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风书法,唐风书法,老铁们想知道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吗,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我们的小编一起看看吧。
梁风书法,唐风书法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家众多。梁风书法和唐风书法是两个代表性的风格。梁风书法又称柳体,是梁武帝萧衍所创,唐风书法则是盛唐时期兴起的一种书法风格。
梁风书法以流畅、洒脱为特点,擅长运笔灵动,线条饱满。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柳体书法极具个人风格和艺术魅力。梁风书法结构丰满,笔画间有很大的连贯性,给人以舒畅愉快的感觉。它注重笔画的流动性和变化,注重意境的表达。梁风书法在笔画的运用上非常灵活,轻重得当,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唐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期,唐风书法以秀丽、清丽为特点,擅长用笔工整,布局严谨。唐风书法在笔画上更加稳健,注重笔画的工整和规范。唐朝书法家们以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品格高雅,气势宏伟。唐风书法崇尚规矩、秩序,追求形象的完美,将文字书写得宛若画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梁风书法和唐风书法都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梁风书法注重个性表达,讲究笔墨的随意流畅,给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很高的艺术创作空间。唐风书法则追求准确规整,注重笔画的结构和平衡,对于后世传承和学习书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梁风书法和唐风书法都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梁风书法以其流畅灵动、洒脱自由的风格,唐风书法以其秀丽清丽、工整规范的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的博大精深。它们是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两颗明珠,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也为我们赏析和欣赏书法艺术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梁风书法,唐风书法
梁鸿:东汉诗人,成语举案齐眉故事原型梁鹄:东汉书法家梁冀:东汉大将军,外戚梁令瓒:唐朝画家,天文仪器制造家。与一行共同设计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梁红玉:南宋女将梁灏:北宋状元。子梁固亦为状元。史称宋朝“父子状元”梁固:北宋状元梁楷:南宋画家,以减笔人物著称梁储:明朝,礼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梁赞:晚清著名武术家,人称咏春拳王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清末戊戌变法领袖现代名人梁漱溟: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现代新儒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文道:香港作家梁芷珊:香港作家梁小斌:现代诗人梁望峰:香港作家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家梁思永: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梁恩佐:美国华人物理学家梁小民:经济学家梁启智:香港大学地理学系及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学系兼任讲师梁帼馨(狄娜):中国企业家梁智鸿:香港名医,有“金刀梁”之称。梁志坚:新界东区议员,新世界发展及其集团成员董事。梁文韬:香港食家、元朗大荣华酒楼董事总经理。