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李世珍书法,李叔同简介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李世珍,字达庵,号天心,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出生在河南信阳,自幼聪慧好学。李世珍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尤以楷书见长。他的书法风格深受欧阳询、颜真卿等前贤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自己的独特特点。他的字体端庄大气、工整规范,笔势雄浑有力,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之感。他的作品不仅字形饱满,结构稳健,而且笔画有力,横竖撇捺之间相互联系,协调统一。

李世珍书法

李世珍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心楷法”,其作品多以碑刻、题咏为主。他的碑刻作品追求意境与技法的完美结合,以其韵味独特而著称。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是《水调歌头碑》,此碑由李世珍品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而创作。这部碑刻字迹高劲挺拔,构图宏伟壮丽,展示出李世珍广博的文化修养与创作才华。

李世珍的书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书法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书法展览并获得奖项。他的书法风格和作品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学习。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人合一”的典范,对于后世书法家的影响和启发是深远的。

李世珍的书法成就使他成为明代楷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上的瑰宝,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贡献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世珍书法,李叔同简介

在2020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幅四字行书斋号“愿无尽室”最终拍出了1300万的天价。一个字325万。 这副字的作者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的旷世奇才、艺坛先驱,更是一代律宗高僧。就连桀骜不逊的张爱玲,也拜倒在他的脚下:“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李叔同于1880年出生于天津,祖父李锐经营盐业与银钱业。其父李世珍,32岁考中举人,与李鸿章交情不浅,曾任吏部主事,后来辞官承父业,成为当地的巨富。李叔同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李家雄厚的家业,不仅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培养他诸多的艺术爱好,凭借出类拔萃的艺术天赋,他驰名于上海滩,结识了十里洋场的名流人士。同兄长期望他能够学习经国济世的“正经”学问相比,他对当时被视为“贱业”的戏班子更感兴趣。加上正值青春年少,情窦初开,对女性有着别样的喜爱。15岁时的他,经常流连于戏院,追求各种风尘女子,写下了诸多“艳诗”,足见他文学之才华,心性之风流。17岁那年,他在上海“天仙园”遇见了坤伶杨翠喜,一眼万年。杨翠喜生就一副好嗓子,十六岁时一登台便艺惊四座,成为红遍京津的梆子名旦,迷倒了一大帮人,其中就有风流才子李叔同。李叔同每天晚上都去为杨翠喜捧场,散戏后便提着灯笼陪她回家。李叔同工诗、善画、善歌唱、懂音律,每次都为杨翠喜解说戏曲历史背景,指导她唱戏的身段和唱腔。郎才女貌,志趣相投,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在李叔同心中,杨翠喜就是可以共度一生的红颜伴侣。名门之子岂能结交戏子?见李叔同迷恋杨翠喜,李家赶紧为他物色了结婚对象,门当户对的津门茶商俞家五小姐俞蓉。俞氏比李叔同大两岁,眉目端正,知书达礼,但李叔同坚决不同意,他憧憬的爱情是心灵契合。但李母以死相逼,加之二哥李文熙答应他,只要娶俞氏为妻,就可以拿出30万家产让他出去自立门户。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也为了自由,他选择放下杨翠喜与俞氏结婚。后来,李叔同想方设法联系杨翠喜,但是寄出的书信始终如石投大海,一段美好的初恋无疾而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送别》是李叔同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名作。李叔同20岁时,曾与许幻园等五人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交情笃深。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天气寒冷至极,上海一派荒凉枯寂。许幻园站在李叔同家门外,向李叔同喊话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吧!”说完挥泪告别,连李叔同的家门也没有进去。此时的李叔同,望着昔日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一念之间,离愁笼罩的心又增添了深沉的思念。直到许幻园的背影消失,李叔同才回过身,把门紧紧地关上,满含热泪写下了《送别》。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他在1907年的春节演出了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他是中国油画鼻祖,是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后人统计,由他在中国首次引进或开创的各类第一,多达近二十项,还培养出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和音乐教育家刘质平两位高足,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在书法领域自视“字不好,但写出来的字没什么毛病”的鲁迅,在得到李叔同的一副字后,也忍不住赞叹道:“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1918年春,杭州虎跑寺外,一位年轻的日本女子,哭喊着丈夫的名字,珠泪横流。“你出家我怎么办?为什么要我回日本?”“你有医术,想必回国生存不难。”僧人摘下手表,留给她作纪念。“叔同!叔同!”“请叫我弘一。”“弘一,请你告诉我,什么是爱?”“爱,就是慈悲。”“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日本女子悲戚责问道。僧人默然。这位在虎跑寺大门外苦苦哀求的日本女子,正是李叔同的第二任妻子雪子,面对李叔同近乎冷酷的决定,她无力改变,只能悻悻离去。李叔同最终皈依佛门,跟他出生在一个信佛的家庭有关。早在13岁时,他就写下了“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诗句,似乎比同龄人更能看透物质世界的虚无。1916年夏天,李叔同偶然看到一本介绍断食可以达到修身养心目的的杂志。因为自身抑郁和神经衰弱的关系,又在好奇心以及自我拯救愿望的驱使下,他前往杭州虎跑寺坚持断食17天,并每天坚持写《断食日志》,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心境变化。17天过后,李叔同开始吃素,感觉气色比之前好了许多,这个经历为他两年后正式皈依佛门带来极大的信心。两年后,李叔同斩断世俗情缘,从此芒鞋布衲,托钵空门。学生曾经问他:“老师为何想要出家?”李叔同淡淡道:“无所为。”学生继续问:“老师难道忍心抛弃骨肉?”李叔同答:“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不抛弃怎么可能?”此后24年间,李叔同再未与妻儿相见,也没有任何联系。世上再无李叔同,只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弘传失传数百年的南山律宗,且自身持戒精严,而被尊为振兴律宗一代祖师。民国四大高僧,释弘一位列其中。临终前,弘一法师召弟子入室,嘱咐弟子在火化遗体后,记得在骨灰坛下放一钵清水,以免过路的虫蚁烫死。弥留之际,他告诉身边的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并留下绝笔,那就是至今仍令世人怅然思索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评价其师道:“人生的境界可分三等:一曰物质生活,此大多数也。二曰精神生活,即学者之流也,此亦不在少数。三曰灵魂生活,即宗教也,得其真谛者极少数耳,弘一法师则安步阅此三层楼也。”在俗为民国四大才子,在僧为南山律第十一代祖师,李叔同都以认真的态度,将每一段人生书写到极致。

