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郭维,郭畀书法,老铁们想知道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吗,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们的小编一起看看吧。

书法家郭维,字畀,号畀居,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以其秀美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书法家郭维,郭畀书法

郭维先生潜心研习书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书法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扎实的基本功使得他的书法作品线条流畅,结构严谨,寓意深远。他的书法作品强调笔画的端庄,榜书的方正,透露出一种庄重而稳重的艺术气息。他的作品还注重墨迹的深浅变化和墨色的渗透,使得作品更富有层次感。

郭畀先生的书法作品广泛涉及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且各字体之间相互转换自如。他临摹了许多古代名家的作品,对于古人的笔法、构图、气势等进行深入研究,取其精华,糅合自己的理解,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郭维先生的书法作品被国内外众多收藏家、书法爱好者所追捧。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书法展览,并获得了多项大奖。他的作品还被收录在许多书法刊物和专著中,成为了艺术界的瑰宝。

郭维先生还在多个高校担任书法教师,传承并弘扬着中华传统书法艺术。他热爱书法,用心教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郭维先生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的魅力。他用毛笔挥洒出的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的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也让世人重新认识和热爱中国书法。

郭维这位书法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才华,成为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瑰宝。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力量。我们应该为有这样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而自豪,并倍加珍视他的艺术创作。

书法家郭维,郭畀书法

(一)本地人物

1、人物简历

(1)张宝,宋末元初高平县建宁(今建北村)人,历任永兴路百户、指挥佥事。

《高平县志》记载,“元则张宝,中统间(1260年-1263年)为永兴路百户。适江寇为乱,命宝督兵檄,至即束担以行,时方元旦,擒渠魁以归,迁都指挥佥事。居家孝友,建宁明道先生乡校文馆(建宁文庙)久废,宝力复之”。

张宝做官退休后回到建宁,在圣人殿专事教书育人。

(2)申良(1468年-1524年),字延贤,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其女儿名叫申翠屏,女婿叫郭绍芳,外孙叫郭东。弘治十一年举人,历任招远、诸城、良乡知县,安吉知州,常州同知,户部员外郎。

清代张廷玉著《明史》(卷192)记载,“申良,字延贤,高平人。登乡荐,授招远知县。山东盗起,良豫为战守具。盗至,追击 至黄县,俘斩数百人。已,复至,再破走之。历知诸城、良乡。权贵人往来要索,良悉拒之。进安吉知州。锦衣叶琼倚钱宁势夺民田,良谳还之民。琼因嗾奸人诬奏良,事竟得白。稍迁常州同知,入为户部员外郎。与淮俱杖死。赠太仆少卿。招远民怀其政,绘像祀之”。

(3)郭宗,字距光,号云林山人,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景昭,祖钦,父质,儿峻,孙绍芳,曾孙东。景泰七年举人,原武县尹。

(4)郭峻,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妻田氏,儿绍芳,孙东,曾孙嗣燃、嗣炳、嗣焕。廪生、建宁圣人殿教授。

(5)郭岐,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钦、祖质、父宗、兄峻,侄儿绍芳,侄孙东,曾孙嗣烨、嗣勋。建宁当地乡贤。

(6)郭绍芳,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质、祖宗、父峻,妻申翠屏,儿东,孙嗣燃、嗣炳、嗣焕。建宁当地乡贤。

(7)郭东(1523年-1603年),字仁府,号春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宗、祖峻,外祖申良,父郭绍芳,母申翠屏,妻刑氏、王氏、杨氏,儿嗣燃、嗣炳、嗣焕,孙基洪。大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中举,第20名;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第174名,大明第267名。历任浙江嘉兴、河南嵩县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尚书司丞、顺天府丞、南京太常寺卿(正三品)。

