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曾熙书法,沈曾植隶书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曾熙书法,沈曾植隶书
曾熙,字文敏,江苏无锡人,现代书法家。他自幼酷爱书法,师承于郑板桥,潜心研习,精进不已,终成一代宗师。
曾熙的书法作品,以行楷著称。他独具匠心,秉持传统之精髓,又不失创新之意。他笔力雄浑有力,墨迹挥洒自如,给人一种力量与震撼。尤其是草书,曾熙的草书功力更是非凡。不拘一格,狂放豪迈,草书作品中蕴含着他对自由、独立的追求。他的草书作品不仅字迹潇洒,更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社会的思考。
沈曾植,字铁书,河南新乡人,为现代隶书大家。他承袭了唐代颜真卿的隶书之学,独创了一套个性鲜明的书法风格。他的隶书作品,笔画骨韵分明,布局严谨有序,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他注重书法的气势,力求在字体中表达出权威与尊贵。
曾熙与沈曾植,两位书法家都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一方面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注入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时代精神。
曾熙和沈曾植的书法作品,都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个性。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他们的笔触在纸上跃动,凝聚了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传达着他们对美的追求。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抒发。
曾熙和沈曾植的书法作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艺术成就,更是一部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珍视这些书法作品,传承他们的艺术精神,让他们的艺术与思想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发光发热。
曾熙书法,沈曾植隶书
曾熙(1861.11.19~1930.7.4)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季子,号俟园,晚号农髯,山海楼主人。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石市乡石狮村)人。出生于衡阳县石市乡石狮村,逝世于上海,归葬于衡阳市衡阳县石市乡岘塘村。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
曾熙出生贫寒,两岁丧父,靠母亲为人缝补浆洗,艰难度日,外舅时常接济,并启蒙识字。自幼聪慧,刻苦勤奋,故里至今流传“囊萤照读”的故事。八岁能吟诗赋对,为人代写春联,在邻里周边有“神童”之誉。二十岁中秀才,三十一岁中举,四十三岁殿试中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兼任提学使,弼德院顾问。
甲午战争,曾“投笔从戎”,抗击日寇。《马关条约》签订前夕,积极参与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遭到清政府的排斥,于是,转为“教育救国”,先后两次应湖南当局聘请回湘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并担任湖南教育学会会长、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监督,被誉为“南学津梁”。
晚年绝意仕途,孙中山偕同曾熙的好友谭延闿二两度登门拜访,请他出来共襄国是,均力辞不出。
辛亥革命后在湖南家乡闲居,后受李瑞清之邀赴沪鬻字画,授门徒为生 。
书法造诣极深,康有为将他的八分书与何绍基并提,沈曾植、陈三立、谭延闿、胡光炜、马宗霍等书法名家均有很高评价。晚年兼学绘画,倡“书画同源”之说。
书画界名声显赫,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张大千、谢彬、康和声、萧迁、马宗霍皆出其门下 。
1929年全国第一届美展和第四、第五届中日绘画联合展,均有精品展出。30年代,他的一幅墨梅被推选参加柏林中国名人画展,刘海粟将其编入《中国名画辑》 。
著有《左氏问难》十卷、《春秋大事表》二卷、《历代帝王年表》二卷、《和陶诗》二卷及《书画谈艺录》、《诗集》、《文集》各若干卷 。
2006年,湖南开展“遴选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活动,与齐白石、沈从文、田汉、丁玲、章士钊、徐特立、周立波、贺绿汀、翦伯赞(位居第三)获选。
曾熙书法对联拍卖价格
这幅画8平尺 成交价6万左右。每平尺8000左右 ,因为无法查到书法得价格,根据推算书法的价格应该在1500元左右 每平尺。题识:1.物外洞天,甲午冬月大雪节,刘峰画于津沽。
2.刘峰画。
钤印:1.刘峰、悠游山水间、登高、青山依旧水
2.刘峰
曾熙篆刻
中国著名十大画家:顾恺之、赵孟頫、米芾、吴道子、朱耷、徐渭、董其昌、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
1、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是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品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晋帝相列像》、《桂阳王美人图》等,其中画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堪称珍品。2、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解鉴赏。
