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在茫茫网海进入到我们的网站,今天有幸能与您分享关于弘一书法观,弘一体书法的有关知识,本文内容较多,还望您能耐心阅读,我们的知识点均来自于互联网的收集整理,不一定完全准确,希望您谨慎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就开始介绍弘一书法观,弘一体书法的相关知识点。

弘一书法观,弘一体书法

弘一书法观

弘一书法观是以弘一法师为代表的书法艺术观念和实践方法。弘一法师是现代著名的佛教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创的风格,成为了当代书法界的重要人物。

弘一书法观强调书法与心性的关系,认为书法是心性的外化。他主张书法应当注重内在的净化,通过心绪的沉静和专注,使笔墨与心灵合为一体。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深思和静心的感受,有着强烈的内在力量。

弘一书法观注重笔墨的运用,他追求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笔法,用最简洁的线条表达丰富的意境。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精神特点是平淡而有力、静谧而有韵味。他的作品给人以宁静、慈悲和力量的感受。

弘一书法观强调书法的修行,认为书法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他主张通过书写,使自己的心灵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对自然、对生命的思考和体悟,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弘一书法观倡导形式与内涵的统一,认为书法既要注重字形的工整美,又要注重意境的深沉美。他认为书法是一种以形式来表达内在精神的艺术形式,形与意相辅相成。他的书法作品既有规矩之美,又有自由之美,同时富有禅宗的韵味。

弘一书法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书法作品不仅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更给人以精神的净化和启迪。他的书法观在当代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弘一书法观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观念和实践方法,它以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为代表,强调内心的净化和修行,追求简约而有力的笔法,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它在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和修行的方式。

