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书法上作叙,书论书法作品欣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历经千年不衰。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的情感表达。在我们的生活中,书法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欣赏还是创作,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和心灵的满足。

书法上作叙

作为一门艺术,书法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漂亮的字和篆刻,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作品。在书法上,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个性。一位优秀的书法家能通过一枝毛笔,在纸上点墨成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种艺术形式让人产生共鸣,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欣赏。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不仅仅是看到了美,更是看到了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一个字、一个词背后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古代的典籍还是现代的诗词,都是书法作品的灵感源泉。通过欣赏书法,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养分。

书法作品不仅仅存在于展览和博物馆中,它们也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书店还是办公室,都能看到精美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给人们带来一种艺术的享受。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通过书法的欣赏和创作,我们能够感受到美和文化的融合,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和艺术修养。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和美好。

书法上作叙,书论书法作品欣赏

导语:中国古代的书法是由我们劳动人民因为实践生活的需要,通过图画象形的方法记事历经了几千年的时代变更和历史更迭演变成现在的书法文字。

书法的种类有纂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草书是一种遵循虚实相生、错综变化、笔画连绵、结构简省并且是通过突破隶书的方整规矩写法而形成的书写方法。演变过程中,出现过早期草书、今草、章草三个大的阶段。

在此期间,唐代的狂草怀素跟张旭一起被当时的人们称为“颠张狂素”。而他的主要代表作《自叙帖》也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便跟随这《自叙帖》一起感受一下其中的文化艺术和时代风华。一、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怀素狂放奔逸的书法技艺

怀素,字藏真,在唐代因为写的一手精彩绝伦的“狂草”而闻名于世。他自幼好佛出家,在经禅礼佛的业余时间喜欢书法写作,喜欢饮酒,经常在酒酣兴发的时候,在寺庙墙壁、衣服袈裟各类器具上信手拈来,留下自己的大作,人们经常叫他“狂僧”、“醉僧”。

正因为他的身份和禅学影响,他的书法中狂草奔逸里带着清秀隽永的神采,狂放洒脱中带有淳穆的气质,怀素的书法龙飞凤舞,千变万化,痩劲飞动,暴风骤雨般气势恢宏,率意癫逸。

而他的著名代表作《自叙帖》更是通篇狂草,笔劲豪放,全卷连绵草势,圆转遒逸,极其富有动感,可以称得上是中华第一草书,实在是书法界极具艺术价值的无上神品。

《自叙帖》的书写是在怀素知天命的晚年时期,全篇分成三个部分:

怀素用短篇八十字左右自述了他的一生大概经历事迹;

又从颜真卿的《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抄录了一部分,是通过颜真卿的口中,展示怀素的英气不凡,纵横不群,草圣大家的形象,大概有二百五十字左右的篇幅;

把钱起、李舟、虞象、许瑝等人的赠诗,取其精华通过内容的不同,分成“叙机格”、“目愚劣”、“述形似”、“语疾迅”四部分,把各位大家的评价称赞一一列举。

而帖中所写的“叙机格”是指写作的方法,大概用了一百字左右,主要的大意是他的写作可以超迈张旭,前无古人的高赞评价,比如“以狂继颠”、“吴群张颠曾不面”这些都是对怀素的书法赞誉;

帖中的“愚劣”是自谦,以谦仰扬的词语,例如诗句中显示怀素用张狂来轻看世界,酒醉之下得出真实的意义,这些诗词中的“狂”和“醉”等的形容词来自谦怀素的“愚劣”,但是“狂”、“醉”二字对于怀素而言,又怎么会是“愚劣”。

在全篇的结尾,怀素还担心后看著作的人说他通过重大家的赞誉评价来揄扬自己的高超,还特意加了一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二、《自叙帖》的书法艺术:将狂草之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

怀素的《自叙帖》通篇神采动荡、舒缓飘逸,笔笔中锋,笔画圆转顺畅,收笔出锋,完美的诠释了“铁画银钩”,整幅作品草书连绵,起伏跌宕,左右变幻,上下翻转,疾中有速,轻重交互,笔断意连,生生不息,节奏分明十分有动感,字里行间都在相互呼应。

