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来给您讲解有关书法捷径,书法诀窍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捷径,书法诀窍
写字,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之一。而书法,则是写字艺术的高级形式。书法,以其独特的审美韵味和心灵的力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热爱。对于初学者来说,书法似乎是一个艰深而遥远的领域。只要我们掌握一些书法捷径和诀窍,就能够快速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笔法。正确的姿势可以使我们的手腕和手臂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减少不必要的笔力。使用正确的笔法,能够使字迹流畅且有力度,更加符合书法的要求。
要多加练习。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实践。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笔画的结构和变化,同时培养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无论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字,还是参加书法班等培训,都能够对我们的书法水平有所提升。
要多欣赏名家的作品。学习书法,要学会欣赏好的作品。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对字形的理解。
要有耐心和恒心。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努力。我们要保持耐心,不急于求成,相信自己的进步会是渐进的。保持对书法的热情和兴趣,让书法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尝试。通过掌握正确的姿势和笔法,多加练习,欣赏名家作品,以及保持耐心和恒心,我们一定能够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之美。
书法捷径,书法诀窍
学习书法,一是从近到远法,二是从远到近法。
从近到远法从近到远法是学习书法的捷径,所谓的捷径就是学今人、近人。和时代挂钩、即时尚也。能早入状态、能早出名。当代草圣林散之是黄宾鸿的学生;沙孟海是吴昌硕的学生;萧闲是康有为的学生。没有条件的一味地学今人、近人去追赶时尚,也可能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闪过之后也可能再也找不着了。聪明的人往往是在成功之后向古人迈进,补上这一课。
远到近法从近到远法是自然的学习方法,是以古人为楷模。学习起来比较难,原因有三:一是不知古人如何下笔、如何写。二是不知古人为何这样写、他的思想是什么。三是用的什么笔;怎么执笔、拿在什么位置等等,这直接困惑着初学着。这全凭初学者自己一点、一点地去摸索、去体会,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了,实际上学古人,初学以学象为好,漫漫深入。不可一口吃个胖子,先掌握一门,在这一门的基础上向上深入,由远到近。即又专又博。
在书法学习从微观上有两种方法一是摹,二是临。这是古人传下来的,临摹对学书者就如人天天吃饭一样,书法的营养都来源于它,是学习书法最好的方法、同时也是最快的捷径。造就了很多大家,元代的赵松雪就是其中之一。临摹又如同火车永远沿着轨道向前行驶,而不脱离轨道,一切的创造都在这轨道上进行,脱离了轨道就会翻车。我认为临摹是书法学习中的捷径中的捷径。临摹的功夫越深,它的创造性就可能越强。弘一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惊人的临摹功夫,才有博大的创造能力。摹摹是学习书法的最好的方法。学习者通过“摹”的方法,尽快的掌握字帖的特点,为“临”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方法很多,古人是把纸用油油一下,蒙在字帖上写;现在的条件方法也多了,一是空心字,可直接写;二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写等。用心去摹,从摹中去体会,尽快找出规律。但古人用这种方法摹出了书法名作,如唐代冯承素摹写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等都是今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蓝本。临临是另一种学习书法的方法。是看着字帖写,其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实临、一种叫意临。实临尽量和字帖一样者为上,是为了追求原汁原味,以展示书法的临摹功夫。古代的临摹本就说明了这一点。另一种是意临,意临主要追求的是字帖内部的精神,和自己的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临写方法。如清何绍基临写的《张迁碑》等。不只是表现其字的外表,而主要的是体现字帖的思想。
书法诀窍
书法平衡技巧归纳起来有以下八大窍门:1、长短法;2、轻重法;3、大小法;4、粗细法;5、浓淡法;6、疏密法;7、欹正法;8、综合法。
因为书法是汉字的艺术,文似看山不喜平,“既知平正,但求险绝”。欣赏书法都不喜欢平正呆板,人们看一些较为平正的行书、草书会感觉索然无味。就像我们看杂技,都喜欢看钢丝上的表演,半空里的挑战,那样能挑战你的神经。书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平衡感,找到重心。不要在乎笔法结构,那些都是熟练之后自然而然就有的东西。一定要懂‘平衡’懂平衡之后,一个字,无论结构如何变,如何夸张,都是字。
