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本站的小编子芊,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孝行书法,孝的毛笔字的相关知识,希望能解决您的疑问,我们的知识点较多,篇幅较长,还希望您耐心阅读,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您也可以向我们反馈,我们及时修正,如果能帮助到您,也请你收藏本站,谢谢您的支持!

行书法,孝的毛笔字

孝行书法,孝的毛笔字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古代圣贤们将孝行视为为人之本,孝心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标准。在古人的笔下,孝的毛笔字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展示了孝心的美丽与力量。

孝字由“老”和“子”组成,蕴含着崇尚老吾老以及尊敬父母的义理。毛笔字中的“孝”字结构严谨,筆劃整齊,体现了孝顺的庄严和丰满。字体的笔画端正,侧面反映了孝顺的坚定和稳定。毛笔字的特点是自由、灵动,字体韵味十足,透露着孝心的真挚和深沉。

在书法创作中,用毛笔书写“孝”字,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磨炼。通过反复操练,毛笔字的线条逐渐流畅,字体的形态感也得到了提升。毛笔字的制作需要用心、耐心和细致,字体的每一笔每一画都需要精确斟切,才能达到毛笔字的境界。

通过书写“孝”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毛笔字的美感,更能够体验到孝心的真善美。当我们用毛笔书写“孝”字时,笔尖带来的厚重感和自由流畅的线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孝顺的内涵和情感。这种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作为子女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美德。

在现代社会中,孝心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但操练毛笔字是一种独特而美好的方式。通过书写“孝”字,我们能够加深对孝道的理解,更能够将孝心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在毛笔字的流动和变化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孝顺的真谛,将孝行转化为行动,让孝心在日常生活中绽放光彩。

行书法,孝的毛笔字,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和力量。通过书写“孝”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践行孝顺之道,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孝心成为我们生活的底色,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孝顺,我们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孝顺的真谛,才能够走好人生的路途,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孝行书法,孝的毛笔字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一.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三. 鹿乳奉亲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四.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五.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六.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七.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八.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九.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十.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十一.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安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十二.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十三.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十四.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十五.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十六.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十七.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十八.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十九.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二十.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二十一.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二十三.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二十四.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虽然孝道是古代封建-帝王社会宗法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维护礼教。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其中虽不乏过时的、落后的、乃至不合情理的东西,但作为孝亲的精神还是可借鉴的。另外如“为亲负米”、“亲尝汤药”、“亲涤溺器”等,作为孝亲之情,也是应该学习和提倡的。书名。元人郭居敬集。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 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 增补 《二十四孝》 谨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 俗话说:“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萨是不喜欢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萨才欢喜。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 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倘社会已经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孝字的书法写法

一、 繁体字 “鸟”的书法笔顺如下图所示:二、“鸟”的笔画数为5,部首是鸟, 解释如下:

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

2、姓。

三、引用: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译文: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先秦屈原《九章》

译文:飞鸟还要飞回自己的巢窝啊,狐狸死了还把头朝向生他养他的山冈。

“鸟”组词有: 鸟瞰、翠鸟、枭鸟、羁鸟、候鸟、留鸟、鸟枪、蜂鸟

词语解释:

1、鸟瞰 [ niǎo kàn ]

从高处俯视。现代韩北屏 《非洲夜会·撒哈拉的落日》:“从飞机上鸟瞰这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刘绍棠 《西苑草》:“他们在宝塔下停了停,从这里可以鸟瞰西苑大学全景。”

2、枭鸟 [ xiāo niǎo ]

比喻恶人或逆子。现代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不孝的枭鸟给脸不要脸!不听话,给我滚蛋!”

3、候鸟 [ hòu niǎo ]

随季节变化作定时迁徙而变易栖居地区的鸟类,如家燕、鸿雁等。现代峻青 《海嘨》第二章十:“深秋季节,正是候鸟南迁的时候,树丛里有着各种各样美丽奇特的候鸟。”

4、鸟枪 [ niǎo qiāng ]

旧式火枪。今指贮以铁砂的猎枪。现代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鸟枪里装上黑色土药和一把散碎铁砂,猎取这华丽骄傲的禽鸟。”

5、蜂鸟 [ fēng niǎo ]

蜂鸟科的通称。大者像燕子,小者跟拇指差不多,羽毛很细,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有传粉作用。主要分布于南美与中美 。

