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分享书法家朱川,朱克山书法老师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书法家朱川,朱克山书法老师

书法家朱川,朱克山书法老师

朱川,一个名字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书法史册上。他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一位伟大的书法教育家。与他息息相关的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朱克山,一位备受尊敬的书法老师。

朱川,字佩仙,江苏丰县人。他自幼喜爱书法,勤奋刻苦,对书法的研究达到了极致。他尤其擅长楷书,他的楷书既有古人的风韵,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他的字如行云流水,笔走龙蛇,每一笔每一画都透露着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的作品常常被人们誉为“翰墨精髓、宝刹绝世”,堪称书法艺术的典范。

朱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更是一位伟大的书法教育家。他在中国书法教育界享有盛誉,被誉为“国宝级书法教育家”。曾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前往他的门下拜师学艺,他悉心传授自己独特的书法技法和理念。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鼓励他们勇于突破传统,追求自我风格的独立表达。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他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书坛的佼佼者。

而在朱川的教育生涯中,朱克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朱克山是朱川的得意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朱川的书法精神和学术传统。作为一位优秀的书法老师,朱克山不仅在教学上继承了朱川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加入了自己的独特创新。他深入探索书法艺术的内涵,提出了“形神兼备、笔意相融”的创作理念,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富有内涵。他的教学风格平易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

朱川与朱克山,一个是书法家,一个是书法老师,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追求: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们的杰作和教诲将永远铭刻在书法史册上,影响和激励着后人踏入这个博大精深的艺术领域。