行草书千变万化,虽然左摇右摆,但是总是平衡的。其调整在于笔墨的浓淡,轻重。线条的疏密,偏旁部首的大小,布白,笔势的收放等等。都是调整平衡的重点。只要找到平衡感,一个字怎么写都是字,虽未必是书法,但一定是字。让撇挂着捺,产生一种“势”一种平衡。如同天平左边是一个一斤棉花,右边是一斤铁块一样。让一斤铁块产生的“势”的视觉感,去压住左边棉花的大面积。这就是平衡。
书法运笔方法秘诀
1、折笔
方笔多用折笔,折笔起初是两笔写成,一横一竖,而后演化成笔锋的翻转,从而显现出方形的棱角,从而显现出生机与活力。
2、提笔
书法上的提按时相对的,笔锋有粗细,要根据笔画的需要有提按,提与顿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3、驻笔
驻笔的用笔力量小于“顿”与“蹲”,在运笔很短的转换间隙使用,也就是“稍停”,力可以施加到纸上,是为了准备下个笔势的开展,如横划的起笔、收笔之前都要顿,在顿之前先要稍停驻一下笔,然后再铺毫按顿,其它如转折处顿笔前,捺笔顿笔出捺前都要驻笔,以蓄势为顿笔作先导,清·蒋和曾说:“驻,不可顿,而行笔又疾不得,住不得,迟涩审顾则为驻”。4、顿笔
顿笔相对于按笔,根据笔画的需要用力下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字的收笔处或转折处常用顿笔,其力度大于“蹲笔”和“驻笔”,在书写过程中,提与顿时常交错使用,有时提笔在前,有时提笔在后,所以要注意协调,提按顿笔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于提与顿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点画线条的轻重粗细变化。
5、衄笔
即是运笔时既下行又往上,写钩点的时候,原来顿笔后挫锋下行的笔,突然地又逆转而上,即为衄笔,由于衄笔取逆势,增加了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充实加强了笔力,使点画线条更加苍劲,颜真卿的楷书多“鹅头钩”,就是把钩衄回到一个鹅头形的势态后,再出钩。
6、蹲笔
蹲笔与顿笔相似,但力度较轻,粗细变化的过程中有过渡性的动作,即是用蹲笔法,唐·张怀灌在用笔中说蹲笔是:“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笔和顿笔常用于笔画的转换过渡处,起着调节换笔的作用。7、挫笔
就是运笔时突然停住,以改变方向的笔势,大都是在转角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起,使笔锋转动,从而变换方向,可见挫笔就是顿笔后又有一个微小位置移动,使笔法表现更加完美,以弥补顿按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写钩或转折处,顿按完笔后还不足完成笔姿,这时把笔锋微微提起挫动一下,既可作调整,又可作转换笔势以利于行笔,注意挫锋要有分寸,过分则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现笔姿和转换运笔。
8、抢笔
抢笔相对于折笔而言,折笔速度较慢,抢笔速度较快,当提笔入纸时,空中先落笔起势,或提笔离纸时在空中的回力动作,如写横时,一般在起笔处先竖下再折笔向上,即横画直落笔,向右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内折线,而采用抢笔时,即可临空作成这一折笔动作,而后迅速落纸,即“虚抢”,写行草时,行笔较快,运转幅度增大,就可用抢笔起笔或收笔。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书法的确可以在某些时候给人传达一种奇异的力量,书法——这个看似只是“写写字”的技能,只是为了让学习者拥有工整的字迹这个问题困扰很多人。以下分享快速书法练成技巧。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1 好好临帖 临摹是学书法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快速路,若想登顶书法这座高峰,临摹就是必经之路,是无法绕开的,学书法就一定要好好临帖。 临帖当然也有很多的技巧,这里嘉强就分享几个。 一是要用脑临帖,心、眼、手三者要高度密切配合,而不是只用手在机械地抄帖,那样是没有效果的。 二是要学会自主思考和分析字法,可以用一些辅助的工具,比较九宫格或田字格,这样可以快速帮助自己理解字的造型。 三是临摹的碑帖必须符合自己所处的阶段,具体临习什么碑帖,要根据自己的状况来定,切勿热衷于跟风,别人学什么自己也学什么,最好自己先选几本自己喜欢的碑帖,然后再与老师商量确定最终临习什么碑帖。 四是要单字突破,临帖勿图数量,每天用心吃透几个字,比如临一大堆字更管用。临摹是比较、是记忆、是思索,表面看是在写别人的东西,实质上是在训练自己的形象感受能力,是在用好的东西替换自己差的东西。 提升眼界 学音乐要提升听力,学书法则要提升眼界,眼界不高,书法高不到哪里去。嘉强分享几个提升眼界的技巧。 一是要多读帖,看得多才能懂得多。看的时候要侧重几个方面,比如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字的外形是方是圆是长是扁,笔画的外延线是曲是直等等。 二是要理解书法的节奏感,书法虽然不能像音乐那么具体地表达节奏,但我们要从线条中感受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比如快慢、轻重、提按等等。 三是要多做对比,对比是提升眼力最好的方法,因为你没有比较就无法进行区别,多进行一些风格接近的书风的比较,比如二王一路的书风,把这些书风的作品都拿出来摆在一起看,不断地看,直到看出一些东西来才罢休,这样不断强化,你的眼界自然就会得到快速的提升。 