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蔡元培书法,马一浮书法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蔡元培书法,马一浮书法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是一位书法家。
蔡元培的书法风格独特,他以楷书为主,字迹清秀,端庄大气。他的字体流畅而有力,笔画骨韵流畅,每个字都给人以挺拔之感。蔡元培的书法富有韵律感,字体工整,行笔稳定,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与扎实的书法基本功。
马一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是中国书法学院的教授。马一浮的书法风格秀丽流畅,他的字体纤秀而精细,充满活力。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感。他的字体行云流水,字迹优美而有张力,给人以美的享受。马一浮的书法作品用笔洒脱,刚柔相济,字迹间充满了灵动的力量。
蔡元培与马一浮虽然在书法风格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两人都以优雅的字体和精湛的技艺著称于世。他们的书法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蔡元培和马一浮的书法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内涵与无尽的魅力。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蔡元培的楷书还是马一浮的行书,他们的字迹都或豪放,或精巧,或典雅,或流畅,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使人怀念敬仰。
蔡元培和马一浮都是中国书法艺术领域的巨星,他们的作品无论在造型、笔画还是意境上都给人以很大的触动。他们各自的书法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充满了中华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他们用自己的作品,为中国书法增光添彩,为世人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蔡元培书法,马一浮书法
图画
蔡元培
吾人视觉之所得,皆面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建筑,雕刻,体面互见之美术也。其有舍体而取面,而于面之中仍含有体之感觉者,为图画。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西人更益以绘影写光之法,而景状益近于自然。图画之内容:曰人,曰动物,曰植物,曰宫室,曰山水,曰宗教,曰历史,曰风俗。既视建筑雕刻为繁复,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图画之设色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而西人更有油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迄今盛行。其不设色者:曰水墨,以墨笔为浓淡之烘托者也;曰白描,以细笔勾勒形廓者也。不设色之画,其感人也,纯以形式及笔势。设色之画,其感人也,于形式笔势之外兼用激刺。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西洋画家自描写实物入手。故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虽名山水之画,亦多以记忆所得者为之。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西人之画与建筑雕刻为缘,而佐以科学之观察,哲学之思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西人之画以技能及义蕴胜,善画者或兼建筑雕刻二术,而图画之发达常与科学及哲学相随焉。中国之图画术托始于虞夏,备于唐,而极盛于宋。其后为之者较少,而名家亦复辈出。西洋之图画术托始于希腊,发展与十四十五世纪,极盛于十六世纪。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画人伙颐,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蔡元培写的书法值多少钱
文武双全包括文章会和大保镖文章会
《文章会》是一段著名的传统相声。《文章会》这段相声产生于何时,由何人创作已不可考,根据流传的文本考证,相信产生于晚清。在《文章会》中,有大量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贯口,表演这段相声颇见演员的功底,因此《文章会》常被用来考核一个相声演员表演水平,在相声界也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的说法。一些人认为,《文章会》讽刺了八股文,也有研究者认为,《文章会》并非专为讽刺八股文而创作,它仅仅是相声演员自嘲的幽默而已。历史
相声界历史上长期实行严格的师徒授受制度,很多传统相声段子仅师徒间口耳相传,许多信息在流传过程中消失,因此无法确切了解《文章会》的创作年代和作者,只能根据流传下来的表演文本进行考证。根据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相信《文章会》应当创作于晚清的的同治或光绪年间。在这个相声段子中有大段的贯口(即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涉及了唐宋八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頫、王羲之、管仲、乐毅、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因此有人认为这段相声并非由生活在底层的相声演员所创作,而是出自饱读诸子的满族贵族子弟的创作,可能最初由一些贵族子弟在自娱自乐的全堂八角鼓中表演,后随着清朝灭亡,这些贵族子弟下海成为职业艺人后这段相声才流传到相声界的。最初,文章会与另一传统相声名段《大保镖》为同一段作品,文章会是这个作品的垫话,即相声主体故事展开之前讲述的垫场小故事,后来为适应剧场演出的需要,《文章会》和《大保镖》被拆分为两个独立的相声段子。故事脉络
