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书法与琴韵,题字书法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书法与琴韵,题字书法

书法与琴韵,题字书法

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琴韵,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来谈谈书法与琴韵的关系,并探讨题字书法的魅力。

书法是一门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技艺,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像古琴一样,它并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而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书法犹如琴声,蕴含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让人在观赏和书写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净化。

在题字书法中,书法家往往会以古诗词为题材,结合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创作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传统的痕迹,又有现代的创新,既有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情感。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题字书法成为了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

题字书法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和个性化。每一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通过题字书法的表达,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使作品更富有温度和韵味。题字书法也给了观赏者更多的联想空间,让人们从中领略到诗意和哲理。

正如古琴演奏需要琴者的修身养性与心境,书法创作同样需要艺术家的情感与理念。书法与琴韵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书法还是琴韵,都需要耐心与细致的态度,才能完成一幅令人称道的作品。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书法与琴韵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寄托情感、陶冶心灵的方式。而题字书法则是这种方式中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它使得人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去思考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书法与琴韵,题字书法,都是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一起欣赏书法与琴韵的美妙,感受题字书法的魅力,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与琴韵,题字书法

音乐是无形的。声音的艺术是表现人们心灵的时间艺术。书法则不同,它是有形的,线条的,可视的空间艺术,是表现静态诉诸视觉的艺术。千百年来,音乐与书法这两门艺术由于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差异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人们形成了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的固定观念。我们应该承认他们之间的表面差异性,也更应该看到它们之间实质上的相似点。我认为这两个门类的艺术是各艺术门类中结合得最为紧密的艺术门类。书法是“无形之相”、“无声之音”,是看得见线条,听不到声音的音乐。只有研究他们之间的联系,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两门艺术,从而更透彻地了解书法艺术的本质,进一步了解渗透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的音乐精神。一音乐与书法在整体结构和外部形态有一定的对应性。丁文隽在他的《书法精论·自序》一文中对音乐和书法进行了精辟的“何言乎书法近于乐也?夫书之精墨各具,犹乐之琴瑟诸器也。书之点画八法,犹乐之宫商五音也。书之有动静、柔刚、犹乐之有曲折抗坠;书的结构间架,犹乐之文采节奏也;书之有篆、隶、真、草,犹乐歌之风雅颂也;书家之有钟、王、欧、褚、颜、柳、苏、黄,犹乐章之有云门、咸池、夏商韶武也;深于乐者,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而不怒,柔而不懦,四畅交于中而行于外,言行动定而无不中节,深于书法者亦然”。可见书法与音乐艺术在使用材料、手法、结构、强弱起伏、节奏、韵律、速度的快慢,讲究神韵等等诸多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处。