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栗翁,书法家倦翁,老铁们想知道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吗,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们的小编一起看看吧。

书法家栗翁,书法家倦翁

书法家栗翁,书法家倦翁

书法,是一门艺术,亦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古代,有两位书法家,他们分别是栗翁和倦翁。

栗翁,字子栗,号吟香,是唐代宫廷画工,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以天然的笔画,精湛的技艺,独步书坛。他的作品富于韵律感,线条流畅,墨色浓郁,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栗翁的书法作品,常使观者沉醉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妙的氛围。

就在书法界呼风唤雨的栗翁,却常常倦怠于书法之中。他说过:“人生苦短,何必为了一种艺术而拼命追求。”栗翁待人和善,平易近人,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他的字体洒脱自然,富有情趣,如同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样,随性而为,无拘无束。栗翁的书法,不但表现了一种技艺上的高超,更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与生活哲学。

相比之下,倦翁的书法却更加含蓄深沉。他擅长草书,字迹简练,笔意蕴含着一种深藏于心的情感。倦翁常常沉默寡言,但每一次他挥毫泼墨,都能表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书法作品,字迹虽然简洁,但蕴含着千言万语。倦翁的字体流畅而有力,给人一种坚定和稳重的感觉。他的书法作品如同一首首深情的诗,引人瞩目,让人陶醉其中。

栗翁和倦翁,一个活泼开朗,一个内敛深沉。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却同样引人入胜。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书法是多样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不管是栗翁的飞扬跋扈,还是倦翁的含蓄深沉,都是书法这门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法家栗翁,书法家倦翁,他们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作品。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汉字的书写,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与沟通。他们的存在,让书法这门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深入人心。无论是何时何地,书法家栗翁和书法家倦翁的名字将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书法家栗翁,书法家倦翁

1,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的诗文思想性、现实性极强,写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奥老拙,慷慨苍凉,奇思逸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草楷篆隶,无不精工,豪迈不羁,独辟蹊径,名满天下,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2,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3,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4,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5,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书法家倦翁

一、书法家称斋主即自己的书房的主人。

二、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例如万卷书斋以“万卷”命书斋,在古人书斋中并不少见,但不少是虚张声势,装潢门面的。著名外国文学翻译家戈宝权的“万卷书斋”却是名符其实,他积50多年的藏书,计有中外图书约两万卷。他说:“中国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读书,知识得不到;不读书,知识面不会广。行万里路,可以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感性知识。”因之,他称自己的书斋为“万卷书斋”。

无倦苦斋当代著名书画家钱君淘因为收藏着清代书画名家赵之谦“无闷”、包世臣“倦翁”、吴昌硕“苦铁”等3人的数百方佳印,遂从3人中各取一字,组成“无倦苦斋”命其画室。“无倦苦”蕴含哲理,以此名室,既可表达敬慕前贤之意,又有勉励自己钻研学问之志。

翁伯翔书法家

唐朝轶书法集评:

朝轶书法在谢无量与马一浮先生之间,得六朝人之风骨,如此年纪,能有此境界,殊为不易。 ——虞逸夫(国学家、诗人)

朝轶位书法家,而且是一位由学养朝着学者型提升的书法家,朝轶对待艺术的态度很虔诚,很单纯,很投入,而且比较彻底。他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到相同的印证,他的书法经历过狂野、张扬个性的阶段,很早以前,我就感受到朝轶身上优秀艺术家的品质,我坚信朝轶在书法上会获得惊人的成就,我更期待他大器晚成,经历应该经历的丰富的人生过程。

——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执行院长)

朝轶书法,能格调与技法兼善。此话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炫技者易伤韵味,倡格者又似荒笔墨。朝轶能同时把握方向感和方法论,这是素养和能力的证明。

——鲍贤伦(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朝轶其书敦厚而灵动,平正中笔锋每有玄机出之。夫书有法必依,又每有无法处。由气而引,由气而生,又所谓气息也。梁昭明太子云,文无气不立。书岂有异哉!朝轶治学之余,忽而兴起,或行或草,皆有文气氤氲之象。

