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管道升书法,管道升的代表作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管道升书法,管道升的代表作
管道升,字持剑,号升斋,江苏无锡人,是中国当代书法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创作理念,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管道升的代表作品《管道升书法》是他多年来的心血之作,也是他探索书法艺术的一次突破。《管道升书法》以其独特的线条组合和构图方式,展现了管道升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这幅作品采用了彩色墨水和纤细的毛笔,以独特的线条和结构组合,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富有节奏感的图案。管道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独到的审美观念,使得这幅作品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感。
《管道升书法》是管道升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和尝试,他将自己对线条和结构的理解融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和形象。他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传统艺术的研究,成功地将现代感和传统元素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意和韵律的画面。
管道升的独特风格和作品在中国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展出,也在国外的艺术展览中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他以其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创作理念的突破,为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创新。
管道升的代表作《管道升书法》是他多年来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和努力的结晶。这幅作品既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又展示了他对现代艺术的独到见解。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管道升书法风格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管道升书法的影响力超越了传统书法的界限,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审美理念,让人们对书法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他的作品激发了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道升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成为了中国书法界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如《管道升书法》,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妙的构图,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充满艺术感和情感的画面。管道升书法的代表作品在书法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管道升书法,管道升的代表作
管道升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妻子,至今书法界有人怀疑管道升的某些书法作品是赵孟頫所写。也难怪,以赵孟頫的水平之高,一个女性要达到这种水平实在有些难以令人相信。从情理上来说,一般人丈夫代替妻子给亲友写封信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赵孟頫是大书法家,其作品在当时就很值钱,所以若是他代替妻子写字就与平常人不同,具有作品造假、欺骗社会的性质。现代公安系统的笔迹鉴定技术是很可靠的,应该说具有鉴定真伪的能力。但公安系统的笔迹鉴定不是随便让人玩的,或许是毛笔字的鉴定对于公安系统的笔迹鉴定是另一回事(据我所知的确与硬笔字迹的鉴定不同),所以至今没有机关或个人对管道升的书法作品作出鉴定。首先我要声明,笔迹学与笔迹鉴定具有本质的不同,尽管有些门外汉“笔迹学家”主张把笔迹学与笔迹鉴定统称为“笔迹学”,其实二者的关系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要是用笔迹学的笔迹分析方法来做笔迹鉴定的工作,自有其独到之处,说不定就有连正规的笔迹鉴定也比不上的地方。管道升与丈夫赵孟頫的笔迹非常相似,加之笔迹的不稳定性,我相信至少有一部分笔迹鉴定专家无法断定他们的作品真伪。笔迹学家可以断定这样的真伪,因为其中的思想内涵、性格差异是可以判定的。据此,我认为管道升的书法作品就是她本人所写,不是由丈夫代笔。我不相信如果真是赵孟頫代笔,居然会连女性特点都注意伪装到天衣无缝的地步。我遇到几个人,都说如今英国对莎士比亚的笔迹有怀疑,或者说是有几种笔迹,弄不清到底哪一种是真的。其实这种情况用分析笔迹的方法应该比较容易鉴定出来,办法就是先分析出性格、能力、爱好……等内容,与莎士比亚的生平事迹一对照,不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管道升和赵孟頫的故事
管道升嫁给赵孟頫的时候,二十八岁。
和夫君一样,赵家娘子也是开挂的。
她绘了《墨竹谱》,封了魏国夫人,把一大家子管得服服帖帖,生育了九个子女,子女都孝且有才(除了长子幼女夭折)。她死后,赵孟頫在墓志里写:“……相伴三十年,如今剩我一人,我真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人生!简直是赢家中的赢家好么。
但管道升单独出镜的时候很少,很少。二十八岁以前关于她的记载,几乎是空白,二十八岁以后她的名字,都和赵孟頫连在一起。
她嫁了光芒耀目的赵孟頫,究竟,是被这光芒照亮,还是被这光芒掩盖?1
管道升的前二十八年没有什么记载。
但我们还是可以捋个大概,尤其是瞧一瞧,顶着世俗的压力二十八岁未曾出嫁的姑娘,究竟是因为这姑娘忒厉害呢?还是因为她老爹老娘忒厉害?
