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书法家刘蒙,西安王蒙书法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蒙和王蒙是中国当代知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刘蒙,生于西安,自幼酷爱书法。他擅长楷书,以简约、流畅的笔画和准确的结构而著称。刘蒙的作品富有力量感,透露出一种沉稳和内敛的气质。他注重笔画的结构和节奏,善于把握书法的整体美感。他的作品中,每一笔都流露出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的字体犹如琴音起伏,恰似铁画银钩,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
王蒙,同样来自于西安,是一位独具个性的书法家。他擅长行书,横平竖直的笔画流畅而有力,字体刚劲有力。王蒙的作品富有阳刚之美,他的字体给人以豪放和自由的感觉。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一些抽象的艺术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他的书法展现了一种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同时又带有一种独特的力量和张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两位书法家虽然有各自的艺术特点,但都以其独到之处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他们的作品远销国内外,成为许多艺术收藏家的心头好。他们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展现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作为刘蒙和王蒙这两位书法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中国书法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表达。他们用自己的笔触,传递出了一种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引导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探索。
刘蒙和王蒙是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中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以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才华,为中国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也展示了现代艺术的魅力。他们的书法作品将继续在人们的心中发扬光大,为后人所铭记。
书法家刘蒙,西安王蒙书法家
截止到2020年,刘蒙将军今年68岁。
1952年生于南京,少将军衔,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又在军事院校深造。从事过科研工作,当过部队指挥员,军事外交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芬兰和爱沙尼亚三军武官等。
从小喜欢艺术,向官付先生学习了十多年书画。在四十多年的戎马生涯里,学习书法从未间断过,几乎天天在写;画画则只有假日、闲暇之时才能动笔。
刘蒙将军自幼酷爱书法,8岁在父亲刘伯承元帅的指导下开始临池,先后师从官付先生、启功先生学习书画,后又得到李真将军的指点。
曾任民政部原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所属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书画研修院名誉院长、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蒙 (刘伯承次子)
书法家刘