司昌龄《郭东传》记载,“郭东,字仁府,高平人。曾祖宗,景泰丙子举人,原武知县;祖峻,邑廪生,博学工书,士多从之;父绍芳,落魄嗜酒,有义气。尝出行,见一骞在田,而久不见人,疑而,控之,揣其所负装金也。会日将暮,遂前迹 之,一人醉卧道旁,谛之。为徘徊李五,撼而讯之,实为官解饷五百余两,即以装付之五,感激愿致百金为谢,固欲不受。归以与妻申氏,申氏曰,君能处心济物如是,吾家其或兴矣。次年遂生东,东奇敏,特达以。嘉靖丙午乡荐,及丙辰登第,时年三十九,历知嘉兴、嵩二县,升南京刑部主事。迎养父母,父不往,母往,居三月归,遂请终养。未几,父卒,家居十八年,至万历九年,母卒,服阕。始补官为兵部主事,升尚书司丞,转顺天府丞,升南京太仆寺卿,又转太常寺卿,以年过七十致仕。东善事二亲,好读书,恭谨淡泊。居邑东之建宁镇,有汥阳池,中建危楼,引水四面绕之,林木蓊郁,时登览啸咏,以自适。又于镇北数里建阳书院(“”字为古代生僻字,现注音有chéng、shèng、zhé三个读音。【集韵】注解:同丞,翊也。故当地人叫做丞阳书院),招延四方文士,讲学今其地曰石堂会,旧迹俱存,文章典雅醇正,著《类博录》。卷版藏于家,年八十以终,子嗣焕万历壬辰进士,官至苏州府同知,亦有文集刻本”。

明景泰年间,郭东曾祖父郭宗携带家眷从高平三甲镇北庄村迁至建宁里繁衍生息,后裔分布建宁镇(今建南、建北村)及郭庄、荒窝等村庄,逐渐发展成为明清时期建宁里第一名门望族,现今郭姓人员逾两千人。

郭东工于诗书,作品存世甚多,包括《甎(zhuān)甃(zhòu)城垣记》、《建宁里重修文庙碑》、《石堂别墅》、“建宁镇”匾额书法。《石堂别墅》诗云:“结庐石堂会,行坐见南山。梅帐尘嚣隔,茅斋趣味闲。苔痕侵砌畔,草色映帘间。地僻兼心远,栖迟未欲还”。

(8)郭嗣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建宁当地乡贤。

(9)郭嗣炳,字永孚,号肖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武举人,历任明威将军,金吾前卫指挥佥事。

(10)郭嗣焕,字叔奕,号宪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东,儿基洪。万历十年举人,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三甲第211名,大明第271名。历任陕西蒲城直禄东明知县、试政工部虞衡司、直隶苏州同知(正五品)。

(11)郭嗣烨,字元充,号效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庠生儒官,“建宁镇”匾额勒石人。

(12)郭嗣勋,字季成,号为吾,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峻,祖绍芳,父不详。庠增生。

(13)郭基洪,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曾祖绍芳,祖东,父嗣焕。历任序班、太常寺卿。

(14)姬廷聘,字慕伊,号起萃,明代高平县建宁镇(今建南村)人。庠生、建宁当地名医。

(15)郭维高,字土撝,号凤冈,清代高平县府下里郭庄村(今建宁乡郭庄村)人,岁贡生。撰有石堂会石窟《三义洞记》碑记。

(16)夏国彦,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北村)人,儒学生员。顺治十二年撰写郭庄村《茧用入社碑记》。

(17)苏遇春,清代高平县府下里苏庄村(今建宁乡苏庄村)人,建宁当地乡绅。光绪十年撰并书写苏庄村《补修玉皇庙碑记》。

(18)张文榜,清代高平县建宁里建宁镇(今建北村)人,清末民初名臣。民国九年书写建南村《高平县建宁镇补修济渎庙记》。

2、建宁郭东家族世系表

(1)初祖:郭子仪

(2)一世:郭恩

(3)二至六世:无考

(4)七世:郭景昭

(5)八世:郭钦

(6)九世:郭质

(7)十世:郭宗

(8)十一世 :郭峻、郭岐

(9)十二世:郭绍芳

(10)十三世:郭东

(11)十四世:郭嗣燃、郭嗣炳、郭嗣焕、郭嗣烨、郭嗣勋

(12)十五世:郭基洪

(13)十六世以后:无考

(二)外地关联人物

1、程颢(1032年-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洛城伊川人,生于湖北黄陂县。嘉祐二年丁酉科进士((同榜进士有曾巩、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三位))。历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后追封“豫国公”,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程颢早年与其弟程颐共师周敦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堪称理学大师,世称“二程”。

