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书法家,墨农书法家介绍,老铁们想知道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吗,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们的小编一起看看吧。
墨汁书法家,墨农书法家介绍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的瑰宝,源远流长。而在众多书法家中,有一类独特的艺术家——墨汁书法家和墨农书法家。
墨汁书法家,正如其名,以墨汁为媒介,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他们追求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墨汁在纸上写下自己内心的感悟。墨汁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笔,可以流动自如,也可以堆积如山,墨汁书法家运用墨汁的特性,在作品中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墨汁的浓淡、湿润和干燥都能够被巧妙地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墨汁书法家追求极简的表现手法,净化作品中的杂念和繁复,力求在简约中展示出深刻的意境和内涵。
而墨农书法家则是以墨为主题的书法家。他们深入农田,了解墨的生产过程,研究墨的特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墨农书法家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水、土、树等元素,感悟其中的灵感,将这些灵感与书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大自然气息的作品。他们以墨的颜色、质感、温度来塑造作品的形态和情感,让作品散发出沉稳、厚重的艺术魅力。
墨汁书法家和墨农书法家都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拓展。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更是对自然的感悟和表达。他们把墨汁和墨融入到作品中,赋予了书法新的生命力和意义。墨汁书法家和墨农书法家的作品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他们的创作也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股清流。
墨汁书法家和墨农书法家以独特的方式重新诠释了传统书法艺术,他们的作品富有创新性和魅力,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我们应当珍惜和推崇这些书法家的努力和成果,为他们点赞。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共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努力奋斗。
墨汁书法家,墨农书法家介绍
蘸着墨水吃馒头的人是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是汉族人,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蘸墨水吃馒头的故事:王羲之在练字的时候总是到忘我的境界,有一次吃饭的时候,饭是蒜泥和馒头,可是王羲之一边吃一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结果吃的满嘴是黑色的。
王羲之的书法经历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经常达到忘我的境界,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的书法造诣颇深。王羲之的书法是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书法墨汁
书法常用墨汁有哪些如下:
相对于初学者的话,就要选择一些新手使用的墨汁。就比如一得阁的初学者墨汁就很不错了。或者就选一些比较清淡香味的也可以。对于初学者来说选墨汁,要先从自己容易犯的毛病找错误。一个初学者常发生的问题,写出来的字发灰,看起来暗淡无光,这是因为使用了宿墨,什么是宿墨呢?
就是隔夜墨,现在的技术情况下我也试过,未必隔了一个晚上就会造成宿墨,一般都是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我们写字的人都比较懒,不爱刷砚台,这样的话里面有积墨的话,你兑水了稀释之后,这墨的颜色就成了一种灰色,这是不可以的,在绘画上专门有人用宿墨,这个另当别论,用宿墨写出来的字它不亮,或者不黑,显得字不精神。初学者选择墨水,更应该选择一得阁的墨汁比较好,因为北京“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
其实选取墨汁应该找你专业的老师来帮你选择。如果是自学的话,那就可以自己来选择一些比较清淡香味的,价格也不要太贵。
书法家墨石简介
你收藏不要因为某个书画家或者别的艺术家出名了就去收购,更不要去收购已经炒得很高的书画等艺术品(就像炒得很高的庄家股、绿鸡蛋、野生甲鱼······价格越高,假的越多),价格越高赝品、仿品也越多!!!也不要因为某个艺术家还不出名,就不收藏他的艺术品,甚至艺术价值高的也不收藏。只要是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书画等艺术品都值得收藏。因为许多艺术家起初不出名,他的书画等却已经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但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黄秋园、陶博吾······等都是逝世后书画才被重视和发掘出来,而且他们当时什么都不是,什么身份也没有;后来人们趋之如骛,欲购而不可得。所以说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艺术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价格非常低廉时购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收藏它们能保证一本万利,收藏者何乐而不为呢???假若只是收购贵的,即使身家亿万又能收购多少呢? 即使收购得起,能确保升值吗?更甚者,像股票一样,到了低谷时期,还可能贬值!!!如果说价格,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也曾经有人说我废话!除非你懒,光想吃现成的,不学无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是恒定不变的,给你鱼就好,你知道是好鱼坏鱼,还是有毒的鱼呢?给你渔,学会了,自己会捕鱼多好!管他好鱼坏鱼毒鱼!你都能分辨!