按照赵孟頫的“廿六年归于我(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推算,管道升生于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据说她生于吴兴德清,又据说她生于上海青浦。
她的父亲,据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后代,被乡人尊称为“管公”。“管公”名管坤,字直夫,以任侠闻名乡里。
“管公”无子,家中只二个女儿,老大道杲,老二道升,字仲姬,又名瑶姬,生下来就聪明得紧。赵孟頫说管公对仲姬“特所钟爱”。我猜,“管公”从小是把小女儿当个人物养的。管道升幼时的景定、淳熙年间,正是贾似道主政的南宋的垂暮之年。朝廷与蒙古的对阵,渐渐力有不支。那时候江万里、刘辰翁、文天祥虽已入朝为官,也努力力挽狂澜,但南宋的倾颓已不堪挽救。
南宋灭亡的时候,管道升正是豆蔻年华。在这样的乱世里,想必没有一个父母会因为女儿已适龄,便草草付与任何人——何况是望女成龙的管父,嫁错,可比不嫁要命得多。
但不嫁,并不等于不管。
其时赵孟頫便在吴兴。南宋亡后,二十多岁的赵孟頫闲居吴兴家中。
但闲居可不等于整天的耍。
他拜老儒敖继公为师,又和钱选等吴兴士人来往,吴兴这一带,有了一个出名的文人的小圈子,“吴兴八俊”,其中声名最显的,据说便是赵孟頫。
同在吴兴,管父不会不注意到这个“神情闲远”、才貌双全的年轻人。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廷向赵孟頫伸出橄榄枝,赵孟頫拒绝了。至元二十年(1283年),赵孟頫再次拒绝出仕元朝。
但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不知道为什么,赵孟頫答应了。据说就在这一年,因为偶然的缘故,赵孟頫与管父相遇,同样性情倜傥的两人一见如故,三年后,二十八岁的管道升嫁与三十六岁的赵孟頫,两人在吴兴完婚,婚后同赴大都。
“夫人生而聪明过人,公甚奇之,必欲得佳婿。予与公同里干,公又奇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
——赵孟頫《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
管公眼光甚佳。这一对佳儿佳妇,一起开了挂。
尤其是他的仲姬,嫁为人妇,不是划了一个人生的句号,而是开始写一连串惊叹号。
他的仲姬,到底与平凡女子不一样。2
赵孟頫说管道升是天才,“不学诗而能诗,不学画而能画,得于天然者也”。
管道升款的画不多,但亦不是只有一二幅,据说有《烟雨丛竹图》、《竹石图》、《梅竹图》、《修竹美人图》、《墨竹图》、《水竹图卷》、《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只是其中真伪大多难以辨识,其中最可信的大概要数墨竹图。此一幅墨竹图右下署有“仲姬画与淑琼”款题,据说是传世中国古代女性画家作品中最早题有名款的,其与赵孟頫、赵雍的墨竹画合装为一卷,并称《赵氏一门三竹图》卷。细看此画,每一竹叶皆以藏锋落笔、出锋撇出,劲挺有力,错落交叠,有意思的是,徐邦达说此竹的健拔,可能有赵孟頫一半的贡献——似乎是一人先画出枝叶,再由另一人补笔画出厚重、挺健的部分……徐邦达的怀疑甚有道理。但管道升的竹子,也不全是赵孟頫代笔或全代笔。她对于画竹子很有一套,尤其擅画晴竹新簧,据说玉山雅集的主人顾瑛就收得有她十几幅竹图,据此以为心头好。她还编过一套画竹子的教程《墨竹谱》,亦是画史留名的。
她的书法亦有名。据说元仁宗曾特命管道升书《千字文》卷,并将此卷和赵孟頫、赵雍的书法裱为同一卷,盖上御印,珍藏于秘书监,兴高彩烈地说:“瞧瞧!我朝有夫、妻、子都是善书之士,我大元朝多么的威武!”
俾使后世知晓大元皇朝不仅曾有一位善书妇人,且其一家俱为善书之士,堪为人间奇事!