程颢诗作存世颇多,其中《春日偶成》诗篇久负盛名,诗云:“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在晋城县令任上,主持创立乡校七十二所,建宁乡校就设在宣圣庙内。其在闲暇时间,经常前往建宁宣圣庙为当地师生传道授业解惑。

2、杨子器,字明甫,号柳塘,明代浙江慈溪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进士,三甲第152名,大明第265名。历任高平、常熟县令。

明代学者崔铣撰写的《杨子器去思碑记》碑文记载,“杨子子器去高平十有八年,高平民申铎、姬增而下数百人立祠于建宁镇祀之。镇有先圣庙,宋程子伯淳作,杨子尝修之,祠列东庑下“。

建宁人申铎、姬增等数百人为了纪念杨子器在高平县令任上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在建宁镇圣人殿内勒石修建杨子祠。

(三)郭氏家族科举人物

郭氏家族一门六进士、十余举人、数十乡贤乡贡,高平郭氏家族与阳城县皇城相府陈廷敬家族并称为明清时期晋城两大科举官宦世家。建南村郭氏与三甲镇北庄村郭氏系出同源,建南村的郭氏科举人物见《本地人物》,北庄郭氏科举人物如下:

1、进士

(1)郭定:字静之。曾祖景昭,祖钦,父质,妻刑氏、崔氏、葛氏、李氏,七子坤、城、增、堪、壕、埏、?。明天顺六年举人,成化十一年乙未科进士,二甲第6名,大明第9名。历任郑州知州、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正三品)。

(2)郭鋆(1499年-1565年):字允重,号一泉。曾祖质,祖定,父坤,妻刘氏、刑氏。正德十四年举人,嘉靖十一年戊辰科进士,三甲第116名,大明第199名。历任太常寺少卿、工部右侍郎,先后总管芦沟桥、元雷殿、宝源局等工程,并督修京师外城,竣工后,被赐予金帛,加食尚书俸禄。文章古雅简练,著有《一泉文集》。

(3)郭鎜(不详-1558年):字允新,号三泉。曾祖质,祖定,父城,妻赵氏,子治暤、治休、治熙,孙奇策。嘉靖十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三甲第44名,大明第142名。先任翰林院修撰,主编《大明会典 壬子典》,后任国子监祭酒,对监生重身教,谨章程,以经术为教。升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嘉靖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卒於南京官邸。郭鎜博闻强记,明《春秋》,善词赋,一生著述颇丰,有《翰林诗稿》、《国学文集》、《家居集》等。

(4)郭鉴:字允明。曾祖质,祖定,父坤,妻申氏。明嘉靖十三年举人,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二甲第56名,大明第59名。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正四品)。

2、举人

(1)郭质:字彦彬。祖景昭,父钦,妻悦氏、王氏。明正统九年举人,历任永寿、定兴知县,光州知州。

(2)郭文:字宣章,祖景昭。父钦。明正统十三年举人解元,历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巡按畿内。

(3)郭骞:字惟贤。曾祖景昭,祖钦,父文。明成化十六年举人,真定府深州知州。

(4)郭淳:字时雍。明成化十八年举人,历任东安及南阳县尹、葭州知府、西安府同知。

(5)郭拱宸:字敬之。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二年举人,鸡泽教谕。

(6)郭拱枢(1479年-1544年):字惟中,号北庄拙人。曾祖景昭,祖钦,父宜,妻邢氏,子三谟、三畏、三知,孙四箴、四勿、四幼。正德八年举人,文林郎、陕西澄城知县。

