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在茫茫网海进入到我们的网站,今天有幸能与您分享关于匾额书法,匾额书写格式的有关知识,本文内容较多,还望您能耐心阅读,我们的知识点均来自于互联网的收集整理,不一定完全准确,希望您谨慎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就开始介绍匾额书法,匾额书写格式的相关知识点。

匾额书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书法艺术为媒介,将文字与造型相结合,创作出富有艺术韵味的匾额作品。匾额书法的书写格式,是指匾额书法作品的文字排列和结构布局方式。

匾额书法

在匾额书法中,文字的排列方式应当符合一定的规范,以使整体作品更加美观与大气。一般而言,匾额书法作品的文字应采用楷书隶书风格,字体端正,字形匀称。在书写上,常采用竖排、横排或斜排的方式,以便于匾额的展示和阅览。而在词句的选择上,常采用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如“福禄寿喜”,“和平如意”等,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匾额书法的结构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匾额的布局分为上下左右四个部分。上方常用来书写题记,可以是一句诗词或名言警句,以突出整体主题。下方则是书写匾额的内容,主要为名誉、祝福或赞美的文字。左右两侧常用来书写花卉、鸟兽或其他装饰,以增强整体的美感。整个布局应体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符合审美的要求。

匾额书法创作需要有良好的笔墨功底和审美能力,同时也需要对匾额所要表达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通过精湛的书写技巧和灵动的构思,创作出的匾额书法作品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匾额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通过文字和造型的结合,将美与智慧的结晶展现给人们。匾额的书写格式,是实现匾额书法艺术的重要规范,它不仅要求文字书写准确、字体端正,还要求整体布局和谐、美观。只有在遵循这些规范的基础上,匾额书法作品才能更好地传达出深远的文化内涵,实现艺术的价值。

匾额书法,匾额书写格式

书写牌匾可从右起,也可从左起。一般不留款识;如果留也是穷款。规范:

一、题跋,题是在正文前面,跋是在正文后面。

二、用礼语。

对他人用尊、大、令、恩、仁、世、年等等。对于那些特别表示亲近关系的可用吾,如吾夫吾师等等。对己则谦称愚。如愚兄愚母等等。

落款的位置:条幅、屏条、手卷、扇面等格式其上下款一般在正文之后。

款识章法安排要想到通篇布居要求。款字应笔正文小。还要留有印章的位置。章法上款字的长度不能超过正文。书体应用比楷书活拨流畅的行楷。已使画面轻松潇晒。

牌匾主要多用于商业领域,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播商业信息的广告形式,它通过巧取文学作品、凭借商联文采、援引成语典故、附丽神话传说、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报恩情感、显示店家诚信等方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探讨牌匾的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民族广告文化遗产,不但有助于中国商业文化宝藏的挖掘整理和牌匾广告历史的研究,而且对于现代广告的发展和创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启迪和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牌匾

著名的四字匾额书法

刘继武书法家的“去他妈的”牌匾,其实就是段子,实则是“春池嫣韵”,只是表现手法不同,不懂行的人,自然对其不了解。

“春池嫣韵”四个字。只可惜这笔法不仅让人惊叹,其草法更是令人乍舌,落款:曾塞外先生嘱书,辛卯秋,刘继武。

牌匾的题款乃是画龙点睛之笔。有的是上下款俱全,有的只有一款。款有字有印。印又有“名章”和闲章”两种。印的篆刻髹饰或红底金字,或者金底红字。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清匾额书法

我国书斋类匾额主要是指用于书院或者书房内外的这类匾额,这类匾额最为著名的有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匾、福建省泉州“小山丛竹”匾、江西省庐山“白鹿洞书院”匾、浙江省绍兴“一尘不到”匾和湖南省益阳“印心石屋”匾等。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风景区,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始建于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上千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代时势变迁,晚清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属于后来形成的湖南大学中的一部分,在整个书院内,最为耀眼的,便是书院的正门处那块在北宋年间由宋真宗皇帝御赐的“岳麓书院”匾额了。