——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朝轶尝以出世自居,念想世外桃源,在闹市里长吁短叹,殊朝轶不知十年笔耕,在京城所获甚丰,已然非当年川籍小生也!朝轶以出世之思,行入世之实践,书画已见青火之势,同龄一辈皆羡,朝轶来日有望,自不在话下。

——张铁林

唐朝轶能以不长的人生经历和学书时间便从某个局部较好地理解并把握了文化与艺术的精义,或许全凭着他的那份“遗貌取神”的本领,正像他读书、为文、做事,不尚“规矩”却能举重若轻。一如其个性,朝轶书艺尚虚、尚淡、尚古雅。他的书作一眼望去,疏疏朗朗,清奇散淡,一派天趣,无论完善与否,均无时下流行书风的那种做作或刻板。

——马啸(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无论是为文、为人、为书、为画、为事,对于朝轶,我们大抵是用不上期许和可能会这样的假设与客套,可以毫无疑问的说:朝轶一定是成的!才情大抵是对如朝轶这样的青年才俊最高的评价,但朝轶还是超越了这样的评价,才情只是他天生的一种必然,不用在才情上费力的朝轶就将全部的力量放在用功上,这就更让他在同辈中犹如玉树临风的感觉了,不居才而知用功,不傲物而又谦谦君子,如此的朝轶,当可以名士而期!不期而期!是为朝轶!

——一痴 (著名书法家批评家、书法网CEO)

朝轶很可爱,他的书画创作,非常自然地表现出了他的那种固执、天真与倔强,他的用笔,在笔画的转折上,不论是碑还是帖,都体现出了一种内心的执拗与坚守,这是一种对雅逸畅怀的坚守。朝轶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是一个能沉得下来、能进行精神驻留的人,他的笔墨中,既是与古人的某种精神对接,也是他作为一个当代文化人的某种精神焦虑,它所传递给你的,是一种精神的共振。他学何绍基,其实不是要学何绍基之形,而是遗貌取神,表面是在学何绍基,其实是在用何绍基来表现自己的精神意绪,来增加他书法线条的某种丰富质感而已!朝轶所学的远不止何绍基,比如晚清民国的沈曾植、马一浮甚至徐生翁等,其实他在本质上、骨子里还是谢无量、刘孟伉、张大千等巴蜀文人的那种精神遗绪。

——朱中原(《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书法理论家)

朝轶对马一浮书法的热爱令我欣喜,也更钦佩他的勇气,展读朝轶的书法,你可以想到一些字眼:比如安详、清俊、简雅,那是一种缓缓而来的感受,宛如涓涓细流,虽无骇浪惊涛的刺激,却沁人心脾,长久不竭,我觉得这样的感受也很重要而且很珍贵,即对于一个艺术的欣赏者,你的呈现使他获得了什么这很重要,从朝轶的作品中我感受到那种对文化的依皈,那种对今天把艺术作为技术的反省和修正,我觉得朝轶在做着一件可以用“伟大”来表述的事业,他用艺术和心灵亲近昔贤,当今天的学书者纷纷以技术为能事,而且以炫技为乐趣和本事,忘却了艺术的本来,忘却了“书以载道”,忘却了“书为心画”,那朝轶做的可以说是在“为往圣继绝学”的事业,那是一种对先贤气息的接近和坚守,是一种真正的传承。

——丁剑(《十公子》杂志主编、书法批评家)