书法家墨人是谁
谢非墨,笔名谢潜、南彦,1947年9月生于浙江金华兰溪。著名硬笔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曾任文华杯、绿天杯等全国性书法大赛评委。现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并创办有“谢非墨书法艺术学馆”。其传统书法功底深厚,诸体皆擅,尤精楷法
墨农书法家介绍
云南省剑川县隶属于大理州,位于滇西北大理与丽江之间,这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主要是白族聚居区。剑川 历史 悠久,白族风情浓郁,既保存着古老的民俗,也有依然生活的古镇、古城人们,是当下最好的民俗之地。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喜欢白族风俗、喜欢高原风情的人来说,这里是最理想之地,但由于当地宣传不多,交通相对闭塞,来这里旅行的人并不多。 2019年3月我再次来到了剑川,这次入住古城里的“恒庐客栈”,这是一家具有七八十年 历史 的老宅,曾是县城里最阔绰的宅院之一,虽然岁月变迁,但由于当初建筑标准高,所以依然保存完好,客栈老板杨树钧就是本地人,家住“北门里”,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其中赵藩都是他家学生,而最值得一书的是明代徐霞客来到剑川,所住的就是他家,并在游记上有记载,而这徐霞客住过的房子,现在依然完好,他父母还住在里面。 杨树钧作为文化人的后代,基因里就有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痴迷,自己本身喜欢民俗和收藏,刚好这几天有时间,他就带我遍访剑川的一些古迹、人文,还有非遗传承,以及剑川的小吃与餐饮,做一次剑川的深度游,后来我陆陆续续写出一些文章,现在把这些文章的要点集合在一起,作为我这次剑川游的集中贴。(书影拍摄写作) 一、剑川的人物与非遗 1| 布扎工艺大师赵怀珠 赵怀珠老人今年73岁,是省级布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是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她12岁就同母亲学习布扎,一生沿袭布扎工艺,而布扎是剑川县特有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赵怀珠老人的作品不拘形式,变化多样,又活灵活现。 赵怀珠说她只有小学文化,但同老人交往中却能深深感知到她拥有的文化内涵,既有她布扎作品的思索与表现,也有生活中的品味与阅历。老人说她虽然七十多岁了,但在创作上也进入最好的时期,她有很多想法,有很多创意,想用布扎作品表达出来。赵怀珠的作品不仅当地人们喜欢,也在外面有广泛的影响,在各种展示会上获奖无数,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艺术馆收藏。 2| 白族龙头三弦传承人段昆云 段昆云,今年六十三岁,在剑川县文化馆工作。提起他来,当地人佩服的不得了,说他是大师级的白族音乐传承人。 白族三弦,被誉为“爱情的冲锋枪”,是白族人心目中的音乐之神,也是白族男女对歌的“导火索”,古时候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榕树下、小溪边,只要龙头三弦的弹起,就有男女对唱的歌声,也就有爱情和美好的生活向往。 段昆云从小就喜欢这种乐器,后来参军成为文艺骨干,退伍后他拜老艺人为师虚心学习,只要听到有人龙头三弦弹唱得好,他就不辞辛苦前去拜访学习,由于他的虚心和努力,演奏技艺成长非常快,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名了,成为当地的“三弦王子”。 白族龙头三弦诞生只有美丽的传说,但是谁发明现在无法说清。段昆云不仅在弹奏上是大师级传承人,他还是三弦的制作匠人。最初他发现别人制作的三弦有些音律不准,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一些制作艺人只是靠传承技艺来做,达不到要求,他干脆自己学习制作。到目前他已经只做了一百多把龙头三弦,自己使用得心应手,也非常受欢迎,求购者排队,成为了当代最棒的三弦制作人。 