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书法家严焕,严修书法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书法家严焕,严修书法

书法家严焕,严修书法

书法艺术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传承和展示我们国家的久远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严焕先生则是当代书法界的一位著名代表,他的书法作品独具特色,充满了力量和美感。

严焕先生对于书法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他小时候。他从小就对汉字和笔墨间的韵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在家中的墙壁上,甚至是纸上写写画画,勤奋而认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书法水平也逐渐提高,并广泛涉猎了篆、隶、楷等不同字体的书法书籍。

严焕先生的书法作品简洁而不失韵味,他擅长运用线条的变化和字体的独特构造,使作品更具有立体感。他的字体流畅而有力,笔画间的韵律感使人如沐春风。他注重每一个笔画的形态和气势,力求每一个字都能够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严焕先生对于书法的研究也非常深入。他不仅熟悉古代名家的作品,而且还加强了与当代书法家的交流。他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曾经说过:“书法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只有在不断钻研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严焕先生不仅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还积极参与书法的传承和推广活动。他经常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与书法爱好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并且捐赠作品给一些文化机构以供展览。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中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严焕先生用心修炼自己的书法,他的作品传达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持。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他的努力和成就将永远被铭记。

书法家严焕,严修书法

辛弃疾生平

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 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辛弃疾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辛词的思想内容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合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合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词作赏析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辛弃疾被迫长期在乡村隐居,所以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入词,使词作中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曾下决心戒过酒,但半途而废。他的饮酒词写得深刻、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人陈亮,字陈同父,也叫陈同甫(1143~1194),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主抗战,因此屡遭迫害,曾三次被诬入狱。与辛弃疾志同道合,交往甚密。1188年冬辛弃疾在上饶罢居时,陈亮从浙江东阳来拜访辛弃疾,两人甚是情投志和。辛弃疾写了一首词《贺新郎》,记述他们这次交往。词前有序: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词开头回叙在驿亭把酒话别的情况,辛弃疾对执友陈亮很是赞赏,把他比作隐居的陶渊明和诸葛亮。何处飞来林间鹊,鹊踏松梢,雪落破帽,引起对满头白发,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感叹。冬日的原野没有生气,几枝疏梅,点缀风景。天空掠过两三只大雁,更显得凄凉萧瑟。这也是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结果。

下片又回叙别情,佳人指陈亮,既赞扬他重约来相会,又微怨他急于回归的轻别。这是本词的主题,点到为止。叫人惆怅的是因天寒,清江的水深冰合,行人无法渡过,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的不能转动。在这种时候离去,叫行人消魂蚀骨。设问是谁使君来愁绝?不仅是离别,更主要是国家危亡的形势和不被朝廷重用的现实。由于作者与陈亮的情谊极深,这次相会,犹如费尽人间之铁,铸就人间相思错。夜深人静,长笛声声,更激起对好友的无限相思情。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1176年至1178年,不足两年时间,辛弃疾调动频烦,宦迹江西、湖北等古称楚地。调离江西豫章时(今江西南昌市),他写了一首《鹧鸪天》词。序言是: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睡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归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

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还写了一首词《念奴娇》,序言是:“赋雨岩,效朱希真体”。雨岩位于博山附近。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南北宋之交著名词人。《花间词选》谓其“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辛弃疾这首词,“神仙风致”不足,更多的是庄子的道气。