通篇下来,规矩法度中,神采动荡,奇踪变幻,确实是把草书的书写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整篇的笔势恢弘,狂态展露,疾风骤雨一般的飞动走势,千钧一发般的力度,没有一丁点的滞涩,线条也是非常的精准凝练,不是一般人寻常书法技术水平可以驾驭企及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简单地方面赏析一下这篇字帖的妙处:(1)规则有序的韵律变化

怀素的《自叙帖》词句中的韵律变化规则有序,怀素对于文章写作的安排非常用心,对于自成一体的词组都是相继连笔,按词组为连笔词组,甚至连贯的语句作为连笔,一笔连绵到底,都是十分明显的表现了语法中的短句结构,词句中,还使用了大小错综和借笔牵丝的书写方法连绵映带。

比如:“电流”和“尤极”几个字,“电流”二字中“电”字的最后一笔向上挑的钩,笔势不方便向下借笔势牵丝拉向“流”字的最左边的第一笔一点,索性就把笔锋左转跟“流”字的第一笔相接;

而“尤极”就是简单地借笔势牵丝“尤”字的点和后边一个“极”字的第一笔左边一横的起势,虽然两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但仍然是拉出了长长的一条斜线,借笔势牵丝;这些连笔都跟文章的语法结构遥相呼应。(2)独特的笔法线条结构

怀素的《自叙帖》通篇的笔法线条结构不同于寻常草书,整篇作品线条结构和速度前所未有,结构变化不可端倪,结合篆书的笔法,打破了常规准则,使用动荡而又疾速的线条独树一帜,开创了崭新的草书创作局面。

怀素通篇偶有简化的绞转,大多是采用一种中锋不提按的笔笔中锋的简单笔法,牺牲了草书运笔丰富多样的形式,而是采用异于常人的笔速和不可端倪的线条结构变化。

书者毫不介意简化写法读者可能无法辨识,运用动荡疾速自由的线条,摆脱习惯上的束缚,利用自己的书写展现作品意境,《自叙帖》中速度变化层次较少,线条结构变化十分的引人注目,提升了通篇的相对章法地位。

(3)圆转流畅的结体变化

怀素的《自叙帖》结体变化圆转流畅,打破前人的结体方式,不拘成法,笔走龙蛇,激电奔雷,以险取胜。他的书法字帖以狂草而著称,不但使用圆线圆笔,还写圆形字。历史上,汉字都是方块字,篆书大都是长方形的,隶书是宽矮方形,楷书大多写正方形,行书草书则是长长的扁方形。

怀素的浪漫主义夸张书写结合着后来时期运笔速度的逐渐加快,笔画的越来越节省,打破了惯有的方块字的外表,更接近圆形,以圆破方,引领时代,给人们耳目一新、特立独行的感觉。

在怀素的《自叙帖》中没有外框的字体都被塑造成圆形的字体,这是在当时怀素的新创作前所未有的,不论是合体字还是个体独立的字,不管点画的参差、疏密、长短怎么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方中有圆,圆中带方,相互包容转换,相互依存。

怀素因为字体多圆形走势,特别擅长用曲线走势缠绕的转笔方法,变化多方,纵横捭阖,字里行间松紧适宜,回笔旋转矫健轻盈,开创了草书的书写笔法新气象。

就像文章中的“激切”和“固非虚”圆笔走势旋转直挺屈折就像钢线盘曲,虽然形瘦但是却实际上很充裕,其用笔的跳转翻动,真真是随势参差,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狂草境界,也不辱世人对他的尊称。(4)打破常规的字体布局

怀素的字体布局,字字行行之间,上下左右,参差错落,大小错综,把当时的王献之打破自己父亲王羲之的旧的布白和平整方正的章草写法的束缚而创作的破体书写法中的布白和平整方正重新打破,采用解体书的书写方法。