书法家朱川,朱克山书法老师

总体上讲:一、态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视写字,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答案正确,考试就能得满分,其实不然,把字写好,终身受益。二、写字的姿势要端正,姿势不正,写出的字也不会端正;眼睛离作业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视眼;做作业时弯腰驼背,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三、要勤练,只有通过勤奋的练习。详细说来:怎 样 写 好 钢 笔 字(楷行书问答二十一则)□ 吴文环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写字的姿势和执笔(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六、写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七、要想写好每个字,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答:第一要掌握笔力,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轻重分得清,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写“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其它稍轻些。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捺画应当重。相反,撇画写成重,捺画写成轻也可以,总之不能平均用力。八、有人说,基本笔画好练,间架结构难写,是这样吗?答:说起来好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好办了。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写太长,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一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九、有人说,要想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才行,是这样吗?答:不是。实践证明,那样要多走弯路。为什么?道理很清楚:因为汉字的结构规律完全一样,只是字形大小书写工具及手法不同,两先学哪一种都行。继承和临摹古人作品,应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丢开个人的风格。有些人对怎样写好字过于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写好字说成是天生的……。不论写毛笔字还是写钢笔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气地说,毛笔字我只练了两年。当我把两年后写的字联拿给一位书法编辑看时,所得到第一句评语是:“你的字起码有十年的功夫”。这位编辑问我:“你都跟谁学过?”我说:“没跟谁学过”。事过三个月之后,我写的字联在一本杂志上选登了。此事使我联想到,多少人和书法资料都一再声称:要想写好字,没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头是练不成的……。又说,写好字是天才等等。这些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只要字帖选好,方法对头,下定恒心,用不上一年的时间就可取得成效,请同学们试试看。有的人提倡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实际不必要,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两种笔法。十、怎样安排好字形有大小?答:中国汉字有大有小,形状各异,不论用毛笔或钢笔,写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样,我们管它叫“参差有序”。具体要求:笔画多的写细稍收缩,笔画少的写粗稍扩散。要写得大小匀称,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腾”字同“小”字;“口”字同“国”字;“工”字同“骞”字。十一、写字讲究呼应,这指什么说的?答:要想把字写得生动活泼,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笔画相间有呼应,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这种声势好比幼儿伸手喊妈妈,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收笔为承。反之,如果写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中断笔间势能,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写其形,末能涵容,皆支离而不贯,其结果多成珠子,字形当然活不起来”。所以要使字写得生动活泼,情趣诱人,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十二、据说横竖有原则写法,是这样吗?答:是的,这是当代书法家邓散木说的,邓老讲得有道理。写“横”要稍斜,左边低,右边高,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不要低于5度。不要高于7度。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如果把“横”画写成平直,由于两眼的错觉,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引王羲之语)说:“为竖必弩,贵战而雄。”故写竖画要刚劲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十三、练字用什么样纸好?应注意些什么?答:用方格本较好,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格,对你练写的字形在规范上有一定的约束。在练写时要按行按序进行,每写完一页,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写完一本,也要留存起来,以鉴别对照,衡量进步的程度。在练写时,切不能无规律地东写一个,西写两个,这样的练字会影响你掌握章法和布局。按着次序练写,一能练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会帮你养成写好行序的好习惯。如果任意乱写一通,那你在正式写作时,虽然字形本身写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规整,这是个大事。十四、写字在快慢上有关系吗?答:关系很大。写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字形的优美,线条的神韵,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慢笔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笔的人写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气势!这就是他们运用了“一气呵成”的良好效果。要想快速行笔,达到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并尽量往上些。书写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信指而书,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饰。“笔劲洞达美而韵,书贵瘦硬方有神”。这就是写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十五、书写基本笔画时,应注意哪些?