我叫刘宗汉,是中华书局退休编审。 1939年2月27日,我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旧式家庭。祖父名刘龙海,是一成功的商人。家道殷实。但到我出生时,家里的经济已经很拮据了。 1945年,我8岁,开始读小学,先在国立新鲜胡同小学,后来转到私立育英小学。1953年,我进私立育英中学读书。入学不久,私立学校就全部改为公立,育英中学改为北京第二十五中学。1956年,初中毕业,保送至高中。但因病休学1年,所以至1959年才高中毕业。我读中学时,兴趣广泛,几经考虑,最后报考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供应极为困难。我因自幼患支气管哮喘,这时便发作不已,最后到1961年春天,只好退学。 自北大退学后,我在母校二十五中“工作”(没有工资)了一段时间,便去给中学同学朱文相的祖父朱启钤先生去做秘书。朱先生是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兼学者。给朱先生工作后,眼界大开,知道了作学问的道理。以前,学习历史只是努力掌握前人已有的成果,到朱先生处后,方知道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得出超越前人的才是学问。1964年春,朱先生去世后,我到文化部文物局所属的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工作,学习古书画鉴定。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研究所已没有研究工作可做。我因为是临时工,便被辞退。此后,只好以刻蜡版和替人抄写稿件来维持生活。1977年后,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做临时工作。我因为给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抄写过稿子,并从于先生学习过古文字学,便于1978年以高分考取了社科院历史所古典文献专业的研究生。因为当时中华书局正需要古文字学方面的编辑,便吸收我到书局工作,我便没有去读研究生。到中华书局后,我先后从事过古文字学和钱币学方面的编辑和研究工作。职称循序晋升为编辑、副编审、编审,先后担任过语言文字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并于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我在1999年底退休。 受父亲的熏陶,我自幼就喜欢写字。父亲见我有志于此,便给我买了一部旧拓唐柳公权《玄秘塔》,叫我临习,开始学习书法。在给朱启钤先生作秘书作秘书以后,每天用毛笔办公,又接触到叶恭绰、章士钊等大名家,使我对书法的认识大为深入。认识到书法不是字写得漂亮,而是要写得有味道。1964年到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后,由于工作关系,我看到几乎当时所有的影印书法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得以不时向启功、王世襄、徐邦达等专家请教,于是眼界大开,产生了取径晋、宋,以提高书艺的想法。此后,我的字虽然日渐长进,但结构总不能紧凑。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启功先生。他说,我的字没有字心,并教我临习《张猛龙碑》。我依法临习,写出来的字果然不仅无松散之感,而且显得挺峭。我天资鲁钝,在加上长期作抄写工作,一时难以摆脱“吏人书”的影响,所以写出来的字,总是有些发板,离二王风韵还有距离。取法晋、宋,提高书艺,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刘宗汉,男,1939年生,汉族,北京市人。退休前为中华书局编审、语言文字编辑室主任,现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幼习书法。上世纪60年代初,因饱览了众多影印书法作品,并接触了章士钊、叶恭绰、启功等书法名家,书艺得以大进。作品曾获全国首届新闻出版界书画大赛;一等奖(2002年)、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赛银奖(2005年)、桂林·首尔中韩美术交流大展赛一等奖(2006年)等奖项。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民革系统)社员。 中华书局推荐简历 1、简历:刘宗汉,男,1939年2月27日生。北京人,大学程度。民革成员。1979年参加工作。原任中华书局语言文字编辑室主任,正高三档,编审。身体状况一般。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肄业。住翠微路2号院9号楼4门103,邮编100036,电话68283272(h)。1959-1961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因病退学)。1962-1964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朱启钤秘书。1964-1966年,文化部所属文物博物馆研究所临时工作。1966-1977年,无业。1977-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临时工作。1979-1999年,中华书局编辑、副编审、编审、语言文字编辑室主任,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底退休。2、家庭成员:夫妻 杨保华,女,53 岁,北京市商业房地产公司退休员工。