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本站的小编子芊,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行书古诗书法,古诗行书书法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我们的知识点较多,篇幅较长,还希望您耐心阅读,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您也可以向我们反馈,我们及时修正,如果能帮助到您,也请你收藏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行书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笔画的连续流动,给人以秀美、流畅的感觉。行书书法的魅力在于其形神兼备的特点,既能展现文字的美感,又能表达诗词的意境。古诗行书书法更是将古诗与行书相结合,使得艺术之美得以极大地展示。
古诗行书书法作品传承了古人智慧和情感,通过书法艺术再现了古代诗人们的伟大创作。一幅幅行书古诗书法作品,凝聚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书法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当我们凝视着这些作品,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到了千年诗词的魅力。
古诗行书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表现手法的技巧,更在于文字和意境的统一。古诗所传达的情感,在行书书法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行书字迹之间的奇妙融合与诗词的情感内涵相得益彰,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观赏古诗行书书法,除了欣赏书法技艺的独特魅力,更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行书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这种形式的艺术表达,更好地传达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引领着我们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思考。
古诗行书书法也是一种文人雅兴的体现和自我修养的一种方式。通过书写和鉴赏古诗行书书法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书法境界和艺术追求,提高自己的审美功力和书法技巧,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古诗行书书法作品的出现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对古人文化智慧的继承与发扬。让我们在欣赏古诗行书书法作品的更加热爱和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
行书古诗书法,古诗行书书法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因此行书也是许多书法家都喜欢的书法字体,那么这一书法字体与我们的古诗词的融合,会创作出什么惊人的作品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行书的五大流派 1、二王行书的概念。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307-365)和王献之(344-386)父子二人。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晋代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他们开创的行书流派,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行书源头。王羲之行书偏于行楷,王献之行书偏于行草。王羲之行书用笔内擪,以骨力洞达胜出。王献之行书用笔外拓,以筋力中圆胜出。王羲之行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尺牍书法,如《王羲之传本墨迹》等,这是王羲之行书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学写行书,使转之法是一个重要的用笔方法。不会使转,就无法表达笔笔“分得清、脱得开、合得拢、粘得住”的行书所特有的艺术效果。分得清讲的是笔笔交代清楚;粘得住讲的是笔笔气脉贯通。好的使转之笔,转折时须暗过而不露痕迹,其关联处如银丝盘曲。要注意他的锋的运用。锋在何处?锋在笔尖的端处。笔锋要坚持做到时时锐利而勿使折损,笔身要坚持做到常常直立而勿使屈曲,笔毫要坚持做到时时齐整而勿使扭曲,笔尖要坚持做到常常集聚而勿使松散。又次,临帖的早期阶段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重在“似”上下功夫。临帖的后期阶段则最忌做字帖的奴隶。有的人老是拘泥于碑帖的外形,只知道依样画葫芦,搞复印式的临摹,那是徒劳的。一定要“遗貌取神”,要着重在得其笔意上下功夫。 2、颜真卿行书《祭侄稿》的意义。颜真卿(709-785)是中国书学史上,继“二王”以后的又一座艺术丰碑。《祭侄稿》是颜真卿悼念亡侄季明的祭文草稿。作品的文字是在追悼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的,尤其是颜季明正当英年,颜真卿怀着对骨肉亲人的沉痛悲悼有感而发,一泻千里、不拘成法,终成千古绝唱。颜真卿书法大胆吸收了篆书线条的特性,在二王行书的基础上,创立了新派。他一变古法,字成一格,对后世影响极大。王羲之书法纤瘦妍媚,颜真卿书法肥腴雄强。王羲之用的是指力,颜真卿用的是腕力。王羲之墨色温润,颜真卿墨色苍涩。王羲之用笔精到细腻,颜真卿用笔信手拈来。王羲之章法完美极致,颜真卿章法震撼强烈。颜真卿的书法擅长于以情感主宰笔墨,他情感激越,神韵高远,笔力厚重,气势磅礴,雄奇飞动,遒丽天成。《祭侄稿》全篇结构宽博平正,开合聚散洒脱不羁,雍容大度狂而不野。通览全篇,无论是用笔、结体和章法,都极尽变化而自然和谐、浑然一体。 3、宋人尚意书法的意义。纵观中国书法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而划分这两个阶段的界限则是在唐代。人们通常以为,唐代以前是书法的探索阶段,唐代以后是书法发展的成熟阶段。