(7)郭长:字孟长。曾祖钦,祖质,父拱宸,明嘉靖七年举人,金州知州。

(8)郭坤:字崇载 。曾祖钦,祖质,父定,妻王氏。明弘治二年举人,历任霸州知州,赠通议大夫,工部右侍郎。

(9)郭增:字崇进。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弘治十四年举人,历任莒南通判、济南府同知。

(10)郭銮:字允和。曾祖质,祖定,父城。明嘉靖十年举人,历任武定州及宁州知州、藩府长史。

(11)郭士基(1836年-1902年):字子卿。道光二十九年,13岁时考中秀才,同治三年,29岁时又考中举人,高平县署赠予他文魁匾额。同治九年出任广灵县训导。清光绪十一年,因不满清廷的腐朽统治,指责朝政,被革职遣回乡里。

3、乡贡乡贤

(1)郭均让:字时逊。生于元末,以贤良方正征历,辞归隐。明洪武十二年,以德行贤才应召金陵,授真定尹。

(2)郭钦:父景昭。封文林郎,湖广道监察御史。

(3)郭宥: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五年乡贡,教授。

(4)郭冧: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一年乡贡,易州同知。

(5)郭完: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弘治十五年乡贡,教授。

(6)郭宏:曾祖景昭,祖钦,父质。例贡。

(7)郭拱极:曾祖景昭,祖钦,父质。明嘉靖五年乡贡。

(8)郭城(1467年-1544年):字崇固,号恭菴。曾祖钦,祖质,父定,妻王氏,子銮、鎜。例贡,安州州判,赠徵士郎、翰林院检讨。

(9)郭堪: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七年乡贡。

(10)郭壕: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年乡贡。

(11)郭埏:曾祖钦,祖质,父定。明嘉靖三十二年乡贡,隆庆卫训导。

(12)郭治统:曾祖定,祖坤,父鋆。廪生,两浙运司。

(13)郭治暤: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布政司。

(14)郭治休: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5)郭治熙:曾祖定,祖城,父鎜。原武县主簿。

(16)郭治光:曾祖定,祖城,父鎜。任职真定府。

(17)郭治诗:曾祖定,祖坤,父鉴。耀州吏目。

(18)郭治泰:曾祖定,祖坤,父鉴。耀州吏目。

(19)郭治礼:曾祖定,祖坤,父?。序班,乡贤。

(20)郭献策:曾祖坤,祖鋆,父治统。任职运司。

(21)郭奇策:曾祖城,祖鎜,父治暤。乡贤。

4、郭氏家族名字规律

(1)第十世:郭宁、郭宗、郭宥、郭定、郭冧、郭完、郭宏、郭骞。宝盖头取名。

(2)第十一世:郭坤、郭城、郭增、郭堪、郭壕、郭埏。五行土旁取名。

(3)第十二世:郭銮、郭鋆、郭釜、郭鎜、郭鉴、郭鑋、郭蓥、郭鋈、郭鈭。五行金旁取名。

(4)第十四世:郭嗣燃、郭嗣炳、郭嗣焕、郭嗣烨、郭嗣勋。五行火旁取名。

郭勇书法家

不是的

范曾的弟子有:

开山弟子:崔自默

入室弟子:周建忠、段文才、万俊人、赵均、朱彦民、郭长虹、刘波、邵盈午、薛晓源、尹沧海、孟祥顺、何奇耶徒、杨旭、肖勇、王玉忠、孙景阳、邹玉利、范权、

私淑弟子:钟文芳(一行居士)

关门弟子:朱军、廖昌永

扩展资料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平生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六十余种诗、书画、哲学之著述,国家图书馆珍藏其中119种。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1984年,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建立;1986年,捐建并主持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2008年,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揭牌;2011年,荣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增

书法家郭伟介绍

王志强、白发、刘兴、王翰之、钟国康等。

1、王志强

王志强,山西灵石人 ,字逍君,号逍遥楼主 ,别号懒鬼,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自幼好翰墨 ,喜篆刻 ,躬耕金石三十余载 。

现任董寿平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难老印社理事 ,山西省民建书画院副院长,中都书画院秘书长,灵石印社社长。