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篇富于文学性的散文体的书法精品,作品中所写的内容由先前的政治哲学提高扩展到了文学性散文,使书法艺术在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方面大大地增强,达到了一种平和自然、含蓄有味的境界。在不经意书写中随意而成,但不论用笔和结构都构成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反映出他的“修短随化,终期而终”的“返自然”的出世思想。这充分说明书法同音乐一样是适宜表现内心生活的艺术,适宜表现主观感受、意境、情绪、心境和气质的个性艺术。古人在评论李斯的书法艺术时说:“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其势飞腾,其形端俨”。讲究严格的平衡与对称、示人以强劲的骨力,表现出一种飞动的美。隶书讲究方笔直线,更讲究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化。它的行笔严格要求横平竖直。它的向上向左或向右挑起的笔势,又能在安定之中给我们以一种飞动的感觉。总之无论是篆书、隶书或其他,其再现性形象具有突出的概括性、韵律感。它受一个个字形的规范,却又在线条中贯注着感情的流动。这就与音乐作品中要求结构、句法平衡对称,节奏、旋律的起伏流动相对应。在书法艺术中有尚“阳刚”和尚“阴柔”的风格之别。尚“阳刚”之美者强调“骨”、“力”、“势”;尚“阴柔”之美者,强调“韵”、“趣”。前者追求“壮士佩剑”般的气势;后者讲究平淡、萧散、恬静的意境或“妇女纤丽”般的妍媚、柔婉之意。这就有类于音乐艺术中所强调的“大调”色彩的作品,要求色彩明亮坚定有力,宜于表现阳刚、积极向上,使人精神振奋等特点,小调作品讲究柔和、抒情、色彩暗淡,更宜于抒发人们内心不同的细腻之情。二书法同音乐艺术一样,讲究形式美。书法艺术特别注重形式美,真、草、隶、篆、行等五种字体特别讲究意境构造的形式美。“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态;“篆”简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贯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孙过庭《书谱》)。“形”在用笔、结构、布局等字体的变化上,有助于表现丰富多彩的“神”,而音乐艺术也同样讲究旋律、调式、调性、和声、节奏、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织体等等要素与手段的组合、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形式多种多样的曲式结构。如单一部、单二部、单三部、复三部、回旋曲式、交响曲式、变奏曲式、奏鸣回旋曲式及套曲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与人的感情活动构成种种的同构联系。如上下起伏的旋律与人们情感运动起伏相应,节奏的宽紧对应人们感情活动的张驰;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对应人们感情活动的强度及内心律动的关系……。总之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要求,形式、内容、符号与情感在审美关系上的和谐对应,使音乐和书法艺术呈现出变化无穷的意境。书法与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客观生活——“具象性”的手法相同,常常把再现性的因素溶解于表现中。如果你听了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或唢呐曲《百鸟朝凤》后,总会在脑海中对乐曲中大量穿插的“百鸟齐鸣”的音响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你欣赏管弦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你会感到身临其境,甚至联想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美妙的乐音越过人的耳朵渗透到心灵的深处,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引起灵魂的共鸣,使听者随着音乐起伏,眼前仿佛出现绚丽的色彩和画面。音乐的听觉可以通过联想而产生非常明确的视觉形象。如木琴短促的三连音使我们联想起疾奔的马蹄声,扬琴轻柔的层递声让我们想起摇曵动荡的涟漪。书法作品也有类于此。它常常也把再现性因素大体溶解在表现性中。如王羲之《兰亭序》中多次出现的“一”、“之”两字有着多样的变化,其基调始终柔和婉转,没有丝毫的枯瘦生硬或锋芒毕露的表现,使我们想起现实生活中柔嫩的柳条,新发的乔木,清翠的竹叶,清澈的溪流,自在的白云,婀娜的少女……,洋溢着鲜明的平和自然美。又如,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为杂志《红旗》封面书写的“红旗”两字,其中“红”字写得飞舞流动,一笔书就,如演员手中的红绸在空中飘动,节奏优美,连续迅速,更使我们从红绸舞联想到红旗飘飘。书法艺术和音乐艺术一样,从整体上使你产生一种情感,而其中的再现性形象大抵只不过是江中之月,水中之花,是变形的,模糊不清的倒影。这种影子的作用是为了用来引起联想、暗示意境、构成形式美,为总的抒情效果服务。三书法在空间里通过线条的书写运行,音乐则通过时间的流动来抒情。书法线条运行有类于音乐中旋律进行一样,都是在运动中抒情。音乐最擅长抒情,因为它是典型的时间艺术,而感情本身就是一个时间的流动过程。白居易《长相思》中说:“思悠悠,恨悠悠,”李煜《虞美人》中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诗都把感情比为悠悠不尽的流水。音乐作品“梁祝”更是如此。