近来何处,

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

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

和云种树,

唤做真闲客。

此心闲处,

未应长籍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

而今云是,

且把青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

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松梢,

风高桂子,

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

莫叫啼鸟惊着。

何处有吾愁,何处有吾乐,近来已臻愁乐两忘。独立西风,放眼天宇,惟余一点凄凉意。过着竹里寻泉,云中种树的生活,堪称真正的闲人。心境的宁闲,并非依靠山水的陶冶。

休说今是昨非,且举金樽,一醉方休。醉里忘却自我,月乎?云乎?鹤乎?一切似是而非。深夜酒醒,依然一片寂寞。惟见露涛松稍,唯闻风摇桂叶。醒了再睡,莫叫晨鸟惊梦。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了一首村居小景词《鹧鸪天》,题记是:“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据《铅山县志》载,铅山县东北有鹅湖山,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鹅湖风景优美,是作者闲居时常游之地。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作者写景,落笔菜花。荠菜花是一种野菜,它平凡,朴实,不畏风寒,春天它绿得最早,小白花开得最早,嫩茎可食。白色的荠菜花开遍四野,新耕的土地,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寥寥数笔把春色摆在读者的面前。春色再好,也无可奈何愁白了头。只好到酒旗飘扬的酒店里,赊酒解愁。

村民的生活悠闲自在,井井有条,牛栏的旁边种满了桑麻。趁着春蚕还没生出来的空闲,谁家的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走娘家。

农村的春天恬静而又生机勃勃。此时的词人四十多岁,无所事事,酒店沽酒消愁,仍愁白了头。

辛弃疾罢官闲居,先是把家安在上饶带湖,以后把家搬到铅山瓢泉。他在铅山瓢泉时写了一首词《鹧鸪天》。题记是:“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

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来往云烟畔,

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

直待西风一夜霜。

辛弃疾四十岁刚出头,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满腹的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他把正人君子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的腐败官场看得很透。把官场说成是“掩鼻人间臭腐场”,既是胸内积愤的发泄,又是最恰当最形象的艺术概括。古今只有酒是清香的,清净的,只有喝醉了酒,才能万事皆休。

辛弃疾只从回乡闲居,选择的地方依山临水,云烟飘渺,远离尘嚣,像世外桃源。闲居生活,像神仙一样,在云里雾里,歌里舞里。

呼老伴共赏秋光,这里的老伴,可理解为老伙伴、老朋友,也可理解为老妻老妇。赏菊花而又不见菊花,菊花何处躲避了重阳节?是因为天还没冷,所以菊花还没开。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既是赞美菊花的品格,菊花的精神,也是词作者品格精神的写照。

辛弃疾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生活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刻。他写的一首词《玉楼春》是农村小唱,写得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题记:“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杯,你不要来前。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酒杯答辩说:“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词主人说: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

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杯再三致礼说:“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见酒照喝。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

题记是:“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丹桂是桂花的一种。花开白色的为银桂,黄色花为金桂,红色花为丹桂。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

云何渐渐如钩?

今晚的月亮真可爱,瓢飘悠悠往西走,要去何处?是那边还有一个人间,看着你从东边升起吗?还是在天外,空漫漫,长风浩浩送你走?你像飞镜,为何不掉下来?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谁把她留住?有说月亮游经海底,也是没有根据的,叫人无法理解,叫人犯愁。若真经海底,怕万里长鲸纵横游,撞倒月中的玉殿琼楼。再说月中的玉蟾会游泳,玉兔怎么办呢?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圆月又变成钩形?

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词论家王国维评论说,这首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

毛泽东非常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1964年又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到这首词所包含的地圆说想法。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词除艺术的欣赏外,还十分赞扬词人辨证思维的深刻性。

严修书法

第一位:谭延闿(字组庵,政治家)谭延闿毕生都在学习颜真卿书法。在民国时期,他的颜体楷书与于右任的草书、吴稚晖的篆书、胡汉民的隶书并称为“真草篆隶四大家”,在颜体的造诣上可与清之钱沣媲美。谭延闿言道“观古人用笔,乃知今人之非,则艺进矣。”他学颜体书法的“成功秘笈”是什么呢?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取法乎上”;二是“如镜取影”,三是“多读书”。第二位:谭泽闿(字祖同,书法家)谭泽闿乃谭延闿的弟弟,学习书法与兄如出一辙,皆是“取法乎上”,以颜真卿为宗。早年习颜真卿的《谒金天王神祠题记》与《臧怀恪碑》,从中学到了舒缓之结体、雄强之风神,后参以翁同龢学颜体的“拙重”笔法,使其运笔更为斩钉截铁、结体更为厚重刚劲。第三位:端木埰(字子畴,文学家)端木埰自幼学习书法,且毕生都在师法颜真卿,不仅能写擘窠大字,亦能用小楷写颜字,而且写得极为精到。其结字用笔之意态,神似《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赞碑》。第四位:汪荣宝(字衮父,外交家)汪荣宝初学颜真卿《多宝塔碑》,后又师法《东方朔画赞碑》,并借鉴清代书家翁同龢。其字端庄温和,点画圆整、结体严密。能做到规整而不刻板,在学颜体名家中并不多见。

