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书法家王德民,王德朝书法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书法家王德民,王德朝书法

书法家王德民,王德朝书法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而在众多书法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王德民和王德朝二位书法家。

王德民,字德民,号沛公,江苏人。他擅长楷书,尤其以行书著称。他的书法作品气势宏伟,刚中有柔,笔势豪放,根深蒂固的骨气,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感。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的奖项,被誉为当代楷书大家。

王德朝,字德朝,号雁山,山东人。他擅长行书,他的书法作品遵循古之法度,笔划简练,五味俱全。他的作品精炼,充满了凛然之气,字体秀丽大方,给人以舒畅之感。王德朝将传统的书法与现代的思想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被誉为当代行书宗匠。

王德民和王德朝的书法作品都得到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专家的认可,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出了传统书法的精髓,也融合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两位王德都不满足于个人的成就,他们通过教书育人,传授自己的书法经验和心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为推动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还积极参与书法艺术的研究,为书法的传承和创新不断努力。

王德民和王德朝两位书法家不仅具有才华横溢的书法造诣,更是书法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为当代书法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贡献将永远铭记于心,他们的书法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后人不断追求艺术的卓越。

书法家王德民,王德朝书法

欧阳中石(济南市) 王天胜(文登) 王学仲(滕州) 邹德忠(烟台市) 云晶子(临沂市) 傅玉坤(泰安市) 陈经五(济南市) 石 桥(曹县) 密舒僖(临沂市)王学义(青岛市) 李季(济南市) 杨保厘(潍坊市) 黄汉宇(青岛市) 晏少翔(山东) 慕凌飞(山东) 王伟(青岛) 王新民(泰安市) 刘鸿禧(胶州市) 李宝璞(莱芜) 路 蓬(济南市) 李锡凤(平度市) 张成斌(烟台市) 王美玉(济南市) 谭又源(济南市) 照文光(青岛市) 刘明路(济南市) 赵振声(济南市) 赵 峥(济南市) 黄胜民(济南市) 王月升(济南市) 巩端璎(淄博市) 唐曾宏(济南) 邢业增(济南市) 季祥云(烟台市) 冯效冯(烟台市) 许子参(青岛市) 黄汉宇(青岛市) 王永义(济南市) 刘志正(栖霞市) 王宪英(栖霞市) 杨贯道(青岛市) 李魁英(济南市) 徐小亭(临沂市) 盛品珊(青岛市) 刘金城(泰安市) 尹宽祚(济南市) 曲淑良(青岛市) 舒 德(青岛市) 谢 勇(泗水县) 刘德俊(青岛市) 李少英(烟台市) 王学春(淄博市) 王文祥(临沂) 张凤钧(淄博市) 李行之(青岛) 张成斌(临朐) 潘 奇(济宁市) 王学曾(潍坊市) 隋明尧(青岛市) 姜文德(烟台市) 张彦青(济南市) 卢正芳(济南市) 邹积鑫(济南市) 魏 庆(济南市) 晋葆良(济南市) 李统新(济南市) 王建新(济南市) 王 颖(济南市) 王富华(济南市) 傅海珠(济南市) 赵 倩(济南市) 秘如南(济南市) 李德森(济南市) 张象元(济南市) 吴乃华(济南市) 王允敬(济南市) 鞠成秀(济南市) 舒大文(济南市) 张宗方(济南市) 郭人杰(济南市) 刘卫东(济南市) 张克庆(济南市) 侯平玉(济南市) 刘玉琛(济南市) 冯攸满(济南市) 冯承立(济南市) 陈文彬(济南市) 贾绪荣(济南市) 曾宪兴(济南市) 胡延祥(济南市) 姜 凤(济南市) 高天恩(济南市) 储少华(青岛市) 于毅夫(青岛市) 张淑梅(青岛市) 安廷山(泰安市) 宋致公(广饶县) 王宪钦(淄博市) 孟 彤(临沂市) 孙若波(济南市) 张绪武(东营市) 赵和流(泰安市) 王仲秋(青岛市) 阎福祥(济南市) 姜宝港(济南市) 刘书勋(青岛市) 丛兰滋(淄博市) 赵大郡(济南市) 徐福平(淄博市) 迟钟山(烟台市) 李修举(潍坊市) 张海光(济南市) 张荣廷(济南市) 孟庆松(济宁) 包世明(烟台市) 刘洲(济南市) 夏金锋(潍坊市) 李宪润(泰安市) 王佩茂(东营市) 陆天乐(平度市) 田传文(枣庄) 马尚武(潍坊市) 吴维道(潍坊市) 刘思民(章丘市) 林善庭(青岛市) 井锡泮(临朐县) 王建勋(济南市) 柳芳仁(乳山县) 高浮沉(青岛市) 范相杰(栖霞市) 张海峰(济南市) 郭海洲(齐河) 程宝源(济宁市) 曹寿泉(济南市) 王江清(青岛市) 郑晓谷(青岛市) 郭志诚(潍坊市) 张思厚(淄博) 潘德厚(淄博) 宫德成(济南) 柴英昌(青岛市) 王健民(潍坊市) 