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本站的小编子芊,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米芾书法真迹,米芾的书法成就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我们的知识点较多,篇幅较长,还希望您耐心阅读,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您也可以向我们反馈,我们及时修正,如果能帮助到您,也请你收藏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书法家,字子画,号东篱。他擅长草书,是北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草书大家之一。米芾的书法以其奔放豪放、神韵横溢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草圣”。

米芾书法真迹

米芾的书法真迹展现了他卓越的书法成就。他的草书形态独特,用笔凌厉有力,笔画纵横交错,线条轻重相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书法充满了个性与情感,既有骨力挺拔的一面,又有灵动飞舞的一面,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米芾的书法成就体现在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他在笔法上独辟蹊径,注重创造性的表达,尝试将自然的灵动与个人情感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他常常用饱满的墨色描绘自然景物,将笔墨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米芾对于传统书法文化的虔诚与承袭也是他书法成就的重要方面。他对古人的书法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吸取了唐代的楷书、隶书和晋代的草书等各个历代名家的精华,并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创造。他的书法作品既能见到古人的风韵,又融入了他个人的风格,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

米芾的书法真迹和书法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他以其独特的形态、奔放的笔墨和丰富的个性在北宋时期书法界独树一帜。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性的表达,也体现了他对于传统书法文化的积极承袭和创新。米芾的书法实在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北宋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

米芾书法真迹,米芾的书法成就

米芾《研山铭》,绢本手卷,行书,卷纵,横,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

《研山铭》,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字:“五色水,浮昆仑。潭在定,出黑云。挂龙怪,烁点痕。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第二部分为手绘研山图,篆书提款:“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 ,浑然天成”。研山是一块山形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岩”、“方坛”、“翠岚"、“玉笋”、“上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第三部分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跋:“右研山铭,先臣米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题跋:“鸟迹雀形,字意极古, 变态万状 ,笔底有神, 黄华老人王庭筠"。清代陈浩跋:“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宜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宗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踈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周於礼跋:“研山铭,骄骄沉雄,米老本色,如是如是。亦园周於礼题”。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引首“鸢飞鱼跃,木堂老人毅”。

.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人慨叹,竟流落日本。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贾似道,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

.

2002年年3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从日本征集到《研山铭》。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专家依法对《研山铭》进行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件确属米芾真迹,并建议文物部门与拍卖公司协商,由国家优先购买。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上以2999万元出资收购,每字折合人民币76.9万元。它成交价超过了不久前拍卖的北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的2350万元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拍卖结果后,《研山铭》交由故宫博物馆收藏。

.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先生,曾经说“我此生见不到米芾的《研山铭》,将死不瞑目!”启功先生早在1986年出版的《书法概论》中就说:“《研山铭帖》是米芾真迹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书成就最高。此帖下笔挥洒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羁勒,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沈鹏告诉记者,《研山铭》字字珠玑、笔笔难书,他最为推崇“下震霆”的“震”字一撇:陡然一笔细如蚕丝又稳如磐石,险绝笔法登峰造极。“有人说是败笔,我看恰是妙在巅毫。正如打乒乓的擦边球,又像足球弹在门框上再进网,妙不可言!就像孔子论人生最高境界———既‘从心所欲’,又‘不逾矩’。”

.

关于《研山铭》真伪问题。

.

《研山铭》在定向拍卖前,虽经过了国内文物界和书法界多位著名专家(其中不乏顶级人物)的鉴定,参与鉴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研山铭》是米芾所书真迹,过去也曾多次影印出版。虽然原作无书者名款,但因为帖后有米芾之子米友仁的鉴定跋语,认为是米芾所书,所以人们一直把《研山铭》当作米芾的传世作品,无人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真赝的问题。就在《研山铭》定向拍卖十天以后,《中国文物报》(出版)发表了一个《来函照登》,参与鉴定《研山铭》的专家傅熹年在函中更正说:“王庭筠、米友仁书都是后配的仿本”。

.

时隔不久,《中国书画》2003年第3期发表了著名画先生的《尘埃洗尽辨媸妍——米芾{研山铭)辨伪》一文,先生在文中称《研山铭》后半部分“直为市井恶札,岂会出自米芾之手”。先生也指出 《研山铭》卷后米友仁的跋鉴,应是依照米芾所书《草书九帖》后米友仁跋仿造的。还有人认为《研山铭》存在着整体章法问题。分析一件书法作品的优劣及真伪,章法行气至关重要。《研山铭》的章法结构十分怪异,几行字大,几行字小,字间气脉不畅,整篇一盘散沙。排字做作,行列歪斜。天头不齐,地脚不顺。与米芾书法笔势连贯,行气顺畅的章法特征有较大差距。这种无序的章法构成不像是自然书写出来的,可能是集字拼凑所致。《研山铭》是一件无款的书写风格类似米芾的后仿书作,与明代嘉靖、万历前后出现的一些赝作用笔有相似之处,是该时期仿造。

.

《南方周末》(出版)刊出了记者翟明磊《故宫突购“国宝”之疑》一文,文中指出:“对《研山铭》,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新已站出来证明,认为‘在前一段时间,友邻本《研山铭》被国宝回归的光环所笼罩,被炒得火热,现在尘埃落定,是该冷静思考的时候了,不要一错再错,让世界看笑话,贻误后人’。”

.