兄弟 刘宗善,男,55岁,北京市外事运输公司内退工人。3、海外亲友:朋友 翁万戈,有往来,现住美国,原华美协进社社长。4、学术专长、成果及其他贡献:刘宗汉同志长期从事古文字、古钱币方面的编辑工作,在古文字、古钱币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他担任责任编辑的《古陶文字征》1992年曾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1988-1991)二等奖,《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秦汉钱币研究》、《中国铁钱》和《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1998年曾获第二届金泉奖(中国人民银行系统部级奖)。除编辑工作外,他还撰写了古文字、古钱币学论文多篇,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是中国钱币学会第三、四届理事、学术委员,同时是大型丛书《中国钱币丛书》的副主编、10卷本《中国钱币大辞典》编委。刘宗汉同志有较好的古文献学素养。1995年,在李岚清同志亲自关怀下,国家教委作为重点项目,组织全国高校教师编写出版了5卷本《中国传统道德》。他同我单位王文锦同志(已故)共同担任了该书全部古代文献注释的审阅、修改工作,得到了国家教委的好评。刘宗汉同志1992年曾为当时竞选韩国总统的金泳三加工润色所著《开创21 世纪的新韩国》中文本译文,该书于1992年12月有东方出版社出版。刘宗汉同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2年曾获全国首届新闻出版界书画大赛一等奖。
刘征书法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郗鉴字道徽,籍贯高平金乡。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以儒雅著名。及后任赵王司马伦的掾属,但察觉到赵王有夺权篡位之心后就称病辞官。 公元301年(永康二年),司马伦篡位称帝,党众都升任大官,但郗鉴则闭门自守,不与他们接触。同年司马伦被推翻,惠帝反正复位,郗鉴参司空(刘)军事,后历任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后来被东海王司马越辟为主簿,举贤良,但郗鉴都不接受。征东大将军苟征郗鉴为从事中郎,因苟和司马越不和,郗鉴亦不 *** ,苟也未强迫他。 领民避乱 公元311年(永嘉五年),汉赵军队攻陷洛阳,并俘掳晋怀帝,北方陷入空前的混乱,郗鉴亦被乞活军首领陈午部众所获。同乡人张\先前要和郗鉴相交,郗鉴不予理睬,张\到陈午的军营来探视看望郗鉴,既而召郗鉴为卿。郗鉴对张\说:“我们同处一乡,但情义不曾相通,你怎么能乘着混乱这样胡为呢!”张\非常惭愧,知趣地退走了。陈午因为郗鉴素有有名望,打算推郗鉴为首领,只因郗鉴及时逃脱而未能成事。 直到陈午兵败溃散,郗鉴才回归故乡。当时正值大饥荒之年,州中人士平素感于郗鉴恩义的,都来接济资助于他。郗鉴将所得到的馈赠,分别送给亲族和乡里孤贫老弱,靠他的接济得以幸存的人很多,大家相互商议说:“如今天子流亡在外,中原无主,我们应依靠仁德之人,才能够渡过难关,免得死于乱中。”大家就推举郗鉴为主,一千多户一起跟随郗鉴,到鲁地的峄山中避难。 镇守兖州 元帝司马睿镇守江左时,以郗鉴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出镇邹山。当时郗鉴与荀藩所派的李述和刘琨所派的刘演同居兖州刺史,三人由不同行台承制任命,各据一郡,并各自为政,互相对立。同时兖州亦正受徐龛和石勒两股军事力量侵扰。在战事不息而没有外援之下闹饥荒,虽然人民要捕野鼠燕子等动物来充饥,但仍不叛离郗鉴,反而人数渐多,三年之间就拥众数万。司马睿因而加授其为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 当时兖州以郗鉴为方伯,阮放为宏伯,胡毋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羊曼为瓴,八人并称“兖州八伯”。 入朝任职 公元322年(永昌元年),郗鉴因后赵逼近的压力退守合肥。同年,被征为领军将军,到建康后改授尚书,郗鉴因病而不接任。不久,发生王敦之乱,元帝被软禁,因而忧愤而死。元帝驾崩后,由太子司马绍继位,即明帝。明帝即位后因畏惧大权在握的王敦,内外交困,便想以郗鉴为外援。 公元323年(太宁元年),明帝任命郗鉴为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王敦对此十分忌惮,于是表郗鉴为尚书令,征召他回朝。 助平王敦 郗鉴回建康时经过王敦驻屯的姑孰 ,并与王敦相见。王敦对他说:“乐广其人无才,一个后生四处流荡,言行有背于名教朝纲,看看他的实际才能,怎么比得上满奋呢。”郗鉴回答说:“相比一定要同类型的人才行。乐广为人性情平淡,见识深远,处于倾危之朝,不随意亲附疏远于人。在愍怀太子被废时,可以说柔中有刚,不失正体。满奋是失节之人,怎能和乐广相提并论。”王敦又说:“愍怀太子被废之际,和他来往就会给自己带来危机,人怎么能死守着常理呢?