严晓明书法

北京书法家协会组织机构名单

名誉主席:宣祥鎏

艺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吕浩才 张书范 张世俊 郁志桐

主 席:林 岫

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田伯平

副 主 席:丁嘉耕 王家新 龙开胜 叶培贵 刘守安 刘俊京 李有来

汪 良 杨广馨 孟繁禧 胡 滨 彭利铭 黎 晶

理 事:(80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嘉耕 弓 超 马俊明 王立志 王家新 王振林

王献坤 龙开胜 叶培贵 田伯平 白 锐 任怀殊

刘 昱 刘守安 刘俊京 刘楣洪 庄培森 孙广民

吕 品 李有来 李自星 李贵山 李福祥 汪 良

杨广馨 杨文华 杨春燕 张 利 张志国 张维忠

杜德久 沈 莉 严晓明 冷万里 苏泽立 林 岫

岳 峰 郑晓华 孟光明 孟繁禧 周 持 周圣尊

周振华 胡 滨 骆建宏 赵德祥 侯振海 柳铁良

徐 伟 贾 伟 贾文龙 高卫东 高希祥 高宝玉

高信峰 唐 龙 袁永齐 袁鹤松 郭 强 郭立永

郭晋丽 郭建勋 陶亚平 耿 军 崔君乐 崔勇波

曹佳林 游子毅 程茂全 舒乃仁 彭利铭 虞晓勇

解 煜 解小青 窦志强 廖廷建 谭军立 黎 晶

颜振卿 韩荣桓(增补)

