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您分享二王书法特点,二王书法笔法口诀的一些知识,本文内容可能较长,请你耐心阅读,如果能碰巧解决您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二王书法,指的是柳公权和王羲之这两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书法家。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笔法,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历史。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展现出的正大、庄重、古拙的气质。柳公权笔法严谨,用笔舒缓而有力,结构严谨而饱满,字形端庄而秀美。他的字迹舒展自然,线条流畅有力,行书横平竖直,方正有力,行云流水之感油然而生。他的作品中注重用墨,墨色浓淡相间,墨韵浓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柳公权以行书和楷书见长,他的作品具有雄健大气,磅礴不羁的艺术特色。
而王羲之则以草书而闻名于世,他的书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的潇洒飘逸、奔放自由的气息。王羲之的书法激情四溢,行云流水,圆状笔画纵横交错,给人以狂放不羁之感。他的字迹独特,自成一体,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作品中豪迈的气势和奔放自由的笔法,使其成为草书的代表大师,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王书法的笔法口诀可概括为:“公权书法端庄雅重,力透纸背酣畅淋漓;羲之书法奔放飘逸,笔若神龙气贯长虹。”这句口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二王书法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二王书法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笔法,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历史。无论是柳公权的正大庄重还是王羲之的潇洒飘逸,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他们的作品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是欣赏还是研习,我们都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书法艺术精髓。
二王书法特点,二王书法笔法口诀
王羲之和王献之创造了一个时代书风,堪称书法史上的经典,它是书法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的标志,历史发展到对二王书风顶礼膜拜的虔诚心丝毫没减,二王书风的经典魅力依然夺人。当我们今天面对二王书风时,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二王书风对我们当代书法创作的启迪何在,对书法革新的意义何在,这也许是我们学习二王书风最有益的探索。正确认识二王书法的历史地位
(一)二王书风的形成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必然
二王处于社会动荡的变革时期,各书体的发展正处于成熟阶段,二王对书法的勤奋与天赋以及他们的革新精神,成就了他们在书法方面的经典地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书法发展的契合点,没有二王也会有二张二李出现,就像唐代诗歌出现李白、杜甫,宋代词赋出现苏轼、李清照一样,每个朝代出现的艺术高峰都有其代表性人物。
(二)二王经典地位无人撼动
经过历史的检验,二王书法已经深入人心,被广大书法家所崇敬和爱戴,尽管有米芾之狂言“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年”的骂声,但丝毫没有降低二王的书法地位,其实米芾学习二王已入魔境,在他晚年还在大量的临摹王羲之的帖,怎能不佩服王羲之呢?只是心力不逮,无法达到二王之神韵而郁闷罢了,米芾说“唐太宗学右军不能至,故大骂子敬”,而他自己呢,由于用力学习王羲之而达不到那个“入晋人格”目标,晚年也就大骂二王了。这种骂其实是对二王的崇敬。时至今日,我们也有一些书家大骂二王,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下工夫而想走捷径,以丑书自居,而美其曰创新,这是对二王书法的亵渎。(三)正确学习传承二王书法是我们的责任
二王书法总的特点是俊逸流丽,笔法变化多端,内檿、绞转等笔法技术难度大,特别是使转动作,即运笔时笔锋在纸面上如何扭转自如而又不露斧凿痕迹,字距与行距之间的空间处理,每个字的疏密关系与整幅作品章法的疏密关系的处理,字的大小与笔画粗细的极化处理,以及二王当时使用的笔墨纸砚与我们现在的使用工具有什么差异等等,这些技术因素不加以分析与研究,盲目地毫无准备的学习二王,恐怕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所以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准确快速地表现二王书法面貌和精神,传承传播二王艺术成果,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从二王书风看传统理念。
二王书风是经典,二王书风告诉我们,经典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前代经典的借鉴学习上。今天我们把二王书风当作学习的经典,一个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必须脚踏厚实的坚持传统,书法的学习必须依靠传统经典,离开了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和继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要说是创新了。王羲之也好,王献之也好,他们的创造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都有源头可找,根基可寻,其传承的脉络十分清晰。当代书法创作,有人虽冠以学习二王书风,但没有以二王经典为基础,或者说根本没有沉下心来,扎进传统之中,而是蜻蜓点水,学其皮毛,根本不是以二王的笔法在写二王,却以二王书风自居,轻浮浅薄,庸俗粗糙,其书法自然面目可憎。
