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在茫茫网海进入到我们的网站,今天有幸能与您分享关于唐朝书法家(唐朝书法家排名)的有关知识,本文内容较多,还望您能耐心阅读,我们的知识点均来自于互联网的收集整理,不一定完全准确,希望您谨慎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就开始介绍唐朝书法家(唐朝书法家排名)的相关知识点。

唐朝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朝,书法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楷书鼻祖”的颜真卿更是成为了唐朝书法家中的瑰宝。

唐朝书法家(唐朝书法家排名)

颜真卿是唐朝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他的楷书被誉为“天下第一”。他的作品以气势磅礴、笔力遒劲而著称,尤其是《颜勤礼碑》、《唐太宗御书乾封宫》等作品,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除了颜真卿,柳公权也是唐朝书法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亦擅行书,其作品以笔法婉丽、构图严谨而闻名。他的名作《柳公权柳公综碑》被誉为唐代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在唐朝书法家中,还有如欧阳询、怀素、褚遂良等一众大家。欧阳询以行书著称,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简练,给人以清爽醒目之感。怀素则以草书为主,作品中充满了自由奔放的艺术力量。褚遂良则以隶书著称,其作品行笔舒展、婉转优美。

唐朝书法家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对后代书法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艺术风格、笔法技巧都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

唐朝书法家们的杰作使中国书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方面展示了卓越的才华,同时也为后代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唐代书法家的光辉成就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唐朝书法家(唐朝书法家排名)

唐代书法家有韩滉、徐浩、颜真卿、魏仲犀、邬彤、怀素、褚长文、皇甫阅、韩方明、柳宗元、刘禹锡、方直温、马玉章、李中丞等等。

中国书法发展数千年,而书法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利。有的办班者或教学者受利益驱使,其教学也多不得法,往往只是表面热闹而已。

古人学习书法,与今天大相径庭。他们从小就有家传师承,或在私墅里接受基本的书写训练,长大后要想进一步提高书法水平,除自己临习钻研外,那就要去拜师学艺。

唐代书法家张旭视笔法为不传之密,非天资聪颖者不传授笔法,不愿对牛弹琴。很多人想师从他,都碰壁而归。每当人们向他讨教书法时,他总是大笑,拿起笔来便作草书,三纸五纸,乘兴而散,对笔法终不言一辞。

参考资料:人民网-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如何教书法

唐朝书法家都有谁

书法家就是擅长书法的人,也是具有汉字书写能力的人,而且是可以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那么唐朝著名书法家有哪些呢?1、 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等,唐朝的书法家有很多,唐朝时期的文化发展比较迅速,书法家和诗人都比较多。2、 欧阳询的代表作品有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欧阳询对书法有独到的见解,被世人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3、 柳公权代表作品有《金刚经》、《玄秘塔碑》等,他的字被称为柳体,写出来的字工整有气势,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很多古代的名人对其评价都非常高,当时在民间就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4、 颜真卿和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他在书法史上是继二王之后评价最高的一位书法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等,其中《祭侄稿》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唐代的书法家有很多,书法的发展比较繁荣,但是并不是代表因为唐朝的商业垄断,书法以及艺术的发展是和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的,更多的是书法家的辛勤历练。

唐朝书法家张旭

张旭是唐朝的书法家。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_的剑舞并称“三绝”。张旭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书法思想方面,张旭崇尚师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寻找灵感和启发。在张旭眼中,一切的自然物象、一切的生命之迹都是师法自然的对象,都能激起其创作的灵感。

唐朝书法家排名

唐朝的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张旭、虞世南、怀素……

颜真卿,骨气劲峭,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询八体尽能。在字的特色上。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二王一路。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变幻莫测的狂草来,不避危险,体势劲媚,行以篆籀之笔,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欧阳询,云雾轻宠之势,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史称“草圣”,安排妥贴简单说说,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风神严于智水,因此、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伤于清雅之致,森森然若武库矛戟;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化瘦硬为丰腴雄浑,其状惊世骇俗。”~柳公权:唐代书法家,工楷书,字体端庄瘦挺,自成一家,世称“柳体”。初学者多攻习之。传世碑刻有《玄秘塔》、《金刚经》、《神策军碑》等。