陈焕申书法

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初唐绘画即显示出不寻常的成就,唐太宗在巩固政权的同时也注意文治建设,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高宗李治至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在政权昌盛、社会富庶的基础上,使文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百舸争流的局面,吴道子及其画派体现了佛教美术民族化的巨大成就,钱国养、殷□ 、殷季友、法明等人的肖像画,张萱、杨宁的绮罗人物画,陈闳、韦无忝、曹霸、韩□的鞍马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卢鸿、郑虔等人的山水画,冯绍正、薛稷、姜皎等人的花鸟鹰鹤画等,寓示了题材的扩大。敦煌壁画在此时也发展到繁荣的顶点,莫高窟第130窟的乐庭□夫妇大供养像、172窟、217窟之巨幅净土变相、173窟之维摩变相都是宏 伟精妙的壁画杰作。安史之乱以后,虽然唐朝国势渐衰,但绘画艺术仍继续发展和提高。周□在贵族仕女及宗教壁画的创作实践中,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生于盛、中唐间的诗人王维也以绘画著名,他精于山水,更以水墨山水画擅名后世。张□、王宰、项容、毕宏、刘商等都是山水名家,边鸾、梁广、刁光胤、滕昌□精于花鸟,韩□、戴嵩专工画牛,李渐、李仲和父子画少数民族游猎题材的“蕃人、蕃马”,都各尽其妙。中晚唐时中原战乱,玄宗、僖宗曾先后去四川避乱,一些画家也陆续入蜀。中唐以后,四川成都逐渐成为绘画中心之一。中原入蜀的名画家有卢□伽、常粲、吕□、孙位、张询等,不少画家在成都大圣慈寺等寺观中留下画迹。刁光胤等在四川设帐授徒,有的画家还带去中原画本,在中原绘画艺术的影响下,四川地区有不少画家成长起来,如左全、赵公□、高道兴、房从真、麻居礼都是宗教画的能手。“蜀虽僻远,而画手独多于四方”,为五代时期西蜀绘画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江南地区的绘画此时也处于发展之中,朱审得山水之妙,驰名南北,他所画卷轴障壁“家藏户珍”;张□更以山水松石著称;张志和,号烟波钓徒,自为渔歌并画为卷帙;顾况亦以山水著名。李德裕镇守浙江,好图画收藏及延纳画家,武宗时灭法毁天下寺塔,他将江南寺庙名家画壁都集中在镇江甘露寺,其中包括吴道子、王□子、韩□等唐代名家及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等前代名家的画迹,成为名作荟萃的画廊。隋唐绘画气势宏伟,成就辉煌,予五代绘画发展以巨大影响。唐代绘画的繁荣促进了绘画史论的发展,收藏著录及绘画史论的著述之成就也大大超过往代。唐代一些帝王对绘画锐意搜求,太宗、玄宗时屡派搜访书画使及接受民间献纳书画,御府所藏,颇具规模,贵族士大夫如司马窦瓒、薛稷、陈闳、韩愈、裴度、李德裕及张彦远的曾祖张嘉贞等也都富有收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中屡次涉及对书画的赞美。可见当时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唐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彦□《后画录》、李嗣真《续画品录》、张怀□《画断》和窦蒙《画拾遗录》等。唐太宗时中书舍人裴孝源集公私秘藏前代名画及佛寺绘壁加以著录,著为《贞观公私画录》一书。武宗时翰林学士朱景玄集唐初以来画家97人,述其生平艺术活动并加以品评,保留了唐代画家的大量史料,实具有断代史性质。张彦远于大中元年[847]完成的《历代名画记》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巨著。书中搜集了自古迄会昌元年(841)画家372人的史传,书前还有关于绘画问题论评16篇,阐述著者对绘画艺术的美学观点,记录了画家师承源流、山水画发展概貌及绘画收藏、寺观画壁等,保存了历代绘画的珍贵史料。会昌三年,段成式笔录了长安寺庙情况,尤侧重记载了壁画等艺术品,撰成《寺塔记》(收入《酉阳杂俎》续集),与《历代名画记》中“两京寺观画壁”一节都为了解和研究唐代壁画艺术提供了生动具体的资料。宋代绘画是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品,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北宋时,汴京善画“照盆孩儿”的画家刘宗道,每创新稿必画出几百幅在市场一次售出,以防别人仿制;专画楼阁建筑的赵楼台;画婴儿的杜孩儿,也在汴京享有盛名。吴兴籍军人燕文贵常到汴京州桥一带卖画。山西绛州杨威,善画村田乐,每有汴京贩画商人买画,他即嘱其如到画院门前去卖,可得高价。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宋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促成了雕版印刷的发展与普及,出现了汴京、临安、平阳、成都、建阳等雕版中心,不少书籍及佛经都附有版画插图,现存宋金雕印的弥勒像、陀罗尼经咒、《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赵城藏》等,可见其绘刻之精美程度。