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来给您讲解有关翁方纲书法,铁保书法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翁方纲书法,铁保书法

翁方纲,字方纲,号北塘,浙江宁波人。翁方纲是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之一,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以清秀俊逸的字体、遒劲有力的笔画而著称,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翁方纲的楷书字体典雅流畅,字形端庄秀丽。他精于楷书,讲究构思,注重结构,严格遵循书法规范。他清晰的笔画,错落有致的字形,展示了他对艺术的细致展现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翁方纲的楷书笔画秀丽,线条流畅,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而翁方纲的行书字体则充满了力量感和张力。他的行书起首尾相连,行云流水,气势宏伟。他的行书字体让人联想到大自然中的奔腾的江河,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翁方纲行书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了生命力,给人以震撼和鼓舞。

翁方纲还以其独特的草书字体而闻名。他的草书字体极富变化和个性,潇洒奔放,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他以书法的自由表达和个人风格,让草书更加生动活泼,颇有一番别样的风味。

翁方纲的书法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凝聚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对每一个字的认真思考和细腻描绘,让他的作品精彩纷呈。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与精神上都给人以震撼和启示。

铁保书法,即坚守的书法。在当今社会,书法艺术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正如翁方纲的书法一样,铁保书法强调对传统的坚守和尊重。只有坚守书法的基本规范和原则,才能真正保持书法艺术的纯粹和传承。铁保书法不仅仅是对翁方纲书法的赞美,更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呼唤和思考。

翁方纲的书法凝聚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的作品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铁保书法则是对传统书法的坚守和尊重。翁方纲书法,铁保书法,都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和传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领域,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翁方纲书法,铁保书法

翁方纲 书法对联 (两幅) 立轴题识:松窗露浥端溪润,石鼎云霏顾渚香。乾隆乙卯 秋八月朔,双清书屋阅庄昭人八烧囷研并供奉苏文召,缘即应芗林先生属题,今政之是本月坐次此有鱼珊敬亭谐君子也。翁方纲笔志。