张旭:唐代书法家,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怀素继承和发展他的草法,而以“狂草”得名。碑刻有《郎官石记》,草书散见历代集帖中。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早年偏工行草,晚年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传世碑帖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

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出名。存世法书有《自序》、《苦笋》等帖。

唐朝书法家李邕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 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 作为行书碑文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称赞“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基本介绍 本名 :李邕 别称 :李北海,也称李括州 字号 :字泰和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苏扬州 出生时间 :678年 去世时间 :747年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撰写碑文,精通书法,北海如象,书如其人,巨大影响,个人作品,《李思训碑》,《麓山寺碑》,人物评价,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轶事典故,酷滥,鬻文获财, 人物生平 李邕,唐代书法家,广陵江都(扬州江都区)人,一说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这一年,中国诗坛上的两位巨星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齐州(即今济南市),并且游踪齐鲁,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到来的讯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北海,即今山东的益都。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连日赶往齐州与杜甫会面。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时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杜甫此时才是个33岁的后生,名声远没有达到诗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识珠,他已经预见到了这颗新星的万丈光焰。可惜他没有看到。 会见的欢宴就安排在新建的历下亭上。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李白这时也在齐州。天宝三年,他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结伴东游。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极宫受道录,不知是道规使然,还是没有接到请帖,或许还有其他原因,这位极善饮的诗人没有来喝这杯酒,否则历下亭上一定会留下李白的诗作了。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李邕愿意结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载:“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李邕鬻文获金,可以用来支付他结友交游的巨大开销,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总有手头拮据的时候。每逢这种时候,他就有挪用公钱之嫌。杜甫和李白在天宝四年分别见到李邕的时候,他身上刚刚发生了一段死里逃生的故事。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回归长安,车驾路过汴州。李邕从陈州赶过来谒见,并接连献上几篇辞赋,深得玄宗赏识。于是李邕就有点飘然,自我吹嘘凭自己的才华“当居相位”。那时李邕只是陈州刺史,这话说得忒大了点。偏偏这话叫中书令张说听见了,不久李邕在陈州任上挪用公钱事发,张说将旧账端出。两笔账一块算,下狱鞫讯:罪当死。这时候幸亏有个叫孔璋的许州人上书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写的真是好,打动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贬为钦州遵化县尉。而孔璋流配岭西(现今广东)而死。这两个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终没有见上一面。孔璋的奏疏基本概括了李邕的生平功过。这篇情真义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传奇色彩,尤其让仕途失意、蔑视权贵的李白景仰。李白也深怀济人之心,有着散尽千金的豪爽,来到齐鲁之邦,他自然要去拜访这个传奇中人。就在天宝四年,他们相见于益都李邕任上。李白时年44岁。李白在益都听到了另一个李邕见义而舍己相助的传奇故事。这里有一个女子,丈夫被人谋害。女子持刀复仇,刺杀真凶而获狱,罪当极刑。这时候李邕奋不顾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写下了叙事乐府《东海有勇妇》:“学剑越处子,超腾若流星。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荣光。” 送别杜甫和李白后两年,李邕就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事情是这样的,狂傲的李邕并没有听从孔璋“率德改行”的忠告,又一次把手伸向了公钱,“奸脏事发”,但这不足以断送他的性命。真正的原因是,远在长安京师的左骁卫兵曹柳绩与他的岳父杜有邻不睦,污蔑杜有邻妄称有占验之能,交构东宫,指责皇帝。这本是信口开河之谈,无凭无据之辞,却被李林甫抓住,严令审讯,查出柳绩是祸首,却莫名其妙地将柳绩连同他的岳父杜有邻一同杖死。审讯中查出李邕曾送给柳绩一匹马,便以“厚相赂遗”受到牵连,又因李邕与淄川太守裴敦复有私交,裴敦复曾荐李邕于北海。裴敦复亦遭到株连。心狠手毒的李林甫立刻责令他的两个爪牙驰往山东,将李邕、裴敦复“就郡决杀”。李邕已有七十高龄。 这已是天宝六年的事了。时李唐王朝被李林甫搞得朝野一片白色恐怖。