篆刻作品入展西泠印社建社110年社庆“百年西泠 · 金石华章”大型系列活动之印汇天下 · 国际印社联展,参展作品被编入《印汇天下 · 国际印社联展图录》;

篆刻作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被佛教圣地五台山显通寺、殊像寺、十方堂,广州南华寺,大同华严寺,太原崇善寺、蒙山等著名佛寺(庙)以及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收藏。2、白发

白发,广东著名的篆刻大师,出生于1984年,广东连成,创立了广州白发印社,白发的篆刻是无师自通,集百家之长而独创一格,尤其受黄牧甫的风格影响最深。

他曾经对黄牧甫的篆刻艺术进行极其深入的研究,致使黄牧甫之清新婉丽的印风根深蒂固地融于自己的篆刻艺术中。

不拘泥于表面形式上的拟古,而是还古以本来面目,直追古印光洁研美之姿,是白发篆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征。

他将印文线条变化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不为人留意的巧妙变化展示了生命的律动,表现出他平和的心境与安稳的情绪。

他力避浮夸与躁动,在平实方正中以明快爽洁的冲刀,自然而然地创作奇趣,寄神奇于平正之中。他恬静宁雅的印风,仿佛与古人息息相通,给人以幽雅清新、洁丽安详的感觉。

印面力求完整、精到,是白发印风的明显标志。他既不在篆刻线条上作过分的装饰,也不在印章的边栏上做人为的处理,而是任其自然而然,表现的是一种顺应自然、外柔内刚、内动外静的和谐之美。

3、刘兴

刘兴,男,1980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花鸟画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0年至2012年,先后共撰写《中国篆刻入门》、《刘兴印谭》、《刘兴艺谭》。应邀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治印,作为国礼赠送。

出版《蒿斋汉玉印选》、《蒿斋画集》等画册十余本。

4、王翰之

王翰之,字一舟,号汇川居士,1950年生。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勤习古人书卷,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得刘海粟、林散之、尉天池、陈大羽、宋文治、郭公达等著名画家传教,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技法、精书画、篆刻,后拜书画界泰斗两院院士杨仁恺大师为师,从事古字画鉴定。

王翰之先生的书法由唐宋入手,六体皆能,书法精妙。风神潇洒:篆刻渊横秀润,古趣盎然,运刀似笔,行草边款尤为绝佳。

画宗四王,自出新意,笔墨交融,雅逸天成,形成自己焦墨重彩的独特风格。其书法作品多出于左笔,堪称一绝,杨仁恺大师特题字命名为:华夏左笔书法家。

王翰之先生的作品入编《世界现代美术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世界当代书画作品选》、《世界名人录》、《北京国际艺术精品博览》等。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任中国黄山书画篆刻艺术院院长、新加 坡书画篆刻会会长、新加坡美术院院长、并荣获世界艺术名人称号。

5、钟国康

1957年7月出生于中国雷州半岛雷州市,是中国的著名篆刻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书法协会家名誉会长、深圳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羊城晚报》联名得意专栏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志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翰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国康

郭勤书法

刘陈村隶属莱城区口镇,位于莱城西北14公里,口镇西南6公里处,北邻许家洼,东邻陶陈村和郭陈村,南邻申陈村,西界羊里镇孟中荣村,汇河自村北蜿蜒流过。土地面积697.5亩,310户,1030口人。

据村碑记载:“元初村人刘禹,世祖时授镇国将军都元帅之职。足见始建村当在元朝之前。因邻陶陈村,冠以姓氏,故名刘陈村。”另据村中现存古碑记载:“元初村人刘禹曾授镇国将军左副大元帅之职。夫刘氏莱芜土人也,前五世纪在此定居,建村始在宋朝。”刘陈村由刘姓建村,明朝中叶,由山西迁入许多住户,姓氏增多。有刘、郭、亓、李、焦、辛、吴、许、孙、常、乔、张、董十三姓。刘姓人口居多,郭姓次之。

民国初期,刘陈村隶属辛兴保;1948年起划归仪封区;二十世纪50年代改归羊里乡;1960年起划归口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成口镇办事处;1985年起属口镇管辖。