钤印:翁方纲印、覃溪

翁方纲简介

人物简介 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又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他是清中叶一位著名的学者,六七十岁时还能在灯下作细书,阅蝇头字。每过一岁,翁方纲必用西瓜子写下四个楷字,五十岁后写"万寿无疆",六十岁后写"天子万年",至七十岁后则变成"天下太平"。最后一年元旦时,写到第七粒西瓜子,眼睛因疲劳看不清东西了,他感叹地说:"吾其衰也!"不久便去世了。 翁方纲全身像 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翁方纲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又担任编修一职。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他与朱筠、钱大昕、桂馥、黄易、丁杰等人常去琉璃厂书肆访书,所作金石拓本日渐增多。 在北京任职期间,翁方纲曾与黄景仁同游陶然亭、窑台,并为陶然亭撰写过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这副楹联悬挂在陶然亭正面的抱柱上。此联描写的是古时陶然亭的景致。上联"烟笼",指烟雾笼罩。整句写白天的清静,古寺被烟雾笼罩,无人到此;下联述夜晚的安谧,深堂处于树林之中,只有明月照映进来。以"无人"与"有月"的对比描写,显现了庵堂幽深绝世的风貌,蕴含着超凡脱俗的韵味。作者是当时的达官显宦,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对世俗的尘嚣,也感腻味,发现城内竟有这"无人""有月"的古寺,真像进入世外桃源。联语表达了他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情。这里已辟为公园,此联也已经不是原联,它是由光绪的老师翁同龢重书的。就连此联所描写的 "静",也被公园里的笑语欢歌划破了。 翁方纲散馆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左鸿胪寺卿,后荣恩宴加二品衔。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翁方纲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又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书学欧、虞,谨守法度。尤善隶书,相传翁方纲能在瓜子仁上书写小楷字,功力精熟可见一斑。《清朝书画录》把他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马宗霍《霋岳楼笔谈》称:"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然其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经残字到也。" 翁方纲著有《复初斋文集》35卷,集外文4卷,《复初斋诗集》42卷、《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庙堂碑唐本存字》《石洲诗话》等大量金石学著作。世之言金石者,必推翁家。 《清代稿钞本》中收录有其《方纲致秋盦残笺》。 书法特色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他的书法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行书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不急不躁,循规蹈矩,很有特色,不失大家风范。作品中温润丰厚浓墨与纤细的游丝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运笔用墨过程中,由浓渐淡、由粗渐细的过渡缓冲。浓淡、粗细、行止极有节奏感。整幅作品用笔以圆润轻柔为主,没有丝毫方刚急躁的火气,从柔润流畅的笔意中,可推想作者书写时灵活的用腕。综观此作品,运笔沉酣,墨色浓厚,笔划丰满,筋劲骨健,妙得神韵,是他的精品之一。 书法轶事 其一 翁方纲的书法主要学习唐楷,初学颜真卿,后专学虞世南和欧阳询,尤其用功于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他的行书主要学习米芾、董其昌及颜真卿。翁氏学书强调笔笔有来历,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了一个他与刘墉互相讥评的故事:"乾隆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指刘墉)、翁宛平(指翁方纲)两家。戈先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之门人也。尝质诸城书诣宛平,宛平曰:'问汝师那一笔是古人'。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由此可见翁方纲的学书态度之严谨,从学书练基本功这个方面说,他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梦园丛说》载"翁覃溪先生能于一粒芝麻上写'天下太平'四字"。但他只是在技巧上下工夫,而始终墨守前人成规,不求创新,终究只是以工夫见长。包世臣评翁方纲的书法"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艺舟双楫》),可谓不诬。 其二 在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石刻拓本中,摹刻最善、流传最广,也最负盛名的就是《定武兰亭》。南宋赵子固曾以5000金向庐宗求购一册,携归途中在升山舟覆落水,他急持拓本举出水面,大呼:"我性命可弃,而此不可弃!"故后世称此本为《落水兰亭》。《落水兰亭》自宋至清,历经21位著名鉴藏家及达官显宦收藏,可谓流传有绪。乾隆四十七年(1782),翁方纲在曹文埴处亲见此帖。于是他借观"把玩竞日,尚恍久之",以至"晴雨眠食,行住坐卧,无刻不在《落水兰亭》卷侧"。在此期间,翁方纲又借天目山房宋拓本与之对校,以穷目之力,历时一日,精摹而成《落水兰亭》拓卷。此卷的绢上摹有工铎"墨林至宝"隶书题字,其后用黄绢响拓《兰亭序帖》凡324字,多以藏锋钝笔而成,顿按则含蓄其内,并依兰亭刻石划出格栏,原石的镭损裂痕处均以墨线在绢匡上勾成石墨纹缕,"宛具云烟枝蕾之状"。书法大家翁方纲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至嘉庆十七年(1812)近32年里,在卷后以楷、隶、行诸体题跋达30段近6500字,以至"纸不能容也",可称书法作品之最。 翁方纲 癸丑(1793年)作 行书七言诗 立轴。 文学主张 翁方纲论诗的著作有《石洲诗话》,但他的基本见解,则见于专篇论文中。他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说:"今人误执神韵,似涉空言,是以鄙人之见,欲以肌理之说实之,其实肌理亦即神韵也。"(《神韵论上》)"诗之坏于格调也,自明李、何辈误之也。李、何、王、李之徒,泥于格调而伪体出焉。非格调之病也,泥格调者病之也。"(《格调论上》)又说:"其实格调即神韵也。"(《神韵论上》)翁方纲用"肌理"说来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藉以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继续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 翁方纲倡言"肌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学问,一是词章的"文理"。他说:"士生今日,经籍之光,盈溢于世宙,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同前)他说:宋、金、元诗接唐人之脉而稍变其音。而明代诗人只是沿袭格调,并无一人具有真才实学,只有清朝经学发达,可以用经术为诗(《神韵论下》),这种主张,是当时统治者极力提倡经学、提倡考据学在文学上的反映。 在"诗法"上,翁方纲主张求儒复古的旗号,他割裂引用杜甫诗句"法自儒家有",解释为"大而始终条理,细而一字之虚实单双,一音之低昂尺黍,其前后接笋,乘承转换,开合正变,必求诸古人也"(《诗法论》)。翁方纲的复古,不是尊唐,而是崇宋,特别推崇江西诗派的黄庭坚。他认为,"宋诗妙境在实处"(《石洲诗话》卷四),片面强调诗歌的考证作用和史学价值,把诗与"经术"、史料混为一谈。所谓"史家文苑接儒林,上下分明鉴古今。一代词章配经术,不然何处觅元音?"(《书空同集后十六首》)这是一种模糊文学特征的主张。 文学作品 翁方纲作诗共2800余首,主要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把经史、金石的考据勘研写进诗中的"学问诗"。这类诗多七言古诗,诗前有序或题注,这种序、注本身也是经史或金石的考据勘研文字。其诗几乎可以作为学术文章来读,往往写得佶屈聱牙,毫无诗味。如《成化七年二铜爵歌》等即是。时人洪亮吉批评他说:"最喜客谈金石例,略嫌公少性情诗。"(《北江诗话》卷一)另一类是记述作者的生活行踪、世态见闻或写山水景物的诗。这类作品也大半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其中一些近体诗,偶有佳构,如:"客路旬经雨,林峦翠倚空。不知秋暑气,直与岱淮通。旧梦千涡沫,思寻百步洪。大河西落日,穿漏一山红"(《高昭德中丞招同裘漫士司农钱稼轩司空集云龙山登放鹤亭四首》其二),"秋浸空明月一湾,数椽茅屋枕江关。微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门外居然万里流,人家一带似维舟。山光湖气相吞吐,并作浓云拥渡头"(《韩庄闸二首》),颇有宋诗的清空气味。 藏书故事 翁方纲以藏书富而闻名。所居京师前门外保全寺街,家中图书文籍,插架琳琅。藏书楼有"小蓬莱阁"、"赐书楼",乾隆三十三年(1768)因购得苏东坡手迹《嵩阳帖》、宋嘉定六年淮东仓曹刻本《施顾注苏诗》,均来自河南宋氏藏书,遂将书楼改名"宝苏斋"。宝苏斋中因藏有《施顾注苏诗》与苏东坡《嵩阳帖》而建。此后在每年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这一天,他都会请很多名士到家里共同祭奠这部书,在书上写跋语和题记。称为"祭苏会,一直延续到民国罗振玉还在祭奠。 "另有"三万卷斋"、"三汉画斋"、"石墨楼"等,均是他收藏图书、文物之所。其《自题三万卷诗》云:"笑论插架邺侯签,已愧湖州目录兼。""汉碑草草传洪迈,宋椠寥寥拜子瞻。"藏书印有"苏斋墨缘"、"苏斋真鉴"、"秘阁校理"、"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石默书楼"、"三任广东学政"、"大兴翁氏石默书楼珍藏图书"、"恩加二品重宴琼林"、"小蓬莱阁"、"覃溪审定"、"子孙宝之"、"北平翁方纲审定真迹"等。金石学著作有《两汉金石记》,剖析毫芒,参以《说文》正义,考证精确。所作诗文,自诸经注疏,以及史传、考订、金石、文字,皆贯彻于诗文中。后人称他能"以学为师"。著有《苏诗补注》《米元年谱》《石洲诗话》《汉石经残字考》《兰亭考》《粤东金石略》《经义考补正》《小石帆亭着录》《复初斋全集》《礼经目次》等。 诗作选摘 《望罗浮》 只有蒙蒙意,人家与钓矶。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层全落,三千丈翠飞。与谁参画理,半面尽斜晖。 《韩庄闸二首》 秋浸空明月一湾,数椽茅屋枕江关。微山湖水如磨镜,照出江南江北山。 门外居然万里流,人家一带似维舟。山光湖气相吞吐,并作浓云拥渡头。 《听钟山房歌为石琢堂修撰赋》 听钟山房数椽屋,谢子来题初小筑。 法源开士作邻家,日夕钟声饭与粥。此钟此屋结墨缘,我忆前游诗境熟。逢春到寺约看花,四十五年如转烛。由拳宫傅老诗翁,客到谢家来不速。排筵烧烛照红妆,阄韵壶尊迟老祝。我随诸公齿尚髫,谢钱未订同年录。指与邻家海棠说,记见肌红交鬓绿。恨不留春合作图,多少联吟续成轴。又到颠风落絮时,谁寻禅榻茶烟宿。昔与谢子同星骖,状头钱石花递篸。湘舲宫坊亦寓此,岁在癸卯春月三。我诗招邀理前梦,清斋花下携都篮。海棠殷然证诗诺,似与诸老盟深谈。流光敲火又一纪,琢堂使节镟楚南。燕语贺来花信卜,莺迁喜为钟声拈。花作佛香钟佛偈,偈子入坐香入帘。我题重跋檐楣额,我诗重作禅话参。横街西头新月上,西峯雨后来飞岚。花时拟更湘舲约,蒙蒙香雾霏春衫。 (谢子:就是谢墉。钱:钱棨。石琢堂:石韫玉。) 翁方纲《致贞盦书札》 翁方纲临夏承碑 翁方纲《行书立轴》 翁方纲书札