弘一书法观,弘一体书法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何评价弘一法师的字?我想简单说:名副其实!大宗师。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人喜欢就有人不欣赏,即使如佛陀在世时,也不是所有民众都欣赏和信服他。这就是现实。弘一法师在很多方面造诣非凡。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文学家、佛教界著名高僧大德。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弘一法师学贯中西、僧俗翘楚。为人善良悲悯,为僧智慧圆通、功德圆满。是世间少有的奇才。所以若论书法,那只是弘一大师的沧海一粟。我们欣赏弘一法师、学习弘一法师,才是更全面的对他的肯定。至于书法就如同买椟还珠里面的木椟,那珍珠是他的智慧和慈悲,才是我们更要关注和学习的。 言归正传,弘一法师的字,有几个特点,希望能给朋友一点启示,不论好与坏。一、有中西结合的特点,弘一法师擅长中西绘画。早期留学日本。二、有佛家特色,不刚自柔,圆润通达。三、清新淡雅。四、超脱了男、女性别的界限,无相有相之别。五、独树一帜,难于模仿,就如同李玉刚的演唱特色、梅兰芳先生的表演特色。难以模仿。六、字如其人,赵体字之所以欠风骨,就是人不被认同。倘若是岳飞开创赵体那又是一翻景象。字不过是人的附加品。 七、返璞归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要在世俗里成功,证明了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开创新的领域别人才更容易接纳,即使别人不理解,但是别人更愿意相信。因为人们相信大师。就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最后爱因斯坦说什么人们就信什么,这叫权威。毕加索开始是经典绘画,取得辉煌成就,所以当他抽象派画风出现的时候,人们也继续景仰,看不懂没关系,继续慢慢看,反正大师的画总是没错的!晨曦小荷的观点也许比较偏激,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给友友们一点思路。那晨曦就十分开心了。再次致敬弘一法师。弘一法师的字,出家前和出家后有较大差别。早年的李叔同,其书法受北碑的影响较大,点画锐利,饱满厚重,结体修长,抑扬顿挫。出家后的弘一,洗尽铅华,方笔弱化,线条圆润。至晚期时,结体更加简洁、圆触,线条多圆笔,无犷野之气,超脱尘世,不食人间烟火。弘一法师的字,非阅尽人间冷暖所不能书,他的字只可欣赏,我辈尘世间人,无法学习。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弘一大师的书法去掉了世俗的浮华、露出的是真性。这是一种境界,一种人生对生死悲欣交集的感悟,而且这种感悟常人难以企及!也是弘一大师对书法的禅意表露!身心脱落,无上清凉,一笔一划,浑然天成,是解脱菩提真意。以人书合一,精深幽微,质朴天真论,弘一大师中晚年书法,或可与《怀素小草千字文》相比。怀素狂僧,胸中激荡,笔下意气,酒后奔腾,极古今狂草之豪迈极致,变化极致,幽微极致,超然若神明,而至于老年,以小草著作,则洗净人间烟火之气,只留一片不激不励,不垢不净的至纯至善本意。此乃登岸舍筏,得鱼忘筌,以书证道,无我无他,无分辨,无妄想,无是非,无执着,上善若水也。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文人从心底里一生自觉或不自觉都在追求的极致境界。1、生大富大贵之家。2、有特好的家风,从小有特好教育(品种也有一方面)先天占了天时,3、知了、明了、圆了。(应时而生"圣人")4、他的金石才是一绝。5、胜过大干,白石。弘一法师是高僧!要看懂他的字就要先弄懂他的身份。在佛教里面,讲究一个“空”字。五蕴皆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在解释法师的字之前,我们可以拿一幅字来看一下 。这幅字大家看看是不是非常漂亮?浓淡粗细、避让穿插、字形潇洒自如!一看就是书法家的作品!这幅字可以看出来作者的功底非常深厚!写好这幅作品,作者参考了很多东西。比如形式、书风、线条、章法等等。问题来了!你有这么多思考在里面,你必然是心里有所顾虑!因为你要有意呈现一种美或者技巧!你要取悦于人!也就是你必然会心有杂念!那么我们再来看弘一法师的字!看来天真无邪、平淡无奇!就像一个刚刚会写字的小孩儿写的字一样,看不到高超的技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法师的大境界所致!法师抛弃了一切技巧,用一种纯粹的心态来书写。好与坏,美或丑,不设计,不取悦他人!他从一个书法高手转变为一代高僧!这里面最难就在于放下!放下执念!放下世俗!他告诉世人,他是高僧!不是书法家!曾有幸观摩了弘一法师作品真迹展。弘一法师的为人、境界、才华,都非我辈可学。都说字如其人,在弘一法师的书法中,完全体现了这一点,无棱无角、与世无争,其人文之美超越了书法艺术之美,让人惊叹。如何评价弘一大师的字?弘一大师云: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从而可以知其人心之要。书取精习练而用宏大,其书法作品脉络有三步,胎息、蜕变、羽化。俗间习北碑,秦砖汉瓦,钟鼎铭文,下达及魏晋唐宋书,中年脱俗入佛,其字大变,不拘一格,人书俱成。启功先生有诗咏道:“我敬李息翁,独行行最苦。秃笔作真书,淡静前无古。并世论英雄,谁堪踵其武”。是的他的先器识而后文艺,能够臻於化境,古云字如其人,弘一法师的书法淡远而持重,充满了佛理之气。正如法师对其书夫子自道式的评语:“朽人的字就是法”。以高标的操守升华了书法的真正内涵,实乃最高境界。法师的书法已非一个简单的“艺”字可以诠释了。作为俗人如何评价其艺之内含内蕴,仅从字形无法看出美,然在书形之内所包函大美是人的修养修炼,且恒生笃念之坚,成就了大器之完人,然经过了悲欣交集的人生过程。因此吾侪何能望及?何能论辟?只有一字,其书为“好”朴实无华之“好”,亦弘一大师之佛理,简单为妙,不可词藻之赘物,脱俗,可难矣!弃用笔之基础,求间架之奇怪;又弃字之筋骨以求虚弱之笔势、歪斜之点划。以曲折丑陋之形态,尽显无争之高义,舍尽沙门至刚至阳,然得佛家大慈大悲。——书法本身是追求美的艺术,不仅是高雅的理想,更要有美的形态。看书法作品就跟看人一样,你从他的外表能看出他很正义、善良,但正义善良的人就帅吗?看字应看其笔划、间架、字形、排列。综合这些因素,观赏字形之美,感受书者功力,并体会作品表达出的志趣。后期的弘一法师,实乃功力最深厚者,志趣最高洁者。但其字能传神达意,字形确实如虫蠕爬,跟好看不搭边。李叔同的字确实无可学之处。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人物,本身十分有才华。年轻时候,家境十分好,受过非常好的教育。当鹤立鸡群的时候,就会内心变得十分孤独,他人生开局的完美注定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本身并不是什么坏处。但是如果加上另外一个天才伴侣缺点那就很难说了,也就是这种人很难接受自己理想人生的一点点瑕疵。从而郁郁不欢。李叔同出家之后,其实并没有解决他内心的抑郁情怀。晚年他的内心越发的空无,那个时候的他写字不用取悦任何人,纯粹地为自己的内心而书。已经无所谓艺术性,只是一个修空的人,用最简单的笔画,最简化的写法。你完全可以从他的字感觉到他那时的呼吸。没有任何的跳动,更加没有任何的波澜起伏…