李邕不畏惧死亡,屡出诤谏之言,武则天时他拜左拾遗,在朝堂之上当着则天皇帝的面,就敢于和御史中丞宋璟一同指责则天皇帝的心腹张昌宗兄弟以权谋私。武则天想发火,但是没有发作,沉吟了半天,竟应允了宋璟、李邕的批评。这就是孔璋所言,“往者张易之用权,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可见李林甫为排除异己,绝杀李邕等有识之士的残酷,甚于武则天之于来俊臣。 对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绝,他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 李白愤怒之极,感叹之极,他大呼:“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俱往矣,我们讲叙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故事,仍是一歌三叹! 主要成就 撰写碑文 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诗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精通书法 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在国小高年级和国中的写字课本就采用李邕的书法字型,作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课本。相信不远的将来,李字也像王字一样丰美全国。 北海如象 李邕能诗善文,工书法,尤擅长行楷书。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一生共为人写了八百篇,得到的润笔费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英才,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他人。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鑴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李邕《晴热帖》 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李邕的书法艺术,在当时与后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为人和才情更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亲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学的人,为官遭贬,后专心学术,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李邕天资聪慧,幼承家学,少年时以擅长辞章而闻名。但他在仕途上,却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竟被酷吏活活打死。 书如其人 “书如其人”,李邕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人格的写照。他的书法初学右军,又参以北碑及唐初诸家楷书及行书笔意,变法图新,形成了他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宣和书谱》云:李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夫人之才多不兼称:王羲之以书掩其文,李淳风以术映其学。文章书翰俱重于时,惟邕得之。当时奉金帛而求邕书,前后所受钜万余,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观邕之墨迹,其源流实出于羲之。议者以谓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于实也。杜甫作歌以美之曰:“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为世之仰慕,率皆如是。 唐李邕书臧怀亮墓志 巨大影响 这可以说反映了李邕书法的创新风格和在当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李邕的书法主要以碑版为多,高似孙《纬略》记载他所书碑版达八百通之多。他所书碑版几乎都是自己撰文,甚至还有说他亲自镌刻的说法(见何良俊《四友斋书论》)。 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杜甫与李邕是同时代人,其诗决非过誉。 个人作品 李邕有自撰自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数种碑帖,影响最大的要数《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 《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又称《云麾将军碑》。 李邕书李思训碑 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立碑在陕西蒲城县。 此碑用笔瘦劲,方圆兼备,字型略呈斜势,而不失庄严,奇险中更见其稳健。这种豪爽雄健之气是东晋二王以来的行书所没有表现出来的。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碑额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原石在长沙岳麓书院。今有宋拓本传世,此碑是最能体现李邕成熟的行书风格的代表作。古人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明董其昌《跋李北梅缙云三帖》中语)的说法,这是唐代书法家中惟一一位让后人将其与书圣王羲之比肩并立的人物。所谓“北海如象”,大概就是指他的《麓山寺碑》这一类行书的风格特征。如果说《李思训碑》于豪爽雄健之气中尚透出一股风流潇洒之气;《麓山寺碑》则可说是雄放苍老,稳健奇崛。这种风格的形成,得之于他对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更在于他有大胆创新的精神。他将二王一派行书的灵秀与北碑的方正庄严巧妙地糅合起来,吸收南帖的灵活多变,而不取其柔弱的一面;除却魏碑的呆板,而保留其厚重的一面,在广泛接受前人成果的或者是不自觉地将他自己的性情和人格外化到笔墨之中。董其昌以“北海如象”来比喻李邕书法的力度,亦可谓形象传神。 李邕行楷书《麓山寺碑》 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人物评价 唐朝 窦蒙: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述书赋注》) 宋朝 欧阳修: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然邕书未必独然。