答:(1)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2)写“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3)“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初练稍慢,循序渐进。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十六、学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体吗?答:是的,这是一个继承传统的问题。但是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各种艺术总是要不断创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应当取其精华。明代的陈洪绶说:“谓学者,竟言钟王,顾古人何师?撷诸家法意,自创一体”。苏轼在“画论”中也提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羲之变隶法为行楷后称“书圣”;张旭变二王草法为今草称“草圣”。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体,千字一面,那就说谈不上书法艺术的发展。脱其窠臼,创出新貌,没有个性创新,就等于失去其生命力了。这是两种书法在发展上的必然趋势。十七、怎样选择字帖?答:这要看你对哪种字体感兴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种,然后就可定下来。如果选不到理想的钢笔字帖,也可选毛笔的字帖。如“灵飞经小楷字帖”,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这些秀丽端庄,遒媚劲健的楷书虽属毛笔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学习钢笔字的范本。十八、衡量一个字、一篇文章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答:第一要看字的“笔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间架结构规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笔力”分布怎样,结构相间的疏密程度是否适当,字间、行间、开头、结尾等,条理是否分明。要知道,真正的书法功底还要注重在挺拔雄劲的楷书上面。十九、 怎样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答:书写文章时,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当看准一句,接连不停地写下去。这样的写法,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如果看一个写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钢笔字横写居多,要边写边向左方看齐,竖写时边写边向上部看齐。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宽高度,字间的距离应占一个字的一半,行间距离应占一个字的宽度。字形写得虽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是要降价三分的。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写作时养成好的习惯。二十、怎样体现书法艺术美感?这种美感从何而来?答:书法艺术是运用联想来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萌发,其中包括“形、神”两方面。书法“形”的美主要运用点线、结构、疏密、轻重、行笔的缓急组成形象的“字形”,以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结构的美唤起人们的情趣和美感!书法“神”的美,指的是线条组合后总体的外貌。它不是象几何学里那样机械式的配合,而是书家以唯物的、运动着的气势和本能,发自热爱生活的审美理想。“壮则雄健以嵑嶫,丽则绮靡以清遒”。这就是书法“神”美的应有体现。古人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它体现在书者的广阔胸怀中。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愤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书者内心蕴含着生命激发的意念,洋溢于字里行间震撼着欣赏者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我国书法艺术“形神”兼备,气势生动!正是这种美,中国的书法艺术价值已被世界所重视。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书学史讨论会上,就有《中国书法对现代画家的影响》的论文。具有典型东方美并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书法艺术,其影响之大,可窥一斑了。二十一、今后在写字上应注意哪些?答:要注意“识、简、连、美”四个方面,这是原副省长,辽宁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朱川同志提倡的,这四个字,对今后硬笔书法规范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识”指的是写出的字要准确,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无声语言的符号,表达一个人的心意和行动,这个符号写出来就得叫人认识。如果写得七扭八歪,谁也不认识,日子久了,连自己也不认识了,这种字还有什么用处呢?“简”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简化字去写。要知道,汉字由繁向简发展、不断辗转演变已不是现在的事。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并做了规范以后,小篆变隶书,草书变楷书,汉末的草书又变成楷书的草体。字体的不断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规律。我们正在建设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们对汉字书写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简写汉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写简化汉字,不是乱来的。“连”指的是用连写的笔势写出的字,简单地说,就是快写的连笔字。不论行书或草书,都必须有规范性的约束,不是无规律地乱来。重复地说,写出的字,必须叫人看得懂,领会其意,不给别人为难才行。“美”是指一个字写出后的最高要求。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以线条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比如写个“鱼”字,欣赏者如果根据这个“鱼”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鱼”而判断它美不美,这就混淆了美的含义。评价字形美不美,应摒弃汉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线条造型所体现的“形、神”为依据。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字象形性的古老写法已不被人们所重视。如果有人认为象形性强的甲骨文是美的,没有象形性的楷书就不美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书法史的实际情况。线条本身的美,来源于造型。毛笔字表现在“筋、骨、血、肉、神、气、韵、味”(朱川语)上,钢笔亦如此。这种美不是牵丝拖沓或牵强做作,而是线条整体自然美,它通过“形、神”的具体化所表现出来的。