3| 纸扎大师欧永康 欧永康,今年73岁了,是云南剑川县新华书店一名退休工人,也是“白族纸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理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欧永康老人生于剑川县有名的纸扎世家,十几岁就跟着长辈学习纸扎,后来又师从著名纸扎艺人赵续昌,系统学习各种纸扎工艺,基本功扎实,特别擅长扎制各种动物和佛教形象,其作品屡屡获奖,并被博物馆收藏。 这是老人最新的作品《老鼠嫁女》,一套由近三十个单件作品组成,用时三个月,看到的人无不称赞,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件作品都有所不同,这不仅是老人的代表作之一,也堪称纸扎艺术的精品。 4| 赵藩故居和后人 赵藩(1851-1927),云南大理剑川人士。近代 历史 上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一生诗词、书法,诗词颇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重要一席之地。也被称为云南第一文化名人。 赵藩的故居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城里他本人所建的民宅,另一处是城外向湖村的祖宅。我两处都去了,但最后写了一篇祖宅和他的后人赵文清。赵家祖上一直崇尚读书,世世辈辈都是读书人,到了赵藩这一代更是发奋读书,被誉为“神童”。 赵文清老人带我们到他书房喝茶,发现老人有很多书法,老人说从小喜欢写字,以前没有条件,现在时间富裕了,每天练练字,不仅书写名人诗句,老人自己也撰写对联和诗词,但老人非常谦虚,所有的墨宝都只是落款“墨农”,不肯属自己名字,他说自己写的不好,也没有老师教,觉得愧对祖先,自己就是一个农人,墨农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5| 抗战老兵杨信文 这位老人叫杨信文,今年93岁,家住云南省剑川县甸南天马镇,是一位抗战老兵。 老人十七岁那年,同两个哥哥一起参军抗日,当时家里是四兄弟,只留下了一个哥哥照顾家里,他们三个都走上了战场。 老人参加的滇、川、贵人员组成的一只军队,也叫“鹤庆独立营”,营长叫杨明,副营长叫赵顺,当时共有六个连,每个连是120人编制,当时剑川县共有50人在这个部队里。这是老人给我展示国家颁发给他的抗战七十周年纪念章。(书影拍摄写作) 6| 西湖洞经古乐队 剑川县向湖村,有一个老年古乐队“西湖古乐队”,都本村的农民、退休的工人或公务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音乐,每个星期都要在一起活动两次,自拉自唱,其乐融融。 在这个老年人音乐队伍里,最大已经八十多岁了,最小的也有六十多岁,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年老体力不支,逐渐淡出了,这是名副其实的老年乐队,也是传统洞经音乐的最后坚守者,而现在的年轻人兴趣不大。 在这个队伍里,老人们不仅喜爱音乐,还喜欢自制乐器。洞经音乐,是广泛流传于云南民间的一个音乐品种,但随着 社会 的发展,外来流行音乐“侵入”,传统音乐喜欢的人太少了,剑川向湖村这些老人执著的把古乐挖掘传承下来,值得称赞,对于他们是爱好和责任,而对于民族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 二、剑川的民俗与木雕 1| 剑川太子会 农历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摩尼出家的日子,这一天云南省剑川县城举办“太子会”游四门活动,自明朝开始,已经有六百多年 历史 。 太子会”这一天是剑川全城的节日,人们要前三天开始吃素、念经。初八中午开始用八抬大轿抬着太子,人们排着长队跟随,游历全城全城东西南北四门,所到之处人们簇拥欢呼,鸣放鞭炮。 游太子不仅走大街,也会穿行在人们居住密集的传统小巷,而沿途的商家与民众会纷纷捐献公德香火钱,用于活动的费用。这项活动深受民众欢迎,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代代传承下来。 而这一天剑川家家户户早起就会在门前点上一对“囍”字高香,恭迎“太子”的到来。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前呼后拥陪伴“太子”同游东、南、西、北四门。 2| 全国文保单位景风公园 剑川县有个“景风公园”,位于县城西门外,它西依金华山,北傍永丰河,位置极好,公园四周都是参天古柏,环境极为幽雅。