王世贞书法

嘉靖时期 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初五(12月8日),王世贞出生。(注:今岁忽已知命,仲冬五日,为悬弧之旦。) 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上京参加会试,却因为生病回家。(注:壬辰会试,以病弗任场事归。) 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世贞九岁作《咏凤凰》一诗。注: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卷十八。王世贞祖母陈氏病卒。 嘉靖十四年(1535年),王世贞开始跟随塾师陆邦教学习《易经》。(注:陆邦教,字子才,号爱溪,长洲人,嘉靖十六年举人,任过东乡县知县。)王世贞跟随姜周学习。(注:姜周,字佐周,任过归德府通判。) 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14日),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出生。同年,王世贞的伯父王愔致仕。 嘉靖十七年(1538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会试落榜,但名声却越来越大,拜在他门下的弟子越来越多。 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贞得到王守仁集,读起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喜爱程度在“三苏”之上。(注:余十四岁从大人所得王文成公集,读之,而昼夜不释卷王世贞简介,至忘寝食,其爱之出于三苏之上。) 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世贞跟随骆居敬学习《易经》、《左传》、《史记》和韩愈、柳宗元文章。于是王世贞作《宝刀歌》王世贞简介,得到老师骆居敬赞赏(注:骆居敬,字行简,山阴人)。王世贞也跟随王材学习。(注:王材,字子难,号稚川,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世贞师从季德甫学习《易经》。(注:季德甫,字仲修,太仓州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按察使。)同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考中进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王世贞考中秀才,成为太仓州州学附生。王世贞与母亲一道上京师与父亲汇合,在上京的路上王世贞结识了张逊业。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王世贞得到苏州府知府冯汝弼看重。(冯汝弼,字惟良,号祐山,平湖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同年秋,王世贞与好友徐学谟一同赴应天府乡试,王世贞以《易经》中应天府乡试第五十八名,主考为翰林院侍读华察和右春坊右中允闵如霖。(注:徐学谟,字叔明,又字子言,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徐学谟《归有园稿》。)同年底,王世贞赴京参加会试。