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13世纪初,蒙古族兴起于塞北,国势逐渐强盛,1234年灭金,取得金朝原有的华北之地,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元帝国。元代立国之初,蒙古族统治者在教育程度、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中原士大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遂礼遇儒臣,重视汉文化,从儒家经典中学习治国之道。世祖忽必烈具有雄才大略,他大力招揽人才,广收“江南遗逸”,重用汉族儒臣,还命汉族士大夫对皇室成员及蒙古族大臣弟子进行汉文化教育。至仁宗和文宗朝(1312~1332),更进一步“亲儒重道”,礼遇文士,尤其喜好书画艺术。文宗建立奎章阁,任命画家、书画鉴藏家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别查定,故翰墨之盛以文宗时为最。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在元代短短90余年内,画坛名家辈出,其中以赵孟頫、钱选、李□、高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最负盛名。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在师承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苏松派等两大派系。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民间绘画,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盛局面。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期、 中期、晚期3个阶段。早期绘画从洪武(1368~1398)至弘治(1488~1505)年间。明代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风为主的时代风尚。明代宫廷绘画承袭宋制,但未设专门的画院机构。朝廷征召的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多授以锦衣卫武职。画史称他们为画院画家,实际上是宫廷画家。洪武和永乐(1403~1424)两朝属初创时期,机构未臻完备,风格也多沿续元代旧貌。至宣德(1426~1435)、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年间浙江与福建两地继承南宋院体画风的画家,陆续应召入宫,遂使明代院画一时呈现出取法南宋院体画的面貌,宫廷绘画创作达到鼎盛时期。正德(1506~1521)以后,吴门派崛起,逐渐取而代之。明代宫廷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盛,人物画取材比较狭窄,以描绘帝后的肖像和行乐生活、皇室的文治武功、君王的礼贤下士为主。如商喜《明宣宗行乐图》、谢环《杏园雅集图》、倪端《聘庞图》、刘俊《雪夜访普图》等都是其例。山水画主要宗法南宋马远、夏圭,也兼学郭熙,著名画家有李在、王谔、朱端等人。李在仿郭熙几乎可以乱真,王谔被称为“明代马远”。花鸟画呈现多种面貌,代表画家有擅长工笔重彩的边景昭,承袭南宋院体传统,妍丽典雅而又富有生意。孙隆从北宋徐崇嗣脱胎而出,专攻没骨法。林良以水墨写意花鸟著称,笔墨洗练奔放,造型准确生动。吕纪工写结合,花鸟精丽,水石粗健,自成一派。明代宫廷绘画虽未取得像宋代院画那样划时代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也有新的开拓。戴进 《仿燕文贵山水图》 山石皴染兼施,淡墨烘晕,边皴边染的艺术表现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派烟霓弥漫之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润泽清幽的自然风光。此图布局平稳,用笔圆浑,淡墨的巧妙运用,使图中韵致舒雅。前景用浓墨圆点点画树丛,并以此衬出茅屋数椽,与右侧溪水小桥、点缀人物相互照应,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房舍里有高士远眺,小桥上有士人觅句,书童侍后,一派悠然闲适的士大夫生活情趣。图中峰峦,近坡皆用没骨法,而视觉中心部分的房舍、树木则以中锋线条画成,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画面由近而远,层次分明,极富空间感,给读者展现出一种空旷高远的境界。图中自款“钱塘戴进写奉用言老师清供”,钤两印。右上角有董其昌款识:“国朝画史以戴进为大家,此学燕文贵,淡荡清空不作平日本色,更为奇绝”。故以《仿燕文贵山水》名之。讲仿燕氏,其实亦不尽然,但题画中点出此图“不作平日本色”和意境缔造的特点,倒是恰到好处。戴进山水,主要师承南宋。明王世贞讲他“其山水源出郭熙、李唐、马远、夏圭,而妙处多自发之”。戴进除师法南宋四家外,还涉猎关仝、董源、范宽、米芾等诸家,使他的山水画在水墨苍劲的同时又浑厚沉郁,从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仿燕文贵山水图》就是这样一幅别出心裁,使人清新淡爽、耳目一新的佳作。