梁中泽:中国企业家,梁氏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坐拥100亿美金资产梁姓的来源一:出自嬴姓,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 梁国亡于秦国,其后有梁氏。二: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于秦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三: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于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
梁巘书法
(据考证,约在1710-1790年)。梁巘是清代中叶颇具影响的知名书家,书法博涉诸家,而以工李北海(李邕)书闻名大江南北。杨守敬《学书迩言》中曾评云:“梁山舟(同书)领袖东南,梁闻山昌明北学,当时有南北二梁之目,诚为双壁。”①
据《亳州志》记载,梁 巘四岁能诵《毛诗》,十二岁读完经、史,弱冠时随兄梁峰就读于金陵(南京)“钟山书院”,业师陈师古。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五十多岁时再赴京师赶考,仍不第。遂寄寓京城以卖字为生,偶遇精于书法的成亲王永王皇(乾隆皇帝第十一子),赞其:“执笔好,入门正”。后被永王皇 举荐给乾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已经53岁的梁 巘被乾隆,敕授为文林郎壬午科举人,同进士出身,在卤咸 安宫任教习,不久即放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巴东是个贫脊的山区小县,人口少,财力维艰。梁巘在巴东任知县九年,因为人耿介,不善缝迎,未能升迁。后以母亲年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辞职回到家乡亳州。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张佩芳到寿州任知州,亲自到亳州延请梁巘出任寿州“循理书院”山长(院长),此时,梁巘已经六十五岁。
梁巘在寿州主持循理书院长达十数年,其论书笔记《闻山评书帖》、《承晋斋积闻录》等均是在寿州讲学期间整理而成。在寿州的十余年中,他除了向门生弟子讲授经史之外,还向他们传授书法技法与学书旨要。他在《承晋斋积闻录·执笔论》中说:“吾课循理书院十余年矣,忆初至时,以执笔之法授人,无不谓为古人执笔不必尽如是,且诬以为欺人,及今得吾执法而字学长进者有数人,而人始息其讥而信之矣。”②由此可见,他在讲学期间有意带了一批书法弟子,并把他一生的学书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这对寿州地区后来习书之风大盛并成为江淮地区有名的“书法之乡”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青年书家邓石如(1743-1805年)继承父业到寿州设馆教书。他此行到寿州一方面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另一方面是仰慕梁巘的书法及为人,希望能在寿州结识梁巘,拜梁为师。当时梁巘已名闻大江南北,邓石如尚是初出茅庐的一介寒士。无论从年龄、资历、学养各个方面,梁巘都堪当邓石如的老师,但梁巘看了邓石如为循理书院诸生刻的印章和用小篆写的扇面后,十分欣赏邓石如的天赋,赞道:“此子未谙古法耳,其笔势浑鸷,余所不能;充其才力,可以凌轹数百年之巨公矣。”梁巘以伯乐的眼光,认定邓石如将来能成大器,如果纳邓石如为弟子,反而会束缚邓以后的发展,因此不让邓对他执弟子礼,而是以朋友、知音的身份对邓石如的学书与治印给予启发、指导和帮助,一方面为其指点迷津,鼓励邓深入精进,后来又亲自写信把邓石如介绍给他在金陵的好友梅文穆,为邓石如在艺事上的深造和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梁巘生长于碑帖代谢之际,是最早提倡取法周秦汉魏的书家之一,其书法实践与书学思想对清代中叶碑学书风的兴起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在书学上,他虽然不像后来的包世臣、康有为那样大张旗鼓地崇碑抑帖,但对碑和帖都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其论书笔记《古今法帖论》中,他对周代的金文、汉魏的碑刻都给予极高的评价,③开清代碑学研究之先声。