此题字是当年宋真宗召见书院山长周式时所御赐的,随后被镌刻制匾额悬挂在书院山门之上,明代又刻石嵌于岳麓书院的外门牌楼上。

书院内现存的这块木质黑底金字匾额,是后人依照明代遗存的石刻复制而成的,是一块长3.4米,宽1.3米的匾额,这块匾额结构缜密,方正庄严。

字体圆劲润道,笔法舒展流畅,刚柔相兼,气势恢宏,风格古朴,人们依然能从这字体中感受到宋真宗皇帝的书法之精妙,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泉州“小山丛竹”匾额在泉州模范巷与县后街交界处的城隍庙东侧的小石坊上。但“小山丛竹”这个名称其实是一座书院的名称,在北宋时,放置这块匾额的地方便是一座民间书院。

1151年,一代名儒朱熹出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兼领学事时,因为经常到泉州各地讲学,从而发现了这间民间书院后,便亲自题写了“小山丛竹”,从此,这座书院便被称为“小山丛竹书院”了。

后来,人们把朱熹的题字刻成了书院匾额,放置在书院的大门门额。经过历史的变迁,这座书院最终毁于战乱,当门额上的珍贵匾额却保存了下来。

于是,人们又为这块匾额修成了“小山丛竹”牌坊,并将“小山丛竹”匾额放置在牌坊上。这是一方宽3.75米,高3.7米的台式匾,两侧为花岗岩立柱,嵌辉绿岩坊额,正面刻有朱熹“小山丛竹”和“晦翁书”墨迹,字体为行楷,笔势迅疾,沉着典雅,非常有特色。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这座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它与湖南的岳麓书院、商丘旧城之东的睢阳书院和衡阳石鼓山上的石鼓书院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书院的创始人是唐朝的著名学者李渤,这里本是他少年读书学习的地方。后来,他在这里养了一只白鹿,因此人们又称他为“白鹿先生”。

940年,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南京金陵监、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开始,但不久即废。

直至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在这座书院内,最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匾额却是明代学者李梦阳书写的。这位李梦阳在明弘治年间出任江西提学副史,当地学界因仰慕这位著名文学家之盛名,便经常邀请他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和视察。

一次,当李梦阳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恰好遇到当地知县在建立石坊,他便应邀提笔书写了“白鹿洞书院”5个大字。后来,人们便将他的题字刻成了一块石匾,放置在书院入口处的门楣之上。

这块匾额是一方长2.3米,宽0.46米的阴刻楷书青石匾,正中是李梦阳所题的“白鹿洞书院”5个大字,上款题有“明正德七年仲冬月吉旦”,下款分署“李梦阳书”和“督洞推官巫之峦重修”。

正中的“白鹿洞书院”大字,运笔潇洒,结构舒畅,为明代书法中的精品之作。

我国的书斋类匾额不仅只在书院内出现,在我国古代很多的著名文人家中的书房中,也有很多的这类匾额。如绍兴的明代戏剧家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内,便有一块著名的“一尘不到”匾额。

这是一块长1.16米,宽0.34米的横式木质匾额,匾额的正中阴刻着“一尘不到”4个行草大字。匾额的右上角刻有“与木石居”印章一枚,左旁落款则为“天池”两字以及两枚分别写着“徐渭之印”和“天池”的名章。

这些题字和印章都是徐渭亲自写下并盖上印章的。徐渭是明代传奇式的文人,他一生才华横溢,在书、诗、画等都有杰出的造诣,但他傲视权贵,一生以“一尘不到”的理想境界自律,为此他的一生又非常坎坷,最终抑郁而不得志。

他留下的“一尘不到”题字,苍劲奔放、燥润相间,尽显了他“一尘不到”,拒达官贵人于门外的高贵品德。

在他的书屋内,除了他亲自题写的这块“一尘不到”匾额外,还有一块由明末大画家陈老莲为他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这块匾额虽然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依然非常清楚,同样也我国明代书法中的精品之作。