刘陈村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元初村人刘禹,世祖时拜镇国将军都元帅,义勇有为,不避权势。清朝秀才李佃禄“文思才涌,授之乡里”;武举刘成德武艺超群,威震四方;八品修植郎郭家慧“为官清正,四乡皆慕”。刘陈村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刘陈村围子墙是战争时期防御敌人的有利屏障。1940年8月第一个刘陈村党支部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村民积极参军参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村内第一位0员刘纪昌,化名刘汉臣。抗战时期,在陈村小区当乡长兼区公安员,后转战南北,解放后任北京市-局长。1942年刘纪昌在一次催缴公粮的任务中遭遇敌人袭击,他单枪匹马,打死鬼子6人,冲出敌人包围圈。留下了刘纪昌“善打游击巷战,敌人闻风丧胆”的美名。在刘纪昌的感召下,亓龙昌(解放后为正县级干部)等30多位热血男儿踊跃走上战争前线,吴增奎等七名烈士为革命捐躯,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解放后,刘陈村人迅速组织生产自救,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头。刘陈村重视农业,村民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作。昔日天旱,村民虽有搬智公求雨的习惯,但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解放后,村民注重打井治水改变生产条件。1982年在村西修成长达600米的地下水利管道。历年来共打机井32眼,主要生产道路全部硬化,水、田、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刘陈村在发展经济方面有优良的传统,刘陈村人办企业有独到之处。清朝末年,村民许风德就办起了在方圆几十里最为先进的翻砂厂。当时泰安要为大-冯汝骥铸一铁像,寻找多名工匠不成,最终慕名找到了刘陈村,许氏为之铸成,此像现保留于泰安。其铸造技术名不虚传,延续至今,1995年被市委命名为“铸造专业村”。

1971年,刘陈村窑厂成立,办起以打铁、加工竹笆、豆腐皮为主的副业,安置劳力60余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刘陈村人在老支书刘英廷等支部一班人带领下,掀起兴办企业的热潮。1980年办起刘陈村铝制品厂,1984年建起造纸厂,1985年建起电线厂,1987年刘陈村综合福利厂成立,刘元祥任厂长,刘庆文任会计,下辖电线、造纸、五金、翻砂、铸造、纸箱等五个车间。2000年改为民营企业。同时发展了3个联合体,56个个体户,先后上了蜡烛、机加工等10多项目,并且创造和发展了诸多名产名吃。焦氏织布杼曾闻名天下,为支援抗战纺线织布做出了贡献。焦、乔两家的手工产品竹笆在莱芜一带至今走俏,有“刘陈村两头高,焦乔两家竹笆好”的美称。李树林的豆腐皮,色香味美俏四集。刘元军、许卫祥两家的铝炒勺均以质地坚硬而畅销不衰。电线厂生产的漆包线和裸铝线是莱芜市空白产品,曾畅销济宁、日照、潍坊、东营等地。过硬的产品质量,换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村经济收入逐年翻番。1993年被莱芜市命名为经济强村。

刘陈村人历来重视教育。解放前,有私塾两处。1950年建起第一所能容纳30人的复式班小学,李先锋任教师。1964年建4个班的新校。1981年为迎接校改,在村南建起占地3.5亩的规范化学校,多次为区镇教育工作提供了观摩现场。1991年所立的“捐资助教”碑记载了当年全村近300人捐款1.1万元,修缮学校的事迹。个体户郭章胜从1997年开始,每年向学校捐5吨烟煤,在当地传为美谈。村委会是镇上多年的“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村支书刘明玉和村民郭章胜多次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全村有32人考上大中专院校。最出色的当属1994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的刘鹏和199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刘振涛。刘鹏现已研究生毕业,留京工作。