也就是说,怀素打破前规,不再采用前人的结体方式和成法,把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篆书融合为一体,创作出自己独树一帜的新的草书结体,也就是后来的狂草。

(5)险中求胜的书写布局

怀素的书写布局更是险中取胜,采用各种丰富的艺术手法,大胆的逾越书写规矩,却又出规入矩,大破大立。

正如孙过庭先生的《书谱》中所说:大破大立,破平正后立新,险中取胜,展现无限风光。布局大疏大密,怀素有着非常仔细的考量,比如:“醉来信手”这四个字,“来”的竖立一笔拉的极长,是为大疏,其他三个字却是跟他占用了一样的空间,是为大密。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6)变化统一的通篇布局

整篇的布局变化又统一,字里行间意贯“行气”。既能承上启下,又可以连属飞动,也就是说,行与行之间有自己的活气贯穿每一行中都有自己的画龙点睛之字。

怀素的圆形字体夸张变形,极尽变化,万态争呈,大小错综,相差非常之大,这其间的种种变化,就像“醉来信手”中的“来”字之大非常大,“醉”和“信手”几个字之小非常小,又带着自成一体的和谐和统一,形成了一种调和统一而又变化多端的视觉感。

结合怀素的《自叙帖》中布局和字体的结构变化,使用了前所未有的斜正参差、大小疏密相间呼应,每每字里行间都有文字以中轴为中心倾斜跌出,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奇险走势,打破前人惯有的结体字形,硬瘦的字体形象深入人心。

自创一套清奇的字体,婀娜清丽,塑造一种充满新意的草书写法,线条粗细均匀,柔刚并济,利用线和点之间的各种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借笔势牵丝走势,与文章的语法结构遥相呼应,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给读者一种共鸣,更是彰显怀素的用心良苦。

正是古典浪漫主义的狂草艺术,令人陶醉。怀素的通篇一气呵成,精彩绝伦,率意颠逸,被流传千百年间的人们所拜服。

感谢阅读

参考文献:《唐怀素自叙帖》、《怀素禅师--狂僧狂草》、《草书大师僧怀素》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书论书法作品欣赏

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钟繇、柳公权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代表作介绍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二、黄庭坚

1、人物简介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2、代表作介绍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三、颜真卿

1、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2、代表作介绍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

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四、钟繇

1、人物简介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2、代表作介绍

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五、柳公权

1、人物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2、代表作介绍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家

书法中的结字是指什么

结字是书法用语,指字的点划安排与形式布置,也称为“结体”或“间架”。

汉字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等和偏旁的宽窄、高低、侧正等,构成了结字的不同形态。

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一书中说:“书法无它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书法家启功先生认为“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和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的深浅阶段讲,则应以结字为上”。

书法结字的学习当中,需注意:

1、首先要学习笔顺——先写哪里,再写哪里,搞清楚顺序;

2、然后要学习主次——分清什么笔画重要,什么笔画次要;

3、最后要学习排列——学会笔画的排列规律,即可举一反三。

书法的结体架构中,最终要的是主笔,主笔是一个字当中最重要的一笔,必须写好。

从形态上看,凡厚实、长大、舒展的笔,多为主笔。我们在书写时,本来先应确定主笔,然后再将其写得长大、舒展些,写出的形态久而久之被固定化。如“三”字,我们一听到这个字,头脑中就会想到它三横中底横最长,故主笔应是底横。谁也不能把第一、二笔横画写得长于第三横。

“寺”字中,中横最长,主笔是中横。“大”字中,撇、捺向左右舒展,故捺为主笔。“月”字中,横折钩坚实有力,是主笔。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字中有重复的横画、竖画或撇画、捺画,若以这些笔画为主笔,则只能选择其中适当的一笔做主笔,其余的笔画则要收敛。

终笔指最后一次书写的笔画,如果说主笔是君,那么终笔就是大臣。在主笔非终笔的情况下,终笔的处理上,力度仅若于主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结字