沈周 《卧游图》册页共十七开。画册开首作者自书“卧游”两字,楷法劲健。以后各开依次画:仿云林山水(水墨),杏花(设色),蜀葵(设色),秋柳鸣蝉(水墨),平波散牧(设色),栀子花(设色),秋景山水(水墨),芙蓉(设色),批杷(设色),秋山读书(设色),石榴(设色),雏鸡(水墨),秋江钓艇(设色),菜花(设色),江山坐话(设色),仿米山水(设色),雪江渔父(水墨)。每幅均有作者题诗或词。末开跋云:“宗少文(宗炳)四壁揭山水图, 自谓卧游其间。此册方或尺许,可以仰眠匡床,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殊得少文之趣。倦则掩之,不亦便乎,手揭亦为劳矣!真愚闻其言,大发笑。”全册引首、画、题诗、跋尾,成为统一的整体,表现着共同的意趣,陶醉在纯朴的自然美景和美好的事物中,恬然自适,怡然自乐。图系《卧游图》之《江山坐话》。是此册页七幅山水小景中的一幅。图中近景集中于画面右下角,溪边浓荫下两高士相对而坐,侃侃而谈;三株不同点法的树木交融错落,与左边山坡遥相呼应;远处屋宇若隐若现,藏露有致;远山含烟,结构雅驯。款题:“江山作话柄,相对坐清秋;如此澄怀地,西湖忆旧游。”沈周钤朱文印一方,上刻“启南”二字。为沈周晚年炉火纯青之作。沈周此册页除七幅山水小景外,还有花卉十幅。其中《秋柳鸣蝉》以淡墨画柳枝,浓墨画蝉身及足,极淡墨画蝉翼,薄而透明; 《枇杷》剪裁得体,运笔酣畅,结构严谨,设色淡雅,均系沈周神来之笔。浙派以戴进和吴伟为代表,活动于宣德至正德年间。因创始人戴进为浙江人,故有浙派之称。继起者吴伟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画史亦称他为江夏派,实属浙派支流。戴、吴二人都曾进过宫廷,画风亦源自南宋院体,故浙派与宫廷院画有密切的关系。戴进、吴伟作为职业画家,画艺精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都很擅长,山水画成就尤为突出。但二人风格又有所区别,戴进变南宋的浑厚沉郁,而为健拔劲锐之体,但仍不失谨严精微;吴伟以简括奔放、气势磅礴见胜。论者谓他“源出于文进(戴进),笔法更逸,重峦叠嶂,非其所长,片石一树,粗简者,在文进之上。”戴进、吴伟前后踵接,影响了一大批院内外画家。追随者有张路、蒋嵩、汪肇、李著、张乾等人。张路的山水画水墨淋漓,人物画则以挺秀、洒脱见长。蒋嵩善用焦墨,笔法简率。汪肇作品多动荡之势。李著学吴伟笔法,遂成江夏一派。浙派至后期,一味追求粗简草率,积习成弊,正德后遂见衰微。明代后期蓝瑛,有人称之为“浙派殿军”,从师承、画风看,实与浙派无涉。明代早期,江南地区还有一批继承元代水墨画传统的文人画家,如徐贲、王绂、刘珏、杜琼、姚绶等人。徐贲山水承董源、巨然,笔法苍劲秀润。王绂喜用披麻兼折带皴作山水,繁复似王蒙,墨竹挺秀潇洒,被称为明代“开山手”。刘珏山水取景幽深,笔墨浓郁,近王蒙、吴镇。杜琼善水墨浅绛山水,多用干笔皴染。姚绶主要师法吴镇、王蒙,风格苍厚。他们的画风堪称吴门派先驱。还有一些画家,虽未归宗立派,亦各有建树。如初宗马远、夏圭,后师法自然,以画《华山图》著名的王履;被称为院派,给唐寅、仇英以较大影响的周臣;擅长水墨写意人物和山水的郭诩、史忠;以白描人物著称的杜堇等人。中期绘画约自正德(1506~1522)前后至万历(1573~1620)年间苏州地区崛起以沈周、 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的传统,波澜日壮,成为画坛主流。