从梁祝二人三载“同窗共读”、“共嬉共娱”的幸福情景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离绪别情,直至“抗婚”、“哭坟”时的悲伤愤怒,“化蝶”时的幸福憧憬等等场面,说明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最擅长在音响的时间流动中表达感情,从而抒发人们内心生活的全过程。而作为空间艺术的书法不同于绘画雕塑(绘画、雕塑主要是由“面”构成中国画的线条)。书法艺术作为特殊的空间艺术则是由“线”构成,虽然最后也凝固在空间里,但在其挥运的过程中,都是似断还续贯穿始终的线。未书之时,如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说:“先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书成之后,则如姜夔《八屋书谱》所说:“余尝观右之各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一切著名的书法作品从本质来说都是点画振动,筋脉相连,在时间里流转着富于生命力的线条,和音乐一样,它运用于表现感情的过程中,在空间里通过线条的挥运进行抒情表现,这也是书法的最重要的审美特征。就音乐作品而言,包含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等心态的作品不枚胜举。如《梁祝》、《喜洋洋》、《黄河》、《二泉映月》等等。《二泉映月》从标题上似乎是对无锡明月清泉的描绘,实质上表达了盲人音乐家阿炳倾诉不尽的心酸和不幸之情。《梁祝》从梁祝同窗共读共嬉共娱的幸福情景进入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离情别绪及“抗婚”时的惶恐不安,直到“哭坟”的愤怒反抗之情及时而呼天抢地、时而泣不成声的悲惨之情……。而就书法而言,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说过书法艺术“能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掌握了书法的“笔墨技巧”又能“浚发于灵台”,那么书家笔下就会“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人们也可以借助书法艺术直接来抒发喜、怒、哀、乐之情,表达复杂多变的心情。“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愤、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栖达卑亢,壮猷伟气,一寓于毫牍之间”。(朱长文《续书断》)“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张怀瑾《书志》)人们内心情感之积虑郁结皆可以通过书法创造活动得以渲泄、净化,从而使心理情感获得平衡、精神得以陶冶。书法艺术还有改变人们心境的功效。“写《黄庭》则神游飘渺,书《告誓》则情志沈郁。”书法不仅仅是书法家抒发情感的艺术活动,随着感情旋律的变化,书法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意境风貌。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大败曹将张郃,凯旋归来之时意气奋发,用丈八蛇矛在战地崖壁上手书“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留下了两行瘦劲、潇洒、古拙还带点“莽状”的隶书以示功绩。王羲之曾在其姑母去世时写下了四十二字的尺牍。其书的圆浑、凝重极为质朴,且有古拙的隶书以示追悼。当我们欣赏毛主席亲笔写的《送瘟神二首》,通篇充满感情,体现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之妙,它使我们能够想起主席提笔时“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的感情。又如毛泽东同志手书《西江月·井冈山》中“山下旌旗在望”一句中,其“山”字的写法充满了古人所说的“含忍之力”,给我们一种坚忍不拔、凌厉无前的强烈美感。书法本身通过书家笔法墨韵(浓淡、干湿、间架、行气章法及运笔的轻重和书法者的情感变化来表现迅速、机智、秀丽、严正险劲、流动、勇敢、愉快等等调子的有机节奏,给我们以无穷的想象和品味。祝枝山在《离钩书诀》一文中关于书法艺术能言情达意时道:“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平而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气之清和肃壮、奇丽古淡互有出入”。诚如斯言!四书法与音乐的抒情内容都有其宽泛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种类型性的但又具体感性的情绪。音乐抒情内容是概括性的,所表达的情绪是类型性的。正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个曲子中找出其表现的具体内容,也不必在各个书法作品中找出其具体表现内容。琵琶曲《阳春》呈现出的是活泼清新的旋律,鲜明跳跃的流水板的节奏,带有回旋性的变奏曲式结构,表现出明朗、热烈、轻松愉快的情绪。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两句话,是我们在风和日暖的春天里欣赏秀丽明媚的自然景色,常常可以感觉到的。全篇作品虽是一个有许多不同的字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但始终有一个相同的基调,就是一种赏人心神的平和自然美。书法艺术突破了自己表面的形式的局限性,来表现看得见,听得着,感觉得到的客观生活,从而把握艺术的内在真实。书法艺术虽是给人看的,但可以使我们感觉和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音乐给人听,也会让人在听中想到形象的画面。书法是“无声之音”。“书法近于乐”的观点,更接近于书法艺术的本质。