孝文化书法作品内容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 文化 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一个家庭家风家训家规对于一个家庭的作用非常的巨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家风家训家规 书法作品欣赏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图片1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图片2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图片3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图片4   家规家训内容 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13、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1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1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1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1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1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1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2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21、不做亏心事,不怕夜敲门,不怕树影斜,只要身心正。22、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23、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24、对贤当举,小人当疏,孝悌当崇,五毒当诛,志存高远。25、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26、勤耕苦作,正当娱乐,不搞迷信,不赌牌博。27、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28、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29、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30、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31、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3、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3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35、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3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3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守底线。38、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39、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40、无信不立,心诚则灵。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2、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4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44、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屋要好住,人要好心。45、见利思仁,见财想义,勤劳生财,团结生义。46、家庭和睦,邻里相亲,以德交友,以诚服人。47、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48、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49、尽孝敬祖,尽忠报国,尽情交友,尽职创业。50、债不可轻举,语不可轻言,行不可冲动,学不可半废。51、诚实守信,勤劳致富。52、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猜你喜欢:1. 家风家训家规书法作品 2. 家训书法作品 3. 家风书法作品 4. 家和万事兴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5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54、团结友善,勤俭自强。55、为人讲诚信,不怕家不富。56、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57、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58、不求万贯家财,但求健康平安。59、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60、乡穷要办厂,村穷要修路,家穷要喂猪,人穷要读书。61、勤俭持家,遵纪守法。62、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先公后私,自有幸福。63、行善积德,尽忠尽孝。64、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65、立志、守信、尽孝、重义。66、翻身不忘本,重利不忘义,明理要读书,致富靠科技。67、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68、修身养性,崇德重义,自爱自重,自尊自律。69、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70、见人必恭,见难心及,见功思过,见利思义。71、尊老爱幼,长幼同心,妯娌和睦,兄弟并进。72、友善宾朋,和睦邻里,养老爱幼,帮亲助戚。73、子孝孙贤,夫尊妻荣,勤劳节俭,家和业兴。74、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75、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76、恪尽职守,敬老奉献,诚信第一,团结友善。77、以德为根,以诚为本,童叟无欺,买卖公平。78、刻苦拼搏,自强不息,信誉至上,质量第一。79、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80、以义为重,以邻为里,宽大为怀,约人周己。81、假冒不进橱,伪劣不进店,不做损人事,不赚昧心钱。82、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少福气好,多送读老有靠。83、重孝重道,互敬互爱,不贪不懒,健康平安。84、钱可亏,办可亏,心不可亏,心安是福。85、别人有灾我去救,自己遇难有人帮,别人有事不去帮,自己有事难求人。86、让人非我弱,我强不欺人,忍得一时气,求得百日宁。87、瓜田李下,各别嫌疑,不爱小财,不占便宜。88、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8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作牛马,有书能读需多读,莫误儿孙好前途。90、贫穷不怕少,宝贵不怕多,闲暇不赌博,知足常有乐。91、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92、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93、破除迷信,牌博禁尽,优生优育,争创五星。94、遵纪守法永牢记,与时俱进兴人生。95、顾客至上,礼貌待人,诚信经商,公平交易。96、家和万事兴。97、处事要公心,办事凭良心,待人讲爱心,对己要宽心,遇难树恒心,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水到就渠成。98、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老老实实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99、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勤于习作,乐于奉献,尊师爱幼,孝敬长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10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艰苦创业增财富,勤俭持家福万年。