张乃昌(淄博) 徐舜卿(淄博) 迟受伟(青岛市) 尹玉滋(青岛市) 蓝志安(青岛市) 吴玉桐(济南) 袁日法(乐陵市) 朱子祥(济南市) 王知斗(青岛市) 刘华南(济南市) 王木兰(济南市) 张蓬洲(充州市) 宋林茂(高密市) 罗相连(高密市) 李池(高密市) 王复荣(淄博市) 郭锐(济南市) 崔贵清(潍坊市) 高秉廉(青岛市) 王德民(淄博) 詹瑞珍(淄博市) 李若谷(济宁市) 王新斋(济宁市) 邹志坚(烟台) 孙志坚(烟台市) 聂冰如(济宁市) 程宝源(济宁市) 石金生(潍坊市) 杨生吉(临沂市) 周宝田(临沂市) 刘刚毅(临沂市) 王廷仁(淄博市) 范芸安(济南) 马吉尧(泰安市) 崔贵清(潍坊市) 孙孟林(淄博) 郝德松(汶山县) 张仲礼(济南市) 姚三石(薛城) 罗相诗(高密市) 王奎元(临沂) 申永博(临沂市) 胡寿山(临沂市) 刘长玮(滕州市) 申永业(临沂市) 刘守君(即墨市) 解晓方(临沂市) 谷守春(济宁市) 赵祥生(滕州市) 杨涤非(临沂市) 田传文(枣庄) 夏侯剑飞(临沂市) 张慕吉(临沂) 马景岭(临沂市) 石明贤(青岛市) 郭子宣(潍坊市) 傅玉坤(淄博) 侯立友(高唐县) 刘克文(海阳市) 张海清(济宁市) 李纲(济南市) 于文学(青岛市) 丁乐春(济南市) 綦世宝(平度市) 高华美(济南) 郑经五(潍坊市) 袁汝铎(龙口市) 韩效友(潍坊) 徐德安(济南) 方瑞吉(山东师大) 刘小青(长清) 赵清国(济南市) 郑适之(烟台市) 李春年(青岛) 赵景文(安丘市) 王端海(莱芜市) 刘汉民(莱芜市) 孙迎光(淄博市) 卢尚文(济宁市) 王传友(济宁市) 杨善达(济南市) 陈朝桐(济宁市) 张逊(滕州市) 李世纯(济宁市) 牟景山(潍坊市) 姜兴恕(淄博市) 李志鹏(淄博市) 刘勇进(济南市) 董书府(高密市) 张景参(潍坊市) 王敬明(招远市) 于春桂(乳山市) 宋士俊(济南市) 魏宝玉(费县) 冯瑞林(青岛市) 高庆澍(济南市) 孟广儒(莱芜市) 杜建民(青岛市) 宋 晓(济南市) 李增武(济阳县) 陈琳琳(青岛市) 纪家才(济南市) 陈宗毅(济宁市) 马 奎(潍坊市) 王辉山(烟台市) 彭永俊(荣城市) 李文曾(惠民县) 刘承国(济宁) 王仁林(青岛市) 聂景康(济南市) 禹翠芳(青岛市) 王文俊(诸城市) 王法颜(淄博市) 刘玉莹(青岛市) 徐向荣(烟台市) 王天民(烟台市) 赵华平(潍坊市) 林建敏(济南市) 李其勋(济宁市) 张效参(济南市) 袁 诚(莱芜市) 崔 龙(济南市) 韩 法(济南市) 王振武(兖州) 张就兹(青岛市) 包虹波(平邑县) 袁延佩(曹县) 施志雁(莱州市) 岳海波(山东艺术学院) 王胜华(济南市) 陈晓燕(枣庄市) 黄国民(泰安) 胡定南(章丘市) 陆 山(临沂市) 鉴长春(枣庄市) 王 珂(潍坊市) 祝夫刚(平邑县) 张继国(枣庄市) 房新泉(临沂市) 刘 峥 (德州) 荆岱峰(邹城市) 谭诸武(潍坊市) 谭世明(枣庄市) 赵子富(邹城市) 郭继常(菏泽市) 赵伟田(莒县) 张广俊(烟台市) 李 辉(淄博) 马永云(滕州市) 毕顺先(东营市) 陈师超(新泰市) 郭士法(滕州市) 张切易(枣庄市) 娄尚坤(曹县) 范银山(栖霞市) 王聚仁(淄博市) 萧 东(济南市) 孙彦明(滕州市) 吕林家(济南市) 李 丽(曲阜市) 王相生(费县) 纪 君(潍坊市) 张开贤(莱阳) 于修奎(桓台县) 宋秉民(曲阜) 郑培亮(聊城) 姚山晨(淄博市) 刘照剑(曹县) 常 明(新泰市) 林建敏(济南市) 孟庆海(滕州市) 李小房(济宁市) 任玉峰(枣庄) 候加森(兖州市) 刘理伟(徽山县) 王清平(潍坊市) 曹庆彬(青岛市) 张海清(济宁市) 张星斗(枣庄市) 于洪亮(栖霞市) 李传平(高青) 徐俊峰(济南市) 杨志高(胶州市) 候玉麟(菏泽市) 翟卫民(枣庄市) 乌 峰(济宁市) 候西城(曹县) 宫本健(烟台市) 陈金言(济宁市) 宋德风(荣城市) 纪 平(莱阳市) 刘玉泉(济南市) 赵金文(禹城市) 刘乃仑(胶州市) 冷石珍(邹城市) 吴山石(夏津县) 张积成(枣庄) 刘君玉(威海市) 张建业(青岛市) 刘艺林(荏平县) 索龙坤(淄博市) 臧 强(莱阳市) 姜 山(胶州市) 胡群慕(青岛市) 樊 萍(淄博) 刘 滨(临沂) 李 杰(淄博市) 朱冬青(济宁市) 巴 山(聊城市) 毕利君(淄博) 孙 毅(新泰市) 马德波(日照市) 路吉飞(淄博市) 梁兆存(菏泽) 刘国卿(潍坊市) 孙良利(冠县) 鲁海平(临沂市) 潘 农(莱芜市) 张宝珍(费且县) 郑建成(临沂市) 陶安金(日照市) 齐永新(淄博) 初建立(临沂) 高 群(临沂) 吕祥森(淄博市) 李胜彬(临朐) 张立涛(枣庄市) 于鲁俊(菏泽市) 张庆跃(菏泽) 张民生(济南市) 苏兆洪(青岛市) 邵 艺(莱西市) 张 伟(临沂市) 唐文国(枣庄市) 戚代桦(沂南县) 逯宝文(嘉祥县) 张奎方(成武县) 王建军(东营市) 茅 林(曲阜) 赵建军(济南市) 姜作臣(济南市) 蒋长玉(济南市) 王春荣(淄博市) 王树首(日照市) 孙振华(乳山市) 常朝辉(济南市) 李亚光(济宁) 闾中柱(胶州市) 杨华山(徽山县) 周 黎(徽山县) 张耀明(诸城市) 贾世玉(临沂) 王鸽榄(临沂市) 聂 群(济南市) 朱荣华(临沂市) 王有志(临沂) 杨仁思(青岛市) 武德友(邹城市) 隋 明(青岛市) 张 健(济宁市) 张揆戌(定陶) 张立涛(枣庄市) 逢春伟(安丘) 李 波(淄博) 刘学海(枣庄市) 卢景春(莒南县) 陈涤生(济南市) 张连刚(青州市) 徐 立(曲阜) 丰海滨(曲阜市) 马守勇(日照市) 张连富(东营市) 段廷刚(新泰市) 刘新岸(枣庄市) 仇 东(新泰市) 吕炳霄(济南市) 侯承义(平邑县) 石少常(枣庄市) 孔庆恕(滕州) 侯 凯(淄博市)