以此相比,满奋不弱于乐广是很清楚的。”郗鉴说:“大丈夫洁身北面侍君,谨守三纲之义,怎么可以偷生而变节,这样有何面目居于天地之间!如果是天道已终,也当随之存亡。” 王敦早就有了无君野心,听到郗鉴这番话,心中大为不满,便不再与之相见,将郗鉴扣留下来不让他离开。王敦党徒常常诬陷郗鉴,但郗鉴仍然神态自若,一点儿也不害怕。王敦对钱凤说:“郗道徽是儒雅之士,有名望地位,怎么能随便加害于他呢!”将他释放。郗鉴回朝后便与明帝商议平灭王敦之事。 公元324年(太宁二年),钱凤等人领兵进逼建康,明帝以郗鉴为假节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当时王敦军尚未完成集结,有人认为应率先由明帝亲自领兵进攻。但郗鉴认为敌军兵多不能力敌,而且王敦军来是已经惹来百姓极大的怨恨和反抗意识,亦无大方略,只求一战取胜。故此认为应当拖长战事,让其他反抗力量形成并对王敦进攻,藉以取胜。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郗鉴以尚书令的身份统领各屯营御敌,不久又派兵奇袭并大败王含军,四方义兵亦冒起,最终成功讨平王敦之乱。 辅政重臣 王敦之乱被平定后,温峤上表提议,请求宽恕王敦的佐吏部属,郗鉴认为,先王推崇君臣礼教,崇尚为气节而捐躯,若是昏庸腐败的君主,才可开放城门以迎义师。王敦的僚属虽说多为王敦所逼,但居于叛逆的伪朝之中,没有出关投诚的义举,按照前代的古训,应该加以责罚。温峤又奏请因钱凤之母年高八十,应该免于治罪,朝廷同意所奏。 郗鉴因功获封高平侯,赐绢四千八百匹。明帝因郗鉴有才识名望,朝廷大小事情都询问他,并诏令郗鉴为朝廷起草表疏诏告,任其简易从事。王导提议追赠周札官职,郗鉴认为不合赏罚之理,王导不听,郗鉴于是驳斥他说:“王敦叛乱,相持很久不能入城,因为周札为他打开城门,才使王师遭到失败。如果王敦先前的举动,如同齐桓公、晋文公一样是正义的,那么先帝不就成了周幽王、厉王那样的昏暴之君吗?”朝臣们对此虽没有反对的,但也没人支持。 公元325年(太宁三年),迁任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兖州刺史、假节,出镇广陵。 同年,明帝驾崩,郗鉴与王导、卞壶、温峤、庾亮、陆晔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年幼的成帝司马衍。郗鉴因而晋位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义兵勤王 公元326年(咸和元年),郗鉴加领徐州刺史。 公元327年(咸和二年),苏峻和祖约发动叛变,进攻建康。郗鉴知道后打算亲自领兵营救,但朝廷却以防御北方进攻而阻止,郗鉴唯有派司马刘矩领三千人保卫建康,但次年建康便沦陷,刘矩亦退还。 中书令庾亮在建康失陷时出走,到寻阳投靠温峤,并宣太后口诏,升郗鉴为司空。郗鉴所在的广陵临近后赵边境,城孤粮绝,军民因对北方南侵的畏惧而没有坚守的决心。 郗鉴接受了诏命后,感激涕零,设立坛场,宰杀白马,与三军一起对天盟誓,誓言说:“贼臣祖约、苏峻不恭顺天命,不怕王师诛讨,凶暴逆行,破坏国家纲纪,无视五常之伦理,动摇国家根基,威逼胁迫幼小的君王,毁坏国家的栋梁支柱,残害忠良之臣,祸及黎民百姓,使天地神祗祖宗灵位无所归依。所以天下为之怨恨,亿万人民为之泣血,我们奉旨讨伐,以除灭元凶。过去戎狄危及周室,齐桓公与诸侯会盟以扶王室,董卓欺凌汉宫,各路豪杰聚义致讨,护卫君亲之义,古今一样。现今主上陷于危难,百姓处于倒悬,忠臣志士无不心存报国之念。凡入我同盟者,一经盟誓之后,齐心合力,以救社稷。若二寇不消灭,决不退缩偷安。有谁违背誓言,天神不容!”郗鉴登坛后慷慨陈辞,使三军士气大振。 郗鉴见此,于是派将军夏侯长通知温峤,并预计苏峻会挟持成帝到会稽,建议温峤在重要据点立营据守以阻其去路,同时又断绝粮运和坚壁清野,据守京口等待苏峻因缺乏物资溃败。温峤深表同意。 公元328年(咸和三年),陶侃获推举为盟主,郗鉴加都督扬州八郡军事。郗鉴后率众渡江,在茄子浦与陶侃会合,又修筑白石垒。不久王舒和虞潭战败,郗鉴与后将军郭默回屯京口,修筑大业、曲阿和裢と垒抵抗并分散对方军力,但随即就被围攻,郭默更逃出驻守的大业垒,令士兵震惊;但郗鉴仍坚持固守。不久苏峻堕马被杀,大业垒得以解围。 公元329年(咸和四年),郗鉴派参军李闳追击南逃吴兴的苏逸等人,将苏逸斩杀并收降其余众共一万多人。 经营京口 战后,郗鉴以其功拜司空,加侍中,解任八郡都督,改封为南昌县公,并以先前的爵位封其子郗昙。 公元331年(咸和六年),石勒将领刘征再次侵扰东南诸郡,郗鉴驻屯京口,并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率兵将刘征击退。 协调士族 丞相王导在成帝继位后一直参与辅政工作,而他行事作风不拘小节,对自己委任将领的犯法行为多作容忍,招到朝臣不满,其他士族亦试图借此废掉王导,削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陶侃就曾于成帝咸和年间打算起兵废掉王导,但因郗鉴反对而没有成事。 公元338年(咸康四年),郗鉴升任太尉。当时,征西将军庾亮也想罢黜王导,并寻求郗鉴的支持,但郗鉴表示反对;庾亮再写信游说郗鉴,但郗鉴坚拒,最终庾亮亦唯有放弃。