李时珍是谁

李时珍是 历史 上杰出的 医学 家,医术精明,临床 经验 丰富,那么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我为你搜集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是明朝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年间,按现代年历是1518年,彼时正是 中国经济 文学最强盛的朝代。李时珍,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湖北人。出生在一个医者世家,李时珍的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也是当地的名医。当时民间医生俗称郎中,地位低下,生活艰苦,父亲李言闻不愿李时珍再学医。李时珍14岁时,李言闻就带着他去黄州府应试,结果考中了秀才。李时珍从小受到医学的熏陶,并不热衷于科举。所以三次不及第的李时珍果断放弃了科举,潜心专研医学。23岁的李时珍跟随着父亲出诊学医,为贫民治病,渐渐地也小有名气。在李时珍38岁的时候,因治好了富顾王朱厚焜儿子的病名声大噪。被楚王朱英裣邀请至王府做事。1556年,李时珍被推荐到了太医院,历时4年,便辞官回乡了。但太医院的工作经历给李时珍撰写草本纲目奠定了基础。1588年,李时珍从太医院还乡后创立了东壁堂,坐堂行医。李时珍从1565年开始,便行万里路,尝百草。他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手机药物标本,并和许多采药工、渔人、樵夫学习,参考了历代医书925种,弄清了许多医书上的疑难杂症,和许多容易混淆的药物。在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的初稿,当时的李时珍61岁,之后的10年,李时珍又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三次修改,所以李时珍著书应该花了近40年。1593年,李时珍去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南京发行。李时珍活了多少岁 李时珍于公元1518年出生在医学世家,早年被父亲教导读书考科举,但是一直无心名利,一直希望成为像父亲李言闻一样是个悬壶济世之人,帮助苍生才是他的追求所在,后来得到父亲的支持开始学医的道路。此后李时珍便一直跟随父亲学医,不仅阅读大量医书,还很注重实践与知识的结合,在他父亲的帮助下,李时珍的医术进步很大,李时珍也因此发现关于本草的书籍中有很多缺失和漏洞,开始立下编写完整的本 草书 籍。公元1551年,李时珍因为医术高明,被楚王招聘,李时珍想着去能够帮助自己重修本草,便进了王府,在王府任职期间医治好了不少杂症,包括世子。加上这段时间朝廷广纳医术高明之人,于是李时珍便被推荐进宫。李时珍在宫中为太医仅任了一年便辞官回乡了,因为在宫中并未得到重用, 意见 也被驳回,为同仁讥笑,加上李时珍对名利没有追求。虽然如此,李时珍在宫中还是大开眼见,阅读到许多珍藏的医书,和见到了许多罕见药材,为他日后编修本草很有帮助。公元1552年,李时珍便开始了他为期二十七年的考察时间,四处游历,不畏艰险穿梭于深山老林中,考察书中记载是否真实,亲尝百草辨区别,为人谦逊,所问之人均是他老师,虚心求教。公元1578年,李时珍六十一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惊世巨作,为世界做出了这巨大贡献。公元1593年,七十五岁的李时珍逝世,一辈子与医学打交道,为百姓考虑,给世界带来贡献的李时珍与世长辞。但是他的精神和贡献一直被后世流传,名声永垂青史。李时珍的评价 李时珍是历史上杰出的名医,是大明时期的圣医,李时珍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医学研究,他对医术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谨的,他认为药材的可贵之处是可以治愈,但是也能害人,因此要仔细观察记载,不可有一分的差池。李时珍也被世人称为“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编修中,耗时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行遍万里路,询问了无数个人,亲尝了百草,才编修完这样一部造福人类的巨作。李时珍用了他毕生的精力完成了这样一件事,期间即使是翻山越岭,出入深山老林,李时珍都没有因为路途艰难而放弃,当时李时珍的年龄也不小了,迈着年弱的双脚,他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的弟子和儿子。李时珍凭借其不畏艰苦的精神完成了这样一部完整的关于本草也关于 化学 的著作,其缜密的思维将本草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是当时中国几千年来药物学的不仅丰富了本草的知识,还纠正了过往的错误。李时珍作为一名医术高超,学术知识丰富的医生,放弃了达官显贵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不贪慕虚荣,一心只为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中李时珍曾在楚王府为官,治好了楚王儿子的 疾病 ,李时珍拒绝了楚王的重金酬谢,只认为救助他人乃是医者之责。如此高尚的医者李时珍,从他对医学的执着谨慎再到为人处世的宽厚仁爱,不为名利,只为苍生的大爱精神为我们称颂。猜你喜欢:1. 李时珍活了多少岁 2. 李时珍简介资料 3.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4. 吴三桂简介资料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李叔同的故事:

