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来给您讲解有关书法家李国荣,画家李济畅的书法作品的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家李国荣,画家李济畅的书法作品
李国荣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韵味。他潜心研究书法多年,将自己的独特风格融入作品中。其作品既具有传统书法的庄重与古韵,又融入了现代时尚的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每一笔每一字都显露出他对艺术的极高追求和对美的执着追寻。
李国荣先生的作品展现了他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他通过书法,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的作品以楷书为主,每一笔每一划都经过精心的雕琢,给人以深沉、大气的感受。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诗词、名句,使作品更加富含韵味和意境。无论是观者还是书法爱好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灵性的启迪。
而李济畅先生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独具神韵,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他擅长运用笔墨,以极简的线条和色彩勾勒出灵动的意境。他的作品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李济畅先生的画作常常以山水为主题,他通过以假乱真的写意手法,刻画出自然界的美丽和壮丽。他的画作中常常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给人以新鲜感和活力。他的作品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力量。
李国荣和李济畅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既受到传统书法和绘画的影响,又赋予了现代的审美观。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美的追求和生活态度的体现。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质。他们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的力量,也激发了我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书法家李国荣,画家李济畅的书法作品
2007年迎春艺术品拍卖会已成交作品的列表里第362件拍出的作品署名的艺术家为吴邦画的是双虎图尺寸为122×41cm最初估价为800-800(元),但是成交价未知。质地为设色绢本(立轴)拍卖公司为山西晋宝斋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是 中国书画 油画拍卖日期是2007-01-21有关与吴邦的个人简介是没有的但是由苏庚春题签苏庚春(1924-2001年),字更淳,河北深县人,1924年12月出生于北京古玩世家,自小秉承家学,又博闻强识,从父亲苏永乾先生(字惕夫)在北京琉璃厂经营字画古董行——贞古斋,后又师承夏山楼主韩德寿先生(字慎先),年纪轻轻便练就了一双鉴别书画的慧眼,时与刘九庵、王大山、李孟东并誉为“琉璃厂书画鉴定四大家”,郭沫若先生赞其“年少眼明,后起之秀”。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苏庚春先生任北京宝古斋书画门市部主任等职。1961年,他应当时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邀请,调广东省工作,从此广东书画文物的鉴赏水平涣然一新。苏庚春先生以其高深的学养和独特的鉴赏能力,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海关等国家机构鉴定或征集文物达数十万件,保护和挽救了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所培养的书画鉴定人才已成为广东文物鉴定界的栋梁。笔者自1992年7月起进入苏先生曾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有幸忝列门墙,跟随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其中于先生之事耳濡目染既多,现择其要者略述其一二,以纪教泽。师从韩慎先学鉴定传统的书画鉴定,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苏先生也不例外。他在书画鉴定方面的老师,据他所说,主要是韩慎先。韩慎先(1897—1962年),字德寿,号夏山楼主,北京人,久居天津,其祖父韩麟阁曾为清吏部官吏。韩氏曾自开古玩店,后与陈彦衡学戏,对谭派唱腔颇有研究。曾于高亭唱片公司灌有唱片,颇有影响。他的拿手戏为“三子”(《法场换子》、《桑园寄子》、《辕门斩子》)。