书法与琴韵钢琴曲

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分析 摘 要: 汪立三先生是一位对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创作为当代中国钢琴音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以简述他的创作特点为依据,分为四个方面细致地阐述了其作品在演奏上所具有的特点与风格,并将其与西方乐曲的奏法进行了简要的比较分析,旨在弘扬中国钢琴音乐文化。 关键词: 汪立三 钢琴演奏 特点与风格 Abstract: Mr. Wang Lisan is a pair of piano music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influential musicians and composers. His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iano music provides a valuable experience. This paper outlined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cre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areas carefully described its work on play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and a brie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estern musics playing method, it aims to promote Chinese piano music culture. Keywords: Wang Lisan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piano playing 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汪立三先生一直以其独创的音乐语言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而独树一帜,在中国乐坛和国际乐坛享有盛誉,是我国当代一位很了不起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具有现代化与民族传统相结合的特征,向来不拘一格也不囿于哪家哪派。我们在演奏中要注重作曲家个人创作风格的特色,如歌唱性、音乐叙述的感召力及色彩的变化等等。鉴于以上论述,我对汪立三先生的钢琴作品演奏的分析分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音色 音色是钢琴描绘意境,渲染情绪,揭示韵味,塑造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演奏者理解表达能力优劣,色彩感觉浓淡,艺术造诣深浅的显著标志。中国钢琴曲的特殊音色问题,多半是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汪立三先生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弹奏时模仿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表现中国音乐的民族神韵是演奏中必须着力注意的问题。例如弹奏《兰化花》时,我们不能不想到西北民间音调的特色,所以弹奏时应用手指指尖顶端部位,自第二关节以下与键盘基本成直角状的触键,所发出的声音透明而单薄,这种弹奏方法适合表现这样地方风味的音乐特色。再如《他山集》中“书法与琴韵”的演奏不能不考虑到对古琴音色的模仿,那是有虚有实的音色处理。古琴的按音与走音,形成了实于虚的两种基本性质截然不同的声音。实音肯定,虚音飘忽;实音明晰,虚音幻想。演奏者应细心琢磨古琴在演奏这类效果时的基本音色,音与音之间的相互关系,音的长短与强弱,以采用快触键、慢触键、用指面摸、浅触键等等不同的指触来获得特定的音色。为了获得这种特定的音色,我们一定要分析清楚哪些音是真实的就如同“按音”,哪些音是虚幻的就如同“走音”。只有分清实音与虚音,多方面因素互相结合,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演奏出原汁原味的.“中国化”。 二、装饰音 汪立三的音乐作品中装饰音颇多,皆与民族乐器演奏的特点有关。例如《兄妹开荒》演奏时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大量渗透于主题旋律的小二度特性音程作装饰来追求民族化的音响效果,用它来表现陕北的地方特色。此类似的装饰音在《他山集》中的“民间玩具”也有很好的体现。我们在演奏时应把曲中所表达的童年稚气、幽默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部分的装饰音皆与曲中韵味有关。