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3、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4、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5、朱耷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6、徐渭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7、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
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8、张大千
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景星学社社员,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
先后拜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主攻魏碑,兼学行、草、篆、隶等体。1983年4月2日,逝世。代表作品《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9、齐白石
齐白石,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10、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其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1953年9月26日,病逝,享年58岁。
沈曾植隶书
沈曾植(1850~1922),清末民初的大书法家。书法风格多样奇特。曾熙的评语最为人称道。曾熙评曰:「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又曰:「惟其下笔时有犯险之心,所以不稳,字愈不稳则愈妙。」(见马宗霍书林藻鉴)。章士钊评为「奇峭博丽」。沙孟海说:「开千古未有之书境,沈曾植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
决定一个书家成就的大小,大约可从三方面去认识:(一)学习碑帖的广度。(二)对传统体会的深度。(三)思想的高度。三者均强,发挥创造,必是杰出的大书法家。而其中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对艺术的认知,也影响了成就的高低。艺术的可贵在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生命。而创造要植基在传统的基础上,沈曾植的成就正是表现在创造上。古今书家风格样貎往往只少数几种。沈曾植的书风多样,在书史上恐怕只有少数书家而已。
艺术的本质在抒情写意,表达个性,有无独特的风格是区别书家或书奴的标志。临摹重复别人的个性就没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风格,而重复自己的风格也是懒惰的行为。既是创造每件作品应有所追求。沈曾植不断的自我突破,常注入新的书风,风格不断的变化发展,这是沈曾植了不起的地方。
沈曾植学书的广度,可以说无碑不学,无帖不临,这可从他的书学主张「碑帖结合」看出来。碑帖各有特色,他融合古今,泯灭南北分歧。学的多如不能消化也无益,这就要有取舍,要有高度的思想见解。
沈曾植早年学黄山谷扞格不入,中年学锺繇始得其法。因主张碑帖结合,而校官碑是沟通篆隶,敬使君碑是沟通南北的关键碑版,如果对传统书学没有深入瞭解,没有认知的高度,空谈碑帖结合是无益的。沈曾植以二爨的笔法一洗千年来写章草的俗笔。认为二王行草,千年来已被写烂了,必须另辟蹊径才有出路,这种思想的高度是他成功的因素。他成功的创造了以北碑方笔侧锋入行草,创造了奇峭博丽的书风。马宗霍说:「其如索征西所谓的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极缤纷离披之美。」沙孟海说:「开书坛古今未有之奇境。」
沈曾植思想的高度从何而来呢?沈曾植是清末民初的大学者,书法的成就与其治学有关。康有为、王国维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他俩最推崇的人是沈曾植先生,其学问之渊博可知。王国维称其「综览百家,旁及二氏,一以治经史之法治之。」王蘧常说:「师之书法,雄奇万变,实由读破万卷而来。」书家的个性气质与审美趣向影响书法风格很大。个性气质受学养的影响。所谓「气质变化,学问深时」,审美趣向也随著学识增进有所变化提升。
沈曾植以治学方法治书,晚年治儒、玄、道、释,其美学思想也受这几家影响。儒家的「仁」、「中庸」、「中和」思想。魏晋玄学的「个人自觉」、「洒脱韵致」。释家的「空」、「无」意识。禅宗的「静」、「悟」观念。道家的「无为」、「自然」、「消遥」等思想。互相参杂、渗透、表现出折衷融合的现象。贯众法为我法。一旦顿悟,遂一空依傍,变化无穷。
沈曾植表现在书法作品上体现出多种风貌,表现出折衷融合的思想。异体同势,古今杂形,起收笔用帖的笔法中段用碑的厚实。横画用内擫写的细,竖画用外拓写的粗,捺笔带有隶书、章草、汉简的笔意,下笔犯险欹侧刻意求生,字字独立付与结字更大的造形自由。方笔本不利行草,然圆笔温和丧失生命激情。沈曾植以北碑方笔入行草,可谓独辟蹊径。在尊碑的时代风气下不随流俗,主张碑帖结合,思想上更进了一步,可说一扫二王变法以来千年的行草书风,重振带章草隶意的古行书书风。认为汉简可沟通各种书体。
时至今日碑帖结合及以古为新之出土文物(秦汉简帛)的书写仍是书坛两大创作主流。
周敦颐书法
爱莲说是我国北宋学者周敦颐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它的这部作品有独特的文学影响,人们创作出来关于这首诗的硬笔书法作品也非常精美。下面是我整理的爱莲说周敦颐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爱莲说周敦颐硬笔书法图片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爱莲说周敦颐硬笔书法作品图片 自:自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爱莲说的创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人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赏析《爱莲说》,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就是作此感叹吧。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关于曾熙书法,沈曾植隶书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