景风公园最早是座喇嘛寺,据说始建于元代,名叫“转经阁”。在清康熙年间改建后,也就成为“魁星阁”。 有意思的是景风公园还有文庙和武庙(关岳庙),文庙供奉孔圣人,武庙供关公和岳飞。9 其实文庙和武庙全国各地都有,规模有大也有小,但两庙建在一起的可就鲜见了,甚至没有几处。(书影拍摄写作) 3| 世外桃源古树 桑岭村依山傍水,掩映在古树丛中,这里距离剑川县城只有6公里,是剑川典型的白族、回族杂居村。自唐朝时这里就有白族人居住,已有千年。 有人类居住就有树木种植,这个村落自古就有爱护树木、敬畏自然、注重环境的良好习惯,村里现在有超过百年的古树171株,成为远近闻名的古树村。这棵硕大的黄连木已经有690年 历史 了。 在村里转除了村民热情,还发现这个村子人们喜欢绘画,几乎家家的房子上、墙上都有绘画作品,这里几乎可以成为“绘画村”了。这些画有的画幅比较大,几乎是完整的一面墙,有的比较小,一个房山墙上可以画两三幅。 杨树钧对我说,其实村子里墙上画壁画是这里早就有的风俗,剑川人自古喜欢舞文弄墨,琴棋书画水平很高,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剑川虽然偏僻经济不发达,但文化并不落后。 4| 剑川的百万木雕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自古就是木雕之乡,过去这里的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以浮雕为多。而现在剑川木雕工艺与时俱进,已发展为艺术价值很高的木雕工艺作品,这是杨树钧带我看的一件价值百万的木雕作品。(书影拍摄写作) 这幅作品的名称是“苍洱共生图”,是由剑川非物质传承人木雕大师施顺华设计,由三名木雕成手工匠,用了七年时间精心雕刻才完成的。 整幅作品使用核桃木材料,宽5米,高3.2米。是根据绘画于古代唐宋时期现流落日本京都友邻馆的《南诏图传》中“洱海龙神图”与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苍洱神兽共生图”创作设计完成。 5| 落户剑川的福建根雕大师 他叫郑晨辉,福州人,今年46岁,中国高级根雕美术师,福建根雕大师,雕刻艺术大师,自1991年开始拜师学习根雕艺术,已经从业二十八年。 郑晨辉擅长人物雕刻,特别喜欢雕刻达摩祖师,到目前他已经雕刻各种达摩像超过千尊。他雕刻的达摩像讲究神似和意境,千变万化,几乎没有两尊是一样的。 郑晨辉说他七年前来到了云南剑川,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木雕之乡,但多以建筑物装饰和浮雕为多。雕刻人物形象,在剑川不是主要表现形式,也不被人所推崇。他的到来,带来了福建根雕技艺与方法,也使这里的传统木雕多了内容和表现形式。他现在是剑川最好的达摩师祖雕刻师傅。 三、剑川餐饮与小吃 1| 不能不吃的山老腿火锅 云南剑川县有一家独一无二的火锅店“山老腿”,著名女诗人舒婷在品尝后写下:“牙齿和眼睛够忙,往往来不及问菜名,就已盘空碗净,直香进五脏六腑。这不可思议的餐桌小妖精,提取剑川山水的日月精华,亦摄住了我的魂魄”。“餐桌小妖精”由此得名,成为剑川乃至云南省餐饮界的一张名片。 山老腿火锅店使用的是剑川本地的三年以上火腿肉,肉质细嫩,弹性松软,入口齿香,口感非常好。这种火腿是选用当地土猪,由于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加上秘制的腌制手段,品质非常好,自古以来就是优质火腿。(书影拍摄写作) 2| 剑川有种泡酥,当地人最爱 无论是米线还是饵丝,都是剑川人最爱的早餐,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米线饵丝店,其中最多的就是这种砂锅米线了。但老板最后还要给你加一勺东西,这是什么?老板说是“泡酥”。这可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泡酥”又是什么呢?拿一块尝尝,稀疏蹦脆,入口即化了,一时不明白是什么,老板告诉我,就是油炸肉皮啊!原来剑川白族人喜欢吃肉皮,不仅喜欢吃生皮,还喜欢吃油炸肉皮,于是在米线与饵丝中加入一些。柔柔的米线、饵丝,浓浓的肉汤香气,再加上酥脆的油炸肉皮,剑川人的早餐真的是有滋有味,有情趣啊。 3| 剑川的水饺是馄饨 杨树钧带我去吃水饺,端上来的东西看乐了,这分明就是一碗馄饨吗?在这里怎么成了“水饺”。 但他坚持说这就是“水饺”,他们过年吃的就是这种水饺。他又说,馄饨是另外一种东西,样子相近,馄饨的皮薄、个小,而“水饺”则皮厚,个大,馅也大。 