朝轶作品中的那些小品,手札、题跋之类,更显精彩。应该说朝轶的大字主要是一种充实之美,注重气势和笔力。小字作品则更多一份遒媚劲健,意趣盎然。古人的小品往往一味重于飘逸,在审美上偏于秀美。清代帖学好追董其昌,一意妩媚,却于董书由颜真卿书法中得其体格少有察觉,故而越学越弱,陷入一种病态的审美。朝轶的作品虽也是雅逸隽秀一路,但他参合了篆、隶的笔意,在体格上尤以大气而显的通脱,使其又有一番新的气象,融质朴于流丽,含刚健于婀娜。直观的看,更显得古拙。细细品读,古意中有新意,一股书卷气弥漫其间。犹如一碗山间采摘的清茶,入口只觉清香,怡人甘甜自在耐人回味。小品书法入此境界者,惟见清人金农、赵之谦而已,二贤而下,朝轶直接其意,气定神畅,足与古人争一高下。

——谢权熠(《艺境》杂志主编、书法理论家)

按朝轶之学养、才情、风貌,我觉得其行楷更适于其心性的流露。其行楷作品能拙而弥古、疏而坚紧、篆籀行笔却能渗入唐人骨法,多骨丰筋,偶有翻转承接处也能精密峻拔。用笔果敢沉着却能温醇恬厚、透彻玲珑。在夸张处立体感多有聚合且时有凌空盘旋之姿,偶寄以作品以时代情怀,笔情墨趣在其心灵笔敦中张驰间张显玄机妙处。

——张平(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学术秘书)

唐朝轶的不同之处,就是从来不会如社会上某些人那般,把书法当做一种赖以生存的技术,孤立起来看待。而是把书法和自身整体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结合起来。朝轶擅作小楷,以二王小楷为法,但他没有刻意去体现法度上的尽善尽美,而更为注重精神气韵的表达,写得轻松随意,疏落大方。而书卷气息的自然流露,便使得他的小楷作品,具有了一种不激不厉,文质彬彬的特质。

——付德锋(书法理论家)

朝轶之书,实北碑与南帖在形式与精神上的和契统一。观其长幅大制,既有风樯阵马、偶显峥嵘之风骨、气度,亦有温润恬淡、连贯柔转之二王风神、懿范,一雄强、开张,一飘逸、隽秀;一秋风塞北,一烟雨江南,竟能在朝轶腕下相得融释,不亦一大创举乎?观其细作书札,则呈另一艺术面目尔。北碑之势,进而遁于唯精彩处露其秀骨,可见伯翔书踪;南帖之法,竟为朝轶所忘,直入“无法”之境也,其作面目恬静,人间烟火味道消弭,禅意纵横、天真烂漫,得弘一之三昧矣。盖其年纪既青,书道体悟臻如斯境界,真朝轶之幸也。吾等混迹社会之人,当自汗颜乎,亦当珍惜过隙之时光,潜心追摹矣。

——黄崇超

唐朝轶绘画辑评

朝轶出笔便脱俗格,尽得逸趣,此读书养气更兼先天气韵使然。作画贵有古意,康南海云:古意者有三,一曰真,二曰简,三曰朴。三者皆具自得古趣。朝轶笔墨由古人入,当是正途,书法立足,由此入画,笔笔写来,完成由书法到画法之转换,石涛上人有言: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朝轶力避俗径,从笔线中讨生活,领悟宾老诸前贤关乎笔线力学之教诲,自可入大明境界矣。

朝轶书画皆见古意之旨,画拙朴自然,无斧凿痕,虽尚显生,然格趣不俗,生后熟再返生,必登高境。朝轶书法天趣横生,笔老质朴,直抵古人心,它年必入辣拙老境,余深信不疑矣。

——程大利 (著名画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朝轶工书善画,取法明贤,能于心象之外,克臻法度,少年老成,愈见笃行之力,今日画坛能据德依仁,以道行者,朝轶乃余称为翘楚。

——吴悦石(著名画家)

中国画,尤其花鸟画是画学问,画修养,画人品,一生都要为此付出努力的事儿,况且还须天赋出众才行,朝轶具备以上诸素质,有学养、有诚心、有人品、路子正,故朝轶可画。写意花卉直从书法出。朝轶能书,此为最重要之一点。传统传统,讲究传承,而朝轶画承宾虹老人出,路也走得对。如今真心用心铁心探求艺术真谛者已不可多见,如古人笔笔考究者更是稀见,而朝轶能不畏危途,虔诚治学,堪令人佩!