而使书法艺术能得以达到更加贴近人性化的意义,则是在宋人尚意书法出现以后。而宋人尚意书法所以能得以出现的先驱者,则是五代书家杨凝式。杨凝式(873-954)传世作品并不多,《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是其行楷书的代表作。《韭花帖》体态整洁秀雅,二王书风毕现,魏晋风神十足。其善移点画,大胆布白,似斜反正,行气宽松,疏敛淡远,肆意洒脱的经典书风,给后人以极大的启发。《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则一反《韭花帖》内敛神韵而景象极为茂盛。《夏热帖》、《神仙起居帖》笔势纵肆,清逸飞动,风格各异,审美跨度之大,令人赞叹不已。杨凝式是唐宋间的过度书家,更是承唐启宋,为后人打开尚意书风奠定了基础。 在宋代,还有一个被称之为“中国书法宿影的”大师级人物,他的名字叫米芾(1051-1107)。在历代众多的书家中,米芾的行书对后代影响最大。关于米芾的学书道路,他有一段自述:“入学之理,在先写壁,作书必悬手,锋抵壁久之,必自得趣也。余初学颜,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锺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从这段自述来看,他走的是一条由浅入深、博采众长、择善而从、食古能化、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道路。苏轼称赞他的行书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锺、王并行。”范成大称赞他的行书是:“······用大令笔意,稍跌宕遂自成一落千丈家。”米芾二王功夫精深,尤得力于小王,后人称他的“天真超越于王献之。”传为王献之《中秋帖》,有人疑为是米芾的临本。米芾的书法,用笔常常成竹在胸而沉着飞动,下笔凝重而随意痛快,笔墨淋漓而神采飞扬。米芾自称:“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后人即称他为“八面出锋”。他落笔重而中间稍轻,在转折处常常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在钩笔的使用上,比别人多了一个蓄势顿挫的动作。米字的结体常常又是随意赋形、欹正相济、多姿多彩。在章法上,字群的排列常常又是十分的强烈,大凡大小、粗细、方圆、开合、疏密、虚实、欹正、长短等,都有出奇不意的表现。虚锋入字,以势取胜;劲健妩媚,贯气流畅;把笔轻灵,使锋飘逸;八面出锋,妙用虚笔等技巧,都是有志于学米书者们值得注意的事情。其行书的代表作有《蜀素帖》、《苕溪帖》等。 4、古意平淡的赵孟頫与董其昌。学习行书,“二王”无疑是正脉,偏离这个主线,凭小聪明走捷径的,大都易犯轻浮急噪、浅薄无知的毛病。赵孟頫与董其昌,是“二王”正脉系统中的杰出代表,是历史上少有的全能书家,应该对他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赵孟頫(1254-1322)的意义在于自宋以后,书法界普遍存在着“重意轻法”的问题的时候,赵孟頫向人们提出了反思,他提议要复兴魏晋古法,大胆地打出了“贵有古意”的复古旗号。于是,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上,又发生了第三次大的变革,为大开元明书法新风气,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沉溺于古法之中,深入“二王”而不为所囿。正如宋濂所说:“今人临‘二王’书,不过随人作计,如卖花担上看桃李耳。若赵公乃枝头叶底见其活精神者,此未易俗子道也。”唐人学“二王”得其形而失其韵,宋人学“二王”则得其韵而失其形,惟有赵公学“二王”能形神俱得,连董其昌、傅山到晚年时都对他赞叹不已。 正由于董其昌的出现,他为明末形成的书法流派,起到了开宗立派的先导作用。董其昌精于用笔,并有独特的见解。他说:“作书须提得笔起。何为起,何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皆信笔耳。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努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董其昌的墨法也非常讲究,浓淡枯湿,曲尽其妙。学书之人若能于墨法一道有所用心,便是高人一头的表现。董其昌善用淡墨,常常以虚和取韵,志在追求明净爽洁、清润闲逸的风格。他的书法作品,疏朗畅达,高古典雅,看似形散而神不散,字里行间气脉贯通,绝不流露出一丁点的浮躁之气,是书坛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家。其代表作有《赤壁赋》、《月赋》、《解学龙告身》等。 5、明清时期的行书名家。明清时期的书法,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其中较为著名的书家有黄道周、王铎、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张瑞图、倪元璐、何绍基、杨守敬、傅山、赵之谦等。在明代书法家中,黄道周(1585-1646)的行草书对当今书坛的影响很大。当今书坛巨匠潘天寿、来楚生、沙孟海,都对黄道周风格有过深入的研究。黄道周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与王铎、倪元璐被誉为“三狂人”。黄道周除了行草书很突出以外,他的小楷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在他的书作中,有“间出己意”的创造精神,更有浓烈的传统功力。他的小楷取法锺繇,一变锺繇严整规正之风,而突现随意不羁的风格。在他的其他书作中也不难看出,除了有锺繇、王羲之意韵外,还有许多圆润的隶意。许多人以为写字要秀,要挺拔。孰不知,太秀了易犯纤弱的毛病,太挺拔了易犯板滞的毛病。 在结体上,他又努力打破端正和匀称的常格,以偏代正。时而左右错落,时而避让穿插,时而舒朗而宽绰,时而紧敛而结密。在章法上,他的字距特密,行距特疏。特疏的行距,正好为字势左右参差、错落、宽绰、结密服务留有馀地,从而使自己的章法呈现出“纵向紧密、横向舒朗”的对比性,产生了强烈的律动和反差。倪元璐的行书也颇具特色,用笔爽快,挥运之中加以明显的涩笔,用墨之中浓淡枯湿自然相生。在字形结构上,常常把字的右上角部位微微耸起,把字的左下角部位微微伸长,字势奇宕险绝,节奏感十分强烈。至于清代书法,就帖学而言,由于官阁体的盛行,书法艺术可以说是走上了穷途末路。清代书法的发展也有一个很好的契机,那就是有大量古代碑版出土,使得不少有识之士终于猛醒,在他们的大声疾呼和倡导下,清代书法则走上了一条大兴碑学的道路。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欣赏