弘一法师未出家之前,那时候他风度翩翩,远涉日本求学。当时在国内,他已经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俞氏,那时候的他经常出没各种演说现场,他的气度与口才让人佩服。

不过也曾留恋花间酒肆,曾经和歌郎、名妓等艺事往还。在上海初次亮相,参加演出京剧《虫八蜡庙》、《白水滩》、《黄天霸》等。

李叔同到了日本,因为技痒,曾经参与“春柳社”首演《茶花女》一出戏,李叔同饰茶花女一角。7月再演《黑奴吁天录》,饰美洲绅士解尔培的夫人爱密柳同时客串男跛醉客。

李叔同很有文艺天赋,不就痴迷于西洋绘画,尤其是裸体画。西洋绘画注重写实,进行人体写实练习是一项必修的课程,然而寻找裸体绘画模特。

成了李叔同在刚开始学习西洋绘画时最棘手的问题,李叔同先是在学校里用男模特进行人体写生,但女模特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办法解决。

这一年的11月,带着浓浓凉意的秋风开始吹遍了日本东京的各个角落,这一天,正在练习绘画的李叔同无意中发现了给他送饭的房东女儿,刹那间,李叔同发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最佳模特人选。

第一次见面,这女的给他送小菜,送米饭,这是最初的照顾。李叔同便邀请房东女儿当自己的女模特。这个要求让这位姑娘觉得十分突然,毕竟裸体画在画上。

当时,除了艺术学校外,在社会上仍然不被大众所接受。让李叔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日本姑娘竟然很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理由是她觉得李叔同是一个有才华的,诚实的中国青年。

从此,这位日本姑娘成了李叔同的专职模特,每当画作完成,李叔同都会让这位日本姑娘评价一番。在一段时间的合作后,由于相同的爱好,又彼此真诚相待,两人开始跨越画家和模特的界限。

1907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经过几个月的交往后,李叔同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后来两个人开始了同居。这时候的李叔同内心是愉悦的。

他在自己的诗作《朝游不忍池》中曾写道: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朝游不忍池》。从此湖边经常有了李叔同和那位日本姑娘一起散步的身影。

由于李叔同关于这位日本姑娘的文字记载很少,至今人们都不能完全确定她的真实姓名。十一年后,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日本妻子,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

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然而叔同决心已定,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此时的弘一法师,早已不是当年的游学少年,也不是那个早年风流倜傥,才惊四座的翩翩浊世佳公子,更不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与一帮诗文友吟风弄月。

游山玩水,混迹于烟花艺馆之地,留下几多风流韵事的少年郎,此时只是心如枯井厌倦红尘青灯古佛的弘一法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叔同

李世珍的儿子和女儿

1880年10月23日,天津盐业大亨李世珍家中传来喜讯,夫人生了一个儿子。他是同治年间的进士,但厌倦官场生活,只好回家继承父辈的万贯家产。他给儿子取名李文涛,字叔同。李叔同少年时就被寄予厚望,父亲不希望孩子依仗雄厚家产而放弃明理求学之道。