铁保书法

铁保(1752~1824),字冶亭,号梅庵、铁卿,满族正黄旗人。旧谱姓爱新觉罗氏,后改栋鄂氏,自称赵氏后裔。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嘉庆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两次遭贬,充配边塞。

铁保擅诗,少时即与百龄、法式善称三才子。政事之余家书画,楷书学颜真卿,行草书宗法二王、怀素、孙过庭,融诸家一炉,为“乾隆四家”之一。尝刻《惟清斋帖》,为士林所重。

辽宁博物馆藏有铁保《临各家法书》一册,分别为《临颜真卿送刘太冲序》、《临颜真卿鹿脯帖》、《临颜真卿祭侄稿》、《临薛杳冥君之铭》,书体不一,都能神似,各篇气势专注,心手相应,风神各异,极见临池之功。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行书录语轴》,书法粗重,结字紧密,精气内敛而劲力自寓其中。结字用笔虽仍具王书特色,而行距宽疏,有明代晚期书家倪元璐、黄道周书风遗韵,更具自家书的特色。

翁方纲代表作

翁方纲的楷书初由颜字入手,后学欧、虞,一生于欧《化度寺碑》临习不辍。而行草书则于米、董处得益最多。且能严守前人法度,结体稳健,笔沉墨重。翁方纲的书法总体风格偏于拘谨狭窄,有稍逊从容大度和笔墨趣味之遗憾。传世作品有《隶行二体书轴》、《录苏轼论书跋语》、《行书轴》等。

翁同龢与翁方纲的关系

翁方纲是翁同龢儿子。

翁方纲1733年到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唐朝诗人翁洮,宋朝学者翁梦得,诗人翁卷,清朝文学家翁方纲,政治家翁同龢。

清代的书法界有两个翁姓大家,一个是翁方纲,一个是翁同龢。翁同龢是同治、光绪皇帝的两代帝师,他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的关于翁方纲书法,铁保书法的知识介绍就讲到这里,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