王德生书法作品

清代以来,在沈阳流传的各种大鼓中,东北大鼓与西河大鼓两个曲种影响最大。要说东北大鼓,还得先从“弦子书”讲起。弦子书又叫“一人班”。刘世英在《陪都纪略》中记述的“一人班”是:

手处口,两相应。

打家伙,手乱动。

二黄梆,生旦净。

乐不拘,世俗称。

从这段记述看,“一人班”是一个人自己打家伙,学唱二黄、梆子戏的生旦净各种角色的唱段。弦子书俗称“一人班”。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盛京文盛书房刊行的清音子弟书《绝红柳》中有:“一人班弦子书他腿上绑着两块板。接骨断筋的架式(势),还捆着一根犯法绳。满把撸的弦子弹的总是老八谱,嗓子别(憋)的红头仗(涨)脸恰似出恭。”这也说明“一人班”就是弦子书。

弦子书又叫弦子果,一人操三弦演唱,桌角上有两块板,有绳牵动,另一头绑在艺人腿上,可击打节奏。这个曲种以说唱中篇曲目为主。有《回龙传》《刘公案》《回杯记》等几十个曲目。

学大鼓书的青少年已故东北大鼓弦师张洁朴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曾到奉天献艺,对后来的奉天大鼓影响很大。早期奉天大鼓艺人车德宝、赵壁、王德生、蒋瑞都说过弦子书。刘世英在《陪都纪略》一书中所记的“大鼓”是:

讲通套,说的妙。

大鼓书,梅花调。

慢西城,拔高帽。

如狼嚎,似鬼叫。

鼓皮紧,使劲造。

胡说瞎闹。

“梅花调”是西河大鼓初名,“慢西城”本为曲牌名称,当时奉天的文人就用此名来称呼刚刚产生不久的本地大鼓,就是后来的东北大鼓。

光绪四年(1878年)缪东霖的《陪京杂述》中记述:“说书,人有四等,最上者为子弟书,次评词,次慢西城,又其次为大鼓梅花调,文既荒唐,词句又多鄙俚。”

民国初年奉天教育司审定的新唱本缪东霖是清末翰林,他把子弟书列为一等说书,评词即评书为二等说书,把慢西城、梅花调列为三四等说书。这些文人,听惯了雅曲子弟书,最看不起梅花调。刘世英说慢西城艺人表演“如狼嚎,似鬼叫”,是嫌弃刚进城的屯大鼓土气,演唱时大喊大叫。缪东霖说梅花调“文既荒唐,词句又多鄙俚”。但是下层群众都非常喜欢听从直隶(河北)传来的这种大鼓。因为艺人善说长篇大书的野史传奇,情节曲折,故事热闹,唱词通俗,一听就懂。这正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慢西城(东北大鼓)与梅花调(西河大鼓)两种大鼓同聚东北大地,艺人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相互排斥,自以为是。两行鼓曲艺人不断争夺听众,到后来更加激烈。

关于东北大鼓的起源,艺人们有两种说法:一是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到奉天献艺收徒,后来弦子书吸收了当地的土调,演变为奉天大鼓。二是原为辽西农村的屯大鼓,后来被艺人带进了城,形成了奉天大鼓。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将原先东北的盛京特别行政区划分为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刚刚创办一年左右的《盛京时报》,把在奉天形成的地方大鼓取名为奉天大鼓,经常在报上登刊奉天及周边几县大鼓艺人的活动消息及评论。从此,奉天大鼓这一曲种名称便得到了艺人与听众的承认。1929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后,奉天大鼓也一度改名为辽宁大鼓。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光复,才定名为东北大鼓。

表现唱堂会的明代刻本清末民初,奉天大鼓极为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头二十年,是奉天大鼓的黄金时代,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听奉天大鼓。东北各地,名家辈出。奉天大鼓原先在奉天省内有三大派,传到吉、黑两省后,发展形成了以奉天(沈阳)为中心,包括中、西、南、东、北各方的五大艺术流派。