王川书法家

王川 山 罗山东面是黄河,由北向南而来,把陕西山西劈开。连接两岸的是漂在河上的羊皮筏子,附近村庄的男人就专业撑羊皮筏子,运送秦晋的物和人,家里的地就撂给妻子和老人照护。罗山西南面是蜿蜒而过的延河,在罗山东南部的一个叫天尽头的小山村汇入黄河,因此罗山境内的延河水并不小,每年五月份古洲村都要举行架桥庙会,一方面维修维修破损的木桥,另一方面与南河镇交流交流物资。罗山北面与延川县的土岗乡接壤,说是接壤,其实界线也是一条不知名的时断时流的小溪。罗山便就是罗山镇方圆的最高山,而罗山人就把罗山选做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罗山三面临河,地貌为宽陵残塬,尤其近河岸一带的地尤为破碎,土层较薄,土壤也贫瘠。世世代代的罗山人仅仅为了温饱,就须终日终生在土地上劳作,流汗流泪。罗山人很重视读书。罗山人对读书的子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娃,你不要管家里,你一心好好念书,只要你能考上学,咱就是吃糠咽菜砸锅卖铁也把你供出来。”罗山人劳作之余,爱写写,画画。下雨下雪天,长满老茧握惯了锄头把镢头把的手就握起了毛笔铅笔钢笔,可能一时还感觉不适应,但罗山人的神态是认真的。一笔一划,或粗重或轻淡,书写描画着自己的热爱与梦想。有人写文章。北山村有二人,小学毕业,世代务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竟然花了五六年时间,合作写了部三十多万字的小说,叫《修桥补路》。二人便自备干粮背着书稿步行到省城,寻求出版。突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们的作品遂被认定为“毒草”。结果,书没出版,二人坐了八年牢。有人写书法。老辈人中有贺家疙瘩村贺益山老先生,善隶书,经常给罗山四近去世的人写墓碑,偶然被某位下乡采风的著名书法家看到,受到极高的评价与极认真的推介,有作品被收进了西安碑林。西安碑林可是中国书法的名人堂呢——这算是出大名了!其他诸如名与足俱不出罗山的皂荚树村的张三老汉、虽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一生利用下雨下雪天勤研书帖,劳作休息时总是用柴草棍儿在地上写写画画,乐此不疲。像张三老汉这样的,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他们能展示水平的机会大多是过年时和红白事上的写对联。对联贴上门框了,那些并不写字的人却要评点书法的长短。很多并不写字的罗山人却很会看,往往评价得都较为中肯。如果一两句较为赞赏的话语传进书写者的耳朵,书写者内心里会舒服很多天的!如果评价者是个专业的人士,书写者更是会铭记一生的!王川山是罗山地域近年来在书法上公认有些造诣的,工行楷,善篆隶。楷书宗法颜真卿,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 结字 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郁勃;能得《颜勤礼碑》之神韵。隶书偏爱北魏,摹《张黑女碑》,用笔精密轻灵,结构舒雅自然,结体取横势,外宽内紧,笔势潇洒,点画含蓄,时有行书意趣,用锋、使转、侧笔流畅自然,可乱真。颜真卿(709-784),晚唐名臣,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 颜体 "楷书与 赵孟頫 、 柳公权 、欧阳询并称" 楷书四大家 "。七十四岁高龄还驰骋疆场,亲到李希烈叛军营帐谈判,谈不拢就大骂叛军,气若长虹,即使刀架脖颈,仍面不改色。王川山甚敬其人,临颜帖时,神态就格外凝重。王川山师范毕业在罗山中学教书时,将自己临的一副《颜勤礼碑》挂在自己宿舍的窑掌。罗山中学依地势建了四五十孔石窑洞,师生都住窑洞。学生韩秋很喜爱这幅作品,又不好常去王老师的宿舍观摩,就隔三差五犯点小错,以求进王川山的宿舍受训。王川山训学生往往不专注,总是一边做着事,如批阅作业啦,临帖啦,和面啦,择菜洗菜啦,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讲着道理,时间就拖得很长。很多学生都觉得这长时间挨训,实在煎熬,不如听几句骂挨几下打来得痛快。韩秋却不觉王川山老师训人时间长,为啥?他在观赏王老师窑掌上的《颜勤礼碑》,一边装作听训的样子一边心里默记笔画,藏在衣袖里的食指还起笔收笔横细竖粗地比划着。