时人亦颇看好管夫人的字:管夫人作书,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关于管道升的字……这里有点儿梗……管道升最出名的书法帖自然是《秋深帖》,其它还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久不上记帖》、北京故宫藏《久疏上状帖》,以及写与中峰和尚的《拜别顶相帖》,还有《璇玑图诗》。但《秋深帖》九成九是赵孟頫代笔,与秋深帖相近的《久不上记帖》、《久疏上状帖》恐怕也难逃代笔之嫌。
那管道升会书法吗?其实是会的。
《墨竹图》右下所署“仲姬画与淑琼”款题,当是管道升自题。这款题用笔方折,书风与《拜别顶相帖》(又称《管道升致中峰和尚》尺牍)十分相近。《拜别顶相帖》收录在《赵氏一门法书》册里(现藏台北故宫),此册共收录有十二封赵孟頫和管道升写给中峰和尚的尺牍,册后有赵孟頫之弟所写的跋文,可信度是比较高的。这可能是管道升传世的唯一书法手迹。在《拜别顶相帖》里,管道升的字形匀整稚拙,行笔圆润,夹杂方笔,精于鉴别的艺术史学者傅申曾说《拜别顶相帖》“带有年长女子气息”。与《秋深帖》的劲健有别,也有很象的地方。管道升嫁与赵孟頫之前,并不谙书画。她与赵孟頫待得久了,自己又喜欢,日常会仿摹夫君的字画,时日久了,遂无师自通。他二人的题识里常常提到这事。赵孟頫有一次说:道升爱笔墨,平时会仿摹我的尺幅小卷。“道升素爱笔墨,每见余尺幅小卷,专意仿摹,落笔秀媚,超逸绝尘。”
管道升自己也说:我家松雪精写墨竹,我看得久了,也能会意一二。“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窃见吾松雪,精此墨竹,为日既久,亦颇会意。”
——管道升《管仲姬竹卷后跋》
又说她从来没有拜师学过书画,只是和夫君一起过了十来年,常常旁观下笔,略能得其一二。
“墨竹,君子之所爱也。余虽在女流,窃甚好学。未有师承,难穷三昧。及侍吾松雪十余秋,傍观下笔,始得一二。”
——管道升《修竹图自识》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假设以上题识都可信的话):第一,管道升很会嫁人,嫁的这是什么神仙郎君啊……
第二,管道升很能自学,碾压大部分拜师者……
这还没完呢。管道升在俗人的世界里也是个开挂的全能选手。3
在《拜别顶相帖》里,管道升曾经说:“每天的事情都多得不得了,难有心境安宁之时。”“道升宿业甚重,每日人事扰扰,不能安静。”
在与管道升结婚前两年,赵孟頫已是五品的兵部郎中、奉训大夫,在十余年以后,屡升屡迁至魏国公,管道升也被册封为魏国夫人。历朝历代封魏国公的,不过七十八人。身为赵家的第一太太,管道升的日常家务之繁忙,是可以想象的。她大概是把自己累死了才做到赵孟頫墓志铭里的这一条一条。这一条一条总结出来是大概这样的:一、夫人天姿开朗。我媳妇儿人又美,性格又好。
二、德言容功,靡一不备。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全都有。模范妇女一枚。
三、翰墨词章,不学而能。
天才都这样……
四、处家事,内外整然。
古时大户人家的家事堪比一个大公司,参看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大概可以了解,这些事包括管理佣仆、收放田租、人情往来、教育子女、处理府内突发事件等等等等等等……所以管道升说自己前世没修好啊今生这么一个劳碌命……
五、岁时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斋明盛服,躬致其严。
除了打点好活人,还要打点祖宗,四时八节都按规矩妥妥办好。
六、夫族有失于人者,必赎出之。
待夫族如待亲人,有事必然出面打救。
七、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
怜恤贫弱,有慈悲心肠。当然这也是很多大户太太的标配……
八、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
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八面玲珑滴水不漏。
当然你可以看作是赵孟頫写墓志,不免有所夸大,但管道升二十八岁嫁与赵孟頫,此后的岁月,赵孟頫确实一路顺风顺水(除了两面受夹气,这也是历史原因莫得法子),她与赵孟頫生育的九个子女个个出色,赵氏一门三代出了七个大画家(那可不是一般的大),管道升在《秋深帖》里表现出的那种谦和婉顺(虽是赵孟頫代笔,但终究是拟着管道升的声气写的),以及在一些家书里流露出来的宽厚心善,纵有夸大,亦应是实有其事的。譬如这则家书:“九月间沈山主周年,切须与三定钱、油三斤、米五斗,请十僧灯斛做汝父母名字追荐沈山主则个。可怜此人,多与我家出气力,切须报答他。”
在管道升嫁与赵孟頫的三十年里,赵氏门庭兴盛,才学精进,声望日隆,这其中泰半的功劳,大概要归于管道升。难以想象,被纷繁的家事所包围的这位治家妇人,在治家之外,还治出了流传后世的不少书画和《墨竹谱》,我们普通人在目瞪口呆之余,除了唤她一声神仙,还能说啥呢?也许还是有人要嘀咕,管道升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她嫁了赵孟頫,但后人对她的称呼,注意,是管夫人,不是赵夫人。世间女子,若嫁了一个有颜值、有才华、有情意、有前途的郎君,其中大概率,大约是会不知不觉放弃自己,成全郎君的。像管道升这般,奋力与夫君旗鼓相当的,实在少之又少。这到底是一对怎样的神仙眷属?4
我们知道赵孟頫是神仙。
当年赵孟頫去到大都,忽必烈瞧他第一眼:“神仙呀!”打眼再瞧:“还是神仙呀!”