书法学习需要浸淫传统,道理简单,可要真正打进去,谈何容易,二王尚且要师法传统经典,何况我们呢,就更要以传统为基础,潜心摹习,方能根正基厚,如源头活水之不竭,则学书之途通达而目标可期。从二王书风看书法创作的革新意识。
从王羲之完成行、草、真书独立机制,到王献之其超迈脱俗的字体得到大众的认可,贯穿于他们书法实践中,都是一种革新的理念在起作用。二王从前面经典中吸取营养,独创面貌成为经典,这是学习书法最为难能可贵的,当代书法创作呈现多元的局面,更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艺术观和高格调的审美能力。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立足于传统经典;另一方面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而不是泥古不化,要有自己的面目,树立自己的鲜明风格。
二王书风今天依旧是众人临习的对象,但不要停留在表象上,遗神取貌,得意忘形,要深入其精髓,防止千人一面,毫无生气。王羲之常说“适我无非新”,或因求新而欲变,或因求新而否定自己。二王书风是经典,在创作实践中积极探索,既要有经典的基础更要有自己的想法。
从二王书风看书法欣赏的大众审美。
二王书风的清新脱俗,充满了欣赏的美感,其纯正的书风迎合了当时士人的审美情趣,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这是书法欣赏的最高境界。《兰亭序》一出,直教唐太宗生死相依,不吝赞美之词。清包世臣谓兰亭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兰亭序》是王羲之在欲求妍美流便之新法的审美指导下完成的,它的用笔、结体,还是章法都堪称美的典范。正因为《兰亭序》有兼擅众美之功与特别拔俗之风骨,才受到了历代书家的推重,《兰亭序》是一座高山,仰之弥高,令人望而兴叹,叹为观止。
二王书法笔法口诀
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
“二王”是书法史上的“书圣”和“亚圣”,中国书法“帖学”一路开宗立派的两位大师,对于中国书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中国书法5种书体,其中楷书、行书、草书3种书体就是在他们二人手上成熟,是这3种书体成熟的代表,仅此一点就是后世书法家无法超越的。王羲之介绍: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献之介绍: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二王”的影响:
“二王”的帖系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清晰的脉络。他们也似乎成了普通大众眼中书法的代名词。
当前的书法界,无论全国国展还是高等院校,又或者广大书法爱好者甚者至专业书家,二王从来是讨论或者所要取法的焦点对象,是书法界中的珠穆朗玛。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提倡大国文化,振兴传统艺术,对于书法来说,推崇经典,大多取法“二王”,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二王书法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时局动荡,但儒学作为统治地位开始弱化,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开始挣脱各种因素的束缚,趋于自由散漫,继而玄学与佛道的兴盛。在积极和消极的观念中,学术、文艺的的空前繁荣,就表现在二五书风的异军常突起,各种观念的交融造成各种书体的互相促进与发展也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汉隶的规整,难免掩饰呆板,楷、草、行书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书体的裂变,尤其表现在行草书上,在二王父子的手上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但不得不承认,其实在晋代的许书家都有变革思想,且做得也很深刻,经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整合,创新、草书、行书以一种新的面目出现,逐渐成为一种时风,尽管当时也属于流行书风。
但其生命力在于二王父子强调了用笔的使转,使笔势转折而连锦,结构上打破匀称,体势上富于变化,线条流动而极具韵律美,从而逐步摆脱章草的波磔,以及章草明显带有隶书笔意的程式化。
使行草的书写变得轻松活泼,更贴近人性自由率真的本性。二王书风主要表现在体势纵横,俯仰顿挫,上下映带,婉约妍媚,具有一种不偏不倚的中性美,即中庸大美,二王行草流传千百年来主要是这一审美的广泛认同得到延续,成为压倒多数书体、书风一直流传。应该说,二王父子缔造了一个最能体现出写者性情的艺术,使刻板规整的书写真正意义上升华到艺术的层面,并且在后世的演变当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感到行草尤期是草书成了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王书法作品大全
2、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
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书法成就:
1、王羲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2、王献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
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献之
二王一路的书法脉络
广义上来说,自晋代以后的帖学系统,都可以归为二王一脉。因为他们父子是集大成的书家。对中国书法的技法,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自他们以后,隋代智永,唐代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怀素、柳公权、杜牧,北宋四家,南宋的赵构、张即之、文天祥,元代的赵孟頫、揭希斯、康里子山,明代的沈氏兄弟、唐伯虎、王宠、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王澍、张照、王文治、何绍基等人,都是这一脉的传承者。
关于二王书法特点,二王书法笔法口诀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