不断实践 音乐、舞蹈、书法这些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你不强化训练,不坚持实践,不坚持思考,就没有进步的可能。 老师能告诉你的,只是方法,所以嘉强常说,你不实践,即使听了再多的书法技巧课,看了再多的书法视频,你都不可能学好书法。 书法需要手感,手感是要长期不断练习而来的,所以书法家为什么会有“日课”的习惯,就是因为要保持手感,也如舞蹈要保持肌体的灵活性一样,你不坚持练习,就不能强化肌肉记忆,手感就会变差。 具体如何进行实践,嘉强在前面的文章有分享过“四定法”,大家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这里就不赘述了。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2 用笔要稳 第一招是通过篆书练习中锋用笔。 练字之前首先要练手,就是手能把毛笔控制然后才能开始练字,很多人是搞反了,所以练了很久手还是抖,无法随心所欲地稳住毛笔。 训练稳定用笔的最好方法就是练篆书,因为篆书线条比较长,又可以训练结构的对称性,线条要求立体饱满,实践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学书不学篆,永远门外汉,书圣的一句话,透露了篆书的秘密 练用笔重点是训练中锋用笔,因为中锋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而篆书就是要求笔笔中锋,从而可以强化中锋用笔的基础,或者可以说,中锋用笔才是书法的基本功。 结体要准 第二招是练习结体。 书法中细节方面的技法除了用笔就是结字了,所以学好中锋控笔后就要训练结体能力。 训练结体要做到准,形不准其它的免谈,但这个准不单是工整的意思,初学阶段可以以工整为主,这个可以通过嘉强上面说的篆书来训练。 准的另一个意思是要在险绝中求平正,就如孙过庭所说的: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这个嘉强推荐从大篆、草隶或米芾的行书里进行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用工要狠 第三招就是要对自己狠心一些 多在书法上下工夫,书法理论是需要的,但实践更是重要,知道方法后,剩下的就是狠练了。 具体怎么狠?嘉强前面有总结了四定法,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要定时、定帖、定量、定点。 定时就是你时间首先要保证,你不安排时间来练字,再好的秘诀都没用。定帖就是不要朝三暮四,要狠下心来吃透一本。定量就是每天的练习量要保证,嘉强建议至少每天写100字以上。定点就是最好有一个固定的练字的地方,这样就容易开始,否则你想写字时再铺毛毡洗毛笔,有时就会因惰性而一拖再拖。 后记 以上三招,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招数,所谓大道至简,练好书法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当然你要耐得住寂寞,肯花时间多读理论书籍,或有空多看看嘉强的文章,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大量地练习,书法想不进步都很难。 快速书法练成技巧3 三步教你快速学会书法入门的技巧! 一,要自学书法。 建议先买几本理论书,认真地读一读。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算是理论指导实践吧。第一本是启功先生的《启功给你讲书法》。 启功先生这本书的最大优点,就是他不弄玄虚,讲得非常实在、简洁和清晰。很多人讲书法,都会把书法塑造成深不可测,但启功先生却揭除了书法神秘的外衣,并把书法看作是人人可学的`身边的艺术甚至技术。他提出的“师笔不师刀”的择帖主张,指出了学书法最好能买墨迹本;他提出的“透过刀锋看笔锋”的学碑方法,为我们临摹借鉴碑刻提供了思路.......; 启功先生此书语言轻松幽默,娓娓道来,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书法入门教材。说实话,笔者由此书中受益良多,有时候在书法创作中遇到难题,回过头来看书的时候,却发现这个问题启功先生早就讲过了,只是自己当时太粗心没有留意罢了。 第二本书是周汝昌先生的《永字八法》。在这本书中,笔者以为,最重要的一个章节当属《论遒媚》。周先生指出,“遒不是僵硬,也不是狂乱、冲动;是骏爽峻利,紧洁生起,不松不垮,不塌不倒,不败不懈,不蔫不悴。 媚不是妖冶,也不是搔冲动;是骏爽峻利,紧洁生起,不松不垮,不塌不倒,不败不懈,不蔫不悴。媚不是妖冶,也不是搔这对于后学者把握晋代书法正脉的审美风格,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调整方法事半功倍三点建议: 1、 自信,书家是人不是神,不管多大书家也有客观上不算好的字,可以不写!字帖要为我服务,取我所需,不喜欢的字不写,不会写好。自己临帖自己说了算!尊重古人和学我所需是辩证的。 2、 抓住一个字不放,不到乱真不罢休!特别注意细节认真对照,到咋写咋像,离开帖还像的程度时就变成你自己的了!你的字当中就有一个褚遂良了,再写第二个、第三个- - - - - -,写过乱真的50个逼真褚遂良的字,保你有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就能基本掌握了! 3、 注意写在方格子里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虽然小学生的法则,对于你尤为重要! 三:如果你完全没有写毛笔字的基础,那么这个环节特别特别特别重要。 横线和竖线,第一个练习我们来写(或许前期你可以称作为画)最最基础的横线、竖线。