匾额书写格式

格式:

一、手卷。

较长,不能够悬挂。只能边欣阅边卷合,故名手卷。手卷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众多的诗词组成。既可以是一位书家所书,也可以是多人写。二、横披。

也是横幅的一种,比手卷短,可以悬挂。

横披有俩种格式:

1.悬挂在楹联上端或门额窗顶上的。悬挂在楹联上端的一般只限三、四字,必须从右至左写。

2.悬挂在厅室 的字有几行的书写从右至左。三、五字一列的可以从右至左写,也可以从左至右写。三、中堂。

中堂的末行不能少于俩个字。四、楹联,俗叫对联。

布局上俩联单行的上下字排列整齐。用于群众来往的对联不应使用古文字。俩行字的长联,一般上联从右至左,下联从左至右。末行的字不能少于俩个字。

五、条屏,简叫屏。

是一种立幅的格式。条屏的文字内容和书写家与手卷相同。布局从右而左。如果文字内容是一个整体,只能在第四屏落款。六、条幅。七、册页。

册页一般小楷居多。八、扇面。

扇面的格式可以俩字,也可以是多字数行。扇面的书写也是从右而左。九、镜片。十、牌匾。书写牌匾可从右起,也可从左起。一般不留款识;如果留也是穷款。

规范:

一、题跋,题是在正文前面,跋是在正文后面。二、用礼语。

对他人用尊、大、令、恩、仁、世、年等等。对于那些特别表示亲近关系的可用吾,如吾夫吾师等等。对己则谦称愚。如愚兄愚母等等。如果是向受书者求教的词语可写正、正之,正笔,斧正,法正,教正,雅正等等。

还可以用属书,雅属。夫妻俩用俪正、等。除求教外落款上还有留念、补壁等,此外还有于 款末写上学书、拙笔、稚书等字样的。署款时记时可用公元阳历,也可以用阴厉。用阴厉记时必按干支纪年法,前面加:‘岁在’二字。

也可以用生肖纪年,如马年、羊年等,还有岁阳岁阴的《现在很水少见》记 月的名字很多。如一月为正月、初月等等,不一一憠述。落款的位置:条幅、屏条、手卷、扇面等格式其上下款一般在正文之后。

中堂、横披、镜片其上下款可以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之前。对联上下款一般分开在上联的右边和下 联的左边。款识章法安排要想到通篇布居要求。款字应笔正文小。还要留有印章的位置。章法上款字的长度不能超过正文。书体应用比楷书活拨流畅的行楷。已使画面轻松潇晒。

牌匾简介:牌匾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是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绘画于一体,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作品。

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它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而且是文化的标志,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标志。它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中国古建筑、中式装饰的显赫位置,向人们传达皇权、文化、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

牌匾主要多用于商业领域,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播商业信息的广告形式,它通过巧取文学作品、凭借商联文采。

援引成语典故、附丽神话传说、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报恩情感、显示店家诚信等方式。

负载着厚重的民族商业思想,折射出传统的文化色彩。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探讨牌匾的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民族广告文化遗产,不但有助于中国商业文化宝藏的挖掘整理和牌匾广告历史的研究。

而且对于现代广告的发展和创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启迪和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牌匾

老书法匾额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匾额遍布神州大地。这些匾额既是著名建筑和风景名胜的点睛之笔,也是我国一种独特的,集建筑、文学、雕塑和书法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我国的匾额,除了有前面介绍的官署门第类匾额、官家类匾额、功德声望类匾额、贞节贤孝类匾额、寺庙类匾额、楼阁类匾额和书斋类匾额之外,其他还有悬挂在我国祠堂内建筑的正门处或者祠堂内的宗祠类匾额、用于商家字号的堂号类匾额、用于人际交往的婚喜寿庆类匾额、受人拥戴的医德教泽类匾额,以及用于称赞风景名胜为主的绘景类匾额。