——吴冠南(著名花鸟画家)

朝轶兄弟书陆放翁诗长卷,佳诗好字,相得益彰,展卷细读,如沐春风;朝轶好古,读书练字,京城十载,已有成就,勇猛精进,可期大成!

——范扬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朝轶的花鸟相比山水更具个人特色,从传统中来,以书入画,下笔沉着痛快,不落俗套,将书法的用笔很好地运用到绘画当中,有金石气,朴厚古雅,给人一种清新的面貌。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朝轶擅书法,精用笔,线条质实淳厚,又能灵动多变,故其山水,气骨雄健而韵致悠长。山石皴笔遒健自然,神苍骨腴。布景形势壮阔,气脉流贯,又能空简多变。烟云变幻,草木华滋,信笔写去,参差起伏,造化之妙,尽在笔端,绝无修饰,做作之时习。其笔墨简洁处,尤其意致超然。

其画每有长题短跋,如燕舞飞花参差于幅上下,或阐画理,或赋短句,无意中以书境添画境之妙,真文人画也。

花鸟不惟写形而难得意,故朝轶花鸟全以得势为主。枝叶萦纡高下,浓淡大小,向背明暗,一任自然,一气呵成。不以雕镂逼真为归。细加玩赏,神理凑合,善得花鸟之生意,兰草竹叶,线条多变畅达,尤得神韵,亦书法助画法也。

—— 楚默(著名学者)

庄子有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蜀中朝轶先生,颇得先贤东坡先生之风,游于艺,而浸于诗书,其书画出入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北铭南帖,无不熟之心手,亦如东坡云:退笔如山也。暇时潜心读书,经史子集,唐诗宋词,满腹于胸中。如此,读书之时甚于临池染翰之时也。不知者谓其无用,实浅俗之见也。书画者,读书乃正大之道,不知者,叛之者,皆不足道也。朝轶先生读书如此,必大成也。若溪恭之。

——周祥林(中国书协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朝轶的山水画新作,立足中国艺术精神传承,追求内美,在艺术语言选择上,他把书法与人文上的修养很好地用到他的山水画创作中,作品注重用笔的书写性与积墨法的运用,气象清厚和润,饶有书卷气息。

——王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朝轶习画,可作“以书入画”一解,以其多年书法的学养而作画,可谓取法乎上。其画远取白阳,下及虹庐、近师药窗,以书法用笔入画,力拔今人肆意涂抹习气,更从金石家绘画中体味用笔用墨的内美。故其先写花卉折枝、清供,再及山水,不为院派造型手段所惑,追寻笔墨正宗,一本文心雅意,有一种极其自信的书卷气息。

—— 许宏泉(著名书画理论家、画家)

朝轶为人为艺,皆葆有一种真率诚挚之心,故其书情画意皆存真实,为众人赏。朝轶书画兼擅,书法之内容多取佛教典籍《心经》、《阿弥陀经》等等,意以帖学一脉发之,方整中蕴藉温醇雅意,非长期浸淫书海者不能为,不可识其真矣。其山水、花卉笔法墨趣,亦以书写的状态一以贯之,清厚古雅,属文人画一格。

——魏广君(中国国家画院画家)

朝轶画作气格雅正,风姿华美,色墨交融,自有海派气象,山水近元人格,积墨处多有可观,是为士夫画也!其以书入画,自有寻常画家所不备的笔墨天趣,若假以时日,当更有大家风度。

——方辉(青年画家)

朝轶于画,用心用意可谓深矣。其意,与其书法同出于一辙,重内敛之美,即不喜时髦画风,也不甚留意历代画迹之奇巧浮华与匠作,而重“含道映物”与“澄怀味道”。能“含道映物”者是圣人,圣人历来稀缺,降之是“澄怀味道”,能此的人是贤者,贤者也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心向往之”者。