往往王川山训完了,说下去吧,韩秋还心里想:这就完了?韩秋后来虽然没有专心书法,但日常生活中偶尔用钢笔油笔写几个字,看到的人往往会夸一句:好字么!王川山在罗山中学教书近十年。此时的王川山还单身着,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是读书写字,也无其他爱好。他上语文课,讲话却不多,慢慢悠悠,有一句没一句的。有时,王川山干脆不讲,如上古诗课,他把诗人简介、写作背景写在黑板上,然后就叫学生自己读诗,一遍又一遍,他自己也和学生一起读。下课了,就下课。作业就是要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两遍古诗。抄写古诗,他要求学生按照课本古诗排列的形式,有些学生为了节约作业本会把整首诗挤在一行。王川山老师说诗有自己的存在形式,不可随意改变,同学们要尊重它!他几乎不要求也不检查学生背诵。他的学生能述能背出王老师上过的古诗,说读着读着就理解了,读着读着就记住了。甚至,王川山在课堂上给学生读小说。他曾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给学生读路遥的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王川山读书的声音并不高,读书时手指尖往往夹一支点燃的香烟,间或吸一口。吸烟时,有那么几秒或十几秒就暂停了读书,但教室里依然安安静静,连平时最捣蛋的学生都屏声静气,耳朵树立,生怕一走神漏过接下来的一句话或一个字。王川山一次给学生讲“聪明”一词,说,做一个聪明的人并不难,“聪”就是要认真听,“明”即认真看,一个能时刻认真听仔细看的人就是个聪明人。王川山给学生讲“忠孝”,说,做人就是要讲“仁义礼智信”,这是为人的核心,做到了,体现在君臣间就是“忠”,体现在父子间就是“孝”。课余,王川山就是窝在宿舍里临帖。他把宿舍四周墙壁上贴了一圈拆开的字帖,脚地中间并两张桌子,摆开笔、墨、砚,铺展宣纸,凝神临帖。夏天热,他就光膀子,浑身只着一条大短裤,一双拖鞋,大汗淋漓地写着。王川山的手上、胳膊上、嘴角、鼻子上常常沾了很多墨点。有些爱干净的学生看见了,偷着笑王老师不洗脸洗手不讲卫生,相熟悉的老师也提醒过王川山,他也不在意。罗山四近土地瘠薄,靠天吃饭,人们生活艰苦。进入新世纪,政策进一步放活,青壮劳力就进城打工去了,孩子也就随父母进城了。罗山中学日渐式微,有一些门路和背景的老师就想方设法进了城。没几年,一些年老的了,他们的前途已经定向,不过是数着日子等退休了,不愿意扑腾着去城里;年轻教师里,就剩了王川山等三两个没背景的了。王川山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而城里学校各方面都要比乡镇的明显好很多,为了孩子的教育,妻子难免抱怨王川山不活动。县上几部门在罗山中学联合检查,路过教室。王川山正在上课,有两人透过窗玻璃看见了板书,相互交流了几句什么,就站在教室外等下课。下课了,王川山出了门,就问王川山的教学和生活。第二学期开学,王川山就调到了县城高级中学了。有人说,王川山老师能进城就是因为书法,那天检查工作的领导也是个书法爱好者。王川山在县城高级中学工作了二十余年。起先,王川山教语文。后来国家开始重视书法教育,各大学也相继开设了书法专业,一些文化课薄弱而对书法热爱的学生就转攻书法,王川山就专门教学生书法了。高级中学有几年高考升学率不错,王川山的功劳不小。那些本来文化课没多少希望的孩子,因为书法却上了个不错的大学,他们的家庭对王川山老师是非常感激的。专门教授书法后,王川山的时间宽裕了些,就偶尔写点散文。罗山几个爱读读写写的就拉王川山一块儿成立了个文学社,他们说人都有惰性,大家一块儿互相鼓励着读写。生活不易,有个爱好,人也充实些;前路坎坷,彼此帮扶,心也温暖些。文学社还注册了一个公众号,隔段时间,把社员作品择优发表出来。有几篇似乎还受人喜爱,在一些人的微信朋友圈转发,阅读量竟还破了万。有段时间,王川山对治印有了兴趣,购置了刻刀、砂纸、印床、拓包、棕刷、印规、印泥,纸买了拷贝纸、印稿纸、生宣纸、连史纸、印谱纸。整日的窝在屋里摹印呀起稿呀反书呀,连夜里梦话说的都是冲刀切刀双刀单刀的。王川山妻子给女儿打电话,说你爹快魔怔啦。[if !supportLists]一天,[endif]王川山吃早饭,右手拇指忽然疼的握不了筷子。去医院看,医生用机器反复进行了检查,都正常着哩,可就是疼的不能动弹。医生只好建议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看。