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余,余偶从邕书而得之耳。(《试笔》) 米芾: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海岳名言》) 《旧唐书》: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其《张韩公行状》、《洪州放生池碑》、《批韦巨源谥议》,文士推重之。(李)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圭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净,乃召拜左拾遗。……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新唐书》本传) 叶梦得: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刊去,仅各取其半,方为尽善。(《石林诗话》) 蔡梦弼:《金石录》曰:唐《六公咏》,李邕撰,胡履灵书。余初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恨不见其诗。晚得石本,其文辞高古,真一代佳作也。六公者,五下各为一章,狄丞相为一章。(《杜工部草堂诗话》) 元朝 刘有定:初行草之书,自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钟繇正书谓之铭石,虞、褚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变右军行法,劲拙起伏,自矜其能,铭石悉以行狎书之,而后世多效尤矣。(《衍极注》) 明朝 项穆: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变也。逸少一出,会通古今。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书法雅言》) 清朝 冯班:董宗伯云王右军如龙,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军如凤,李北海如俊鹰。(《钝吟书要》) 吴德旋:学赵松雪不得真迹,断无从下手。即有真迹临摹,亦先植根柢。昔之学赵者无过祝希哲、文征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征仲根柢在欧阳渤海。(《初月楼论书随笔》) 朱履贞:李北海正书笔画遒丽,字形多宽阔不平;其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书学捷要》) 钱泳: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书学》) 阮元:李邕等亦皆北派,故与魏、刘诸碑相似也。(《南北书派论》) 包世臣:降及唐贤,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书碑版皆有横格就中。九宫之学,徐会稽、李北海、张郎中三家为尤密,传书俱在,潜精按验,信其不谬也。北海如熊肥而更捷。(《艺舟双楫》 刘熙载: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憍之意拟之。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李北海、徐季海书多得异势,然所恃全在笔力。东坡论书谓“守骏莫如跛”,余亦谓用跛莫如骏焉。(《艺概》) 轶事典故 酷滥 唐朝文学家牛肃在其所著的笔记《纪闻》中,为我们披露一件跟日本遣唐使团有关的秘闻:江夏李邕也,日本国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载国信。有十船,珍货数百万。邕见之,舍于馆。厚给所须,禁其出入。夜中,尽取所载而沉其船。既明,讽所馆人白云:“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国船尽漂失,不知所在。”于是以其事奏之。敕下邕,令造船十艘,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使至其国。邕既具舟具及水工。使者未发,水工辞邕。邕曰:“日本路遥,海中风浪,安能却返?前路任汝便宜从事。”送人喜。行数日,知其无备,夜尽杀之,遂归。邕又好客,养亡命数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则杀之。后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滥也。七十时,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杀。 鬻文获财 李邕自刺史入计京师。邕素负才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贾生、信陵之流。执事忌胜,剥落在外。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看,以为古人,或将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又中使临问,索其新文,复为人阴中,竟不得进改。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性豪侈,不拘细行,驰猎纵逸。后柳绩下狱,吉温令绩引邕,议及休咎。厚相赂遗,词状连引,敕祁顺之、罗希奭驰往,就郡决杀之。邕早擅才名,尤长碑记。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送,亦至钜万。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出《谭宾录》) 【译文】 李邕自刺史入京听候考核升迁。邕一向负有才名,却屡遭贬斥。都认为他既能写一手好漂亮的文章,又广为交朋结友,是汉时贾谊、战国时的信陵君。朝内主事的达官贵人都忌恨李邕,使他被免去官职流落京师之外,一向有很大的名声,朝中庸碌无识之辈却不赏识他。李邕入京后每在路上行走,受到很多人的围观,以为他是前朝古人,或者认为他相貌不凡。一些士子争相结纳,登门拜访,或者求人打探,索求李邕新写的文章,暗中为科考试卷,竟然不能改动。天宝初年,李邕被升为北海太守。他性情豪放好侈华,不拘小节,喜欢骑马狩猎,纵情享乐。稍后,柳绩获罪被关入牢狱,宰相吉温令柳绩诬陷李邕,朝内对他的功过争议很大。吉温用重金贿赂柳绩,使其连续诉状诬陷李邕,终于使皇帝颁发诏书赐李邕死。罗希奭携带诏书驰往北海郡,就地处死李邕。李邕很早就远播才名,尤其擅长撰写碑石记文。他一生为人撰写碑石记文几百篇,接受馈送达许多万。自古以来靠卖文致富发财的,没有人象李邕这样的啊。

唐朝书法家(唐朝书法家排名)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