除以上的装饰音形式外,还有前装饰音。如《他山集》中的“山寨”里有大量前装饰音的运用来表现西北险峻的山峰。演奏前装饰音时应有实音和虚音之分,在这首作品里表现大山就应把装饰音弹奏得重一些、庄严一些;而在演奏《兰花花》的前装饰音时就应略微轻渺一些,获得类似滑音的效果,从而表现兰花花主人公纯洁、善良的内心世界。 三、指触 对于演奏中国钢琴曲,没有不同于两方面钢琴音乐的特殊触键。中国钢琴作品与外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方法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当然这里所讲的演奏方法是纯技术性的。一般凡能够弹好外国乐曲如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作品,就能够弹好中国钢琴曲。既然如此,能弹好外国作品就肯定能弹好中国作品吗?当然不是。例如演奏汪立三的一首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特色的《他山集》中的“书法与琴韵”,除了对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必要的了解之外,你还一定要知道古琴的真正音色是什么样的。你可以不必刻意追求模仿原乐器的声音,但你应该尽量发挥钢琴的表现力,追求古琴“清、高、淡、远”的意境。所以演奏时常常需要用指面多的部位极轻地抚摸琴键,恰如弹奏古琴时的“抚琴”一般,从而产生极轻柔极虚空极缥缈的音色,如同古琴的泛音一样。这应该大概属于演奏中国钢琴曲比较特殊的触键吧。 在演奏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时,尤其是要表现意境要求多的作品时,更要注意弹琴要“弹到点”。深厚的声音自然要求把琴键弹“深”。例如《东山魁夷画意》中的“涛声”,为表现主人公对事业坚定的信念,触键必须深并要直截了当,这样才会有果断的声音来表现坚定的信念;再如《他山集》的“山寨”,为表现节日气氛、酒后歌舞的欢乐情绪,弹奏右手的十六分音符时要直截了当的触键,同时轻巧的声音要在触键的过程中找到它的音点,千万不要压着弹,否则会影响音色,破坏音乐内容的表现。 四、踏板 论述钢琴演奏不能不谈到踏板,因为它是我们乐器演奏的灵魂。无论演奏西方钢琴曲还是中围钢琴曲,踏板的使用一般都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以作品风格为依据。 第二、以声音色彩的需要为依据。 第三、以和声进行为依据。 演奏中国钢琴曲除了遵循以上三项原则外,更应注意踏板使用的特殊方法。由于中国钢琴音乐传统意义上的五声化与现代意义上的音集化使踏板的使用成为更奥妙的学问。但汪立三的钢琴作品谱面上几乎没有踏板使用的任何标记,是不是作者不太注重踏板对演奏作品的重要性呢?当然不是。事实上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在演奏汪立三的很多作品如《东山魁夷画意》和《他山集》时,不同的踏板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音响,可谓变化无穷。自由多变的踏板可谓“大法无法”,每次演奏可以使用不同的踏板以改变音响色彩。对于汪立三的钢琴作品常用的踏板有如下四种: 第一、合。将不同音区的音响全部混在一起,以达到共鸣混沌的综合音响。 第二、分。将不同音区的音响用踏板加以区别,以显示他们各自的特征。 第三、为表现旋律性乐段时,踏板作为紧接手段。 第四、在表现空旷、辽远、寂静的音响时用哑键按住新的不发声的琴键,再用踏板的替换衍生出既属于该音集又不属于该音集的新音响,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山谷里空响的回声。例如《他山集》中“泥土的歌”的赋格部分。 演奏《东山魁夷画意》中“湖”的宣叙调处应注重踏板运用的变化。左手低音声部应用踏板保持它,但中音区和弦与旋律一起换和声时,为了避免噪音,应该更换踏板。低声部虽要突出但要柔和一点,旋律要弹得柔美但要突出,这时的踏板应该采用“四分之一”踏板,这样用的结果是一点杂音也没有。注意在踩踏板时不要加重音,把旬尾收好。低音声部弹得微浓一些,中间声部和弦轻一些而旋律要突出一些,好像漂浮在所有其他的层次之上。当然这种音响效果要求有极度灵敏的手指和听觉。 汪立三先生的钢琴音乐创作,思想情感深刻,想象丰富,技巧成熟,并大胆探索新技法,创作个性突出,题材风格多样化,实实在在地用钢琴音乐弘扬了中华文化,扩大了钢琴这件乐器的音乐表现力,使我们通过演奏汪立三的钢琴音乐作品更深入地了解到钢琴这件西洋乐器表现中国音乐的形式,使我们的演奏真正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汪立三先生个人独创的艺术风格、精神和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中具有深远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他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