行书字体下的古诗词,会是怎样的一副书法作品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古诗行书书法作品。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行书毛笔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行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行书毛笔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行书毛笔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行书毛笔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行书毛笔书法作品图片4 写行书的三大知识 1、开始练习行书前人提出不宜太大,大了不易掌握,以七八分见方的字为宜有一定道理。为了练习悬臂,也无妨选一些大一点的,又易于物色到的碑帖去临习。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黄山谷的松风阁诗等。主张初学行书先走一个路子,若是你能悬腕了,可以继续写苏《洞庭》、《天际》等,然后涉猎百家,因为用笔是相通的。临写行书虽然比楷书来的自由,但也不能写得太快,否则会形成信笔涂鸦,不但得不到碑帖形质,更谈不上得到碑帖的精神。凡临一种帖,其过程都要先求形似,然后到神似。临习行书帖,比临楷书还要难一些,不但要像楷书那样学它的笔划、字体、结构,而且要加学笔划与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布白和呼应关系。 2、写行书不能理解为信笔,亦有其规矩。例如在偏旁、部首、字头、字低、字框、整体结构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彳、亻、氵等,简单说来,行书只是楷书的稍许简化,笔划相连点划呼应强,大小悬殊,错落有致而已。只要注意学习,掌握写法规律,进步会很快的。 写行书以云书纸、玉扣、毛边纸、连史纸为宜。因为这种纸发涩,有一定渗水性,可以增强腕力的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物色不到这种纸,吸水的新闻纸或粗糙的一点的草纸也很好。印刷过的报纸也能练习,如果开始写不直,下面可以放着带格子的纸。 3、写行书,视其字的大小,宜用大楷中楷羊毫(锋长一点更好)或兼毫,这种兼毫要羊毫成分多,紫毫成分少,如三紫七羊,二紫八羊为佳。但要看临什么帖,如果你临王羲之的《圣教序》、文徵明的《滕王阁序》、褚遂良书《枯树赋》、欧阳询《张翰帖》、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米南宫的《游虎丘》等碑用中性笔为宜。用中性笔或偏硬一些的为好,比如大白云、小书画笔、脱颖小狼毫等。你写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用软性的羊毫为宜。关于临用范本问题:可以根据个人喜爱选择。为了方便选择,提供几个易于物色到的范本。挺拔俊秀一路的有:怀仁集王羲之的《圣教序》和《兰亭序》。欧阳询的《张翰帖》。褚遂良的《枯树赋》。文徵明的《滕王阁赋》。遒媚大方,自然流畅的有:颜真卿的《祭侄稿》。柳公权的《蒙诏帖》。鲜于枢的行草墨迹。赵孟頫的尺牍诗翰。形态别致,笔划劲挺的有:米南宫的《蜀素帖》。杨凝式的《韭花帖》。丰腴宽舒、大气磅礴的有: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天际乌云帖》。黄山谷的《松风阁》
毛笔书法的适用场景
书法中毛笔的讲究是选笔:
毛笔的品种较多。就原料和特点来看,可以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三大类。软毫的原料是山羊和野黄羊的毛,统称羊毫,写起字来柔软圆润。硬毫的原料是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和山兔毛--紫毫,狼毫,它们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刚劲。兼豪是软硬两种毛按比例搭配。初学写字,大多使用兼毫类毛笔。
毛笔又有大小之分。最小的叫圭笔,然后是小楷、中楷、大楷……最大的笔有几十斤重,笔杆比碗口还粗,写字的人好像拿大扫帚扫马路似的。种类如此繁杂的毛笔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毛笔的种类
毛笔的分类主要有依尺寸,还有笔毛的种类,来源,形状等等来分。
依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
依笔毛的种类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依来源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兔肩紫毫笔、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鼠毛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等。
(1)羊毫类。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此类笔以湖笔为多,价格比较便宜。一般常见的有大楷笔、京提(或称提笔)、联锋、屏锋、顶锋、盖锋、条幅、玉笋、玉兰蕊、京楂等。
(2)狼毫笔。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以东北产的鼠尾为最,称"北狼毫"、"关东辽尾"。狼毫比羊毫笔力劲挺,宜书宜画,但不如羊毫笔耐用,价格也比羊毫贵。常见的品种有兰竹、写意、山水、花卉、叶筋、衣纹、红豆、小精工、鹿狼毫书画(狼毫中加入鹿毫制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制成的)、特制长峰狼毫,超品长峰狼毫等。
(3)紫毫。笔头是以兔毛制成的,因色泽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种笔挺拔尖锐而锋利,弹性比狼毫更强,以安徽出产的野兔毛为最好。
(4)兼毫。笔头是用两种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的。常见的种类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种笔的优点兼具了羊狼毫笔的长处,刚柔适中,价格也适中,为书画家常用。种类有调和式、心被式。
依形状可分为:圆毫,尖豪等。