——王振羽(青年画家)

朝轶兄热爱传统文化,一直以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旨归,求古风、古意也是朝轶兄在艺术上的一贯主张,这非常难得!我与他交往,感觉到他为人安然有静气,其书画也是书卷清气荡漾于尺幅间。朝轶兄的花鸟师法晚清金石画派,朴茂遒丽,自非一般画手可比。而在山水画似乎更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情,他从书法线条入、从山川精神入,一下子进入了中国山水画最本质、最核心的领地。

——耀文星(青年画家、理论家)

朝轶的画不是追求外在绚丽华美的表现,而是一种灵魂静心的告白,用一颗真诚炙热的赤子之心去面对艺术,他不是很在意结果的完美,更注重过程的充实与畅快,正因为他的这种对待人生和艺术的态度,使他的画更有一种充实自然的内美,也让他在书法中积累的笔墨经验于绘画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他的画在时下画坛片面追求形式效果的画家中显得格外突出。

——李博(青年画家)

观朝轶书画近作,笔墨语言纯正、朴素,毫无烟火之气,以书法中篆籀用笔入画,极富金石味道,笔画间中正圆和、朴拙出新,于豪放中见精微,细微处见精神。他关照自然,对自然的真实物象细心揣摩,加以重构,淡化其表象的存在,强调内心的主观精神感受,笔墨间饱含真情,这也正是他率意放旷的个性使然。

——付振宝(博士、青年画家)

海翁书法作品价格

1、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2、张大千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3、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4、陈师曾

陈师曾(1876年3月12日—1923年9月17日),原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5、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大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悲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师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宾虹

栗宪庭书法

2003年12月,经韩国书画协会、韩国书艺教育联盟、韩国KBS电视台邀请,参加“2004年韩中师生书法艺术交流展”

2004年4月,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王屋山杯”中国名人书画大展书法组优秀奖

2004年7月,《毛泽东诗词》获第二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优秀奖

2005年10月,应邀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创作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005年中国、巴西国际书法交流展金奖

2005年“岳安杯”首届国际书法作品展暨国际书法论坛提名奖

2005年作品《无题》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创意设计优秀奖

2005年作品《裂》获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四届全国领带设计大赛”优秀奖

2005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学生美术作品年鉴》

2005年8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艺术展中获优秀奖

2006年作品参加四川省首届嘉州文化艺术节

2007年入选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一届国际临帖展

2009年作品《道法自然》入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创意设计奖

2009年12月,作品《古人论法》入展“全国首届普法万里行书画巡回展”

2010年2月5日,应邀为《华商报》整版题写“天地启新章”

2010年10月9日—11日,受邀出席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亚太空间设计师(2010·北京)国际高峰论坛”。

2011年5月15日—18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川音绵阳艺术学院、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家单位联合在绵阳举办“逸隆闲稿·何航飞小品邀请展”,。

2011年9月,北京宋庄栗宪庭图书馆设立“何航飞专架”。

2012年9月,作品参加北京宋庄“国际书象学社一届毕业作品大展”、入编《国际书象学社文献集》;出席“书象学派高峰论坛”。

2004年至今,多次组织策划全国各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民间美术大师、优秀民间艺人的艺术专题

2008年策划中国户县六老庵20世纪农民画代表艺术交流

2008年策划延安、绵阳、户县三地艺术家交流,并成功录制艺术专题片。

2009、2013年分别出版《画乡人·柳绪绪、何航飞集》、《逸隆问学记》

2009年策划“纪念刘天倪·艺苑名家《犍为清溪赋》长卷联展”

2009年任世界何氏宗亲总会“当代世界何氏书画家作品展”顾问

西部美术沙龙主要记录片:《六老庵美术组》、《人民艺术家柳绪绪》、《冯瑞梅剪纸艺术》、《冯瑞梅布堆画艺术》

关于本次书法家栗翁,书法家倦翁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