孝的毛笔字

1. 关于孝的诗句,方便写毛笔字的 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 为人这子欲报德,吴天于我心罔极。 顺承犹恐莫酬恩,况敢忘恩为悖逆。 此邦由来多孝义,县西元有曾参里。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习俗薄恶良可叹,枭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劳恩,悖德悖礼如习惯。 在汝当为反哺乌,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当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虽云未必然,我乃闻之毛发寒。 一朝引咎深自责,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为贵乡令,见人母子偶相竞。 令因涕出受孝经,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缘,汝宜悉把旧恶悛。 从前果报言难尽,孝顺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 官法昭昭在眼前,轻则编置重则配。 假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历飞雷霆,此时无路可自新。 2. 关于孝道的毛笔字写什么 供选择参考“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1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14、长幼有序。 ——孟子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1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1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19、大孝终身慕父母。 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20、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孟轲21、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2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2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24、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25、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26、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27、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28、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林语堂29、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3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 ——袁采3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3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33、子孝父心宽。——〖宋〗陈元靓34、大孝终身慕父母。 ——〖战国〗孟轲35、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36、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 ——《劝孝歌》37、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 《劝孝歌》38、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3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4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41、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42、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 ——《格言集锦》43、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44、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45、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46、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47、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48、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春秋〗孔丘49、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50、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51、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5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53、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清〗王永彬54、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55、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清〗王永彬56、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57、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后汉书》58、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5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60、首孝弟,次谨信。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摘自:名言网 61、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62、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63、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 3. 关于孝的诗句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 翩翩雄与雌。 衔坭两椽间。 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 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 黄口饱难期。 咀爪虽欲弊。 心力不知疲。: 须臾千往来。 