题字书法

题 款宽识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占有相当主要位置,如对正文几十遍上百遍地琢磨,反复构图,而到题款时却草草收笔,形成虎头蛇尾,神气韵味会大为失色。由此可见,款识的好坏是不可忽视的。(一) 上 款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如只是一张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名字的上款。此称单款。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 + 称呼 + 谦辞1、 长 辈: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称某某同志,某某先生,某某方家,某某女士,某某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辈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请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如:玉楼先生清赏、治贤方家正笔。2、 同 辈: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某某同志,某某书友,某某仁兄,某某同窗,某某大兄,某某贤弟,某某小妹,某某小弟,某某学友等。这里应注意,一般俗称不宜题款,如:某某大姐,某某二哥等。在称呼的后边还可以加上谦词,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书等。如:晓华书友惠存 . 永明贤弟雅属3、 正文出处: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题目,在提款时应这样写:王勃滕文阁序句 杜甫诗客至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和名句,如:“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可以省略正文出处题款。(二)、 下 款时间 + 地点 + 姓名(字号)+ 谦词1、 时间:公 历:一九八五年五月农 历:乙丑年榴月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二 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四 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七 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一至三十称下浣。如:甲子年桂月上浣。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1、 地 点:题款时如落书写地点,用雅称而不用俗称,如:书于北京西城肉食店,这类属于俗称地点,但是如:题于京西早春堂,书与鸿宾搂等是可以的。2、 署 名:署名时可以写姓名全称,也可以只写名不写姓,或题字与号。如:杨再春,再春书,燕山墨人书。3、 写给长者、专家的作品在姓名之后可以加上书奉,奉书、敬书、恭录等谦词。所书作品内容是伟大,领袖的名句或名作,在姓名之后可加敬录、敬书等谦词。下款的完整题法应是:“乙丑年杏月下浣於古风唐杨再春敬书”。正文是甲骨、钟鼎、汉隶的古文字,题款最好用行楷或楷书。不宜用正文的字体或狂草,如果正文是楷书、行草或狂草,那么题款时的字体最好是用行书。题款字体应小于正文,以便协调一致。,三、 印 章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正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1、 引首章(随行章、闲章)这是印章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形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混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引首章还包括如下几个内容:(1) 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一九八五年等。(2) 月号章:何月、谷雨、盛夏等(3) 斋号章:墨人居、瑞德草堂、积字阁。(4) 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情趣、师古不泥、勤笔补拙、心画、师法、精勤、书德、百寿、福寿、百通而后、墨香、梦笔生花、观远、江山如画、悟法。1. 腰章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余太多,可以加腰章、内容多半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形印。腰章比引首章和名章还要小一些,一般是小园。小长,小方形。2、名 章:名章一般分为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隔一个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书法作品的幅识和款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留心多看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并将一些新颖的章法与款识记下来,反复临写,到创作时便得心应手了。

张延龙书法

3、郭连贻

郭连贻:生于1930年,山东省邹平县人。布衣学者,著名书法家,家境贫寒,19岁参加解放军,1970年参加林园,志愿得以发展,在滨州被称五老之一。

斋号“漏月轩”,取屋顶洞开有月光筛下之意。布衣学者,曾编纂《邹平县志》,先后撰写《邹平诗苑溯古》、《范仲淹流寓考》、《段成式乡贯应从邹平说》、《义和拳在邹平起事始末》、《朴学大师成瓘》等文。

幼习书法,初学赵孟頫、颜真卿诸帖,后学李邕《麓山寺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米芾墨迹,至中年习北碑《张玄墓志》、《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

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法》、《中国文化报》、《书法导报》、《大众日报》、《艺术中国报》、《滨州日报》、《大众日报书画版》等发表。

现为山东省文史馆研究馆馆员、滨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滨州市政协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4、王登民

王登民,男,汉族,1956年3月生于山东博兴。自幼酷爱书法,从师于中国书画院院长赵白瓮先生,后精心临摹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之手笔,曾先后在省、地、市级举办的书画展中获奖,被山东电视台《大家名家》栏目作以专题报道。

5、赵立波

赵立波,原名赵利岐,斋号汲雪居、耕砚楼。山东滨州人。中共党员。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现为文化中国签约书画家,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永久学术顾问,中国硬笔书协会员,滨州市书协会员。

古琴和书法

琴棋书画四大雅致。选哪一个都行。具体要着自己的擅长。因为书法和古琴都需要天赋,否则学起来很苦恼。书法需要对图形艺术有审美天赋,要求手的机械模仿能力强。古琴,要求很好乐感,很好音色、音阶分辨能力。

关于“书法与琴韵,题字书法”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