郗鉴阻止了朝中主要士族的剧烈斗争,让经历了两次大动乱的东晋能够维持安定。 公元339年(咸康五年),郗鉴病重,将府中事务交给长史刘遐,上疏请求辞职,并推荐蔡谟为都督、徐州刺史,来接替自己。还推荐自己的侄子郗迈为兖州刺史。此疏上奏后,朝廷便任命蔡谟为郗鉴的太尉军司。 同年,郗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成帝派御史持节护丧事,以太牢礼祭祀,追赠太宰,谥号文成。 轶事典故 体有三反 卞姿担“郗公身上有三种矛盾现象:侍奉君主很正直,却喜欢下属奉承自己,这是第一个矛盾;很注意加强清廉节操方面的修养,却非常喜欢计较财物得失,这是第二个矛盾;自己喜欢读书,却讨厌别人做学问,这是第三个矛盾。” 相互推崇 晋明帝曾问周 :“你自己认为你和郗鉴相比,谁更强些?”周说:“郗鉴和臣相比,似乎更有功力。”明帝又问郗鉴,郗鉴说:“周和臣相比,有国士家风。” 意不在多 郗鉴就任司空时,对同座的人说:“我平生志向不高,碰上世事纷乱,便升上三公之位。想到朱博徒有空名,内心实在有愧。” 郗公含饭 郗鉴在永嘉之乱时避居乡间,生活非常穷困,以至于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鉴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当时其兄之子郗迈、外甥周翼都年幼,郗鉴常常带着他们一起外出就食。乡人说:“ 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从此郗鉴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得以一同存活,并渡江入仕东晋。郗迈官至护军,周翼任剡县令。郗鉴去世后,周翼怀想过去郗鉴的抚育之恩,便解职回乡,以席苫为他守丧三年。 唐李翰有“镓棺止拢郗鉴吐哺”之语。李端亦有“舅乏S鉴爱,君如卫d贤”之句。 历史评价 纪瞻:伏见前辅国将军郗鉴,少立高操,体清望峻,文武之略,时之良干。昔与戴若思(戴渊)同辟,推放荒地,所在孤特,众无一旅,救援不至。然能绥集残余,据险历载,遂使凶寇不敢南侵。但士众单寡,无以立功,既统名州,又为常伯。若使鉴从容台闼,出内王命,必能尽抗直之规,补衮职之阙...以鉴年时,则与若思同;以资,则俱八坐。况鉴雅望清重,一代名器。 王敦:郗道徽儒雅之士,名位既重,何得害之! 陶侃:司空鉴简素贞正,内外惟允。 司马衍:惟公道德冲邃,体识弘远,忠亮雅正,行为世表,历位内外,勋庸弥著。乃者约峻狂狡,毒流朝廷,社稷之危,赖公以宁。功侔古烈,勋迈桓文。 孙绰:ぴ宸缭疲策名帝录。肇阶方尺,遂隆台岳。王室未休,吾何以豫?兴言再慨,思康天步。将俾皇化,归之大素。彼苍者天,曾不遐祚。哲人其萎,民斯攸慕。嗟尔后昆,式瞻宏度。 房玄龄:① 道徽儒雅,柔而有正,协德始安,颇均连璧。② 道徽忠劲,高芬远映。 洪迈:百年之间,会稽王昱(司马昱)、道子(司马道子)、元显(司马元显)以宗室,王敦、二桓(桓温、桓玄)以逆取,姑置勿言,卞壶、陆玩、郗鉴、陆晔、王彪之、坦之(王坦之)不任事,其真托国者,王导、庾亮、何充、庾冰、蔡谟、殷浩、谢安、刘裕八人而已。 胡三省:庾亮之谋,微郗鉴拒之于外,孙盛谏止于内,必再乱天下矣。 王夫之:① 当其时,纪瞻、卞壶、陶侃、郗鉴之俦,林立于江左,而以上流兵柄授之于王敦,导岂有不逞之谋哉?② 郗公爱子死而不哭,卞令力疾战而丧元,二君子者,无诸己非诸人,危言以定褒贬,非导之所能也。③东晋之臣,可胜大臣之任者,其为郗公乎!④峻虽反,主虽危,而终平大难者,郗鉴、温峤也,以死殉国者,卞壶也,皆亮所引与同卫社稷者也。 蔡东藩:君明还要仗臣忠,一德同心始立功。莫道茂弘堪寄命,赤心到底让郗公。 田余庆:苏峻乱平后,江左相对安定,无内战七十年,遂得以拒胡族于淮汉,息斯民于江左,郗鉴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大臣之任,不重在操持庶政,而重在执道经邦,东晋皇权不振,大臣更应如此。郗鉴南来后,最重要的邦国大计,莫过于协调当权诸门阀士族之间的关系,杜绝觊觎,以稳定一个抗胡政权,使人民得以生存。郗鉴在这方面的作为,与其它门阀士族之居位者相比较,可称述者较多,可指责者较少。 亲属成员 宗亲 高祖 郗虑,字鸿豫,官至御史大夫。 子女 郗郑字方回,郗鉴长子。修黄老之术而辞官隐居十多年,后入仕,官至司空。 郗昙,字重熙,郗鉴次子,官至北中郎将、都督徐兖青幽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兖二州刺史。 郗v(也作郗璇),郗鉴之女,嫁王羲之。 孙辈 郗超,字景兴,一字嘉宾。郗殖ぷ印4笏韭砘肝碌秤穑任大司马左长史。 郗融,郗执巫印 郗冲,郗秩子。 郗恢,字道胤,郗昙子,东晋将领,官至征虏将军、领秦雍二州刺史。 郗道茂,郗昙女,嫁王献之,后离婚。 郗俭之,郗超从弟,其父不祥。 曾孙 郗僧施,字惠脱,郗俭之之子,过继郗超为嗣,袭爵南昌公。官至请为南蛮校尉、假节。 姻亲 女婿 王羲之,字逸少,有“书圣”之称,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个人作品 郗鉴工于书法,有《灾祸帖》存于《淳化阁帖》中。有文集十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全晋文》有《上疏逊位》、《周札加赠议》、《又驳》、《书》。 