这就是南北的差异了?北方的水饺或饺子是另外模样,而这种包法、这模样的都叫馄饨,当然了馄饨也分大馄饨和小馄饨,水煮馄饨和油煎馄饨。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同样的食品各地做法与叫法有很大区别,想知道你那里管它叫什么? 4| 太子会品尝斋饭 “太子会”这一天是剑川全城的节日,人们要提前三天开始吃素、念经。活动的主办方北门街区集中开办伙食,给参加活动人员提供餐饮,我中午也被邀请前去吃斋饭,完全是素食。 他们告诉我,祖上传承下来就是这么迎送太子的,活动期间人们都吃素,但活动结束了,人们会好好的吃一顿来庆祝活动的圆满结束,这样也可以拉近邻里关系。(书影拍摄写作) 所有做饭人员也都是义工,她们已经在这里忙了三天,任劳任怨,看见我拍照,非常热情要我吃饭,并要我多吃一点。剑川县“太子会”现在已经成为一项民间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 5| 同法国老外一起就餐 杨树钧说到老外喜欢住恒庐客栈,绝大部分是法国人,这不仅他们客栈在法国有点小名气,主要是 历史 上法国曾“染指”很多云南事物,比如周边的越南、老挝都曾是法国殖民地,云南过去的火车也是法国标准,在法国,介绍云南的书籍和资料多,知名度也比别的省大。 老外最喜欢的是同中国人一起吃饭,不要求大鱼大肉,只是想品味老百姓家庭的粗茶淡饭,要的是氛围和体验,就连客栈的泡酒也想尝一下,但度数太高了,他们说这就是“液态火焰”。 入乡随俗,他们笨拙的使用筷子,拒绝使用刀叉,虽然吃力,但觉得很有趣。他们喜欢中国菜,就是普通的家常饭也是有滋有味。 晚上,杨树钧把他的好朋友,大师级的白族音乐传承人段昆云请来,还带了他最小的两位徒弟,演唱白族独有的龙头三弦,几位法国人异常兴奋,他们听到了最原始的白族音乐,也度过来中国最美妙的一个夜晚,他们说剑川和恒庐是他们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之一。(书影拍摄写作) 四、剑川农贸市场与卖菜老人 1|剑川菜市场打探 每到一处,我最想看的就是当地农贸市场,虽然不能完全说明说明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但却能管中窥豹,最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风俗和生活状态。 在县城农贸市场边上有位老妈妈在卖自己种的菜,说吃不完,就拿到市场上卖了。老人是早上才挖出来的,清洗干净,分成小捆,不管什么菜,每捆都是2元钱,这就是传说中不打药、不上化肥的生态菜吧。 最后买了一些带回恒庐煮火锅。 2| 七十岁奶奶市场卖野菜 菜市场里一个老奶奶摆地摊卖野菜,老人说她已经七十岁了。 人说她家住在甸南镇,到县城有5公里远,她是早上六点钟出门,用背篓背着菜一路走来的,由于菜是给水洗过,很重,这一篓差不多有30斤。 老人的菜按把卖,一块钱一小把,如果想多买,就两元钱一斤,她说是她昨天在山上挖了一天。 老人卖的价格虽然很低,但购买者却不多,主要是野菜当地见怪不怪,很容易挖到,卖贵了没人要。老人好容易等到了买主,一顿劝说,也是只买一斤而已。(书影拍摄写作) 老人说这些野菜肯定是卖不掉了,她会背回去喂猪,不会浪费的,她明天再去挖。老人年纪虽然大了,但身体很好,也闲不住。 3|老奶奶“组团”卖自产菜,每把1元 剑川县甸南镇每逢星期六是集日,这一天集市上最多的就是卖菜的,都是周围农民赶来卖自产菜。 但卖菜的大多数是老奶奶,很多人都是七、八十岁了,她们说就住在附近,菜是自己种的,集日就背到市场上卖。(书影拍摄写作) 老人们说这些菜都不用农药、化肥,只是施用农家肥,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菜,平时自己吃,多余才会背到集市上。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也知足,这里民风淳朴,老百姓闲不住。 有个老奶奶更有意思,把自己吃剩下的半个南瓜也背来卖了,还有一坛子自己做的野菜泡菜和一些莴笋,莴笋卖一块钱一棵。 以上是我在剑川一个星期旅行的收获,因为住在恒庐客栈,有杨树钧的全程陪伴,这次旅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深度游吧!
今天的关于墨汁书法家,墨农书法家介绍的知识介绍就讲到这里,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