根据笔锋的长短,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容易使线条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
”(大狼毫)各备一枝,“小白云”、“大白云”羊毫笔各备一枝,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锋多尖锐,只适宜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好。有的画家喜用秃笔,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趣。好的毛笔,都具有圆、齐、尖、健四个特点,使用起来运转自如。画笔用后要及时冲洗干净,避免墨汁干结损坏。
制作毛笔笔管的原料一般有:金、银、象牙、玻璃、紫檀、斑竹
历史上有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两大中心。现在上海、苏州、北京、成都等地生产的画笔也享有盛誉。目前出产毛笔最有名的地方在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湖州,称为湖笔。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采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行书诗句书法作品欣赏
1.荷花二字的行书写法 行书写法如下: 释义: 1. [lotus]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荷花之异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注音:hé huā 荷花(Lotus flower)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造句: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 荷花凋谢了,花瓣像小船一样轻轻地漂浮在水面上。 3 公园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美丽极了。 4 泥土不能玷污荷花的洁白和芬芳。 5 她看着舒展的荷叶,闻着荷花的清香,心里也舒展了。 6 在碧波无际的水面上盛开着鲜艳的荷花。 7 盛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一派娇艳美好的景象。 8 星星点点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 9 池塘里的荷花渐渐地凋零了。 10 姐妹俩并肩站在那里,丰姿绰约,像两朵盛开的荷花。也作“丰神绰约”。 11 小池里那美丽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公主;像可爱的小女孩;像一个正在微笑的姑娘。 2.关于荷花优美的诗句大全 《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残莲》 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 《对莲》 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白羽频挥闲士坐,乌纱半坠醉翁眠。游梦挥戈能断日,觉来持管莫窥天。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 《访莲》 友人致电来,邀我游苑址。斜风雨数点,新月柳几枝。行到近春园,立观荷花池。莲花迎我至,婀娜我自痴。 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 宋·白玉蟾 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荷花媚·荷花》 宋·苏东坡 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宋·崔复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二首》 唐·王昌龄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 梁·萧纲 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逊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 唐·李群玉 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荷花》 宋·董嗣杲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 宋·释仲殊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采莲曲》 唐·李白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荷花》 元·何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甘草子》 宋·柳永 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池莲》 金·完颜畴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阳渡》 晋·乐府 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近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浦口竹枝》 明·袁凯 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一双鸂鶒忽飞去,为惊花底兰桡鸣。兰桡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妩。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采莲曲》 宋·邹登龙 平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月上潮平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江南曲》 宋·张耒 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莲花》 宋·张文潜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新荷》 宋·朱淑真 3.