王川山的妻子和女儿急忙联系车去市里,王川山却说回家吧。妻子和女儿怎么劝说,王川山坚持要回家。回到家,手还是疼的不可屈伸。王川山的妻子就打电话让胡桃木来劝说劝说。胡桃木是王川山罗山中学时的学生,在喜鹊山下开个小超市,空余时间就爱练习欧阳询的书法,已很有些气象了。王川山很喜爱这个弟子。王川山对胡桃木说,你试着治印看看,我结缘了毛笔,不能再贪恋刻刀了。王川山把所有治印的设备物件都送给了学生胡桃木。胡桃木遵照老师的嘱咐,很快入了门,没几年,胡桃木的刻刀在岩城也是数一数二的了。这是后话。奇妙的是,送出刻刀的次日,王川山的右手拇指好了。这年秋天,省作协副主席袁法语路经岩城去临市讲座。袁副主席这次只是路过,准备在岩城休息一晚,次日去临市。如果直接到临市,难免各种应酬,袁副主席毕竟年过知天命了,身体吃不消的。在岩城,袁副主席不想惊动官方,只想好好休息一下。王川山是袁副主席在岩城唯一想见的人。袁法语虽是小说家,却也是书法爱好者,平时写作都是用毛笔,据说其长篇小说《庄稼地》,五十多万字,就是用毛笔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还说送去出版社时,手稿就让出版社的小伙子楼上楼下的搬了一上午,塞满了一车背箱。书法都是写出来的。手握毛笔,一笔一划,写过几百万字后,袁副主席的毛笔字也就很有特色了。偶然机会,袁副主席在朋友圈看到了王川山的书法,很感兴趣。王川山早早就等在袁法语即将就餐休息的“荞麦居”大酒店的大厅,遵照袁副主席的意思,还带了两幅自己觉得不错的作品,期望着和袁副主席就书法文章好好讨论讨论。王川山即将有本散文集出版,手头也还在写一个长篇小说。对于文学,因为多年的爱好和写作,王川山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自谓“半山理论”。袁法语的助手一直和王川山保持着联络,报告着行踪。王川山就坐在酒店的大厅一边翻着微信,一边等着。袁法语是全国闻名的小说家,又是省作协会副主席,时间宝贵,理应咱等人家么。王川山在微信上给妻子如此解释。妻子刚刚给王川山转过来一千块钱,说袁副主席从省城来岩城,人家是客,吃饭不能让人家掏钱么。王川山心里一热,妻子说的对哩,自己只顾准备书法作品了,压根儿就没想起这茬,可不差点把人丢在这“荞麦居”!王川山给妻子发过去三杯茶,以示感谢。确实应该感谢,这些年,家里的人情门户都是妻子操心哩,自己除了教书就是写字,心里很少想起其他事的!忽然,酒店大厅涌进了一帮人,中间被簇拥着的是个大背头背微驼的大胖子。大胖子眼珠外凸,眼圈微红,看上去是喝过酒的。大胖子一边走,一边嘱咐身边人“用心盯着点,人到了通知”,几个人高声回应道“马部长请放心休息,我们盯着哩”。酒店经理小步迎上,满脸笑着把马部长迎接进去了。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大厅的一个跟随马部长来的矮个儿胖子接了个电话,就给酒店服务员说“快通知马部长,说车到张义夫子了”。很快,马部长一帮人就涌出了酒店大厅。不一会儿,马部长一大帮人又涌进了了酒店大厅。岩城县宣传部长知道袁法语路过,提前来接待了。——说来也是,岩城多大的地儿啊,这么大个人物来了,怎么会不知道?怕是酒店老板亲自去报告马部长的吧。酒店里早备好了酒菜,袁法语直接被接进了包厢。岩城风俗,接待贵客,大醉方显其周到。袁法语当然被“周到”地扶进了客房休息。王川山这天看着酒店的石英钟时针从三走到四,从四走到五,又从五走到六,从六走到七。王川山坐不住了,想着就把这两幅字送给袁副主席吧,都拿来了,探讨书法和文学估计是没机会了。王川山走到袁法语的包厢外,被拦住了。王川山说明来意,被告诉马部长正在招待客人,忙,你的事明天再说。王川山再三解释说不是找马部长,是送两幅字给袁副主席,但守门的人很不耐烦,只说你的事明天再说,马部长正在招待省上的领导,你不要捣乱,也不要为难我的工作。王川山看无法沟通,联系袁法语助手,助手一个劲儿地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然后又说王老师请稍等稍等稍等再稍等。后来,王川山看着袁法语副主席被马部长一行人“周到”地扶出包厢,就看了看手机,手机什么信息都没收到。王川山缓缓起身,把两卷书法作品夹在腋下,慢慢向酒店大厅的门走去,宛如下课回宿舍。多年后,韩秋做了省城晚报社记者,晚报今年搞“晚报创刊六十周年-长安名家说晚报”活动。报社分配韩秋采访袁法语。当袁法语得知韩秋就是王川山学生时,还为当年的失约遗憾。说道王川山的书法,袁说,王川山如果在省城,早名满长安了。2021.1.10