在《文章会》的表演中,逗哏演员扮演一位不学无术,腹内草莽却不断吹嘘自己国学功底深厚的学生。逗哏演员吹嘘自己毕业于某著名大学,曾经接受过某名人的八股文考试,在数百位应试者中,只有他一人文笔佳,字体妙,受到了名人的赞赏,演员借名人之口,以贯口的形式夸耀自己的文章文笔堪比唐宋八大家、书法堪比王羲之,见地堪比孔明、乃至孔孟。捧哏演员则扮演一个将信将疑的听众,协助逗哏演员逐步将吹捧一步一步推向极至。随后,捧哏演员要求逗哏演员当众念出那篇文章,最终逗哏演员读出的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鼓书小调,名人出的题目一般为春题,内容为民间小调《正月探妹》,捧哏演员回答的则是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俗不可耐的民间小调与之前的吹捧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喜剧效果。版本
作为一段传统相声,《文章会》在相声界流传了百余年,主要依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因此形成了很多演出版本,各个版本之间,故事脉络基本相同,而具体细节则根据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各个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逗哏演员毕业的学校,对逗哏演员进行考试的名人,以及最后一个包袱的形式。在目前已知最早的一个版本中,逗哏演员并非一个大学生,而是一名进京应试的举人,相声中出现的名人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翁同龢,相声以翁龢和扇了逗哏演员一个耳光做结。还有晚一些的版本中,逗哏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进行考试的名人是主导戊戌变法的康有为和相声界的老艺人周蛤蟆,相声同样以康有为扇了逗哏演员一个耳光做结。在更晚些的版本中,逗哏演员毕业于扶轮大学,或仁和大学,隐喻逗哏演员实际是一个黄包车车夫,其中扶轮大学意指扶着车把拉着车轮,而仁和大学则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供职的仁和车场,进行考试的名人为北洋政府的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相声最终以徐树铮雇佣逗哏演员为政府“超等顾问”作结,其中“超等顾问”意指“抄起车把等着,有人雇就问”仍然是隐喻该人为黄包车夫。还有版本为隐喻逗哏演员为卖烤红薯的,其中铁路附小意指铁路附近的学校。底为雇佣逗哏的为“门外主考”,意指在考场门外又煮又烤,仍暗指逗哏演员为卖烤红薯的。此外还有的版本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考试的主考人,但是无论何种版本,逗哏演员对自己进行吹捧的词句,以及最终抖响包袱的两段民间小调《正月探妹》和《王二姐思夫》却是基本固定的。比较这些版本的差异,可以从中读出《文章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并能够从中挖掘这段相声起源的一些信息大保镖
著名传统相声,目前以马志明、黄族民表演的较出名。大致内容来自张寿臣的《倭瓜镖》,讲述俩习武的兄弟由于学武不精在保镖时闹笑话的故事。
蔡元培的代表著作
蔡元培著作有:
1.《蔡元培自述》
2.《中国伦理学史》3.《蔡元培教育论著选》4.《蔡元培先生全集.续编》5.《中国伦理学史》6.《蔡元培自述》7.《蔡元培语萃》8.《蔡元培随想录: 人生的启示》9.《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 蔡元培文选》10.《蔡元培文集》11《蔡元培选集》12.《中国伦理学史》13.《蔡元培学术文化随笔》14.《张元济蔡元培来往书信集》15.《商务印书馆九十年: 我和商务印书馆》16.《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著》17.《玄圃论学集: 熊十力生平与学术》18.《蔡元培选集》19.《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20.《蔡元培全集》
扩展资料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人物生平:
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1871年,同治辛未十年4岁的蔡元培入家塾。
1878年,光绪戊寅四年,蔡元培11岁,父亲蔡光普因病早逝。 1879年,光绪五年12岁 时,寄居到姨母家读书。1880年,光绪六年蔡元培13岁时由姨母家转到李姓塾师家读书。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1885年,光绪十一年蔡元培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同年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902年,蔡元培35岁时,同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3年,癸卯二十九年,爱国学社的活动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下令侦讯。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一方面学习德语,准备赴德留学以躲避风头,一方面仍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3年,蔡元培为抗拒俄国政府觊觎中国北方领土,与上海反清革命志士以对俄同志会的名义办了《俄事警闻》(后改《警钟日报》)。1904年,甲辰三十年37岁时,他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1912年1月19日,民国元年,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