奉派大鼓,以奉天为中心,包括了周边的开原、铁岭、新民、辽中、辽阳、鞍山、抚顺、本溪各市县。演员以唱短段为主,也兼唱中长篇书,唱腔委婉缠绵。善于演唱《忆真妃》《黛玉悲秋》等爱情段。代表艺人主要有车德宝、门振邦、霍树棠,女演员金蝴蝶、刘问霞、朱玺珍、王桂影、陈香兰等。弦师有贺宝升、贺福全,人称“二贺”。

西城调以锦州为中心,南城调以营口为中心,东城调以原吉林省会吉林市为中心,江北派以哈尔滨市为中心。东北大鼓的五大流派,遍及东北三省,也传到了天津、北京、河南与内蒙古等地。

东北大鼓早期分为“梅、清、胡、赵”四大门户。每门下传十个字,一个字是一辈。各门各代新入门的弟子都要按排字起艺名。一至四代,多为清朝艺人;五代与六代,多为民国时艺人;第七代后则是新中国艺人。后来的许多艺人也没有完全遵守旧规,按字取名。有的门户还有一些分支,另传几个字。就有一些同门两支的艺人。

早在清末宣统年间,奉天大鼓艺人王玉琳就赴天津献艺,收徒马宝山,久占天津。1930年,傅凌阁带七个女儿傅凤云、傅紫云、傅翠云、傅佳云、傅慧云、傅小云、傅艳云进北平(北京),傅家班在北平献艺长达两年之久。1945年后又有萧云和、萧金荣父女在北平献艺多年。霍树棠、那月朋等在1948年也一度去北平献艺。在河南省开封市,1930年前后有奉天大鼓女艺人红牡丹、绿牡丹二人。在内蒙古的东部,清末有民间艺人杨传基、傅斌、陈星光等,民国初年有女艺人陶梅、方卉萍等,他们都扩大了东北大鼓在各地的影响。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民国头二十年是奉天大鼓的黄金时代。前边说过,1914年3月30日,奉天教育司创办的奉天评词鼓书研究社毕业的鼓书艺人有三十四人,绝大多数为奉天大鼓艺人。这次考试,名列鼓书榜首的王宪章(1854—1932),艺名王福顺,二十岁时,在当地就与于七齐名,有“南于七,北宪章”之说。光绪六年(1880年),到东北献艺,民国后,他常上大帅府唱堂会,得到了张作霖与五姨太的赏识。他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创办了奉天大鼓学校(又称大鼓学会),年过花甲的王宪章自任校长。虽然他本人是平谷调大鼓艺人,但是学生学的并不全是平谷调,也有不少人是学习奉天大鼓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及热河省。次年强行建立了伪满洲国,已经改名三年多的辽宁省,又改回叫奉天省,辽宁大鼓也改回奉天大鼓旧名。奉天大鼓艺人举步维艰,到处受气,有许多艺人在茶馆说书唱曲,都挨过伪警察、汉奸的打骂,伪警察还常常“飞帖打桌”,隔几天就送来一张帖子,不是他家老人过生日,就是他的孩子满月、庆百日,都得拿钱去送礼,否则就得被找借口赶出茶馆。有许多辽宁的艺人全家都闯江湖,上黑龙江省北大荒去献艺求生。

到20世纪30年代末,奉天大鼓艺人的生存越来越难,奉天大鼓艺人过去专唱短段,分为子弟书、三国段、草段(通俗唱词)三类。前民国时,在沈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爱听唱词典雅的子弟书,而如今听众大都是城市平民,他们听不懂像唐诗宋词的子弟书段,听三国段,也要看过小说《三国演义》后才有兴趣,只能听听《小拜年》之类的草段。因此出现了“子不如三,三不如草”(即“子弟书”不如“三国段”,“三国段”不如“草段”)的现象。奉天大鼓艺人会说的长篇大书不多,主要是“袍带书”“花袍带”“短打书”三类。袍带书是讲史书,如《大隋唐》等;花袍带是指以女将为主,有小将到处招亲和敌我双方神怪斗法等情节的野史传奇书,如《樊梨花》《天门阵》等书;“短打书”是公案侠义类。由于当时评书界的《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武侠书盛行,有的“海青腿”(外行)晚上看小说,白天就去说,也有听众爱听。奉天大鼓书目中一时出现了“袍不如花,花不如打”(“袍带书”不如“花袍带”,“花袍带”不如“短打书”)的问题,听众见少,艺人收入太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不少艺人也开始学说武侠书,或自编大书,怎么热闹怎么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满物资匮乏,经济极为困难,东北人民缺衣少食,书曲艺人也更加困苦,都盼日本帝国主义早点完蛋,伪满洲国早点垮台。

1945年抗战胜利,东北光复后,奉天大鼓定名为东北大鼓(只有辽宁省还一度叫过辽宁大鼓)。

清末民初,东北大鼓名家辈出。“西城调”名艺人在光绪年间有辽西的程焕章等人,民国后有宋修仁等人。“南城调”名艺人,有营口的梁福吉,号称“关东第一大鼓”。光绪年间,他曾进京入宫为皇上表演《鲁达除霸》。民国后有辽阳的窦桂山(他与沈阳的王明山、李明山、朱俊山合称“四大名山”)与徐香九等人。下面记述的是久占沈阳的东北大鼓代表艺人。

金蝴蝶(1875—1895)第一代女艺人,她是营口市名艺人梁福吉的女弟子。随丈夫王维恒来沈阳献艺,色艺双绝,名震一方。不料被看守东陵的姚远山(人称姚殃子)强行霸去,受尽凌辱,含恨而死,年仅二十岁。

子弟书《阔大烟叹》描写了一位北京阔少,成天吃喝玩乐吸大烟,到处游山玩水,听书看戏。此曲写他到沈阳,见到了沈阳第一个“女大鼓”艺人金蝴蝶,唱词中写道:

这日来到奉天省,

住在得胜(德盛)大南关。

叫个说书女大鼓,

说的廷秀打赵昂(男)。

王二姐思想那位张廷秀,

好像真的一样般。

此人名叫金蝴蝶,

全城人等知的全。

从上面唱词中可以看出,这位北京来的阔少爷,是把“女大鼓”叫到旅馆住所来演唱的,说的是《回杯记》中王二姐思夫,张廷秀私访的故事。

车德宝(1862—1935)沈阳人。《沈阳十县简志》中说他是“奉调小口大鼓艺人”,传说他的演出风格是“传统的规矩一派:并着步,站着唱,目不斜视”。演唱特点是:嘴皮子功夫硬,有底气;鼓正、板正、句句求真,耐人寻味。他既能唱小段儿,也能唱长篇;又会弹弦,还会说评书。1912年他带头演唱过《上学堂》《早婚害》等新曲目,晚年说评书《百鸟朝凤》。有弟子多人,其中吉林市的任玉明(任占魁)后来是“东城调”创始人之一。

民国后成名的沈阳东北大鼓名艺人,主要有以下几位:

霍树棠(1902—1973)原名霍润南,辽宁省北镇县人,幼年家贫,十四岁在家乡拜冯景和为师学唱东北大鼓,十六岁登台献艺。他嗓音宽厚甜润,并善于兼收并蓄,广学百家。少年时学的是家乡“西城土调”,后来吸收“南城调”唱腔。进沈阳演出之后,又吸收“奉调”唱腔,此后便一直演唱奉调。霍树棠在表演上,第一个破除演员目不斜视、手不乱动的清规戒律,做到“稳中有动,动中有静”,能够生动地表现节目内容。他演唱的“三国段”,气魄雄伟,铿锵悦耳,人送绰号“火车头”。1928年被艺人们选为“奉天改良书曲研究会”副会长。40年代初,应邀在电影《玉渊情侣》中演唱了《赵子龙赶船》,成为第一个上银幕的东北大鼓演员。他演唱的拿手段是“三国段”,如《斩华雄》《虎牢关》《凤仪亭》等,并演唱子弟书,如《忆真妃》《青楼遗恨》《锦水祠》《望儿楼》等。长篇大书,有《马潜龙走国》《彩云球》《粉妆楼》等。30年代,多次在电台和茶社演唱。据说灌制唱片的曲目有《南北和》《百年长恨》《全德报》《绕口令》《蝴蝶梦》《大烟叹》《四郎探母》《白门楼》。1949年3月,当选为沈阳市艺曲协会副会长,带头演唱新曲。新中国初期霍树棠到部队慰问演出,三弦琴师为贺宝升(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演唱现代曲目。1958年他表演的《杨靖宇大摆口袋阵》,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同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1960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及辽宁省政协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收徒江玉洁、刘兰芳。“文革”中他受到迫害,病倒多年,还念念不忘东北大鼓。1972年曾求艺友写一段《杨子荣打虎上山》,说:“病好后,我还要唱。”他有“三国段”录音与《三国故事鼓词选》一书传世。

霍家后人仍有坚持唱东北大鼓的。如他的女儿霍桂兰自幼随父学艺,1952年登台,1959年加入沈阳市曲艺团。1962年改行到工厂,仍常参加业余演出。他的长孙霍大顺少年时得到祖父亲传,次孙霍志航师从贺福全,弹一手好弦。兄弟二人,20世纪80年代后,搭档献艺,常在庙会、公园为群众演出,还多次走上荧屏,受到了专家的关注。“奉天鼓王”刘问霞演唱,其妹刘丽霞伴奏

刘问霞(1900—1944)女,山东省沾化人,清末随父到奉天投亲。十六岁拜艺人刘连甲为师学唱东北大鼓,专工短段,擅长演唱子弟书段《黛玉悲秋》《宝玉探病》《黛玉望月》等“红楼”段,成为“女大鼓”中的佼佼者。刘问霞成名之前,曾在铁岭“闯宅门子”,有一位老艺人陶文宝,慧眼识真才,向她传艺,还资助她进沈阳,一炮打响。她突破东北大鼓“目不斜视”的老规矩,“女大鼓”们纷纷效仿。从此,她一直在奉天凝香榭、鸿泰轩、万泉等茶社唱“大轴”。为了得到名家指点,她设“免费茶座”,请奉天名士马二琴等人常年听她演唱,不但不收费,而且虚心求教。马二琴常在各报上发表评论刘问霞书艺的文章。刘问霞还经常到子弟书作家缪东麟家去唱堂会,缪是清末翰林,对她帮助极大。她为了证明自己的艺术水平,先免费演唱三天,然后再拿包银。1924年,当时在哈尔滨工作的书法家沈延毅先生,久闻刘问霞大名,特意乘火车到奉天小河沿凝香榭茶社看了一场刘问霞演唱的子弟书段《糜氏托孤》,果然字正腔圆,名不虚传。沈当场赋诗一首:“小榭凉亭四面风,荷花初绽俗尘空。英雄儿女伤心史,都付韩娥一笑中。”把她比作春秋时的名歌手韩娥。1931年,刘问霞到天津演出,誉满津门,被称为奉天大鼓的“鼓界大王”。刘问霞嗓音清脆,表演稳重大方,声情并茂,长于借助表情动作抒情达意。上海百代公司为她灌制了《红娘下书》《大西厢》《刘金定观星》《小拜年》《宝玉探病》等六张唱片(弦师赵精一、琴师王瑾塘)。《盛京时报》1931年1月8日七版,载有《古书场的姐妹花》一文,评论说:“刘问霞演唱之《黛玉望月》,抑郁悲凉,缠绵委曲。其嘱咐紫娟、雪雁一段,不忍卒听,而问霞也将有不忍卒歌之情。”民国二十二年曾应邀去朝鲜新义州灌制唱片。1944年遭敌伪迫害,含恨而死。刘问霞的唱段,曾被编入中国音乐学院教材。