朱勇书法

清明时节雨如烟——绝句 辘轳体清明时节雨如烟,春去春来春满园。淡白梨花香雪海,信步人间四月天。绿柳桃红晓梦寒,清明时节雨如烟。莺声无奈花深处,明月一壶水底天。花开花落似流年,醉卧红尘古道边。梦里题诗谁唱和,清明时节雨如烟。清明时节雨如烟,蝶舞香冷暮岁寒。嬉戏儿童骑竹马,隔窗遥望几重山。一一2011.4.2于三昧堂一一2017.5.9于哑庐朱勇作品欣赏:朱勇 安徽萧县人师从著名书法家姜秀真、胡抗美、曾翔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成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宿州印社副社长萧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首届安徽书画年度人物墨品定制鉴约书家交流收藏专线(微信):***

朱文书画家

赵左(1573—1644)左一作佐,字文度。活跃于明代后期。万历、崇祯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赵左,为诸生时,诗文即出众,曾赴北京,以一首秋草诗一鸣惊人,人呼为“赵秋草”。后得顾正谊赏识,让他与宋懋晋向好友宋旭学画,此后画名渐显。山水师法董源,兼学黄公望、倪瓒。画云山以己意出之,有似米(芾)非米之妙。善用干笔焦墨而又长于烘染,后受董其昌的画风影响,形成笔墨灵秀、设色雅致的风格。他与弟子沈士充、朱轩、叶有年、陈廉、李肇亨等构成的艺术群体,被人们称为“苏松派”。论画主张要得所画物象之势,应取势布景交错而不繁乱。因一生穷困,曾为董其昌代笔。所著《大愚庵遗集》已失传,散落的诗文由其子搜辑成一集存世。传世作品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作《秋山幽居图》扇面(藏上海博物馆)、万历四十年(1612)作《溪山无尽图》卷)收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长江叠翠图》卷(藏中国美术馆)等。另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大岭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寒江草阁图》轴及上海博物馆藏《仿大痴秋山无尽图》卷、《山水卷》等。

一、师从宋旭。宋旭(1525-?年),字初旸,号石门,浙江湖州人,后徙居上海松江,以画山水最为擅长,主要师法“明四家”之一的沈周,风格雄劲古拙,为“松江派”之祖。赵左的山水画是以宋旭

《山居闲眺图》上海博物馆藏

为基础,上溯源流,追摹董源、倪瓒笔意,兼采米氏云山与黄子久浅绛法,善用干笔焦墨,长于烘染,水墨湿润,极富神韵。清王原祁《佩文斋书画谱》中即有云:“(赵左)学于宋旭……其画宗董源,兼有黄公望、倪瓒之意。”

二、受董其昌山水画影响。董其昌是明代后期书画大家,其山水画理论与实践影响了明末乃至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加之董氏社会地位显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结交了大量的仕宦、文人和书画家,因此名重一时,影从者甚众。由于董其昌是松江人氏,因此当时松江地区的许多画派都以追随董氏,强调摹古,重视笔墨为潮流,而赵左身处其间,在绘画创作上受乡贤之影响也是必然的。

赵左与董氏是翰墨挚友,并有着长期的书画交往,是董氏绘画最重要的代笔人之一。对此,清朱彝尊(1629-1709年)在《论画绝句十二首》中指出“隐君赵左僧珂雪,每替香光应接忙。泾渭淄渑终有别,漫因题字概收藏。”又朱氏自注云:“董文敏疲于应酬,每倩赵文度及雪公代笔,亲为书款。” 清姜绍书(生卒年不详)在《无声诗史》中亦有云:“与董思白为翰墨友,流传董迹,颇有出文度手者。”可见,赵左为董氏代笔在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左在绘画上的功力确是不凡。

赵左《山水册》

赵左绘画作品《山水册》,现由金陵天渡楼收藏。

赵左为董其昌代笔与董氏原作是有本质区别的。赵氏长于烘染,在树木等的刻画上立体感强,层次繁复,风格细润,于绘画技巧上更为精能,但笔墨功力与董其昌相比则略显单薄,这主要是由于董氏所具有的超凡书法功底是赵左力所不逮的。赵左作为“松江派”山水的领袖,自具有其独到之处。《无声诗史》记其论画一则,阐述了他对山水画创作的艺术见解。他主张画山水,须得山川林木、楼观舟车、人物屋宇之势,做到取势布景,交错而不繁乱;景物布置,须一一自然合理;景色先以朽笔勾出,然后落墨,使景致、笔墨交融,成画后才富有意味。