刘陈村是口镇有名的“文化村”。以村民爱书法、爱文艺、爱体育而出名。自1989年始,村里成立了书法协会。协会会员刘英延、郭勤宗的书法在四邻八乡小有名气。刘陈村从0始就有一支活跃的文艺宣传队,村民刘纪泉自编的乡土顺口溜在四邻八乡广为传唱。从1995年元旦,村里就组织学生和村民进行文艺大联欢。2000年3月,由刘平玉编剧、李清文编曲,刘进、-东等四名学生演出的小歌剧“四个老汉唱国策”在参加莱城区计划生育文艺汇演中荣获三等奖。刘陈村有多年的体育活动史。自1990年始,每年元旦,村里有举行乒乓球、篮球、象棋比赛的惯例,到2002年已举办了13届。2002年分别被莱芜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先进集体”和“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刘陈村人崇尚文明。村民民风淳朴、民情敦厚。助人为乐蔚成风气、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共涌现出捐资助教、热心助残、遵老爱幼、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30余件,其中“张彬八年助残”、“李文金拾金不昧”等四件好事被评为莱芜市精神文明十件好事之一。刘陈村自1997年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刘明玉被评为区级优秀党支部书记。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刘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泥泞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低矮的土坯草房变成了一排排前后出厦的大瓦房。自1999年,在村民亓祥恒的带头下,先后有12户人家住上了二层小楼。2000年成了电话村,彩电入户率达90%。村民做饭全用液化气,出门都把摩托骑,刘陈村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

素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刘陈村人,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自己辉煌的历史,以坚实的脚步踏人了二十一世纪。展望刘陈村人的明天会更加金光灿烂。

刘陈村附近有山口东岭扬水站、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郭畀书法

十八日,晴,客杭。早到开元宫,见王眉叟提点,不遇,徒弟徐云谷相接, 到小堰门。回谒张仲美知事,不遇。是日,游大般若寺。寺在凤凰山之左,即旧 宫地也。地势高下,不可辨其处所。次观杨总统所建西番佛塔,突兀二十丈余, 下以碑石 之,有先朝进士题名,并故宫诸样花石,亦有镌刻龙凤者,皆乱砌在 地,山峻风寒,不欲细看而下。次游万寿尊胜塔寺,亦扬其姓者所建。正殿佛皆 西番形像,赤体侍立,虽用金装,无自然意。门立四青石柱,镌凿盘龙甚精致, 上犹有金铜钟一口,上铸淳熙改元,曾觌篆字铭在,皆故物也。行至左廊,记得 壁上一诗云:“玉辇成尘事已空,惟余草木对春风。凭高□□□□□,目断苍梧 夕照中。”寺门俗云“望江亭”,俯视钱塘江水,大略与扬子江同,但隔岸越山 苍翠差胜耳。远见西兴渡口,烟树如荠。(元·郭畀《客杭日记》节选)郭畀(1301-1355),元代书法家.字天锡,号云山、退思,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业承家学,擅长辩论,通晓蒙文,身材魁梧,蓄有长须,人称郭髯。20岁时任镇江儒学学录。历任饶州路鄱阳书院山长、处州青田县腊原巡检等职。 郭畀工书画,书法学赵孟頫,曾代孟頫书写《松雪斋集》。孟頫作跋称许。画仿米芾,又师事高彦敬,得其笔法,与无锡画家倪瓒为好友。酒后作画,兴到神来,为人所宝。山水有米家风范,尤善竹木窠石,极富天趣。 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幽篁枯木图》卷等。著有《退思集》,身后由其子郭启裒集编成,有俞希鲁序。另有《云山日记》,记载他在镇江和游历杭州一年之事,其中有不少乡邦文献资料。清代节选为《客杭日记》刊行。 《自书诗卷》为陆游告退归里时所作,曾一度在镇江流传,当时的郭畀在镇江见到这幅珍迹后,仰慕陆游的诗名,为之题跋。 右图:郭畀《题画诗》,行书,纸本。纵27.2厘米,横40.6厘米。未署年月,书于钱选所绘红梅及赵孟頫题诗之后。钱选字舜举,是宋末元初著名的画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这幅行书端秀多姿,劲利挺拔,师承赵孟頫,但不及赵字的圆润妍媚。

关于“书法家郭维,郭畀书法”的具体内容,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