当年刘问霞灌制的唱片朱玺珍(1913—1978)沈阳人,自幼拜鼓曲艺人于秀山为师学唱东北大鼓。

九岁登台,一下唱红,人称“九岁红”。当时她梳着两条小辫儿,一走一颤,天真活泼,观众亲切地称她为“朱小辫儿”。她歌喉婉转,字句清晰,嗓音洪而不放,高而不暴,低而不靡,细而不涩,抑扬得法,顿挫咸宜。表演顾盼神飞,惟妙惟肖。擅长演唱子弟书曲目《黛玉望月》《双玉听琴》《黛玉悲秋》《忆真妃》《糜氏托孤》等短篇。1931年,她进关到天津演出,得到京韵大鼓“鼓王”刘宝全和梅花大鼓名家金万昌的指点,吸收了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的唱腔,丰富了东北大鼓的音乐,书艺大有长进,达到唱腔、表演、鼓板浑然一体,被誉为“三绝”。各家演出海报,纷纷写出“辽宁大鼓鼓皇朱玺珍”。从此,“鼓皇”的称誉传遍了关内外。1936年胜利唱片公司以高价为她演唱的《密建游宫》《宝玉哭黛玉》《黛玉葬花》等曲灌制了唱片。20世纪40年代初,天津著名京韵大鼓艺人骆玉笙(艺名小彩舞),曾向朱玺珍学习过《剑阁闻铃》(即《忆真妃》)。60年代初,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辽宁分会得知其家庭困难,曾予以救济。晚年贫病交加,病故于沈阳郊区。她临终前告诉亲属:“我死后把鼓、板、键子都放入棺材之中。”由此可见朱玺珍一生也没忘记东北大鼓。

当年朱玺珍灌制的唱片那月朋(1919—)黑龙江人。在那氏姐妹中排行第二,与姐姐那月邻、三妹那月辉、四妹那月华、五妹那月娥,幼年同拜萧云和为师学唱东北大鼓。十二岁登台,颇得好评。1931年到沈阳献艺。擅长演唱《樊金定骂城》《双玉听琴》和《白帝城》等子弟书段。1941年春,与姐姐那月邻、著名男演员霍树棠一道应邀去长春,他们不仅在电台演唱播放,还到长春各茶社演出。

他们演出的都是“三国段”,霍树棠演唱《古城会》,那月邻演唱《芦花荡》,那月朋演唱《甘露寺》。三弦伴奏于景堂,四胡伴奏白连生。场场客满,座无虚席,轰动长春。当时的报纸曾发表了演出消息和评论文章。霍大顺(后排左二)一家看望老艺人那月朋(前排左二)

那月朋不仅书艺高超,而且鼓套子(书曲演员在乐队间奏中打的鼓点)打得十分精彩。她的鼓套子音美、韵足、传神,能巧妙地表现东北大鼓各种曲牌。在书场演出,她打过一通鼓就能叫来“满堂彩”。

1945年,那月朋与“鼓王”刘问霞的五妹刘丽霞一道再次应邀去长春专门表演鼓套子。两个鼓棒同举同落,配合默契,鼓点叮咚,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给她俩伴奏的是赫赫有名的琴师贺宝升,四胡伴奏是于景堂和于增厚(外号“于老五”)。那月朋与刘丽霞二人共同表演了十五分钟,受到热烈欢迎。1949年3月,她参加了沈阳市艺协东北大鼓组。2006年八十七岁高龄时,还口述曲目数十段。

1946年出版的钱公来著《辽沈小记》一书中说:“入民国后,张作霖任奉天北路巡防营统领,军幕常携鼓书艺人刘德。张剿匪安边,宿营饮宴,每召部属非刘德打鼓说书不可,当时张营、哨营、管带、稽查、蓝旗皆为此后改编二十七师之干部,亦即后来东北各省之封疆重吏如孙烈臣、汤玉麟、张景惠、张作相等,皆习闻刘德说书而悦者也,刘德之奏艺也渊渊伐鼓。宛如大将登坛,号令三军,似歌非唱,何异虎啸龙吟,无怪四座抑气,草莽吞声也。刘常说的书目,如《宁武关》演一门忠烈;《全德报》演落魄英雄;《战长沙》演黄忠不老;《草船借箭》演诸葛多谋;《黛玉悲秋》怜孤女;《青楼遗恨》悼名妓,皆其最善(擅)长者。”由此可见刘德书艺之高。

在奉军中,还有辽阳人邢立亭(生卒年不详)。他原为奉军五十三旅稽查,由票友下海,1921年前后,于奉天大西门里鸿泰轩茶社献艺。擅长演唱《糜氏托孤》等“三国段”。钱公来在《辽海小记》中称他:“鼓音清脆,宛如聚雨疾风,引吭高歌,又如晴空霹雳,声震屋瓦。”邢立亭还善于声音化装,唱什么人用什么嗓音,听众可以从他的唱腔中分出生、旦、净、丑来。如演唱《宋江坐楼》,唱阎婆惜用小嗓,唱宋江则用大嗓,闻其声如见其人。邢立亭为人仗义,他常帮助艺友排忧解难,深受同行的称赞。