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 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 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 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 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 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裹。 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 尔当反自思。 思尔为雏日。 高飞背母时。 当年父母念。 今日尔应知 训世孝弟诗十首 宋·邵雍 子孝亲兮弟敬哥,休残骨肉起风波。 劬劳恩重须当报,手足情深要取和。 公艺同居今古罕,田真共处子孙多。 如斯遐迩皆称美,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怡声下气与谦和。 难兄难弟名偏重,孝子贤孙贵自多。 负米尚难为薄养,读书宁不擢高科。 仲由陈纪皆如此,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训贤妯娌事翁婆。 好遵孟母三迁教,须读张公百忍歌。 孝友睦姻兼任恤,智仁圣义与中和。 当时曾子同杨博,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光阴掷过疾如梭, 庭闱乐处儿孙乐,兄弟和时妯娌和。 孝弟传家名不朽,金银满柜富如何。 要知美誉传今古,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天时地利与人和。 莫言世事常如此,堪叹人生有几何。 满眼繁华何足贵,一家安乐值钱多。 奇哉让梨并怀橘,子孝亲兮弟敬哥。 子孝亲兮弟敬哥,晨昏定省莫蹉跎。 一门孝友真难得,百岁光阴最易过。 和乐且耽宜自翕,彝伦攸叙在谦和, 班衣舞罢埙篪奏,子孝亲兮弟敬哥。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4. 关于孝心的诗句 1、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译文: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3、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译文: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4、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译文: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5、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译文:做儿子的能死节于孝,做臣子的能死节于忠,那就是死得其所。 5. 关于慈孝的八个字的名言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 ——孟子孝子之至,其次弗辱,翩翩雄与雌,不可不知也,吾闻之矣。名言, 未知安否近如何,长幼有叙。 南风吹其心,母殁丧不临,未尽反哺心。以汝夫妇新燕婉,夫妇有别。 白马绕旌旗。昼夜不飞去;幼吾幼。 须臾十来往,使我母子生别离。——《礼记》孝有三,北拥鲁阳关, 声音悠扬真动听。 飘飘和风自南来。辛勤三十日。 既非蜀帝魂,哑哑吐哀音,事之本也。——孟子父子有亲,掌上莲花眼中刺,三军鬓成斑,一一刷毛衣,一望青枫林,母氏劳苦, 吹拂酸枣粗枝条,莫大乎尊亲。” ——《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爰有寒泉, 吹拂酸枣小树心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 当时父母念,早落豫章山,罗生北堂下。觜爪虽欲敝。 悄悄夜正长,困我成楚囚,呼儿问苦辛,西讨何时还?事亲。 儿子纵然有七个,经年守故林。 今来千里外;义之实。睍睆黄鸟,洛阳迎得如花人。 喃喃教言语,白头无复倚柴扉,闻者为沾襟,游子行路苦。——孔子长幼有序。 豫章行李白胡风吹代马。本为休明人。 百鸟岂无母。天下可运于掌。 有鸟在其间。但愿将军重立功,母瘦雏渐肥。 寒衣针线密。举头望云林,人生更何求,高飞背母时,黄口无饱期, 母亲仍是很劳苦。 蚕桑能几许。乌夜号【唐】李群玉层波隔梦渚,君臣有义。 半渡上辽津,摇摇为谁吐。不如林中乌与鹊,以及人之幼。 《思母》唐·舆恭霜陨芦花泪湿衣。母氏圣善,事亲是也。 新人迎来旧人弃,其心不如禽;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却入空巢里。 岂惜战斗死。西上辞母坟【唐】陈去疾高盖山头日影微,花落随风子在枝,惟愿才如人,曾典袈裟籴米归,意恐迟迟归,朋友有信。 惨惨柴门风雪夜,报得三春晖,上有慈母旧线痕;孰不为守,母不失雏雄伴雌。前者不厌耕!母爱无所报。 衔泥两椽间。低徊愧人子。 远客不可听,使尔悲不任。凯风自南。 如何不量力。迎新弃旧未足悲, 只恐思儿泪更多,心力不知疲。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白发愁看泪眼枯。应是母慈重,羡鱼无巧纶。 《墨萱图》【元】王冕灿灿萱草花。一饭吐尺丝。 夜夜夜半啼。去年五月黄梅雨,莫慰母心。 ——孟子不得乎亲,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 敕赐金钱二百万。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波荡落星湾,悲泪哽在喉,守之本也。 慈母方病重。慈乌复慈乌。 一旦羽翼成,母氏劬劳。关西骠骑大将军。 《晒 旧 衣》卅载绨袍检尚存,达晓自悲吟。精感石没羽。 悠悠慈母心,斩虏素不闲。见面怜清瘦,子曰。 别君归耕去,尔当返自思。《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以及人之老。 翻译。——《礼记》父母之年。 《忆母》倪瑞璿河广难航莫我过!《燕诗示刘叟》白居易梁上有双燕。新人新人听我语;守?慈母倚门情,索食声孜孜。 小小黄雀宛转鸣,谁见此殷勤,悲在君家留两儿,今日尔应知。——孟子仁之实, 不能宽慰慈母心。 一始扶行一初坐。 树心还细太娇嫩。 燕燕尔勿悲,更有新人胜于汝,孰为大,声尽呼不归。孰不为事!慈乌夜啼白居易慈乌失其母,为君扫凶顽, 我不成器难回报,坐啼行哭牵人衣,黄云惨无颜,引上庭树枝。 谁言寸草心。 儿子纵然有七个,白日无光哭声苦。 ——《论语》孟武伯问孝。青虫不易捕。 甘旨日以疏,我无令人。此曲不可奏,吾未闻也。 楼船若鲸飞,家信墨痕新。棘心夭夭。 重缝不忍轻移拆,此时有子不如无,归家喜及辰?事亲为大?在浚之下,啁啾终夜悲。送母回乡李商隐停车茫茫顾。 白杨秋月苦。 母亲明理有美德?守身为大。 应似园中桃李树,呼天野草间。有子七人。 思尔为雏日,坐愁华发侵。雌雄空中鸣,尔独哀怨深,吹彼棘心。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岂云惮险艰,自取中路贫,一则以惧,天竟情不留。车接今在急,空山响哀音。 《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孝子之养也,衣服常著新,孰为大。一则以喜,从兄是也,领襟虽破却余温,不敢叹风尘,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恐是桓山禽。 有子七人。《十五》【宋】王安石将母邗沟上。 举翅不回顾,不违其志,子别母,留家白邗阴。嗟哉斯徒辈?守身。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唐】鲍溶择木无利刃。——孟子惟孝顺父母。 感伤从中起,其下能养,音问日以阻。林间滴酒空垂泪, 母亲实在很辛勤,其声痛人心,鸟中之曾参,我心不在身。 暗中时滴思亲泪,随风四散飞。——孟子老吾老,愧听慧鸟语,犹恐巢中饥。 寒泉寒泉水清凉。吴兵照海雪:“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子事,欲将名医投。四儿日。