神仙娶的娘子,也是神仙。他们算得上是神仙眷属。而且是很要好的神仙眷属。赵孟頫爱夸我娘子多么地有才华,管道升也在题跋中时时提到自家夫君:“吾松雪”如何如何,“吾松雪”又如何如何——无须多想,便觉旖旎。他们写给各自亲友的信里,也会常常提到彼此。赵孟頫说起娘子最常用的是拙妇、老妻。而管夫人给婶婶和中峰师的信里,也会提到官人和良人。这一定是两人平时的习惯,以致于赵孟頫代入到妻子的角色时,也是顺手拈来“官人”如何如何。赵孟頫体贴妻子日日繁忙不得安宁的痛苦,会代笔作书,《秋深帖》、《久不上记帖》、《久疏上状帖》 大概全是一样的情况。管道升也体贴夫君做官的不顺和不怿,会在赵孟頫压力山大的时候很有义气地表示:官人你若有千斤担,为妻与你分担五百斤。官人你若想浪江湖,为妻愿与你走天涯。这是他们在《渔夫图》上的相和词: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侬在东南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赵孟頫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晚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间去雪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管道升
这一对儿神仙眷属的相互成全,是多方面的,如同他们在《墨竹图》和《秋深帖》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被后世演绎成了我侬曲的传奇。据说赵孟頫想纳妾,写封信寄与管道升:
“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升反手一记,就是那首著名的《我侬曲》: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
但《我侬曲》(或名《我侬词》、《你侬我侬》),是个说不清楚的事。明朝成化、弘治、嘉靖年间,与《我侬曲》同出一胎的《锁南枝》、《泥捏人》、《挂枝儿》大为流行。明人陈开先的《一笑散》里,提到了《锁南枝》,并且说:据说这是赵孟頫和管夫人写的。这可能是最早提到《我侬曲》和管赵相关的记载。
稍晚一些,明人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卷七十,以传奇性极强的笔调,记载了管道升以《我侬曲》打消赵孟頫纳妾念头的故事,并附有赵孟頫“我学士尔夫人”词和管道升“你侬我侬”词,已和如今流传的故事一般无二了。
再后来冯梦龙整理民歌集《挂枝儿》,在其《欢部》中记载了一则小曲《泥人》:
“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捻一个你。塑一个我。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和了重新做。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我身上有你也。你身上有了我。”——冯梦龙《挂枝儿 欢部 泥人》
冯梦龙在《泥人》下面说,这原来是赵孟頫写给管道升的曲,略略改过几个字。
“你侬我侬”是赵孟頫写给管道升的,还是管道升写给赵孟頫的,还是一起合写的,还真不好说。惟一没有疑问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缱绻。5
延佑五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南归。
他们终于可以像以前的心愿那样,买一叶扁舟逍遥江湖去也。可惜,五月十日,途经山东临清时,管道升病逝于舟中。
这一年,赵孟頫六十六岁,管道升五十八岁。酷暑长途三千里,赵孟頫扶棺南归,一度觉得生不如死。“孟頫得旨南还,何图病妻道卒,哀痛之极,不如无生!酷暑长途三千里,护柩来归,与死为临。”
近三个月后,八月五日,赵孟頫写下了小楷《洛神赋》。《洛神赋》又名《感甄赋 》,表达的是曹植人神相隔的痛楚与思念。“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赵孟頫在临写《洛神赋》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不是神仙管道升?在秀美绝伦的墨迹下,掩盖的是一颗放不下的破碎之心。
“自老妻之亡,哀悼痛切,如在醉梦,当是诸幻未离,理自应尔。……
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哭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
卅年陈迹,宛若梦幻……
盖孟頫与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缘,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妇?又不知因缘如何差别,遂先弃而去?使孟頫栖栖然无所依。今既将半载,痛犹未定……”
三年后,赵孟頫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管道升传奇的一生才算真正落幕——她与赵孟頫曾在这世间携手同行,照亮过彼此,成就了彼此。