他创作的山水画,亦力求体现这些思想。景物大多较为繁复,有时画烟岚云雾流动于层峦叠嶂、坡谷幽溪涧;并以斜径、溪桥、房屋、树木,掩映穿插。笔墨方面,或用浓、湿、浅、淡的墨色染出山峦向背,同时渍出浮动的白云;或作浅绛设色,与笔墨的运用相融。还经常参用米氏父子、黄公望、倪瓒等画家的不同画法。

他的山水画秀劲飘逸的韵致也吸引了一大批松江画家追随其左右,如赵泂、叶有年、吴振、释常莹等,都从学于赵左绘画,使得明末清初的松江画坛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赵左的许多作品也为时人和后世视为世袭之珍。

赵左《溪山深秀图》轴,绢本,设色,纵141厘米,横63厘米,曾藏当代画家郭味蕖处,郭先生在手抄本《知鱼堂书画录》中有详细著录,文记:“赵文度仿子久山水轴。绢本,设色,长四尺六赵左画作(29张)

寸,宽二尺。董其昌跋四行在上。‘溪山深秀,万历戊申冬十一月为儒仲先生画,赵左。’白文‘赵左之印’方印,白文‘文度氏’方印。‘文度为儒仲作此图,可谓殉知之合,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有子久意,其昌题。’朱文‘竹朋鉴定’长方印。”此图所署年款“万历戊申”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属赵左早期作品。根据目前对赵左的研究,其生卒年不祥,已知的记年作品最早者成于万历三十一年(1903年),推测出生年代约在公元1570年左右,最晚者成于崇祯六年(1633年),其享年当六十余岁。《溪山深秀图》应创作于三十余岁,故属早期。赵左画风的发展与演变,据现有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三个阶段,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以前属早期阶段,作品有显著的吴派影响与仿古倾向,仿古自唐、五代至宋、元,泛学诸家,各得其要;题款字体方整,转折圆柔。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至泰昌元年(1620年)属中期阶段,逐渐形成自己面貌,部分作品受董其昌较大影响,造型已由精细、写实转为简化、平面和形式化,笔墨也由工谨变为自由活泼;款书字体渐趋瘦劲。泰昌元年(1620年)以后属晚期阶段,自身面貌成熟,表现出平淡天真风格;款书也结体瘦长,用笔尖利,线条挺秀。此幅《溪山深秀图》甚吻合早期阶段的风貌。

朱克山书法老师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一:书法的起源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於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於异地,留于异时,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紧接著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於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接著有二裏头文化和二裏岗文化。二裏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裏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裏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一)各种书法体简介:1:甲骨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2:金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 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3: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4:简帛墨迹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 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划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 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四: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一)两汉书法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 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二)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2:两晋时期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 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 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 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 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 基差异之处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五:求规隆法--隋唐五代(一)隋朝书法: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1:平正淳和 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2:峻严方饬 如《董美人墓志铭》等3:深厚圆劲 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4:秀朗细挺 如《龙藏寺碑》等。(二)书学鼎盛的唐代:1:唐朝书法简介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 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2: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1):隋至唐初。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2):盛唐、中唐阶段。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 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六:尚意宣情--宋至明中(一)宋朝的书法: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 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 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麼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 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 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二)元代书法艺术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 虽然在政治上元 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 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於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他的书法对 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於篆隶, 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麼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 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於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三)明朝书法艺术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明初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 徽明、王宠"三子"。2:第二阶段--明中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 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 性化的新境域。3:第三阶段--明末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 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七:抒情扬理--明中至清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 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 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麼这种愿望在碑学那裏实现了。八: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於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於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关于书法家朱川,朱克山书法老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