这些匾额有的悬挂在大门口、厅堂或楼房上,有的悬挂在风景名胜、园林古迹中,它们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艺术化的书法艺术,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些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我国,除了前面介绍的各类著名的匾额之外,还有3块匾额中的精品,它们是河南省的“留余匾”、万里长城东端的“山海关匾”和北京的“正大光明匾”。

“留余匾”现存于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是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也是最能看出康家发家的根源所在。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而康家能持续繁荣12代400多年,与其是不无关系的。

该匾长1.65米,宽0.75米。造型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黄色旗帜,金底黑字。全匾共计174个字,除标题“留余”两字为篆书外,其余为字体流畅的行楷。该匾是同治年间进士牛瑄所题,制作于1871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该匾是康家第十五代庄园主康道平用来训示家中子弟的家训匾,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

上凹意为:

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

下凸意为:

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匾上刻有南宁资政殿学士王伯大,号称留耕道人的“四留铭”: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能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还以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子孙。

匾上还留有明朝隐士高景逸写道:

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这些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为:

留耕大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务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

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分。因为太过分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

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务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坦园老伯把“留余”两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谋诫他的后代子孙吧!为你们写这几句话,并取夏峰先生教训他儿子的话,概括起来说:“你们这些后辈知道发家之道吗?那就是凡事留有余地,不做尽做绝罢了。”

百年来,正是因为拥有如此谦逊的家训,从明代至现代,河南郑州康百万家族有功名的人物有412位,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12代,400多年。

这块“留余匾”保存至今,仍非常完整地悬挂在康百万庄园的主宅区,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处世哲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国著名的“山海关匾”实际的名称为“天下第一关”匾额,它位于我国明代长城的东北起点第一关箭楼二层正面。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称渝关,又名临闾关,1381年,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整个山海关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4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整个城池以“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

这块“天下第一关”巨匾长5.8米,宽1.55米,上刻阳文“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其中“一”字长1.09米,繁写的“关”字竖长1.45米。“一”字一笔不显单薄,“关”字多笔不显臃肿。

匾上“天下第一关”5个大字,每个字结构讲究,布局章法得当,笔力沉雄,与形势相称,大有镇关之风,为关口增添了威严和光辉,也道出了关口的战略地位。

在这座山海关箭楼上,有3块木质匾,其中有两块是后来摹刻的。一为1879年王治摹刻,二楼外悬挂的是1920杨宝清摹刻。摹刻匾原有落款,后被油漆涂盖。原匾悬于一层楼内。

最原始的“天下第一关”匾额到底谁所写呢?有史料可查的有1878年编撰的《临榆县志·建置编·城池卷》记有:

“天下第一关”相传明肖佥事显书。

1920年临榆县令周嘉琛的《重修第一关旧额记》中又说:

有额曰“天下第一关“笔力沉雄,与形势相称,游者相传为严分宜(严嵩)手迹。

最原始的“天下第一关”匾额到底出自谁手呢?还需要后人的继续研究。

我国著名的“正大光明匾”高悬在北京故宫乾清宫正殿内中央。匾额上面的字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福临的笔迹,经康熙皇帝临摹后悬挂在这里的。

乾清宫是坐落在故宫古建筑群中轴线上的一座重要宫殿,是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的正寝。“正大光明”是清朝皇帝标榜的祖训格言,康熙帝临摹后命人挂在皇宫正宫最高处,是将其作为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这块“正大光明”匾额为墨拓木框纸匾,匾长4.4米,宽1.3米。“正大光明”4个字书于正中,上款为“皇考世祖章皇帝御笔书正大光明……康熙五十七年吉诞恭跋”,旁边有“广运皇帝”印迹一方,下款为“皇曾祖世祖章皇帝御笔匾额……乾隆六十二年冬月恭跋”,旁边并印有一方“太上皇帝之宝”玺印。

匾额上的字体为行书,用笔结体肥厚丰满,其撇捺随意拖出,逸气横霄。正中的“正大光明”4个大字,结构苍秀,超越古今,为我国清代书法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匾额书法,匾额书写格式”的具体内容,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或收藏我们的网站,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