弘一体书法

一、弘一大师的书法,文文雅雅、一派雍容,那样的内容(多是经文)就该配那样的字。那不是华贵的庙堂气,不是寒俭的山林气,不是锋芒毕露的才子气,更没有伦父愚氓的痞子气。他写字多是行楷书,不讲究大小参差、错落有致,也不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牵绕连带。字的大小基本一致,而且笔划的粗细变化亦不大。这样的写法易成“算子”。

二、弘一大师的书法欣赏:扩展资料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叔同

弘一法师早期书法作品

弘一法师的作品有:

1、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2、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皱。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3、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4、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5、夜泊塘沽

杜宇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

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燐燐树影遮。

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6、感时

杜宇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敢望千秋。

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7、津门清明

一杯浊洒过清明,觞断樽前百感生。

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

8、赠津中同人

千秋功罪公评在,我本红羊劫外身。

自分聪明原有限,羞将事后论旁人。

9、归燕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

10、三宝歌

人天长夜,宇宙黮黯,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陀耶!昭朗万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续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弘一书法墨迹

弘一法师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非常珍贵,到底那珍贵的书法美在哪里,让我们一起阿莱欣赏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欣赏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图片1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图片2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图片3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图片4 学写书法怎么才能混出个名堂 每一个写字的人都想混出个名堂来,然后可以光宗耀祖,千古流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重名利双收!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字写得不错,却不大出名呢?哎!今天我偷偷告诉你个秘密,你可别告诉别人昂! 说白了,是你不知道书法的八大关系哈! 《月仪帖》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是章草名帖。《月仪帖》以十二月令制为尺牍,故称。但传至今日,该拓本已缺四至六月,计18页。《月仪贴》字数逾干,其书法法度森严,锋芒尖锐,骨力非凡。 一、天分与勤奋 书法是一门天分很高的艺术,有很强的遗传性。有的人先天手性好,会写字,其祖父、父亲擅长书法,他也从其祖父、父亲。天分高的的人练字,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悟出书法的真谛,书写起来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而天分不高的人练字,往往很难得书法真道,纵然努力,若不得法,也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事倍功半。天分不高的人若非常勤奋,虽不说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但还可以把字写好;而且随着用功的加深,对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天分”也会越来越高。天分高的人而不勤奋,那只会导致停滞不前,久而久之,他的书法天分也在慢慢地减低和削弱。只有将天分与勤奋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造就一代书法大家。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二、临帖与创作 任何人习书都要有个临帖的过程,而且要临帖不止,要贯穿习书的全过程。临帖要临名家、名碑、名帖,临帖的过程就是琢磨名家书写名碑名帖的技巧、方法和本质规律的过程,使自己在学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尽快地把前人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无论是“面临”还是“背临”,都要发掘所临碑帖的特点,并把这种特点融入到自己的运笔过程中,使之变成自己的手法。创作是把在临帖过程中所掌握的技巧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让情感、笔法、墨色、个性尽情喧泻在宣纸上。创作不是临帖,创作也不是信手而为的张扬,创作是一个将临帖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的、正确的笔法与书家自己固有个性中的优美特质进行有机融合的书写过程。只展现临帖中所形成的笔法,这不叫创作;完全抛开通过临帖所学到的东西,让自己的手性赤裸裸的展现,这也不是创作。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的百科全书。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 三、修养与读书 从古代的角度来讲,读书和写字是不可分割的,就根本不存在学习书法是否要读书的问题。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书法的实用功能几乎消退了,转入了“纯艺术”,这就引出了这个读书的话题。