画家管道昇
管道升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名冠一时。王蒙有此外婆,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独厚。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文化偏见下如此的博学多才,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社会伦理义务的沉重负担下,还能够表现出那样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趣,是多么得难能可贵! 管道升在绘画方面,以墨竹见长,兼工山水、佛像。其笔笔下之竹,劲挺有骨兼具秀丽之姿,“笔意清绝,颇有韵味”,名靡时世。墨竹师承“文湖州”(文同),为文人画风,始创晴竹新篁。曾经画有悬雀朱竹一枝,由杨廉夫为之题诗。
管道升既能超脱凡尘世俗之外,又能被社会历史交口称誉;既能处理好古代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日常琐事,又能摆脱封建束缚,极大地发展和展示出自己全面而杰出的才华。她无愧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女性之一。
管夫人梅花小楷
百度上搜的。
管夫人 元 书画家 赵孟頫 妻 管道升 ,字 仲姬 ,亦工书画,山水佛像之外,尤擅墨竹兰梅,笔意清绝,负盛名,世称 管夫人 。 林纾 《跋王砚田画卷》:“ 惠卿 偕其德配 万柳 夫人筑楼 南湖 ,终日餐咽山光,长斋读画,几於 管夫人 之从 松雪 无有是也。”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县茅山村(今属干山乡)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册封魏国夫人。元延裆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东衡里戏台山(今洛舍乡东衡村)。擅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元仁宗尝将赵孟頫、管道升及赵雍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老婆知道了,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qin,念二声),死同一个椁(guo,念三声)。” 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管道升的代表作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介绍了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代表作《三门记》。从图中可以看出赵孟頫的行楷运笔自然,结构严谨端正,整体上秀丽柔美,稳健大方。可课本上只告诉我们赵孟頫,很多人却不知道他的夫人也巾帼不让须眉,不但在书法上,而且在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呢!夫妇二人是当时难得的知音眷侣,留下了很多佳话。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出身于南宋末年的吴兴望族。父亲对小女儿管道升十分喜爱,她天资聪颖,不学而能。管公给女儿看好了一门亲事,那就是同乡赵孟頫。赵孟頫是宋朝宗室,祖先是宋太祖之子赵德芳。赵孟頫本人生得俊美潇洒,伶俐聪敏,在当时的书画界很有名气。婚后,丈夫作画她作陪,丈夫书写她研墨。不久,聪明的管道升耳濡目染,居然在书画方面小有成就。管道升的书法偶然流出,当时世人争相购之。人们给了管道升极高的评价,将她与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并称为“书坛二夫人”。当时的赵孟頫仕途顺遂,一路做到魏国公,管道升也得封魏国夫人。这就是后人称她为“管夫人”的由来。管夫人认为仕途险恶,几次写词劝丈夫隐退。“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渐渐地,身居高位的赵孟頫觉得妻子年老色衰,失去魅力,想纳几个年轻貌美的小妾。于是,写词试探:“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夫人略加思考,提笔回了一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这首词情真意切,一下子唤起了赵孟頫对往昔的美好回忆,对妻子的愧疚之情。两人重修旧好。几年后,管道升病逝。赵孟頫悲痛欲绝,他没有再娶。三年后,赵孟頫病逝,追随夫人而去。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管道升书法,管道升的代表作”的具体内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或收藏我们的网站,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