关于荷花的诗句.,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戏莲叶间,于戏莲叶东,于戏莲叶西,于戏莲叶南,于戏莲叶北. 有关荷花的传说 “荷花仙子”的传说 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 去秀美绝伦。 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荷花的动 人传说。相传元代有一书生,偶遇一素衣红颜的 少女,他把一个玉环赠给了少女。 一日,池边有 朵荷花开了,他走近观赏,却发现莲房内有一玉 环,正是他送给那女郎的,大惊之下,他折断了 那荷花,而那女郎也就从此不见了。 荷花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最美貌的侍女玉姬的化身。 因为玉姬羡慕人间的双双对对,男耕女织的勤劳生活, 感到身居天宫的空虚和寂寞。她在河神女儿逢莱尼的陪 伴下,偷偷地打开了南天门,悄悄地飞来杭州西子湖畔 ,这两位天宫仙女看到这明镜的湖水倒映着天上的白云 和凡间的青山便跳入美丽的湖中恬洗。 谁知天快亮了, 逢莱尼要玉姬赶快回到天宫,玉姬哪里舍得这美好的人 间。王母娘娘知道后,恼羞成怒,顺手拾起莲花宝座把 玉姬打入湖中,还恶狠狠地骂道:“你要脱尘绝俗,我 要把你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 从此,这位洁 白无瑕的仙女化身为美丽的荷花。 4.描写荷花的诗句大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西洲曲》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紫菱洲歌》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折荷有赠》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子夜吴歌·夏歌》 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东林寺》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京兆府栽莲》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晚泊江镇》 更多精美诗词素材,可以扫我头像,或者进我百度空间hi.baidu.com/ohmaigod,希望能够帮到你~ 5.关于荷花的诗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杨万里(宋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宋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朱庭玉(元代)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天净沙·秋 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杨万里(宋代)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白朴(元代)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得胜乐·夏 李白(唐代)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李商隐(唐代)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荷花 柳永(宋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东南形胜 6.关于荷花的诗句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 沈 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夏歌 南朝,梁 萧 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咏江南可采莲 南朝梁 刘 缓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 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 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东林寺白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京兆府栽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古诗行书书法
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个人署名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⒋中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
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
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
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
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最后盖章。
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
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一般在落款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
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为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一般大幅书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行书古诗书法,古诗行书书法”的具体内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或收藏我们的网站,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