从众口一辞到疑声四起,《研山铭》的真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了。《研山铭》真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米芾的书法成就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或人称米南宫,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和鉴赏家。米芾言行举止异于常人,具有玩世不恭的个性,为中国艺术史上少有的有趣人物。书史称“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蔡胜在度”。在书法上,他和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为宋四大书法家,但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了一个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是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后人各有侧重。

米芾的母亲阎氏是皇后的乳娘,所以幼时生活在宫廷里。他从小聪慧,七八岁时开始学书法,十多岁时就能书碑刻,长大后更是强闻博记,古文诗词,无所不涉,艺道大进。但是他喜议论,而且心高气傲,虽然具有前程万里的良好背景,因为愤世嫉俗,举止颉顽,时而装疯作颠,身在宋朝却好穿唐代服装,所到之处都是多人围观。当为州官时,他见了巨大奇石而大喜,整衣冠拜揖呼之为“兄”等,这种违世异俗的行为,在封建社会里,既超越礼法规矩,又不能与世随和,故在执政者看来,当然就不是什么“堂庙之材”。他一生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只得“三加勋,服五品”而已。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很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皆为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碑帖中,多数刻其书法,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米芾的书法是以临摹许多名家的作品,融会贯通而自成一家的。这被有些人称为“集古字”,常引为笑柄,但却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米芾书法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努力,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他30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佑二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看他的书法,24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30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到了后来,已是自成一家了。米芾富于收藏,宦游外出时,往往随其所往,在座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

米芾爱石,相传他出任涟水军时,因涟水距灵璧较近,视灵璧石如珍宝,每得必藏,所藏很多,并一一鉴赏取名,终日闭门不出醉心赏玩。一日,杨次以按察使身份来到涟水巡视工作,见米芾不理政事,终日闭门不出,便正色质问他:“朝廷把距京千里之县交付给你治理,你哪能整日玩弄石块,而不问政事?”米芾从左袖中取出一块灵璧石来,只见该石小巧玲珑,色泽清润,状如峰峦,仔细看去小峰上还有一洞壑,真是浑然天成。米芾说:“这么好的石头怎么能不惹人喜爱呢?”杨次接过来仔细端详,果然好石,随手放入自己的袖中。米芾又取出一块灵璧石,但见层峦叠嶂,山色苍润,奇巧无比。杨次接过来端详之后,随即又纳入袖中。米芾再取出一石,其石造型奇特,集瘦、透、漏、秀于一体,色泽如墨玉,击有悦耳之声,真乃巧夺天工,为神雕鬼镂之作。米芾对杨次说:“如此美石,怎能不惹人喜爱呢?”杨次答道:“不只你一个人喜爱它,我也喜爱它。”说毕,从米芾手中夺过该石,径直朝门外走去,出了门便登车远去。米芾见杨次夺石而去,心中大为不快,几个月都郁郁不欢,多次致函杨次索还心爱之石,最终未能追回,米芾为此懊悔不已。

米芾大字作品

一、米芾的代表作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二、米芾(1051至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三、米芾艺术成就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1、书法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入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祐二年(1087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2、绘画

米芾作为北宋著名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米芾的绘画源出董源。董氏的绘画多写江南山色,米芾已有的评述都是从整体气氛着眼的,但米芾并没有从中寻找适合表达的东西。米芾讲究“不取工细,意似便已”,他虽有临摹“至乱真不可辨”的本领,却更热衷于“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通过一番选择,米芾找到董源所用的“点”。本来,董源的“点”是披麻皴的辅助因素,服从于表现自然质地的需要,点与其他造型手段一起构成了某种写意的整体气氛;在巨然的笔下,尤其是山头的焦墨点苔使笔墨本身具有了某种独立意味的写意效果。董、巨的点都有受制于造型目的的性质。在二米的笔下,点已几乎成为造型的全部,且有了相当程度的写意性。所谓“落茄皴”,事实上就是一种以点代皴的写意画法,“用圆深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布,连点成线,以点代皴,积点成片,泼、破、积、渍、干、湿并用,辅以渲染表现山林、树木的形象和云烟的神态”。完全放弃钩皴点擦的传统方法。卧笔中锋变化的随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规,不事绳墨,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眼界,难怪当时并没有积极的反应,甚至遭到“众嘲”、“人往往谓之狂生”。(《画继·轩冕才贤》)

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米芾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

米芾最漂亮50个字

“成”字按照行书写法,先写左边那一撇,再写上面的一横,连笔下来那个横折钩,再把斜钩写长一点,最后潇洒的一点,就好看了。

成:做好,做完。

书法: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书法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基本方法:

姿式首先用拇指与中指紧夹住,手掌中的空闲位置要有像4厘米左右的正方体的位置,然后用无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笔后面。手臂要离桌子一段距离。

习书者对照书法原帖,在另外一张纸上尽可能和原作模样一模一样的书写出来。

多次临写之后,根据头脑记忆中留下的原作形象,再次书写出来。

书法名家: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褚遂良、米芾、最为出色。

米芾的巅峰之作

米芾成就最高的书法《蜀素帖》

米芾的《蜀素帖》,可以说是他最巅峰的一部作品,用笔多样,颇有晋人之风,在笔法上保留了王献之的特色。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与苏轼、菜襄、黄庭坚并称为“宋四家”。米芾的书法可以说是集结前朝之大家风采,他自称为“集古字”,初学苏东坡,后各大书家,不过从其书法中看,他还是受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等人的影响较多。

米芾在笔法上尤为出彩,他的笔法特殊多变,包含了历代大家的特色。并且每一笔都非常清晰简洁,倘若是能掌握米芾笔法的一二,能助你书法快速进步。

尤其是米芾的这幅精品行书作品《蜀素贴》,清晰明了的展现出其笔法之精妙,临帖几遍便可体会出“八面出锋”的用笔。此作品也是米芾最高境界的作品,潇洒自如、清劲风动,更是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帖”之一。《蜀素贴》写于乌丝栏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气势的发挥,纵观整体给人一种肆意放纵、洒脱不羁的感觉,用笔颇有力感,提按转折撇捺挑,各自有味道,尤其是高清放大后,可谓是精妙绝伦,尽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书法真迹,米芾的书法成就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