这在馆阁体流行的清代中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民国时期知名书家张树候先生在《淮南耆旧小传》中对梁巘的生平与书艺曾作过如下评论:“自元明以来,书家崇尚阁帖,讲碑者少焉,梁先生当碑帖代谢之际,曾著一书,论汉魏六朝各碑版,并略论摹写先后之宜,顾虽考究及之。至于临摹,则谦逊未遑也。惟规模李北海,然不为所囿,风神韵味。如碧梧翠竹,清和宜人,所书以行草为胜,大楷次之,意在传世。……致仕后,主吾寿书院讲席最久,以故石刻墨迹,至今吾寿为多。”④这里,张树候所说的“尝著一书”,指的是梁巘在寿州讲学期间所撰写的《承晋斋积闻录》。此书民国三年曾由安徽省官纸印刷局出版发行,并有手抄本流传于民间。198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在整理出版《中国书学丛书》时,对该书进行了点校再版,全书共分《古今法帖论》、《名人书法论》、《自书论跋》、《执笔论》、《学书论》、《砚论》、《印章论》、《杂论》等八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记述了他对书学各个方面的体悟和认识,其中有许多见解发前人所未发,论述十分详实和精审。如在《学书论》中提出:“学书如究经,先宜博涉,而后返约”,“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⑤这些观点对当时及后来的书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梁巘一生,书碑较多。他在寿州循理书院讲学时间最久,留传下来的碑刻墨迹也最多。梁巘在《自书论跋》中曾记述他为亳州、寿州、泗州、江宁、扬州、宣州、安庆、桐城、苏州、徐州等地书写碑版53种。在他的家乡亳州只有8种,而在寿州的碑版书却有17种之多,居各处碑版数之冠。他在《自书论跋》中曾说:“吾所书诸碑,以寿州《报恩寺》为最,《孙氏乐输记》次之。《乐输记》古厚结实,冠诸碑之上。”⑥这说明他在寿州地区留下的碑刻书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多是精品。从我们搜集的情况来看,梁山献所书碑刻书法有据可查的有六十二块,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亳州七块:汤陵碑、卤咸平寺碑、书院碑、江公救灾碑、都困李公德政碑、刘公墓志铭碑、贝叶经记碑。
寿州十五块:循理书院碑、八蜡庙碑、先农坛碑、真武庙碑、白龙潭龙王庙碑、刘黄二公祠碑、奎星楼碑、城土皇 庙碑、孙氏乐输记碑、报恩寺碑、赵松雪七字跋、阴骘文碑、裕备仓记碑、太上感应篇碑。
凤阳五块:城隍碑、阴骘文碑、鼓楼碑、宜楼记碑、严公血石碑。
泗州四块:泗州治碑、玻璃泉碑、释迦寺碑、义姑祠碑。
江宁三块:表忠祠碑、八祠之约碑、方氏节孝碑。
扬州三块:康山碑、史阁部碑、张观察唱和诗碑。
安庆九块:巡抚题名碑、喜雨碑、爽襟楼碑、阁抚台祖星海公墓志铭碑、阁抚台父墓志铭碑、阁抚台传碑、大观亭记碑、玉溪诗刻、关帝庙碑。
当涂二块:卞孺人墓碑、重修当涂县学校碑。
山东峄县二块:汉丞相乐安侯记碑、十里泉唱和诗碑。
苏州一块:苏州府题名碑。
婺原一块:王氏碑。
桐城一块:捐科举盘弗碑。
徐州一块:杨公诰封碑。
宁国一块:重修北楼记碑。
歙县一块:鲍君家传碑。
武进一块:钱孺人传碑。
阜阳一块:侯选丹徒县训导王公墓志铭。
山西大同二块:钦定功臣列传碑、重庆总兵任勇烈公传碑。
上述碑刻大部分是在寿州讲学期间所书,从地域分布来看,也是以寿州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书碑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书刻之精,在清代中叶堪称首屈一指,从中可以看出梁巘书法在清代中叶所享有的声誉。裴景福在《承晋斋积闻录》裴印本序中说:“自董香光后,虽以诸城(刘镛)之圣,挥毫落补考褚,尚偶以姿媚媚人,惟先生(梁巘)与张文敏(张照)不愧书家朴学,读是录当益信矣。”梁巘所处的时代,正是“朴学”思潮兴盛的时代。裴序将梁巘书法比作“书家朴学”,十分恰切。也使我们看出,梁巘的书法实践及清中叶对碑刻书法的重视与朴学的兴盛是不无关联的。
梁景堂书法
第三届安徽书法大展获奖、入展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一等奖(5人)
王 涛 石海松 季 永 苗太林 薛根元二等奖(10人)
周继中 任 娟 王世星 陈道林 范士华 朱子玉 李冰林 杜鹏飞 李利军 卢红星三等奖(15人)
史文涛 马端兵 彭军见 范振海 叶 靖 徐世庆 赵广曙 苏海东 刘 锐 李 燕 朱子敬 郑鹏程 施桂红 李 彬 张兵民安庆市(12人)
华历进 许贻旺 王东徽 何小燕 毕大莉 朱氤鹏 叶核成 葛良胜 张胜奇 余龙生 李 飞 杨尚森省外安徽籍(7人)
邵玉祥 李世水 崔 鹏 郑海松 张 宁 王建业 于立松池州市(2人)
吴振兴 左正华马鞍山市(12)