余叔岩曾从其学《南阳关》唱腔,并传韩氏《战太平》唱腔。韩慎先是新中国早期书画鉴定权威之一,与张珩、启功、谢稚柳等同为首批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任职天津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据苏庚春回忆,韩慎先幼时常随父游览于厂肆,当时尚蓄一小辫,故有人称韩小辫;因为他居长,所以人们官称为韩大爷。他博学多能,除对书画精通外,尚能识别瓷、铜、玉、砚等项。对诗文、书法也自有独到之处;在京剧方面,嗓音极好,专攻老生,有余(叔岩)派韵味;自己又会拉胡琴,晚年天津名票多拜于门下。他在京津影响很大,如果谁说是夏山楼主的学生,走到哪都能吃得开。韩慎先晚年主要研究书画和授徒。苏庚春与韩老结识,先是由鉴定书画,后来则是兼学唱戏。苏庚春在其书画鉴定札记《犁春居书画琐谈》中载,韩慎先作苏先生的琴师,他说苏嗓子好,有“云遮月”之味,一定要比鉴定字画更红,叫苏学唱戏。可是苏庚春常常向他把所学会的戏唱过后,他总说,全对,也全不对,假如要教苏,比教不会唱的更难。因为这时苏先生已经唱的有自己的一套了,改起来较难。苏先生便“知难而退”了,还是转搞他的字画鉴定本行。学习鉴定字画,韩老师告诉苏先生说,第一要有好记忆力,如没有好的记忆力,那一定学不会,这是个根本,沾事则忘,那就学不了鉴定;第二要熟悉历史和历代有名的书画家;第三要真假好坏都得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一天,苏先生去韩老师家,见房中挂着幅郑板桥的墨竹,便向他讨教。韩老师说,郑板桥是用画法写书,书体叫“乱石铺街”,字体中有的笔画像竹枝和兰叶;画竹的特点是竹叶比竹枝要宽,每一幅单看是“个”字,整看也是“个”字;画石头不点苔。他的署名“燮”字,从“火”字多数是真,从“又”字多数是伪。韩老师说,一天就让学这么多,以后要学,每学一“招”要付10元,“钱我不要,凑多了咱们拿这钱去吃饭,这样你会印象深,能记住。”苏庚春原住东琉璃厂旁的小胡同,每个月有时去天津两次或一次,每次去了都会学个一两“招”。时间长了,又通过自己实践中有所领悟,慢慢就积累了一些知识。这就是苏庚春后来走上书画鉴定并卓然成家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独具慧眼救国宝谁也不能准确统计,也无法说出苏庚春于上世纪60年代初南下广东后,究竟为广东的博物馆、美术馆征集了多少书画藏品,为国家抢救了多少重要书画文物。但提起苏先生的名字,广东文博界无人不知。大凡广东博物馆、美术馆中有书画收藏者,都有过苏先生曾参与鉴定或征集书画的记录。据不完全统计,经苏庚春手鉴定、征集和抢救的书画文物有数万件,尤其是广东省博物馆——就笔者目力所及,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苏先生退休,在博物馆的书画账本、卡片、包首、布套,甚至木柜上,到处都能见到苏先生手迹,这些手迹包括一些鉴定意见、征集经过、题签等,字字珠玑,饱含了他对所鉴定、征集书画的所倾注的数十年的感情。这里特别要提的是,他为国家所抢救的两件国宝级书画——明陈录《推蓬春意图》和边景昭《雪梅双鹤图》。1973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苏先生对出口的古旧字画进行例行鉴定。按照当时政策,一些工艺品公司可以将不能进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古旧书画出口,以此为国家换取外汇。这类书画,一般多为伪品,或即使是真品,大多水平不高,属等外品。但为了慎重起见,作为南大门的广州,每次大多由苏先生主持对这一批书画作最后把关,确信无误后才给予放行。在这一年,苏先生对天津送来的一件署款为“陈录”的《梅花图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借多年经验,他断定,这件品相完好、画幅巨大(纵29厘米、横902.5厘米)、被当地文物鉴定部门定为仿品的《梅花图卷》极有可能是一条漏网的“大鱼”。于是,他以30元的价格为广东省博物馆买下来,带回馆里进一步研究。陈录是明早期著名画家,字宪章,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工诗擅画,梅、松、竹、兰见长,尤以墨梅的造诣最为精湛,与王谦齐名。他的传世作品不多。苏先生将此画与其他已有定论的陈录作品进一步比较,发现系真迹无疑。该画引首有徐世昌和周右的鉴定名章,时人程南云题写篆书“推蓬春意”,拖尾则有明清两代鉴藏家题跋,分别是明代刘昌钦、张泰和清代陈鸿寿、徐茂、卢昌祚、姚元之、杨殿邦、夏塽、林则徐等人,这些题跋也是真迹,更加印证了苏先生的判断。后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的专家们来鉴定后,也都认为是陈录精品,被定为一级文物。在80年代,文物出版社还专门为此画出版了单行本册页,流传甚广。抢救《雪梅双鹤图》之事颇具传奇色彩。1982年,广州某书店从北方征集一批古旧书籍和字画,邀请苏先生鉴定。当苏先生对每件书画和古籍逐一鉴定完后,没有发现多少可圈可点的宝贝。在临走时,突然对包裹这批书画和古籍的一张颜色黯淡、发黄的旧绢产生了浓厚兴趣,觉得应该是一幅非常古老的旧绢。后来他将此绢带回博物馆,将绢上尘封的污迹小心翼翼地拭去,发现是一幅画有白鹤与梅花的古画,近而再摩娑,用放大镜审视,发现在画的右上角有一柱香题识:“待招边景昭写雪梅双鹤图”。苏先生一看,异常兴奋,因为画的风格与边景昭完全一致,又有边景昭自己的题识,当为边景昭真品无疑。