左甸禹(生卒年不详)字占春,开原县人,家住城里左家胡同。曾于沈阳小西门里石头市鸿泰轩茶社演出。左家是开原县的富户。左甸禹自幼喜爱东北大鼓。庚子年(1900年)后,家道衰落,他由玩票而下海演唱东北大鼓。钱公来著《辽海小记》记载:“自请弦师,招朋引类,居恒家学唱。亦复自备轿车,自带弦师,出城充票友,应堂会。当日城乡人家,婚丧宴集,能起动左大爷甸禹鼓书玩票为无上风光。”他每每于“开场白”(艺人称为“定神话”)中引用时人的讽世诗或自己撰写小诗,针砭时弊,深受群众欢迎。如他在演唱甲午海战的《大东沟战役》时,定场诗是:

中原何故打东洋,(东洋指日本)

定老无能左太刚。(指钦差定群与奉天翼长左宝贵)

假作聪明两只鹿,(指两翼长瑞禄)

虚张声势一根糖。(指钦差唐矮子)

善能退兵山东宋,(指淮军老将宋庆)

永不出头塞北常。(指黑龙江将军长顺)

逞勇总称依大帅,(指盛京将军依克唐阿)

讲和难拗李鸿章。(李是清廷政府中堂)

这首诗中赞美了爱国将领,嘲笑了无能的官员,代表了当时的民心。

在东北大鼓众多弦师中,贺宝升与贺福全齐名,人称“沈阳二贺”。

贺宝升(1898—1961)辽宁省新民县人。十二岁正式拜盲人邢某为师学弹三弦。出徒后,开始在沈阳为东北大鼓名家傅翠云伴奏。

后又为王桂影伴奏,曾多次同王桂影到大帅府为张作霖演唱。在与王桂影合作的九年时间里,走遍了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鼓界大王刘问霞灌制的《小拜年》《宝玉探病》《刘金定观星》等唱片,都是贺宝升伴奏,他还帮助刘问霞改进了东北大鼓的唱腔。以后又为刘问霞的两个妹妹——刘丽霞、刘妙霞伴奏,前后十余年。贺宝升熟悉东北大鼓各个流派,不论演员在台上有什么微妙的变化,他都能随和适应。50年代后曾为霍树棠、那月朋、郑奇珍等鼓曲名家伴奏。

贺福全(1906—1982)沈阳人。十五岁拜东北大鼓艺人陈连升为师学艺。贺福全不满足于“只会唱不会弹”,他自己苦心钻研,同时学习三弦。三年学徒期满,贺福全不仅是一位能独自演唱的演员,还是一位“工于弹,耳音好,手音准”的好弦师。十八岁开始以卖艺为生浪迹四方,走遍东北各地。二十五岁时被东北大鼓名家刘问霞聘为公余茶社“坐弦”(即茶社固定弦师)。并与刘问霞一道,多次到电台演唱,颇受听众欢迎。刘问霞去世后,又为霍树棠、严丽华等演员伴奏。解放后参加沈阳曲艺团。七十五岁高龄时,依然有求必应,为诸多东北大鼓演员伴奏。他的弟子有梁国军、霍志航(学三弦)、霍志玲(女)、霍志坚(学四胡)。有遗稿改编本东北大鼓《新儿女英雄传》。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的著名演员,主要有沈阳的郑奇珍、江玉杰,鞍山的孙慧文、刘兰芳(后改说评书),抚顺的严丽华,海城的国桂荣,锦州的陈青远和他的女儿陈丽君、陈丽杰(后均改说评书)。新中国出版的东北大鼓鼓词选

东北大鼓的曲目与书目。短篇传统曲目约有二百段左右(今有一百五十多段),分为“子弟书段”“三国段”和“草段”(通俗鼓词)三类。“子弟书段”中,《忆真妃》《香楼遗恨》《黛玉悲秋》等爱情段子流传最广。“三国段”大多数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片断,也有的源于三国戏与三国人物传说,其中关公段最多。

“草段”中《小拜年》《王二姐思夫》《夜宿花亭》《游西湖》等曲目广为流传。许多曲目都来自清末沈阳程记书房、会文山房刻印的子弟书、鼓词唱本,也有少数是民国后文人与艺人编写的曲目。

民国初年,奉天市教育司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移风易俗,就组织编写了古今唱本一百二十种,供艺人演唱。其中有新编历史故事段,也有许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新曲目,被称为“改良大鼓”。

奉天大鼓《紫罗袍》唱片在历史曲目中,多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唱本,如《火牛阵》《花木兰》《甘州城》(杨门女将故事)、《梁红玉》《崖山泪》(南宋亡国,君臣投海自尽的故事)等作品。现代曲目,题材很广。有宣传辛亥革命的《民国成》《共和魂》;倡导民国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的《新国民》《从军乐》《义勇少年》《民国捐》《上学堂》;有宣传科学,反对迷信,提倡实业的《谈地说天》《地球谈》《破迷信》《斗风鉴》《蚕桑谈》《田家乐》《渔家乐》《牧牛谈》《崇俭方》;有宣传移风易俗,反对尘俗恶性的《剪辫子》《天足乐》《小脚泪》《早婚害》《烟鬼叹》《赌棍叹》等。其中许多唱本都被奉天大鼓(东北大鼓)艺人采用,成为世代相传的保留曲目。现有艺人口述本为证。

伪满时期,奉天东都石印公司翻印出版过上百种小唱本,主要是传统鼓词、子弟书曲目。奉天大鼓艺人张青林、李青泉都在偏僻山村演唱过自编的《还我河山》《卢沟桥事变》等现代曲目,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出一些文化干部来到东北。同年11月初,东北书店在沈阳成立,1946年转移到哈尔滨,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又迁回。东北书店在东北解放战争时

王德仁书法家

西凤酒三个字是李颖宽先生所题。

西凤酒古称秦酒、柳林酒,是产于凤酒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柳林镇的地方传统名酒,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

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苏轼咏酒等诸多典故。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闻名。扩展资料