孝字体设计

墓碑尺度,受传统信仰风水的限制,都应取个吉利。可借助“风水尺”来裁定。南方有用“丁兰尺”来定夺吉凶的。丁兰尺的一尺,约合38.1cm,将一尺分成十格,并注上一个字,即财、失、兴、死、官、义、苦、害、丁等十个字。其中财、兴、官、义、旺、丁属吉祥格,可依尺度选用。而其它不吉利的失、死、苦、害格,则尽量避开。当今“鲁班尺”广为土木工程中所应用,尤其打造古木家具时,更为木工师傅所遵从。鲁班尺上,分上、下两档,上部用于阳宅,下部用于阴宅。在长长的卷尺的每个cm中,都注有风水的吉凶。在现今的陵园中,运用鲁班尺设计、施工,都很注重其中的吉祥数字。如墓碑的尺寸,通常立碑高100cm,宽60cm,厚8cm;卧碑高55cm或者50cm,宽80cm,厚8cm。在鲁班尺上则显示出100cm横财、顺科。60cm进宝、横财。80cm天德。55cm大吉。50cm进宝、纳福。80cm财旺、及弟。碑帖,“碑”和“帖”,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将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先按字的点画墨道两侧,钩摹在石上,成“空心字”,或是直接用红色颜料写在石上,即书丹上石,然后再经镌刻而立于某纪念处的称“碑”,古代碑石上的字为书法名家、高手所书,字迹可供后人取法。将碑石上的字用薄纸、焦墨捶拓下来再经装裱的称为“拓本”,通常也称为“碑”。“帖”原是指书法家的墨迹真笔。为传播、学习需要,宋代以后出现将汇集的名家真迹,经钩勒上石或上枣木板,经镌刻捶拓,这样的汇帖刻本,也称“帖”,如著名的有“淳化阁帖”、“宝晋斋法帖”。“碑帖”现在已合为一辞,用来泛指供学习书法取法的范本。----《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碑帖/html/bwjw/2552.html”常放在一起合称,其实“碑”主要指汉、魏、唐碑,按照类型来分,则有墓碑、庙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则是指书人的书札或诗稿等。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依靠拓本流传,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碑帖拓本专属收藏,流通渐少,因而所谓的碑帖收藏,实际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几种常用碑文的写作作一简单介绍。(一)墓碑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碑文(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2.正文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3.落款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三)功德碑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2.正文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3.落款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碑文例文碑文例文,青岛,能逆睹也先生做。铭 记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记吾慈亲!五四年秋,九月二四,庄浪柳族,吾母临世。生不逢时,野菜为稀,五岁失恃,飘蓬无依。及至成年,地贫灾荒,饥人背井,弱女离乡。移徙彬县,识吾尊父,从此以沫,冷暖相濡。寒舍不富,国运不昌,上孝公婆,食菜省粮。饿腹操劳,缝织缀补,爱我家姊,如同己出。七九年后,伊始包田,瘠土创业,蜚誉区县,经纬有方,刻苦勤勉,三八红旗,屡授模范。祸福旦夕,慈母罹恙,坚强抗病,三载疴床。弥留之际,犹思远方,为儿不孝,累母牵肠。回天乏术,零五永别,音容杳杳,人天相隔。怨苍天兮,不待皓首,怨隆地兮,呜咽之秋!五旬遗德,百年流芳,劬劳修身,贤孝名扬。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殡葬亲人的坟墓,一两代可以记清,三代以后就不清楚了,特别是经过迁徙、战乱便不知祖坟何处。如何解决,人们想出许多办法。开始时人们从死人下葬,维系棺绳用的园木桩受到启发,在墓前插上木桩竹竿,系上纤维质的东西(纸或帛等),写明死者的生卒年月、时辰,叫做“铭旌”(或“明旌”)。但它却容易,损坏,人们便另想办法:富贵人家用石园柱代替木园桩,在石柱上刻出死者的姓名、出生时间、官级等。为了多刻字其形体又演变为方形、长方形,开始埋于墓穴内或墓外,参照房屋建筑,碑顶加上碑帽,饰刻动、植物或山水花纹,碑身刻上死者简历。标明是独葬与妻、妾、子、女等合葬。附刻阴宅(即坟墓)风水地理位置朝向.(以天干地支表明)。中产之家立中等墓碑,穷家仅可立上留个姓名的小石碑,或陶砖碑或种植某种长青树为标识。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

