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本站的小编子芊,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国民党书法,民国名人152人书法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我们的知识点较多,篇幅较长,还希望您耐心阅读,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您也可以向我们反馈,我们及时修正,如果能帮助到您,也请你收藏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国民党书法,民国名人152人书法

国民党书法,民国名人152人书法

国民党书法,是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集结了民国时期152位杰出的书法家的作品,展现了这个时期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国民党执政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给了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传承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并且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

在这152位书法家中,有的人注重传统,继承了楷、行、草、隶等传统字体的技法,并且以独特的个人风格发展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有的人则更加开拓进取,将西方绘画、装饰艺术中的元素融入到书法中,创造出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国民党书法当中,有许多名家的作品备受瞩目。梁启超的行书字体雄健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齐白石的花鸟画将写意的技法灵活运用在书法创作中,呈现出大自然的生动与美丽;鲁迅的隶书则展现了他的坚韧与沉稳。

国民党书法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这个时期历史、文化的见证。这些作品透露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面貌,反映出了人民的心声和渴望。每一笔每一字都承载着时代的厚重,让人回首过去,思考现在。

国民党书法不仅仅是民国时期重要的艺术流派,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些书法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民国时期的艺术氛围,了解到他们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以及他们为了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国民党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书法艺术的伟大和价值,以及它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类的重要意义。让我们珍惜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书法文化,让国民党书法的精神永远闪烁在中国文化的大地上。

国民党书法,民国名人152人书法

民国十大书法家排名为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郑孝胥、曾熙、李瑞清、谭延闿、于右任、李叔同、溥儒。

这十位书法大家所处的年代,几乎都是从前清到民国为主。依据投票数,排名第一的书法家竟不是启功,不是沙孟海,也不是于右任等,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了,第一名是吴昌硕。

吴昌硕浙江安吉人,初名俊、俊卿,初字香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号缶庐、老缶、老苍、苦铁、大聋、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书法得力于《石鼓文》,能探究石鼓书法的精义,并参以草法,学而能化。练好书法的技巧

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与创作是学习书法最重要的两个阶段。从古至今几乎没有一个书法家不是从临摹一创作一再临摹一再创作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中,艰难地走过来的。学习书法先临摹后创作,先继承后创新,这是最起码的程序和方法。

另外要有一个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书法。执笔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书写的效果,所以历代书家都很重视执笔。最后就是熟能生巧了,毕竟练习书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民国名人书法作品欣赏

廖蕴玉(1923-)广东省五华县桥江镇人。民国时警校毕业。后在广州文史夜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深造。自习书法,勤学不辍。遍习篆、隶、楷、行、草书,旁采金文、甲骨、北碑之精华。书法自成体。是我国当代知名书法家。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廖蕴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廖蕴玉书法作品欣赏 廖蕴玉书法作品图片1 廖蕴玉书法作品图片2 廖蕴玉书法作品图片3 廖蕴玉书法作品图片4 廖蕴玉个人概况 廖蕴玉(1923-)广东省五华县桥江镇人。民国时警校毕业。后在广州文史夜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深造。自习书法,勤学不辍。遍习篆、隶、楷、行、草书,旁采金文、甲骨、北碑之精华。书法自成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山大学古文室任教。广州古今名人《廖仲凯碑》、《邓世昌像座》、《冼星海碑》等碑文书写多出其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广东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撰写《书法入门》等著作20多部。 何为“现代书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现代”的理解与设释几乎决定了“现代书法”诞生以来各个类型的“现代书法”创作。大家都唯“现代”是尚,对“现代”趋之若鹜且梦寐以求,而“书法”作为“传统”的代表在“现代书法”中只是个引子、是个陪衬、是个配角。就像马啸在《书法的疆界》一文中说的: 他们是如此渴望书法的现代性,以至在自己的实践中“现代”成为了比“书法”更为重要、更为实质的东西,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现代书法”不可能把“书法”当作主语来看待,它只是一个定语,“现代”才是主语。 很明显,为了“现代”二字,他们可以让“书法”变成一个奴仆,一种辅助—一个实现“现代性”的工具。 现代风格作品中实际上包括人们所谈到的现代风格和后现代风格两部分。对“现代”和“后现代”的涵义有种种不同的解释,综合各种观点:大致可归纳如下:现代风格持比较激烈的反传统态度,在许多方面有意采取与传统对立的行动,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现代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现代观念的沉思,后现代风格不回避传统中的技巧和手法,但绝不在原来的意义上:以传统的方式使用它们,而致力于表现现代精神生活的复杂性,以及与传统的复杂联系。

民国名人152人书法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张大千:著名画家。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张大千:著名画家。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808177.html?si=1张在2007年调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楼主采纳!!!!!!

李宗仁书法

当然不是:李烈钧李烈钧(1822-1946),原名烈训,又名协和,字侠如,号侠黄,武宁县罗溪坪源村人。父名骏兴,参加过太平天国太平军。事败后回乡,耕种自给,常向他讲述太平天国起义经过和在帝国主义与满清军队联合进攻下失败的历史。李母杨氏,知书史,经常教他学习古文。烈钧自幼学文习武,爱好击剑,尤喜书法。稍长、广交游、豪放不羁。 请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32117.htm李宗仁人物姓名: 李宗仁 [1891-1969] 人物描述: 广西临桂人,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请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4428.htm

阎锡山书法

1. 阎锡山故居门票简介阎锡山故居是位于山西省榆社县的一处历史遗迹,是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阎锡山故居门票价格为30元/人,适合家庭、情侣、学生等前来参观。2. 参观阎锡山故居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参观阎锡山故居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请勿随意触摸、损坏展品及建筑物;2. 请勿在故居内吸烟、喧哗或乱扔垃圾;3. 参观时注意安全,尤其是有小孩的游客,要特别注意安全;4. 非专业拍照者请勿随意使用闪光灯拍照。3. 阎锡山故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阎锡山故居是一处典型的山西庄园,建于清末民初时期。这座故居保存完好,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重要历史见证。在景区内还有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文物和建筑,如阎锡山书房、碑林、石窟、太行山画派画展等,这些文物和建筑彰显了山西文化的独特魅力。4. 参观阎锡山故居可以体验的活动在阎锡山故居中,游客可以参加多种有趣的活动,例如:1. 了解清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阎锡山的家族、政治生涯等历史知识;2. 欣赏太行山画派的书画作品,参加书法、画画等趣味活动;3. 参观碑林,累积印章、留下纪念,体验“印章文化”;4. 了解和品尝当地的传统美食,如山西面食、烧饼等,感受山西的美食文化。5. 如何到达阎锡山故居阎锡山故居位于榆社县东部,距离太原市约100公里,游客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前往:1. 自驾:从太原市出发,沿太原至榆次高速公路,从榆次出口向东,沿S220省道绕道到达景区;2. 公交:从太原市搭乘城际公交到达榆次,然后换乘榆社至阎锡山故居的班车。6. 建议游玩时间建议游客在阎锡山故居停留时间为3-4小时,此时足以游览主要景点和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同时留有足够的时间品味山西美食和参加景区内的文化活动。7. 阎锡山故居门票的购买方式游客可以在阎锡山故居门口购买门票,也可以提前在官方网站上进行购票。持有学生证、老年证、军官证、残疾证的游客可以购买优惠票。(注意,购买优惠票需要在景区内提供相应证件)阎锡山故居是一处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的旅游景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山西文化风情。在参观景区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以及文物的保护,共同维护好这片历史文化遗迹。

关于“国民党书法,民国名人152人书法”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