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苏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文人名士经常雅集宴饮,诗文唱和,很多优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画自娱,相互推重。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画史称为吴门四家。他们开创的画派,被称为吴门派或吴派。沈周和文徵明,是吴门派画风的主要代表。他们两人都淡于仕进,属于诗、书、画三绝的当地名士。他们都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兼能几种画科,但主要以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描写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抒写宁静幽雅的情怀,注重笔情墨趣,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两人渊源、画趣相近,但也各有擅长和特点。沈周的山水以粗笔的水墨和浅绛画法为主,恬静平和中具苍润雄浑气概,花卉木石亦以水墨写意画法见长,其作品主要是以气势胜。文徵明以细笔山水居多,善用青绿重色,风格缜密秀雅,更多抒情意趣,兰竹也潇洒清润。唐寅和仇英有别于沈周、文徵明,代表了吴门派中另外的类型。唐寅由文人变为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仇英为职业画家,在创作上则受文人画的一定影响,技法全面,功力精湛,题材和趣味较适应城市民众的要求。他们两人同师周臣,画法渊源于李唐、刘松年,又兼受沈周、文徵明和北宋、元人的影响,描绘物象精细真实,也重视意境的创造和笔墨的蕴藉,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唐寅的山水画多为水墨,有两种路数:①以李唐、刘松年为宗,风格雄峻刚健;②为细笔画,风格圆润雅秀。人物画则时工时写,工笔重彩仕女承唐宋传统,细劲秀丽,水墨淡彩人物学周臣,简劲放逸。仇英从临摹前人名迹处得益,精谨清雅,擅长着色,以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著称。徐渭的《萄葡图》,正是这种意义上的重要作品。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吴门四家杰出的艺术成就,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学者甚众。宗法沈周的有王纶、陈焕、陈铎、杜冀龙、谢时臣等人,王纶为沈周的入室弟子,陈焕较为粗重苍老,杜冀龙稍变沈周之法,谢时臣以气势纵横、境界宏伟见胜。追随文徵明的不下二、三十人,著名的有文嘉、文伯仁、陆治、钱□、陈淳、陆师道、周天球等。文嘉山水疏简,文伯仁缜密,陆治劲峭,钱□粗重,陈淳放笔写意,陆师道细笔勾染,周天球兼善兰石,诸家各具特色。吴门派诸家中陆治、陈淳、周之冕在花鸟画领域中尤有新创。陆治是文徵明的学生,花鸟画兼取徐熙、黄筌两派之长,创文人画的工笔花鸟新格,笔墨细秀,设色淡雅,有妍丽派之称。陈淳亦出文徵明门下,花鸟画受沈周影响,继承水墨写意技法,在造型的洗练、笔墨的放逸、情致的跌宕等方面有所发展,开启了徐渭的大写意画派,与徐渭并称。周之冕受吴门派影响,融汇陆治、陈淳两家之长,另创一兼工带写的小写意画法,被称为勾花点叶体。吴门派发展到明末,因循守旧,徒仿形貌,其地位被另辟蹊径、重倡文人画的董其昌及其流派所取代。后期绘画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徐渭进一步完善了花鸟画的大写意画法。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徐渭是继陈淳以后,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家,其画风有力地推进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画史称为青藤画派。他的花鸟,吸取了宋元及沈周、林良、陈淳等水墨花鸟的长处,又有重大革新。在题材方面,他大胆突破客观物象形质的局限,赋予物象以强烈的个人情感,作品或缘物抒情,或借题发挥,一反吴门派文人画恬适闲雅的意趣,而直抒激荡不平的心情,产生撼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形式上,他擅长泼墨法,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不拘成法,形象脱略形似,追求气韵,墨色滋润淋漓,奔放流动,充分发挥了生宣纸的晕渗效果。这种随意点染的画法,气势磅礴,纵横睥睨,恰当地表达了画家炽热激愤的情怀。徐渭的画风,对清代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现代的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肖像画在人物画中较为发达,民间画工中尤多写真能手,至明代后期更有发展,曾鲸为其中富于创新精神的代表画家。他的肖像画重墨骨,即在用淡线勾出轮廓五官后和以淡墨渲染出明暗凹凸后,再以色彩烘染数十层,必穷匠心而后止。这种画法较富立体感,可能已受到当时新传入的西洋画法的一定影响。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影响直至清代。明代晚期是吴门画派最兴盛的时期,他们重视继承古代人的笔墨传统,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画坛有很大影响。涌现出一批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优秀画家,张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张宏(1577~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吴(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另据史书称,张宏92岁尚健,仍在作画。张宏既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画家,同时又具备职业画家的高超画技与敬业精神,作画一丝不苟,非精品而不出。为后人所敬仰,吴中学者尊崇之。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画活了起来。他的画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他的山水画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脱俗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画面清新典雅,气氛和谐,奇峰怪石,浓密古木,清风飞泉,意境空灵清旷。明代后期山水画,以张宏为最著名,吴门画派到此进入全盛时期。并对其他画派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较著名的画家有莫是龙,陈继儒与他为至交,赵左亦常为其代笔,他们都是松江派主将;顾正谊创华亭派,董其昌早年曾受其启导,宋旭亦属华亭派巨子,沈士充受业于宋懋晋,兼师赵左,也为董其昌代笔,世称云间派。受吴门派影响的晚期画家还有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杨文□等人。程嘉燧的山水枯简疏放,李流芳爽朗清秀,卞文瑜细秀,邵弥简逸,杨文□兼具枯笔、秀润两种风貌。除苏松地区外,晚明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地区性的山水画派。如浙江钱塘的蓝瑛创武林派,安徽芜湖的萧云从创姑熟派,浙江嘉兴的项元汴、项圣谟创嘉兴派,江苏武进邹子麟、恽向创武进派等,这些派别大多影响不大。明末清初,虽然形成名目繁多,关系复杂的山水画派别,但大多受吴门派和董其昌影响,统属于文人画的系统。明代文人墨戏画也很发达。专门以墨竹著名的有宋克、王绂、夏□、鲁得之,以墨梅著名的有孙以吉、陈宪章,以墨兰著名的有周天球等。其中夏□的墨竹,被当时称为第一。陈子和 《苏武牧羊图》 汉武帝时代苏武在北海雪地牧羊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人物画中较为常见的题材。—般描绘苏武手持使节,或坐或立,姿态宁静,神情温和。此图则不同,苏武面部微仰,斜看寒柯,两袖拱胸前,不仅扶节,而且腰挂佩刀。两眼炯炯有神,正气凛然。背景用淡墨烘染,寒气迫人,衬托出主题人物威武不屈的忠贞气质。人物、羊群、老树、荒草,笔墨纵横挥洒,奔放中不失法度,画风属吴伟一路。时代也相接近。明代浙派中有不少福建画家,陈子和即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传世较少,此图为其七十一岁时作,尤为难得。