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树碑是造墓的重点,按风水,都以墓碑的朝向来定向,这是墓地吉凶的重要环节。对墓碑的尺寸,文字的大小,树碑动土的时间,都要慎重考虑。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下葬,后树碑。其理由有二:一,下葬之后,应留出一段雨水与泥土结合的时间,使虚方变为实方,可避免树碑时地面出现凹陷;二,下葬之后,留出一段让家人斟酌碑文内容的时间。尤其是名人的评价,语句的轻重都应深思熟虑.如:清代开国的顺治皇帝,康熙二年下葬,康熙六年立碑。清朝第二代康熙大帝,雍正元年下葬,雍正五年才立碑。诚然,寻常百姓,也有下葬同时立碑者。墓碑上所刻碑文,字的大小也要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cm或10.5cm,小字3cm或4cm之间。10cm进宝。10.5cm纳福。3cm财旺。4cm登科。这些字的大小与碑身比例协调,又寓吉祥之意。墓主的家人,在心理上从中可以得到慰籍。墓碑的石材选用,过去的大理石汉白玉,经不起风雨,极易风化。而今已被材质精美,有亮度和硬度的花岗岩系列所顶替。在色彩斑斓,材质坚固的花岗岩中,较受客户青睐的有印度红、珍珠白、山西黑。印度红,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珍珠白,象征着纯洁、淡雅、绚丽的人生、不尽的哀思;山西黑,象征着庄严、凝重、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风水情况,墓碑的左边称为龙边,是碑体重要的部位。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如“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二分用丙子分金。”其目的,为告示后人,即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洪水冲刷,或战争破坏,后人仍可依碑上的风水情况文字,找到原来风水方向,重新立碑。:“(袁可立)葬之日为崇祯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墓在郡城南,去祖茔二里许,即勅建之茔道,旨同隧者也!”造墓或重建墓时间,刻写在碑的虎边。中国记载时间的文字很多,有公元、农历,时节写冬至、清明者居多。年代日期亦多用干支。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结合起来,用以表示历法上的日子或月份。如甲子、乙丑……。还有些文人将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用十二个月均分,每个月另有名称。如一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四月称孟夏,五月称仲夏,六月称季夏;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十月称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季冬。还有用花木为十二个月命名的,如一月梅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荔月、七月瓜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檀月、十一月葭月、十二月栎月。在墓碑上还常见“谷旦”、“吉旦”、“吉日”,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日期。“谷旦”出自《诗经》,谷善也,旦明也,即良辰之意。而“吉旦”、“吉日”,也只是取其吉利之意。都是在排列吉祥字数时,用来凑字数的。还有在记不起或记不清生卒月、日时,往往书写上吉月吉日,墓主的家人心理上则得到慰籍。 墓志铭,包括墓志、圹志及墓表。东汉开始将碑立于墓地正前方。碑上刻有墓主的官爵、姓名、生辰年月。后来,在碑上还刻着墓主的家世和生平业绩,并加以颂扬。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官方曾多次禁止立碑。他们认为“汉以来,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建安十年(205年)曹操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晋武帝咸享四年(278年)又诏曰“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于此,一禁断之。”由于几次禁止立碑,于是墓碑转入地下,从而产生了墓志铭。从唐代盛行至清初之间,有大量墓志铭出土。神道碑,起自北朝,北朝特注重风水,风水家们以南方为神道。其实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因而在神道上立碑,即为神道碑。在唐朝称整体为长方形的为碑,而环首形或方圆之间,上小下大的称碣。碑碣的使用,有着等级的区分。五品以上的官,可立碑,七品以上的官,立碣。到了清代,五品以上官吏用龟趺螭首碑,五品以下官吏用方趺圆首之碣。原则上庶民墓前不许立碑碣。但社会风气是禁不住的,只是庶民所立的碑体小一些,无趺座,而且墓碑上只写姓名及生卒年、立碑人,不写传略及墓志铭。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 (对祖父)

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 (对祖母)

显考某某府君之灵 (对父亲)

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 (对父亲)

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 (对母亲)

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 (对母亲)

岳父大人之灵 (对岳父)

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 (对岳父)

岳母某太夫人之灵 (对岳母)

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 (对岳母)

夫子某某大人之灵 (对老师)

先夫某某君之灵 (对丈夫)

先室某某夫人之灵 (对妻子)

某君某某仁兄之灵 (对朋友)

某君某某贤弟之灵 (对朋友或弟子)

什么情况下立碑

一种是改坟石时候就立下墓碑。

二种是人死后就进行定做在埋的时候立下墓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人都喜欢生莹墓。

生莹墓即人还没有死就进行定做,了解自己死后的栖息地,也给后人省去一些麻烦事。

关于“孝行书法,孝的毛笔字”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