父亲是个读书人,儿子自然天资聪慧,从小就受到佛教感染,大娘每天都教他背《大悲咒》,乳母也经常咏唱《明贤集》给他听。里边含有的禅机和人生格言,描述了荣华尽头的孤独与酸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间接决定了李叔同此后令人费解的选择。当然这是后话。5岁那年,72岁的父亲去世,家道开始中落。但母亲从来没放下对李叔同的教育,四书五经对于李叔同来说已经烂熟于心,还斥巨资为他买了当时非常少见的钢琴。年幼丧父的李叔同思想越发坚韧。正值中国近代新思想发生萌芽之际,康有为的《人类公理》更是让他醍醐灌顶。在周围人看来是离经叛道的行为,李叔同却心向往之。1901年,22岁的李叔同被家里安排了一门亲事,虽心有不甘,但单亲之命,实在不可违。婚后他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学的经济特科班,离开了没有感情基础的妻子。

1905年,对李叔同影响最为深远的母亲去世了。父母双亡的李叔同心中了无牵挂,他不是恋家的人。母亲丧礼过后一周,他留下老婆和孩子,前往日本求学。在那里,他无拘无束。剪掉了丑陋的辫子,考入了东京美术学院的西洋画专业。本来一心求学的李叔同不久遇到了一个麻烦,同时也遇到了一个女人。

西洋画在创作人物画的时候,注重展现肉体之美。老师要求他们要画人的身体,说白了就是裸体模特。班里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裸体模特。作为来自外国的李叔同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回到自己的住所之后,心情郁闷的李叔同在窗前作画。正值深秋,窗外一片萧瑟景象,正当李叔同发呆冥想之时,窗外飘过一位妙龄女子,身着长衫,费力晾晒衣服。她是房东女儿,名字不知,唤作雪子。李叔同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

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悸动,找到了雪子,开口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正值青春年华的雪子不过二十岁,面对突如其来的奇怪且无理的请求,她红了脸,低头轻呡芳唇。“好”。李叔同没想到能这么顺利,内心欣喜且复杂。雪子知道,一个“好”字,将自己的一生许了出去。李叔同心知肚明,自己在国内有妻有子,雪子还是姑娘。可是突如其来的丘比特之箭已经击中了两人。他无法进行理智的判断,于是只好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两人在日本共同生活度过了六年时光,期间李叔同不仅学习画画,还讲戏剧和话剧水平修炼的极为优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每每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台下总是会坐着一位忠实的观众。或喜或悲,全因叔同的演绎。情到深处更是不能自已,抱头痛哭,哭的是剧中的角色,哭的是终有一天李叔同会离开日本回到中国。只是她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两人的爱情本就不受父母的祝福,但是雪子此时已经义无反顾,无奈之下与家庭断绝关系,于1911年追随李叔同回到了上海。这种决绝,让李叔同爱之深,怜之切。李叔同将其安排到住处之后,自己在杭州潜心教书,对于他来说强项就是音乐和书画,他还是中国第一个使用五线谱的人。我国近代美术大师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丰子恺先生在其著作《缘缘堂随笔》中描绘了自己第一次见到李叔同的印象:身着长衫,眼戴金丝眼镜,仪态庄严。只12字,便让一副新时代文人形象跃然于纸上。

1917年正月,好友许幻园来到李叔同和雪子的住所,畅聊一番后,许幻园起身离开。刚到院中边告诉李叔同自己因为破产将要离开上海。李叔同感慨万分,雪子和弦,叔同提笔谱写了这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走的不止好友,还有自己的凡尘之心。

雪子本以为就即使没有名分,可以与他厮守一生也好。但是不久之后,李叔同却选择遁入空门。

弘一法师手持佛珠,向大雪深处走去。他的出家有很多原因,一是从小接受的佛学教育,一是友人的离别,让他看破红尘。心如死灰的雪子回到日本。与父母断绝联系的她,孤身一人,孑然一身,了却残生。

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四字“悲欣交集”,并且交代后人寻找雪子。可能是念念不忘,也或许是一种悲悯。他临终前念叨的还是雪子。李叔同的孩子后来去日本寻找,但雪子不是真名,从此再没找到。

关于李世珍书法,李叔同简介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