很聪明,还被人称之为神童。 杨炯 杨炯这个人性子比较耿直,说话的时候可能刻薄了一些。还有就是做人恃才傲物,不知道谦虚。杨炯在政治上十分的激进,所以他很鄙视在朝廷上那些虚伪的热,还把无德无能的官员比作是“麒麟楦”。“麒麟楦”的意思是,那些无德无能的人好比是在驴子的身上披了假麒麟皮,表面上看上去是像麒麟,但是如果把那张皮扒下来,不过还只是头驴子罢了。就因为这件事,杨炯就受到朝中一些大臣的忌恨。杨炯这个人看不惯世俗上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欺诈,还有守旧的思想,但是又受到世俗的攻击。据说他在盈川上任的时候,为政十分的严厉残酷,他的下属如果有什么过失的话,杨炯会动用严酷的刑罚,有的甚至被杨炯活活杖杀了。不过这件事据史学家考证,这是后世诬蔑杨炯的`。 在文学上,杨炯同王勃、卢照邻一样,都是反对宫体诗风的,他们主张有“骨气”、“刚健”的文风。杨炯的诗也像“初唐四杰”其他的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突破了齐梁“宫体”的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重大的承前启后作用。 王勃杨炯 王勃杨炯都是唐代的诗人。他们两人还和卢照龄、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是四杰之首。王勃杨炯都反对宫体诗风,他们主张是有“骨气”、“刚健”的文风,在他们诗的内容与艺术风格上多以突破了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 王勃 王勃,字子安,他出身于儒学世家,小时候就非常的聪明好学,据说在王勃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而且文笔流畅,在当地被称为神童。在王勃十三岁的时候,他回到家乡就写了许多文章,寻找机会,准备入仕做官。终于在乾封元年,王勃参加幽素科举中选,被授予朝散郎职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在这之后王勃更是才思泉涌,妙笔生花,撰写了《乾元殿颂》,文章十分的优美,辞藻绮丽,所以连当时的皇上都知道了。唐高宗见到了这篇颂词,发现是颂扬功绩和德行的诗篇,用词优美,知道这只是一个还未成年的神童写的,惊叹不已,说王勃是奇才。就这样王勃的名声就更加的响亮了。后来因为沛王和英王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用来为沛王助兴,不想惹得唐高宗不高兴,就被逐出了长安,之后更是因为杀死自己藏匿的官奴犯了死罪,亏的是遇到大赦,没有被处死,但是王勃的仕途就此终结了。 杨炯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才华非常的出众,擅长写散文。要说杨炯最拿手的,还是他写的诗词。在长安的杨炯写下很多的文学作品,很受唐朝人的称赞,与当时的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
杨谔书法
其实这个问题很矛盾,一般都建议先主攻一家,但是这样带来的问题很可能是以后再写别人的字无法摆脱开始的影子,而同时临两家又可能都只具备一个样子,难以抓住实质的东西。个人建议主攻一家楷书的同时兼习隶书,毕竟楷书是用隶书演化而来,隶书的基础打下后,以后换别家楷书可能相对的影响就会少一些。而且以后你的楷书练到一定水平后自己肯定也要追本溯源来学习一段隶书。我自己学习的时候就是每天先抽时间写一会隶书或者金文,不注重隶书写的怎么样,主要是熟悉悬肘写字的稳定性,待手稳定了,再主攻楷书。可以看下杨谔的《书法问答》,他在里面有更详细的解释,还有很多书法中会遇到的问题,我看过觉得很有帮助。
关于“书法家杨炯,杨坚庭书画家”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