苏先生以1500元的价格从书店为博物馆购得此画,并送往北京请古画装裱师修复,后来在题款下又发现了“边氏文进”和“移情动植”两方印,更进一步肯定了他的判断。80年代后期,启功、徐邦达、刘九庵、谢稚柳、杨仁恺等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专家巡回鉴定到广东省博物馆,看了《雪梅双鹤图》后,均允称精品,并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鉴定小组编辑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记载,边景昭传世的画作极为少见,仅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双鹤图》、《竹鹤双清图》(合作)、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杏竹春禽图》、《花竹聚禽图》和《秋塘鶺鸰图》和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作品,计6件。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此件作品,纵156厘米、横91厘米,堪称鸿篇巨制,乃其传世画迹中之珍品。此画所幸有赖苏先生彗眼识宝,不然可能将永无见天之日,或早已被人弃之纸篓。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北京琉璃厂的大甩卖中只花了3元钱便为广东省博物馆收购到明末清初广东著名水墨花鸟画家赵焞夫《花卉册页》……等等。在广东省博物馆,凡是经他征集的作品大多在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记录着独具慧眼的苏先生的传奇经历。对于博物馆征集藏品,苏先生常常告诫我们,一定要有前瞻性。如一些美术史上的小名家,作品传世不多,但艺术水平精湛,这类作品也要适当征集,也许将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将成为填补美术史空白的重要佐证;当代一些艺术造诣高超的画家作品也要适当征集,这些作品若干年后就是重要的文物。在苏先生所处的“当代”,他便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为博物馆收藏了诸如傅抱石、谢稚柳、李可染、刘海粟、黎雄才、关山月等人佳作。当时并不被文博界所看好的当代名家作品已然成为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的新宠。目前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此类作品极多,这是和苏先生的远见卓识分不开的。正是因为苏先生这种独到的鉴定实力与高瞻远瞩的眼界,使得僻居岭海一角的广东省博物馆能成为继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之后的中国书画收藏大馆,尤其明清以来的书画作品,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均可在省级博物馆中位居前列。“鉴伪易,鉴真难”书画鉴定是门高深且兼具实用性和学术性的学问,没有一定的书画阅历和文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行的。在现代文物鉴定中,书画鉴定是唯一一种不能以科技手段替代的文物鉴定门类,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需要人们的经验来判断。既然主要取决于经验,因此难免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制约,使书画鉴定自然成为所有文物鉴定中最难的一门学问。在苏庚春看来,书画鉴定中,最难的莫过于“鉴真”而不是所谓的“鉴伪”。所谓鉴伪,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看到某某“鉴定家”动辄将东西看假,有时即使是真作品,但略有瑕疵,也会被判以伪作。这样会白白地错失征集佳作的良机,若果此公供职于把守国门的文物监管、鉴定部门,那国家可能会因此流失文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后果就相当严重了。若发现此类鉴定“失误”,真正追究起来,他可以说是自己眼力较严,两手一甩,毫不干事,人们也会因为他的“把关严”而理解、原谅他。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多也就是鉴定书画的初级阶段。所谓“鉴真”则是在别人“鉴伪”或不留意的作品中发现“仙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大家所熟知的启功、徐邦达、刘九庵、谢稚柳、杨仁恺、傅熹年等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都有这个本事,苏庚春也不例外。上述《推蓬春意图》和《雪梅双鹤图》的发现与抢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经常在一些画廊、文物店、拍卖行或收藏家手中,苏先生都能不断地发现一些不被人看好、打入冷宫但实际上是真品、精品的书画,为博物馆收购回来,充实了馆藏。