魏启荣书法家

刘福友现居北京。正草隶篆皆工,五十年来刻苦钻研,在继承中华书法文化瑰宝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行楷“福”体书法,并进而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刘氏“福”体书法。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和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书法作品广为国内外书法爱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睐,更有精品巨制作为外交礼物赠外国政府要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等。“峥嵘岁月”、“毛泽东词 沁园春 雪”等多幅作品先后在《光明日报》、《时代周刊》、《中国时代画报》、《赤子》、《中华艺术家》、《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展作品集》、《人民书画》、《书画中国》、《环球新闻》、《香港大公报》、《书法家与企业家》、《写意人生》等刊物上刊登发表。其中,横幅巨制行楷作品“沁园春·雪”,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此外,为电影《铁人王进喜》、电视剧《幸福村的幸福生活》题写片头。为电视连续剧《橄榄树》、《大家庭》、《我叫王土地》等剧中题写背景书法作品,大量书法作品由“北京在线”以及国家领导人、海内外朋友收藏并录入国家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书画人才数据库。2014年创作的多幅作品收录于《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明鉴》。

诗重情,书贵气,艺讲真,人贵诚。刘福友书法提倡:“书法务真,做人求诚”。真诚乃一位艺术家最基本的品德。当今艺术繁盛,文化立国,中华文化急待树立一批德高艺重的艺术家来传承国学,弘扬真善美,我们热切地盼望刘福友先生能够承前启后,开一代先河,扛起福体硕旗通古达今,招然于天下。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书法家严焕,严修书法”的具体内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或收藏我们的网站,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