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
1917年7月3日,蔡元培在北大发表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的余热未散,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了,措辞委婉,但动因沉郁,那就是抗议张勋复辟。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胡愈之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元培
马一浮书法
马一浮书法作品:
马一浮(1883-1967年),号湛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上虞人,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留学欧美,曾办刊翻译传播西方文化。拓展知识:
青年时期通览文澜阁《四库全书》,1938年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赴江西泰和、文本宜山开讲国学。后赴四川乐山创复性书院,教习刻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等。
马一浮行草书法作品清新俊丽,内涵充满帖韵,然又有碑意。大字行草楹联既有右军圣教之雅韵,又有索靖月仪之醇意。虽不见其形迹,然神采赫然。字内紧而间距宽,意境清远、空灵。
字体间架老辣雄强,横画多呈上翻之势,拙中寓巧,气格高古,参以章草,肃穆醇厚,具有儒者气象。小字横陂或条幅小品以晚年更见佳致。从展出的作品观之,其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可谓人书俱老,人书合一,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其结字、用笔、章法、用墨无不随心所致,特别在墨色上湿燥枯润全凭书写之兴,兴来落墨,兴尽收笔,浓淡交替,枯润交替,湿燥相间,沉着痛快,表现出苍茫散远的意境,使其学养性情通过笔墨得以自然流露和抒发,心手相融而臻高境。
这类的作品最能代表马一浮的书法特征,也最能表现其“孤神独逸”的精神世界。
行草书外,马一浮在篆隶书上也取得很高的成就。其篆书长于小篆,取法秦李斯和唐李阳冰“两李”,此外还参以秦权量、诏版文字以及汉《嵩山开母石阙》等小篆体系文字。他在篆书上主张多识古法,取精用弘,自具变化,须古方能入雅。
辜鸿铭书法
民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非常开放和自由的时期,许多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了国家队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辜鸿铭、赵元任、梁漱溟、章太炎、胡适,这些名字就代表着当时的风度和气派。在这些人里面,最含蓄内敛又一鸣惊人的,就是陈寅恪了。可以说,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国学大师了,纵观他的一生,踽踽独行,超然风骨和伟大创举相得益彰,是国学大师中的大师。之所以说陈寅恪是民国时期最牛的国学大师,当然是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非凡的知识结构。陈寅恪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也有十余年的国外游学的经历,精通多国语言。他不想一些激进分子一样,喊着“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成为他后来非常明确而坚定的主张“不忘本民族之根本”的国学研究基础。
陈寅恪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国学研究的领域,跟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不同,陈寅恪在清华打野授课的时候通过跟学生玩文字游戏的方式,来寻找出中国传统语言文学里面,在世界上有别于其他国家,并能够彰显出独特魅力的元素。这是中国的国学研究的重要一步,表明了中国语言文学的世界地位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国学研究就是要对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充满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陈寅恪踏出了这一步,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开辟国学研究新领域的第一人,在百年之后更是被称为公认的国学大师。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是陈寅恪的毕生研究中留给所有人的一句最优效用的话。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恪守治学为人之道,正像在写给王国维先生的碑文一样“立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一位伟大的国学大师,追求真理,严于考究,有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即使是在非常窘迫和困顿的情况下,陈寅恪先生也还是一盏明灯。
关于本次蔡元培书法,马一浮书法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