有的已被定为一级或二、三级文物,绝大多数被选入权威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美术全集》和《中国绘画全集》中,成为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实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市场复苏。由于苏庚春在京、粤两地书画圈中所公认的鉴定眼力与公信力,社会上登门求字、鉴定和要求为其书画题跋的人踵接于门。苏先生是一个谦和与古道热肠之人,他几乎有求必应。但对于假的书画,他一概婉言相谢,即使再熟的朋友也不题半字,这一点几乎成为圈中人的共识。但在艺术市场上(尤其是广东市场),常常出现一些假冒苏先生的题跋或书法作品。在一些假书画作品上也赫然出现假的苏先生题字;更有甚者,在一些假的书画上出现真的苏先生题跋。后来一调查,原来是苏先生在真的书画上题跋后被人调了包,换在了假的书画上(俗称“移花接木”)。对于知情者来说,知道是那些趋利者所为,大多一笑置之。对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来说,以为是苏先生收了别人的钱财而违心所题(据我所知,苏先生为人题跋从未收受钱财),这自然就严重影响到他的声誉。从维护他的声誉着想,我们几次建议他登报声名或将作假售假者诉之以法,也有记者朋友自告奋勇要写文章帮他澄清。一向淡泊为人的苏先生总是淡然一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完全是一副恬淡出世的心态。这种豁达与宽容在当今实属罕见。后来再有人题跋,他总是诙谐地告诉来者,想卖好价钱,就不要来找我题,大家都知道这个题跋是不可信的。这种违反诚信准则的作假行为不但无损苏先生形象,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苏先生的大名,知道了书画鉴定的真正准则。著书立说 薪火相传苏先生从早年北京琉璃厂“少掌柜”到南方地区赫赫有名的书画鉴定家,60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鉴定经验。知道苏先生的人,都认为他只懂得鉴定,而拙于笔耕。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苏庚春先生著述丰富,却从不张扬。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他便开始撰写《中国艺术辑略》,洋洋洒洒70万言。该书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流变、画家的生平以及所寓目的画迹做了详尽考述。其时余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还未面世,此书的编撰,无疑对于整理中国绘画史、查阅画家资料具有开创之功。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此书在他生前一直未能面世。2004年,为纪念苏先生诞辰80周年,由笔者将其数十本手稿整理,更名为《苏庚春中国画史记略》,交广东旅游出版社梓行。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大量的美术史论著已经问世,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资料有些过时,但书中高扬的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则是值得美术史学界借鉴。难得的是,书中所提供的一般画史所难以见到的第一手资料,有不少来自于苏先生鉴画纪余的笔录,蕴含了他的鉴定思想,为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参考依据。苏先生的另一部著作是他所编撰的《明清以来书画鉴定家选》一书。该书于1998年由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该书记录了明清以来书画鉴定家的生平及常用印鉴,对于书画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辅证作用。此书在大陆较为少见,影响不广,但在广东、香港地区,一直以来成为很多书画从业人员和收藏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苏先生长期以来有将自己鉴定心得记录在纸的习惯。自2000年以来,笔者将这些随手所写之笔记和他随口所讲之鉴定妙语整理出来,并征得他的同意,命名曰《犁春居书画琐谈》,按不同内容加上小标题。先是于2000年在《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连载,一开始便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笔者时常接到来函来电询问结集出版之事,有时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整理发表,便有读者来电追问事由,惟恐停载。后来,一些网站也作了转载。近年,广州的《文史纵横》、《收藏·拍卖》等杂志也纷纷连载,在行内影响极大。著书传道之外,苏先生还从不吝惜自己的“绝活”,经常在不同场合向晚辈们传授自己的学术精髓和鉴定心得。