史书记载 《晋书·卷六十七 ·列传第三十七》 墓葬 郗鉴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南3.5公里,马集乡上店子村南灯台山西麓。墓地有二座高大的封土堆,直径约20米,高5米。据《嘉祥县志》载:“晋太尉郗鉴墓在城南7里,有郗城,城旁有墓,墓前有二石台,相去丈许,其高约二丈,悉镂花卉,其顶斗拱工细,鳞瓦参差,形如灯檠,故名灯台山云。”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郗公墓位于山东省微山湖东岸的郗山西坡上,由其女婿王羲之为其题写碑文“晋兖州刺史郗公鉴之墓” ,曹毗题郗公墓道:“青松罗前隧,翠碑表高坟,玉颜无余映,蕙风有余熏。”原郗公墓碑有两说:一为被盗,一为雷击。后墓碑是民国年间郗山热心人重立,文革期间被砸烂,郗公墓址在郗山六村殷延运家附近,已经被铲平。常州也有郗公墓,疑为衣冠墓。
刘洪书法家
书法家刘鸿章的话一般情况下是200块钱一尺如果呢这个话200块钱的话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多的所以呢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假如说你要认真去做的话那我当然不认为是这样的那么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当然就认为你要积极努力书法家刘鸿章的话一般情况下是200块钱一尺如果呢这个话200块钱的话对我们来说还是非常多的所以呢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假如说你要认真去做的话那我当然不认为是这样的那么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当然就认为你要积极努力
西安王蒙书法家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有陈建贡、于唯德、王行舟、石瑞芳、刘伟群。
1、陈建贡
陈建贡是陕西书法界较早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被认为是“中国当代书坛最有希望和实力者之一”。 建贡是位崇尚古典而浪漫主义书法家,他醉心于中国书法滥觞时期的芬芳——现存最早使用毛笔于竹木简、丝帛上的墨迹文字。 2、于唯德
于唯德,男,1965年9月出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陕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3、王行舟
王行舟,当代实力派书法家。1963年3月出生,陕西大荔人,1988年毕业于解放军理工大学。现居西安,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渭南书画研究院理事、陕西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其幼承家学,家庭的熏陶使其在幼年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石瑞芳
石瑞芳,女,天津武清区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研究生。陕西省第八、九 、十届政协委员,西安市书协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陕西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兼陕西省青联艺委会主任,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5、刘伟群
刘伟群,男,汉族,1974年11月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宫里乡南陵村北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骊山印社副社长,长安大学文传学院兼职教授,画韵中国网艺术顾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伟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瑞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行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唯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建贡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书法家刘蒙,西安王蒙书法家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