西凤酒是中国“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具有“凤型”酒的独特风格,清而不淡,浓而不艳,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和“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独特风格被世人称颂。它把清香型和浓香型二者之优点融为一体,香与味、头与尾和调一致,属于复合香型的大曲白酒。

西凤酒的特点是:酒液无色,清澈透明,清芳甘润、细致,入口甜润、醇厚、丰满,有水果香,尾净味长,为喜饮烈性酒者所钟爱。

凤香型白酒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蜜香秀雅,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一定量已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醇厚丰满、甘润挺爽,尾净悠长。

是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凤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为主,已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其工艺特点为新窖泥发酵,发酵期短(一般14天),酒海贮存:“酒海”是用柳条编的大型血料纸酒篓,用来贮酒,贮存3年后勾调出厂。

西凤酒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凤翔古称雍州,地处古周原,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定居地区。这里又是上古农业大师后稷教民稼墙的地方,历来颇具兴农酿酒之地利,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地区。

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就已列为珍品,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凤翔是民间传说中产凤凰的地方,有凤鸣岐山、吹箫引凤等故事。

唐代,凤翔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称西府凤翔。唐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途中,行至凤翔县城以西的亭子头村村附近,发现柳林镇窖藏陈酒香气将五里地外亭子头的蜜蜂蝴蝶醉倒奇景,即兴吟诗赞叹曰:“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此后,柳林酒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的盛名被列为朝廷贡品。史载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列为珍品。

王德朝书法

阮成森,字晨峰,号风竹斋主。一九六二年出生于河南,现住北京。樊功先生 , 1969 年生,祖籍河南项城。庞德顺(1939—)笔名:庞然,河南柘城人,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张保才(1938—)河南新密人,书画家。曾获得共和国杰出艺术家、中国十大书画大师等称号。张祖坤,笔名,半山一农,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实力派书画家。洛阳知名的书法家李进学,王绣,寇北辰,赵青山,刘虎星,王好贤,王德恒,张书林,姚北辰,郭新伟,王俊生,王鸣

书法家王民德

研究草书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现在深深体会到古人为什么说“唯草书至难”。从我的理解来看,“唯草书至难”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法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

技法层面的难度,主要指草书临帖到创作的转换问题。要写好草书,首先要解决草法,这是基础的功夫。除了要熟练掌握草书的字法,还要找一本经典的法帖或者找某一家深入进去,熟练掌握草书的体势。草书临摹的这个过程,跟其他书体的临摹稍微不同,草书临摹比正书多了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如何掌握点画的连续书写问题。

我们常说临帖要从形似到神似,这个神似是怎么来的?从我个人的理解看,必须要掌握草书书写过程中的运动节奏,只有把握住了草书内在的节奏感,才能把握住原帖的“神”。草书是通过单个点画和连绵书写的点画之间的不断变化,单字和连绵书写的字组之间的变化,才会产生丰富的节奏。

王民德:为什么说草书最难,从有法到无法

王民德:为什么说草书最难,从有法到无法

王民德:为什么说草书最难,从有法到无法

王民德:为什么说草书最难,从有法到无法

王民德:为什么说草书最难,从有法到无法

比如我们看怀素的《自叙帖》,它有很多的笔画是一笔完成的,这种连绵书写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中间有很丰富的变化,特别点画之间的交接处,提按使转交代的非常清晰。所以草书的临帖等于多了一个环节,楷书、篆书隶书的临摹,是以单个点画为基本的节奏,是一笔一划完成的,而草书临摹不仅要掌握单个笔画的使转提按,还要掌握点画之间的连绵书写,掌握连绵书写中的节奏转换。

我们学书法都是先从篆书、隶书、楷书开始的,在进入草书临帖和创作之前,已经形成了以单个笔画为节奏的书写习惯,呼吸习惯,那么进入草书就要打破这种习惯,进入草书丰富多变的书写节奏,这个转换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古人讲草书,反复强调“精熟”二字。这个“精熟”,不仅需要对草法的熟练记忆,还需要对草书的书写节奏达到精熟,形成手上的肌肉记忆。所以说,从草书草法的记忆,到点画的训练,到点画和字组的连绵书写的训练,再到节奏的控制和草书创作中的情感控制,这个过程和其他书体创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从技法层面上讲,草书比其他书体更难。

还有一个层面就是精神层面。这个精神层面的难度,用语言很难来表达。简单的说,就是从“有法”到“无法”的转换。草书技法的最高标准是精熟,而精神层面的“心法”,要把技法全部忘掉,要达到“心手相忘”。比如说怀素,他经过长期的训练,达到技法的精熟之后,要把“技法”忘掉,要从“有法”到“无法”,只有完全进入“无法”的境界,才能进入情感表现的自由境界。

艺术最终是为表达情感的,在草书表现情感的过程当中,如果处处为法所缚,你就很难进入情感的自由表现,只有忘法,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进入草书的最高境界。技法层面无论多么复杂,都是有法可循的,但要“忘法”,就不是技术问题了,就很难用语言来说清楚了。黄庭坚说张旭、怀素作草是“倚酒而通神入妙”,我个人的理解是,张旭、怀素作草必先饮酒,正是借助酒达到“忘我”和“无法”的境界。

从有法进入无法,我感觉历史上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也屈指可数,像黄庭坚、王铎这样的天才书法家,都最后还是在一个法的层面上,没有进入“无法”的忘我境界。历史上也只有像王献之、张旭、怀素,进入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太难了。

所以我觉得草书的难度实际上是两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是技法层面的难度,草书技法的难度,通过训练还可以达到的话,到第二个层面,那就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了,如何达到这个境界?这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关于书法家王德民,王德朝书法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