书画鉴定是门古老的综合性人文学科,所需要的是博闻强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苏先生所经眼之书画不知凡几,他通过类比并大量阅读典籍,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鉴定思路与方法。如“海阳四家”之一的查士标(另三家为渐江、汪之瑞、孙逸)的署款中之“士”字,到了晚年一般都写成“七”字才是真迹。广东南海林良是明代花鸟画家,与当时的吕纪齐名。他的署款都是两个字“林良”,用印大多为朱文方印“以善图书”。署款之“林”字,左边的“木”字较短,右边的“木”字较细长,而最后一捺,多是用点……等等。虽然这些并不是什么惊世宏论,但没有相当阅历和深厚功力的人是无法总结出来的。苏先生是岭南地区唯一的以鉴定古代书画为主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直到这种“唯一”还没有被打破。在传统的鉴定大家渐行渐远的时代,相信广东在以后也很难有人在目鉴方面打破这种纪录。由于苏先生的言传身教,广东的书画鉴定人才却是代不乏人。苏先生所培育的广东新一代书画鉴定人才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文物监管部门、博物馆、美术馆、文物店、画廊、拍卖行等继续传承着他的书画鉴定事业,使其薪火相传。而他的著述也正在教化后人,成为美术史学界、文物鉴定界的重要文化遗产;经他所征集、鉴定的书画正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展厅里、学术讲坛上泽被后世……“以有限的人生,做无穷的事业”苏先生长期身患糖尿病,晚年更染咳疾和眼疾,加上长期忘我工作,体质较弱,于2001年12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安详辞世,享寿仅78岁。当时,广东各界数千人在广州新殡仪馆青松厅为这位在广东呕心沥血40余年的书画鉴定家送行。广东损失了一座书画鉴定的重镇,整个中国也失去了一个传统性的书画鉴定大家。苏庚春先生生前有很多任职,他历任第四、第五、第六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物出境鉴定组组长、广东省博物馆顾问、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自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所有这些荣誉和任职中,他所最看中的还是作为书画鉴定家的身份。在苏庚春先生的广州寓所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幅他手书的行草对联:“以有限的人生,做无穷的事业”。正是这样的座右铭,使他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书画鉴定家的责任感和使命。大凡博物馆或其他文物鉴定部门有所求,即使再忙,他也会忙中抽闲,倾力而为。2000年8月,笔者经手从香港接收了一批书画收藏家李国荣先生捐赠的宋元以来的书画数十件。苏先生在广州对其作了初步鉴定后,认为其中一张署款“夏圭”的扇面山水画和其他几件无款的宋元绘画很值得研究,这些画应该都是宋元时期的,“夏圭”则是后添款。为了进一步印证自己的判断,他建议我们单独将这几件画送到北京请徐邦达先生再掌掌眼。他不顾身体不适,在炎热的北京城,亲自和我们一起将画送到徐邦达寓所,和徐先生一起对画逐一鉴定研究。除了一件猴子扇画被苏先生定为元代后期、而徐先生定为明代早期,时代略有出入外,最后的鉴定结果和苏先生一致。这件小小的事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苏先生那种严谨踏实的学风、兢兢业业的责任感,现在回想起来,还让人十分感念。苏先生自1984年退休后,一直生活在广州和北京两地。他有一方印曰:“燕粤两居人”,以示其生活状态。每逢暑期,他必到北京小住,一般国庆节后,又回到广州。他曾将自己喻为候鸟。两地奔波的生活方式也有被打破的时候,那就是如果博物馆和文物鉴定部门有重要的文物需要鉴定,或有与书画相关的重要活动时,他便会无怨无悔地选择留在广州。这种牺牲精神似乎也成为他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苏庚春先生也是书法家和篆刻家,其书法宗师钟繇、王羲之,淡雅而飘逸,深为收藏界所赞赏。其夫人张沛之(蕴贞)擅长绘画,但拙于临池,因此苏先生常常为其画题字。古时有“潘(恭寿)画王(文治)题”之谓,今则有“张画苏题”之雅事,一时传为艺苑美谈。在90年代,苏庚春伉俪在广州、北京两地联合举办书画联展,出版《苏庚春张沛之书画集》。苏庚春先生一生为人谦和、淡泊名利;治学缜密,诲人不卷。他的早逝,是中国文博界,尤其是广东文博界的巨大损失。他的学者风范和高尚品格,将影响和激励后人,成为书画鉴定界的典范。
李国荣简介
组织完成了“卷接设备集中工艺风力及其模块化系统”研究项目在卷烟厂的工业应用,解决了风力自动恒压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已为烟草行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烟丝风力输送技术中,采用定量旁路补风法,解决了卷烟厂烟丝输送速度的稳定性控制技术的难题。
陈国祥书法
