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入玄书法,微妙玄通书法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入玄书法,微妙玄通书法
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有深度的艺术,受到千百年来的人们喜爱和推崇。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灵魂的抒发。而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有一种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那就是“入玄书法”。
“入玄书法”这个词,源自于中国古代士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据史书记载,唐代书法家王羲之曾说过:“书要入机,不可束缚。化为神仙,便无所顾忌。”这种观点成为后来“入玄书法”的源头。它强调书法创作的内涵和境界,讲求的是一种透过字迹表达灵魂的方式。
“入玄书法”的特点在于,它注重墨意的挥洒,倡导灵动、神秘的艺术效果。书法家们在作品中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通过笔墨的运用表达内心的感受。这种书法风格常常抽象、含蓄,给人以深深的思考空间。不同于其他书法风格的繁复和细致,入玄书法更多地关注于墨迹的流淌和意境的构建,更具有象征性和抽象性。
入玄书法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对灵感的追逐和沉淀的过程。书法家们会参悟自然万物的变化,体悟宇宙的奥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境界,通过字迹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来触动观者的心灵。
正因为入玄书法有着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一直是书法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不仅仅具有美学上的价值,更能够传递一种深刻的哲理与思考。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入玄书法的独特魅力就更加引人入胜。
入玄书法是一种将思想、灵感与艺术结合的独特方式。它通过笔墨的抒发,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追寻内心的宁静。它以其微妙的表达和玄妙的境界,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深度与魅力。无论是书法爱好者还是艺术观众,都能够在这种风格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与抒发。入玄书法,正因其微妙玄通,能够让人在艺术世界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安宁和启迪。
入玄书法,微妙玄通书法
入户玄关挂字好吗 入户玄关挂字好吗,玄关对于住宅而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从室外进入室内的主要通道。很多人喜欢在玄关处挂些名画,一来起到装饰作用,而来也能提升室内装修的品位。那么入户玄关挂字好吗? 入户玄关挂字好吗1 这个主要看整体的装修风格,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的话,一进门最好不要挂字,可以是教学装饰画或者是绿色植物,如果是中式风格的装修,那么一进门玄关挂字的话就还行,和整体的风格比较搭配。 一进门玄关挂字的这个方式也是可以的,比如你可以挂福、天道酬勤、叶茂根深等寓意美好的字画。但是想要玄关风水好;最好还是结合你的八字五行情况定适合的风水物摆放在玄关,才能化煞增运,镇宅纳福的。这建议到无相铜炉官网一对一定适合的无相吉祥物摆放为好。 玄关的地板太光滑:有些人家为了美化玄关,往往会把玄关的地板打磨得十分光滑,这极易弄巧成拙,单从家居安全角度来说已并不理想,因为家人或宾客均容易滑倒受伤。 地下排水管也不宜跨越大门和玄关之间,以免财水内外交流时,在玄关受污,导致家人健康不佳,财路不顺。 入户玄关画有什么样的? 1、九鱼图:“九”代表着长久意思,“鱼”则代表万事如意。九条鲤鱼在水中玩,寓意吉祥如意。风水学中,顾名思义《九鱼图》描绘的是九条正在水中嬉戏的鲤鱼。红色的鱼有旺运势的作用,所以在序贯摆放《九鱼图》能有助旺运生财。 2、六顺图:“鱼”取其万事如意。六条可爱的鱼在嬉戏,“六”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之意,寓决吉祥。六顺图玄关,风水上看可以为家人带来财运与吉利。六顺图也可挂在客厅中,好意头的字画可给你松驰、舒适的感觉,更能消除工作回家后的疲劳,使心情舒畅。 3、诗意的山水画:这种美来自于大自然。山绘画的美感和雄伟的气势,可以提升家庭整体形象,山水画体现了自然的美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风光,也可以为家庭带来财运。 4、花开富贵牡丹图:牡丹作为待定的国花,雍容华贵,花大色美,寓意富贵吉祥,这是很多家中装饰画中常见的题材。牡丹花开,甚是生机蓬勃,挂牡丹花显示着整个家运的昌盛。 5、石榴图:三尺写意国画《笑迎天下客》,通过笔墨的诠释,画家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石榴寓意吉祥,国画石榴图适宜悬挂在家中玄关处。 入户玄关挂字好吗2 一、玄关挂画字有哪些讲究 1、玄关上悬挂的字画在摆放方式上,要横着悬挂,不可以竖着。如果大门的上沿可以和字画形成两条平衡的横线,那么就可以得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如果要在玄关摆放鞋柜,应该选择即低且平的原则。同样的,鞋柜要和玄关的挂画字形成两条平衡的横线。 2、玄关作为进入大门后第一个看到的内部空间,如果像凸显主人的文化和品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玄关挂一幅书法画。书法风格和内容可以直接反应主人的学识见解和生活品味。对于悬挂的书法一定要精挑细选。并不是所有的书法内容都可以悬挂在玄关的。正确的书法可以对人起到警醒的作用,使主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去使人觉得沉重,容易使人一直笑成、悲观,做事情缺少动力。相反,挂吉祥饰物会增添喜气和带来财运,福禄寿三星、九鱼(如)图、牡丹花、孔雀开屏等吉祥饰物或图画,都适合每个家庭的。 4、玄关挂画字的风水讲究很多,比如如果室内光线暗,可以挂向日葵,取其阳刚之气。挂画字以光明正大的内容为宜,避免突兀之物;如兀鹰、孤石。另外猫画也不直挂在室内,犯之可能产生祸害,失盗;再比如储钱罐可以招财,放招财猪好过放招财猫。如挂山水画,又要观其流势,水流宜内不宜外,因为山管人丁水管财。如有船,则船头应向室内,取其招财进室,满载而归之意。 5、玄关的挂画字装饰除了要热闹、温暖、繁荣等外,还需要讲究玄关画的尺寸。玄关画尺寸不宜过大,一般四尺(画芯138×68cm)、三尺(画芯100×52cm)、四尺斗方(画芯68×68cm)是比较合适的。 二、玄关挂什么画好 1、花开富贵牡丹图 牡丹作为待定的国花,雍容华贵,花大色美,寓意富贵吉祥,这是很多家中装饰画中常见的题材。牡丹花开,甚是生机蓬勃,挂牡丹花显示着整个家运的昌盛。玄关挂画字还可以挂迎客松、松鹤延年或者梅花图等画。 2、玄关风水百鸟朝凤画 百鸟朝凤寓意尊贵,众望所归,也有泰明盛世的意思。百鸟朝凤可以给家庭带来平安和富贵。 3、诗意的山水画 山水画体现了自然的美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风光,这种美来自于大自然。山绘画的美感和雄伟的气势,可以提升家庭整体形象,也可以为家庭带来财运。 入户玄关挂字好吗3 玄关适合挂什么画 1、狭长幽深的玄关,原本是单调、乏味、枯燥的,但有了此副翠绿色的竹子图的点缀,很好很生动很有意境的将玄关单调乏味的.环境一下子变得活跃生动有趣起来。那节节高升的竹子图有寓意着步步高升,寓意着竹报平安,是对玄关主人的祝福。 2、一幅富贵牡丹图挂在玄关的背景墙上,精美的装饰体现出主人的品味,一个原木色的玄关装饰太质朴而优雅,温婉的、娇艳的牡丹花朵装饰着进门玄关,体现出主人神采奕奕的状态。 3、“鱼”取其万事如意之意,有寓意年年有余。九鱼谐音为“九如”,也就是长久的如意吉祥。在客厅玄关九鱼图能保障家居的财运不受侵害。由于鱼五行属“水”,夏秋天出生的人更加适合。 4、在审美上,牡丹“冠绝群芳”、“万花一品、真乃“花中之王”,身份无比尊贵!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把牡丹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推崇到! 5、在寓意上,自古牡丹便被赋予“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品格,宋代词人周敦颐曾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若有其他吉祥图案与之搭配,寓意更加丰富。 6、玄关或者走廊挂九鱼图的历史源远流长,堪称是为经典的玄关挂画字。鱼于五行属水,水能生财,亦能聚财,是故“九鱼聚财”! 玄关的功能 1、遮挡功能:作为室内室外的缓冲带,玄关能够在空间上形成隔断,保护住宅的隐私。玄关可以防止泄水,改变了气的流动路线,可使财气在家停留。 2、收纳功能:玄关可以存放鞋子衣帽和其他小物件,一般会设计储物柜置物柜等用来临时存放一些物品。 3、装饰作用:玄关的装饰能直接体现住宅主人的品位,浓缩了整个家居设计的精髓,使来客会眼前一亮。
