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在茫茫网海进入到我们的网站,今天有幸能与您分享关于庸之书法家,庸的写法的有关知识,本文内容较多,还望您能耐心阅读,我们的知识点均来自于互联网的收集整理,不一定完全准确,希望您谨慎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就开始介绍庸之书法家,庸的写法的相关知识点。
网络上流行着一句话:“庸之书法家,庸的写法。”这句话有些讽刺,也有些反思的意味。庸,通常被理解为平庸,毫无特色,缺乏创意。这句话却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我们当下社会的一种现象。
庸之书法家,说明了我们当今社会对于书法的态度。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书法的追求似乎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速成和功利化。不少人只图“写得快”,而忽视了书法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这样的书法,无论是从字形的结构、笔画的运用还是从气势的表达,都显得平庸、呆板,缺乏生气。
庸的写法也揭示出了我们当下社会在创作中的倦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追求短暂的快感,而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真正的创新和深度。这种浅薄的创作形式,无法产生真正有力的文化产品,也无法留下深入人心的创作印记。与此人们对于创作的要求似乎也在逐渐降低,只要能赚到钱或者迎合市场需求,即使作品质量平庸也能应付,这无疑助长了庸之书法家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深思。传统的文化艺术无论是书法还是其他形式,都需要继承和创新,需要有真正的才能和艺术追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书法艺术中找到真正的乐趣和价值。我们也要警惕功利化的导向,不要只图一时的名利,而忽略了创作中的内涵和独特性。
庸之书法家,庸的写法,提醒着我们要反思我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态度和追求。只有真正的用心和努力,才能创造出有力量、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才能真正传承和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
庸之书法家,庸的写法
1、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
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3、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
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5、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家
凡夫书法家
书法名言警句1、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3、一人传虚,百人传实。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5、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6、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9、人看从小,马看踢蹄。10、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11、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12、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14、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15、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16、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17、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18、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1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20、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2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2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23、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2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2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27、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2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29、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30、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31、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32、诚信为人之本。鲁迅3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34、云鹤游天,群鸿戏海。3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36、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37、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38、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39、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40、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达芬奇41、善良这是天才者的伟大品质之一。安格尔42、要我们买他的诚实,这种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誉。沃夫格4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45、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46、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47、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48、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49、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50、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51、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52、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53、瓜无滚圆,人无十全。54、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55、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56、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57、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5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59、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60、十月怀胎,一朝分娩。61、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62、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63、如果习惯于说空话,最可敬的人也会失掉尊严。格言64、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65、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66、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67、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68、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69、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70、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71、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72、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73、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74、书肇于自然。蔡邕7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76、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77、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78、小的不哄,老的不欺。79、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80、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81、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8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83、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84、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85、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86、字无百日功。87、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拉法特88、用人不疑,疑人不用。89、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9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91、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92、一样事,百样做。9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94、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95、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96、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97、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98、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莎士比亚99、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100、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101、龙跳天门,虎卧凤阁。102、祸莫大于无信傅玄103、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10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105、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106、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107、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108、让礼一寸,得礼一尺。109、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11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111、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112、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113、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11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115、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1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海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117、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118、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德国哲学家119、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120、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剩12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122、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123、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巴尔扎克124、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12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12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12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128、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12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130、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131、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精选阅读 书法名句 书法名句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4、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5、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7、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9、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11、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12、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1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14、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1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1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17、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18、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1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20、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21、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22、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23、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24、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25、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26、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27、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29、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30、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31、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海岳名言》32、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3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34、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35、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36、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3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3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39、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40、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41、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42、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4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44、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46、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47、龙跳天门,虎卧凤阁。48、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49、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5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51、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52、书肇于自然。蔡邕5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5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55、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56、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5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58、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59、字无百日功。6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6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62、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63、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64、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65、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66、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67、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6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69、字怕练,马怕骑。70、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7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72、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73、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74、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75、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76、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77、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朝梁书画家袁昂《古今书评》78、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79、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8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81、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82、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8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84、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85、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86、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87、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88、拳要打,字要练。89、云鹤游天,群鸿戏海。书法名人名言 书法名人名言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2、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3、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5、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6、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7、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8、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9、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11、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12、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1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14、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海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1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17、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18、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19、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20、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21、云鹤游天,群鸿戏海。22、字无百日功。23、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2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25、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朱文长《续书断》2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2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刘熙载《艺概》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29、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赵壹《非草书》30、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长《续书断》31、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32、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33、拳要打,字要练。34、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35、字怕练,马怕骑。36、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37、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张怀谨3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39、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松年《颐园论画》40、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41、书肇于自然。蔡邕42、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43、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44、飘若浮云,矫若惊龙。45、时时只见龙蛇走。李白46、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47、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4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孙过庭49、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50、婉若银钩,源若惊鸾。索靖5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5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53、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书法名言警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心灵伤感名言警句 专题。
庸的写法
庸的笔顺是点、横、撇、横折、横、横、竖、横折钩、横、横、竖。
庸(拼音:yōng)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庸”在先秦是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故“庸”有平庸、平常之义。 战国之间,“庸”所指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在战国时期的史料里,“庸”有时指雇佣劳动者,这个意思后作“佣”。庸由雇佣引申为用,使用则有成效,故又引申指功劳、功绩。后来“庸”又假借作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难道。在古代文献中还与“诵”“墉”“赓”等字通用。庸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构型尚不明确。一种说法认为甲骨文字形上部为“庚”,下部为“用”。“庚”为乐器之象(为钲、鼓、镛等,其说不一),乐器可供使用,表示庸的本义与使用有关。“用”一说像木桶,桶可使用,表示庸的本义与使用有关。
“用”也有表音的作用,庸与用并为喻纽东部。用为庸的源头、声首与初文,甲骨文已见之。商代庚与用两个构件一上一下,两相分离。自西周开始,用一个通贯的直笔把上下连为一体,一直为后代所承用。
隶变后期才从庚部件顶部离析出一个广字,楷书最后作庸,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庸之本义盖为人劳役所使用、雇佣,引申指仆役、佣工。又引申泛指一般使用。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广”内上部是“肀”,中间横笔两端出头。【写法】底部“广”高。“广”点笔在竖中线上端右侧。“肀”居上半格;长横右端超出“广”,末横在横中线;“冂”居下半格;末笔长竖在竖中线右侧。
庸字有几种写法
并这个字并没有简化,所以没有繁体字。
但这个字在1955年12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进行过整理,当时选了“并”舍弃了⑤⑥③的写法。
异体字是一个字有几种写法的字。下图的这6个字都是异体关系。
异体字的整理是从几个异体字中挑选一个作为保留用字,其余的字淘汰不用。
1964年国家又公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使印刷体又得到规范。
①②是旧的印刷体,①改为“并”,②改为⑤
简化字和被简化的繁体字在《简化字总表》中都可以查到。但“并”字在《简化字总表》中是查不到的。
庸之是谁的字
《中庸》的作者是子思。
孔伋(前483-前402),战国初期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相传曾受业于曾子,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主要影响
宋元之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世,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肯定了“中庸之道”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作为人之本。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中庸》提出概述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认知的过程和方法,对于学习者很有意义。
关于“庸之书法家,庸的写法”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