书法书论

书论原文: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

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

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新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可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者?至如“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三脚急,斯乃取形势也。

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仍须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

书论翻译:

书法,是种深奥微妙的技艺,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且有大志之人,是学不到手的。大抵作书必须用心思索,我看李斯等人论笔势的文章,及钟繇的书法,很有功力,我担心子孙们不能记取,故作此文,记述并加以讨论。

书法,贵在平正安稳。首先要会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大凡写一字,或类似篆籀,或类似鹄头;或有如散隶,或近似八分;或者如虫食木叶,或者如水中蝌蚪;或者如壮士佩剑一样雄健有力,或者如妇女一样婉媚纤丽。

书写要先构筑筋力,然后才可装束,必须注意安详温雅,疏容相间。作点画须悬手,作横画收笔时要先下按,然后拖笔出锋。每写一字,要用多用笔意:有的横画似八分,下笔又如篆籀;有的竖画如深林乔木,屈折之画又如钢钩有力;有的落笔尖如枯秆,竖画收笔细如针芒;有的转侧之势如飞鸟坠空而下,有的棱侧之形如流水转弯激来。

一字中,纵横笔画要相关联;一行中,上下之间要连气通声,最要紧的是注意存筋骨藏锋毫,隐灭笔锋毫端的痕迹。用尖笔须落锋浑然天成,不使毫露显得漂浮怯弱,用新笔要俊朗出众如有神明,不必过分计较一点一画的瑕疵。

每写一个字都要吸收各种书体的笔法,写整幅字,就要每个字都各有笔意,切忌相互雷同。纸质柔软的,用硬毫,纸质硬的,则用软毫。强弱不当就会导致笔法蹉跌,失势不合。

凡作书贵在沉稳庄静,立意在动笔之前,写字在动笔之后,未写之前,构思就已成熟了。但下笔仍然不要着急,这是为什么呢?笔是将军,所以须要谨慎稳重。心要急不宜迟缓,为什么呢?心是箭锋,箭发出去不要迟缓,迟缓则中物不深。

字有缓急,在一字中,缓急又体现在那里呢?如“乌“字,下笔一点,就要点得急,接下去的横直笔就要缓慢,最后一钩出锋也要迅疾有力,这种急与缓的安排,也正是为了体现”乌“字的体势形态。

每逢作书要多迟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这才是书法。如果纵笔急忙牵引束裹,乍看好像是书法作品,久一回味就感觉毫无笔力了。用笔着墨方面,不要超过十分之三,免得浸墨太深使毫弱无力。墨要和松节一道研磨,越是耐磨的墨当然越好。

王羲之书法作品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频有哀祸帖》、《上虞帖》、《寒切帖》、《通天帖》、《兰亭序》。

第1幅:《频有哀祸帖》这幅字乃是将行书跟草书杂糅在一起的作品,线条曲直相生,用笔方圆自然,在书写的时候,欹纵变化,没有极高的技法作为支撑,是写不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的。第2幅:《上虞帖》此帖最重开合变化,线条的丰富性,这种体现并非是唐人以后的提按笔法所写出,而是以节奏的变化,行笔的迟涩来控制,想体会晋人用笔的真谛,这本帖是你的不二之选。第3幅:《寒切帖》此帖虽为唐代钩摹本,但也难掩“书圣”的功力,用“超凡入圣”这四个字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其笔锋的变化,墨色的变化,也是后世名家所难及。第4幅:《通天帖》此帖被武则天珍藏一生,是所有的王羲之摹本当中最为接近真迹的一件,这并不是传统的“双钩填墨法”,而是“并行线拓”的方法所防止,跟真迹几乎毫无差别。第5幅:《兰亭序》这幅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精妙之处。我们将王羲之的这10幅字,连缀成一卷,按照原作的大小比例,采用德国进行超高清14色微喷技术,还原出了跟原迹一模一样,几无二致的作品,极为细腻而清晰!其中《兰亭序》包含了“神龙本”、“褚摹本”、“定武本”。

书法上作叙,书论书法作品欣赏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