入字的书法
入字毛笔字这么写:
笔顺:撇、捺。
书写规则:第一笔撇起笔于竖中线右侧,第二笔捺要高于撇,起笔于撇的左上方,并挨着撇的起笔。撇和捺要舒展开。短平撇: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
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竖弯撇: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
2、锋向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斜捺: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
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玄字写法
玄字的各种写法:1.黑色:~狐。
2.深奥:~奥。
3.不符合事实或距离事实太远:这话太~了。
玄的笔顺
1 丶点
2 一横
3 撇折
4 撇折
5 丶点
相关组词:
玄奥 玄色 玄学 玄妙 玄青 玄武 玄机 玄孙 玄乎 玄狐 玄远 玄关 玄想 玄虚
百科释义
部首:亠,部外笔画:3,总笔画:5;拼音:xuán;五笔86&98:YXU ;仓颉:YVI;笔顺编号:41554 ;四角号码:007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384。玄(拼音:xuán)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赤黑色,赤黑色颜色较为模糊,由此引申出深奥,玄妙等意思。玄为悬的古字,表示由绳悬挂,又引申出天空,幽远等意。会意字。金文是一束丝的样子,丝在染色的时候扎成束,然后晾晒,晾晒时要悬挂起来。晚周以后字形上部追加圆点状区别符号而别出,后世再线化为一横而为秦篆所本。小篆玄正是悬挂着的丝,上边为悬挂之处,下边是丝。
隶书笔画化,上边变成“上",稍失形。楷书将一点一棱断开,失去悬挂的形象。玄是悬的古字。悬搓的东西下不着地,动荡不定,引申为空中、天空。也指黑中带红或黑色。因赤黑色不是单纯色,在色阶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隐晦性,所以“玄”可引申为幽远义。也可引申为奥妙义。
玄的草书写法有几种
从文字的发展规律和书法角度来说,属于文字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包括书法家因个人风格而形成的书体),有如下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简书隶书章草行书今草魏碑楷书狂草行草以上字体大致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但是书法史上归纳起来,总分为五种字体,称五体书,即: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包括简帛书真(楷)——包括魏碑行草——包括章草、今草、行草和狂草宋后,因活字印刷的发明,产生了用于印刷的专用字体——宋体像现在的很多美术字体都是近现代人逐渐发明的。1.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2.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了文字规范的措施,即所谓的「书同文」。秦规范文字是以秦文字为基础的,秦以后的汉字的演变也是在经秦规范过的秦小篆以及秦篆的日常书写形式的古隶的基础上发展的。秦「书同文」之后,六国文字被淘汰了,秦文字成了真正的主流。秦系文字是上承西周古文、下启汉魏隶书,乃至楷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汉字按自己内部结构规律演化的一部分。也就文字学而言,秦系的西土文字的研究较之六国文字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汉字的直系血亲,而六国文字则是旁系分支,虽然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吸收。3.大篆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 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中称石鼓文为:“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可谓赞赏之至。石鼓文向为艺林所宝,但北宋以后,帖学大兴,少人临之,直至清代中叶以后,考古尊碑之风复炽,石鼓文字,尤为书家推重。吴大,能得其典重严整韵致。吴昌硕则发其遒古为雄拔之气。两人书法,皆雄视当代 为后世所重。4.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小篆产生年代虽然不早,数量却很大,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特殊地位,是古文字通向近代文字的桥梁。小篆的风格秦代时的小篆风貌,可由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及权量铭文等遗物中得见之。小篆的笔划较细 ,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在激荡着战国诸子奔肆思想和飘散着魏晋儒士藻雪风骨的翰墨中,简书无疑是其高古、朴茂的代表。5.简书什麽是简书?简单说,简书就是写在“简”上的文字。战国至魏晋时代有种书法,是写在形状狭而长的竹、木书写材料上的。竹制的称简;木制的称牍,或札,二者统称为“简”。简书一般用汉隶或汉隶的变体书写;又由于简书盛行于秦汉和魏晋时期,简书也称汉简。李商隐《筹笔驿》有“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的句子。可见简书高古不群、神圣凛然,是一种不轻易使用和很讲究的古老书写形式。前人说,简书是征役时,临行告诫的文书;又说,简书是国家有急难,用以求救的文书。其实,前人的这两种解释都不大准确,他们说的都是简书的用途,及书写内容上的区别,与书写形式无关。实际,所谓简书,就是书法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只是比较古老罢了。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有清先生以擅简书著称当今书坛。他的简书,如同他的人品、性格,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敦实,又有现代文化的开张、爽快;既有秦钟汉鼎的凝重、磅礴,又有诗经楚辞的飘逸、灵动。欣赏他的简书,真得能读出“缩将百尺苍鳞鬣,石破涛飞纸上来”(郭风惠《题秦仲文画松》)的隽永韵味。6.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值得考虑的几小段。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隶书的演变——隶变隶书的演变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承前启后,对草书和楷书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隶书的名词古隶今隶秦隶汉隶7.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8.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5]以圆转代替方折;9.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联缀,书写简约方便便。为东晋王羲之所发扬完善。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更加纵放的“狂草”为“今草”的发展。10. 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11.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12.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书法中的表现主义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种情绪。13.行草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微妙玄通书法
《道德经》思想深邃,语言精炼,素有哲化诗的美誉。许许多多不同层次的读者为之折服。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道德经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道德经书法欣赏 道德经书法图片1道德经书法图片2道德经书法图片3道德经书法图片4道德经书法图片5 道德经讲述的东西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 不勤。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 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 ,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飂 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 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 乱,有忠臣。 《老子》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 无忧。 《老子》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 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 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 ,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 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老子》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 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 ,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子》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 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 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 自正。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 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 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 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 如玉,珞珞如石。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 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 孩之。 《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 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 无死地。 《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 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 《老子》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 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老子》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 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 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 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 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 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 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 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老子》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 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 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 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老子》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 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老子》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 ,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老子》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 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 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 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 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 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老子》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 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老子》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老子》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老子》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 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 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 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 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老子》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入玄书法,微妙玄通书法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