一般而言,要学好书法,必须要好好读书,读好书。没有很好的文化知识修养,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呢?关于书法与读书的关系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学好书法,主要在于做好书法的基础功夫和技法技巧的锤炼,不一定要读好多书。理由是很多大学问家也并不擅长书法,甚至字写得很糟糕。而一些并不怎么读书的人,反而书法出类拔萃;另一种说法认为,学习书法不仅要练好书内功,更需要加强书外功,要多读书。理由是古代的书法家几乎都是具有深厚学养的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我本人比较认同后者,因为那些书法水平不太好的学者,他们往往志不在于书法,而在于学问。他们疏于书内功的研练,因此书法写的差强人意实属正常。而作为有志于书法的人,就不能以此作为托词,疏于读书。你书内功再好,也还只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将来到一定程度,要实现质的飞跃,要“由技进道”,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大学问家不一定会是优秀的书法家,但不具备较好的学问修养,绝对不会成为优秀的书法家。通观书史,从二王、颜柳欧赵到苏黄米蔡等等书法大家,哪个不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 平复帖,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口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识口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 口称之夏 口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四、见识与游历 学习书法一方面也需要深居简出,下苦功夫,但另一方面还要争取广于游历,以增加见识,丰富生活阅历。即使是像怀素那样的大书法家,也要“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明公”。但怀素的前提是有过在“绿天庵”退笔如山的艰苦磨炼。在游历的过程当中,揽胜于名山大川、探访于人文景观,问道于高人胜士,挥洒于故友新朋。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往往灵机勃发,蠢蠢欲动。古来文人墨客不仅注重“读万卷书”,也注重“行万里路”,胸中有灵府丘壑,下笔则“似得江山之助”。何况在游历当中,还可以拜访名师,结识同道,取他人之长补自家之短,何乐而不为也?作为书法人,你一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孤陋寡闻,闭门造车,势必是行不通的。所谓“川人不出蜀,难成大器”,即言此也。齐白石一生若是久居老家湘潭,估计也是不会有今日之大名声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此中深意,可细思之。 此帖为行草墨迹(响拓本)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藏日本皇宫。此帖早在唐时就传入日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丧乱帖》八行,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摹于一纸。上有梁徐僧权、姚怀珍签押和日本恒武天王延历(782~805)年号三郎。此三帖内容均为书简,摹填精良。《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用笔结字与《兰亭序》比较,略带古意,有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所以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 五、表现与宣传 说到宣传,这无疑是一个极其微妙而又复杂的问题。古人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又说:“君子藏器守拙”,理固当然。但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做机械的理解,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古今任何一个名人,他在未成就大名之前,都无一例外地注重自身必要的宣传。就拿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来说,他游说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目的就是为世人所广知、熟识和认可。他开办私塾,授徒讲学,以致“门徒三千,贤人七十二”,所为者何?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宣传自己,树立形象,扩大影响以成就自己进而播惠天下也。实现不了自己,也就不具备号召力和影响力,从而无法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在任何时代,宣传力度的大小也都决定着一个书法家社会知名度的高低,这也就无怪乎狂僧怀素要“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在其表兄、诗人钱起的带领和引荐下在京城长安于达官显贵面前频频进行书法表演了。王羲之13岁时,曾去拜谒过周觊,觊身居高位,惜贤若渴。当时文人学士倘能得其一言之誉者,往往如膺荐命,因此视之为“龙门”,趋之若鹜。王羲之拜见时,恰好举行盛宴,高朋满座。周觊对羲之才艺甚为看重,“察而异之”。大家还没有动筷子,周觊竟然先割最使人垂涎的牛心让王羲之吃,一时四座皆惊,对其刮目相看,自此羲之名声不胫而走,遐迩皆知。王羲之、怀素的成名经历尚且如此,何况当今之人乎?但对于那种不顾事实、胡吹乱捧的歪风邪气,应该是要坚决抵制,不屑为之的。 《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为晋王献之书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六、参展与获奖 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微妙而敏感的,由于大家早已熟知的缘故,即当今展览既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打击和挫败一个人,展览具有两面性,像一把“双刃剑”,再加之很多复杂因素,往往使很多人对其欲进不得欲罢不能。客观地讲,在市场经济和展览文化背景之下,你无视展览的存在和它的实际功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关键在于你如何理解和对待。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书法人从展览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叱咤风云的书坛人物时,你是跃跃欲试。