先不要去考虑入笔、收笔,怎么顺手怎么来;我们要关注的就是线的粗细和直不直。可以说,线是书法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元素了。首先要练的是粗横——0.3cm宽度已经很粗了,基本不会出现在3cm以内大小的字里,但我们仍然要练,就是要对毛笔“压下去”有一个掌握。 继而,我们去练习0.2cm、0.1cm的线。0.1-0.15cm宽度的线在1.8cm的字里面才是常态~在练习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线的长度和间隔。在初期练习的时候,最好就给自己规定一个长度,我这里规定的是5cm,远长于我们小楷里面横的长度,这相当于提高了拉线的难度。间隔尽量做到均匀。 在我们接触小楷初期,拉线的练习很重要,它决定着我们在真正进入笔法练习后,能不能写出高质量的笔画。因此我建议,大家把拉线的练习,作为初学小楷前3个月都要做的练习。这也是治手残很好的办法哦~ 分析结构:汉字的基本结构其实无非是独体字、合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三面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简单了解一下即可,其实每种结构背后都会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特点,练字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分类、归纳。 这里暂不多说。学会分析字形,这是你临帖、写书法的一个方法论。你要有一份纸质字帖,因为我们要拿起笔在字帖上圈圈画画帮助你看好字形。 先上两张图,这是我画线分析过的字,大家感受一下: 我分析字形过程基本如下:A 找中线、重心,因为这是一个字最基本的部分。B 观察是否有突出的一笔,或者特别特别重要的一笔(比如特别长的一笔横,突出的斜钩等)。 C 找横竖的对齐关系。这个就好像那些带辅助线的格子,主要是为了定位,分辨长短的关系和笔画间的对齐。我把这些辅助的线叫做“经纬”。D 看空白,关注收放的对比。E 观察笔画在字形中的特点(主要是粗细)。 既然是方法论,自然也就不够具体。如果真的想少走弯路、快一点进步的话,还是强烈建议找个老师来学习。老师的作用在引导、在纠错,这要比自己摸索真的快很多。你可以把书法说成过程艺术,但不可否认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书写结果。 不看过程,只去研究最后落在纸上的笔画,有时候真的很难揣摩出其运笔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讲书法的传承有序。只有在师父教、徒弟学的过程中,亲眼看到笔是如何被驾驭的,才能将正确的笔法流传下来。
书法行笔运笔
1.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2.指行文。运笔的方式前面已经谈过了,接下来就是要发挥它的要领,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以下大约分成七点,略概分类叙述:起笔与收笔:关于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无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上述诸点,乃起步之大道理,应多加练习.提笔与顿笔: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终使字成形。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轻重之巧。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了。转笔与折笔:除了上述之提与顿外,转笔与顿笔也需要重视。「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折」则是画方的方法。张廷相曾道:「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细分古书所见,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ㄟ状转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此例足可明见。方笔与圆笔:这部份较为复杂,讲求整体的效果。依前面所提过的起、收,提、顿、转、折,在书写时,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较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了,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张隆延道:「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极为称道。藏锋与露锋:谈到笔锋,可延伸出偏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重要可知。若书法笔中锋无变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徐浩云:「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此句话甚是明白。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则不得中道即为病。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书法捷径,书法诀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