( 1942 - )内蒙古临河人。1958年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中学教师、文化干事,后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实用美术班,现为内蒙古海勃湾矿务局宣传部宣传科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李荣书法家
中国最著名书法家排名:董其昌、何绍基、柳公权、米芾、欧阳询。
1、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2、何绍基
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著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3、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4、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5、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画家李济畅的书法作品
1、田应龙,字子骧,号凤龙山人,1941年生,甘肃通渭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曾任通渭一中校长,《定西日报》总编,《通渭县志》副主编,《热爱家乡丛书》主编,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通渭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八次人代会代表。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九州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2、魏岗,1938年生,甘肃通渭县人。同著名画家李巍、王天一研习国画,被央视经济频道、甘肃电视台专题报道。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3、魏岳嵩(1947—)字俊天。通渭县平襄镇西关村人,中师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定西地区书画协会理事长,通渭书画院院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书法作品入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1992年发起组织通渭农民书画赴京展。曾赴厦门、上海等地进行书画交流,得到陆严少先生的赞誉。4、刘尚贤,字敬承,笔名石棱。男,汉族,1939年4月出生于甘肃省通渭县常家河镇固堆河村。初中文化。美术编辑。先后在固堆河学校、通渭县文化馆、电影院、县志办公室、县政协工作。历任政协通渭县第二届至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省楹联学会、陇中印社社员、安徽硬笔书法协会、《农民日报》文化艺术联谊会会员、通渭县书画协会、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5、李法宗,号三愚堂,男,1943年生于甘肃通渭,县教育局退休干部,蒙家学四世书香之熏陶,擅诗文,工书法。学书肇于唐楷,后溯汉魏,碑帖互_,诸体皆_。艺术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通渭人物志》及《通渭县志》。现为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协会会员。6、李济畅,字惠轩,号东野村夫,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人。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院理事,江苏无锡书法研究会会员,山东鲁南书画社理事,陇中画院名誉画师,甘肃省通渭县书协理事。7、何钰,字金如,号华川芳草堂主,甘肃省通渭县人,文博专业副研究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钱币学会理事,曾担任通渭县文化馆馆长、定西地区博物馆馆长、是一名集文、史、书画于一身的陇中知名文化专家。8、冉万昌,字定一,甘肃通渭县人。曾历任文化馆长、文化局长、教育局长、定西地区行署教育处驻通渭县督学。为中国农民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陇中书画院荣誉画师、通渭县书画协会名誉副主席、通渭县教育书画协会主席。9、雷炳焕,1931年生,甘肃通渭县人。通渭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通渭县第一届书画协会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0、刘铎,1943年生,甘肃通渭县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通渭县政协副主席,通渭县书法家协会顾问。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书法家李国荣,画家李济畅的书法作品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