但你在屡试不爽、屡投不中时又会产生许多迷惘和困惑。其实更多的人被展览拒之门外,这是特定的游戏规则之下的必然结果。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灰心丧志,怨天尤人,还是要多从自身寻找原因。或者是自身功力不足?或者是作品风格不明显?或者是作品存在其他问题?或者是运气不佳?等等等等,都可以仔细想想,深加分析,但就是不能气馁、怀疑和放弃自己的追求。总之要明白一个最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参加展览只是走向成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或曰门径,但它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和门径。要因势利导,灵活运用。这条路走不通,可以想想别的路,一样可以成就自己的书名啊!不走国展之路而效果良好者屡见不鲜,何故吊死于一棵树上耶……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七、作品与市场 在当下作品最终能否走向市场似乎早已是书法家是否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和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人花费十几年数十年甚至毕生精力在书法研究上面,首先面临的是能否解决好自己的生活问题。无论从事什么,物质条件是根本基础,生存的需要是第一需要,这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对于没有稳定的工资和其他收入的书法人来说,这个问题就是极其重要的。即使是那些生活优裕的人,也同样要力求把自己的作品打入市场,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这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市场规律不等于艺术规律,书法家面对市场,要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运作能力。什么阶段需要目光瞄准低端市场,什么阶段需要瞄准高端市场,这都因人因时而异,不可盲目攀比,整齐划一。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往往是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之境。一般而言,靠书法吃饭真的好难,但“世之所贵,必贵其难”,正因为难,所以才要提倡大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具备一种灵活变通的处世能力。或者课徒,或者开画廊,或者卖字,或者兼作其他,或者……总之要懂得灵活机变,不至于使自己身处死胡同,喊天不应叫地不灵。 《楼兰文书残纸》,新疆罗布泊古楼兰古城在历史上的情况,我国史籍《史记》、《汉书》不绝于书,但是自东汉以后就缺乏记载,目前所能借助的研究资料,主要是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发掘楼兰城址及其以后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等在楼兰获得的大批资料,其中主要是魏晋时期的木简残纸文书资料。 八、人际与社交 这是一条很突出的问题,很多人自身书法水准不错,但就是缺乏建立广泛而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除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妻子儿女街坊邻居之外,还要和老师、同学、领导、同事、朋友打交道。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关键是你能否不断地建立和处理以及保持以及发展好这些方方面面的关系。我们说没有敌人的人是庸人,而缺乏朋友的人就更是庸人。你在学习生活当中,你要请教老师,得到名师的指点,如何和老师搞好关系就极为重要。你要和朋友合作共事,你就必须处理好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你要善于整合各种人脉资源,以便发展自己。你要单打独斗,一意孤行,估计是要四面碰壁,八方受阻的,除非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鬼怪。况且即就是神仙鬼怪也会讲究“神际”和“鬼际”关系,人有“人道”,神有“神道”,鬼有“鬼道”,处境不同,理固一也!我们读四大名著,那人间万象和神情鬼态,当可有所启发也。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一个篱笆三个桩,多个朋友多条路,千万不要在有意无意之中把自己孤立起来。 全称《高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出土。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刻,隶书。纵612厘米,横185厘米,44行,行41字。在吉林省集安县。为六米多高的巨碑。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方整纯厚,气静神凝,遒古朴茂,属笔势宽绰高美一宗。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故此碑名冠古今。

弘一无上清凉书法欣赏

无上清凉,是佛的境界。

“清凉”在佛教中是“尸罗”十意之一。尸罗是梵语,意译为“戒”,包括多层含义,其中很重要的一层就是清凉。因为身、口、意三业所引燃的欲火、怒火、无明火,能将修行者的五脏六腑焚作一团,只有戒可止息热恼,故称清凉。

当一个人修心到最高境界,便会身心俱忘,达到清凉之境,了无尘埃。

弘一法师曾创作了这么一首《清凉》歌:“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这首歌通过月、风、水三种自然之物,进一步阐述了“清凉”的意境。

清凉月,取的是《华严经》中“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句,以心地光明来表现这种乐呵、无我的境界。

清凉风,取的是《大日经》中“譬如风界除一切尘”句,说风能涤除一切烦恼,使万物和谐。

清凉水,取的是《智度论》中“人大热闹,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歌词用清水一渠,涤荡污秽,表达了身心无垢的轻松与快乐。

最后一句“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的意思是说,世事无常,但如果能达到无我的境地,明白了无常的道理,便可以接受真常,享受无上清凉。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对于“清凉”的释意——爽快。

弘一书法观,弘一体书法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