王 飞 唐平甲 王名胜 张太明 乔延雯 金 勇 戴 瑞 邓大强 方恒仑 耿君豪 兰业锋 徐 剑滁州市(32人)
邓 宏 常道江 戴 武 王伯阳 赵发龙 孙运汇 罗传厚 鲁帮琼 程德宁 黄 利 徐潮江 杨 峰 董泽武 许庆国 田春林 许正波 裴家瑞 曹平男 方 洪 张 勇 金兴民 梁传宝 李明成 夏继德 槽丰华 熊海南 郭建军 尹永林 许文生 徐宏勤 徐士彬 常道淮 六安市(7人)
于林森 胡仁球 朱南芳 史秀前 李道春 文耀辉 汪南兵淮南市(18人)
许向阳 李安华 张 雷 姚 琪 王 雅 蒋 奎 何 芳 任安全 马凤光 朱文军 王怀举 李多虎 文安发 张 林 朱国好 李家铭 李 静 李树丞蚌埠市(13人)
徐海瑞 杨 俊 张新宇 单 峰 张会银 史 敏 邱 红 杨 涛 陈 锋 胡海利 王 涛 陈金钊 高 鹏铜陵市(8人)
姚时进 杨龙培 谭 巍 丁文你 缪 怡 周 馨 刘忠义 宋振州黄山市(4人)
王立场 胡忠义 沈学文 周流俊宣城市(14人)
杨建军 黄朝江 陈素萍 景明胜 孙光林 唐 炜 程天光 甘恢明 殷海书 熊 毅 李 庭 周晓美 蒋兴华 程玉隆芜湖市(7人)
王 宏 任科峰 田 俊 吴 楚 徐茂生 钱文柱 汪国金合肥市(43)
张 勇 方 辉 胡令旭 贺铁牛 王 镪 刘云鹏 严春秀 蔡登高 翟建彪 王成林 陈敏权 徐宏静 陈 强 杨文浏 江健龙 陈昌胜 邵 鑫 王 静 徐玉青 张 嵩 荀鹰松 岳世清 吴劲松 岳 曲 谢康雷 刘 敏 何 昊 吴文平 孙应忠 郭洪海 张纯石 许文俊 周龙九 蒋一鹏 洪立新 沈华峰 廖胜明 汪胜鸿 谢道佑 张业建 陈 智 郭刚举 王为良亳州市(14人)
楚珍珍 苏 奎 崔明贵 魏本永 李梦凡 任 峰 王廷才 吴青松 王振华 管成庆 韩援朝 靳灿堂 梁景堂 李 哲淮北市(12人)
王广辉 晁亚洲 管宇杰 屈华忠 李 海 姚志军 王继春 陈体军 高登月 隋 坤 陈 鑫 李建设省直(19人)
李光发 丁 先 王 进 贾佑宏 葛获苓 黄传峰 晋之华 温 祥 潘伟城 鲁 地 刘 才 张亚渠 肖宁波 李延宝 陈 萍 潘 军 胡建瑜 陈鸿海 孙 进宿州市(30人)
郭 峰 刘朝为 张 照 李 佳 唐 亮 董守利 贾同宇 马一恒 黄姝君 李 佳 王 永 王 锰 刘雪庆 刘 猛 杨继乾 庞夫玉 刘邦景 周新成 周丽亚 刘德峰 张光旭 陈光辉 黄 铮 邵 晨 沈维祥 尹凡嘉 冯 杰 黄 奇 马 峰 李胜春阜阳市(48人)
李天贺 段振祥 李 峰 董磊 郭 晖 侯玉林 王有志 丁 锐 张士虎 戒常辉 王永辉 李 挺 刘建华 周振国 肖鹏飞 周 鑫 侯仁明 王振华 卢 火 李 龙 任 峰 汤干贤 韩 萍 赵子佩 王 盛 周 丽 郭敬丹 谷腾飞 马 腾 殷晓山 刘耀华 胡继江 刘 广 来永岐 杨少华 徐 明 王建涛 董忠美 朱 辉 崔中保 陈 凯 张 青 韩玉美 荣 振 邹富秋 刘维远 徐华刚 张华东
梁军书法
石松 陈龙 丁文德 薛小虎 罗小平 白建民 董义超 刘建武 梁军 种洁康
宋初渭南书法最风流 渭南王文超 1627446620 宋初著名书法家王著 王文超 王著,字知微,原籍京兆尹渭南县。他的祖父王贲从唐僖宗年间从陕西入蜀定居。
唐风书法
意思:就是大唐文化,古色古香影响深远……
一段历史创造了一种文化,而文化又延续和突显了那一段历史。繁盛的历史必然迸发出多彩而丰富的文化,正如唐文化的绚丽与华贵。 当你触摸到美艳的“唐三彩”瓷器时,当你穿上大气福韵的唐装时,当你踏上神秘的丝绸之路时,你不得不钦佩和赞叹唐朝人们的智慧和胸襟
唐朝的文化的魅力或许源于她内容的无比丰富和新奇:
一、科学技术
(一)雕版印刷术
1、简介: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印刷术是雕板印刷,大约在7世纪中期,已经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纪80年代,有了作 为商人纳税凭据用的“印纸”出现。
(二)天文学
1、简介: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河南南乐)人。724年(开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时的一位工程技术专家梁令瓒和工匠们一起,创造了一架黄道游仪,用来观测日、月的位置和运动情况。一行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2、成就:1)一行还倡议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测量北极高度和冬夏至日和春秋分日的日影长度,并设计了一种叫做复矩图的仪器,用来测量北极高度。这种用科学方法实测子午线的工作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2)一行从725年开始修制新历,到727年(开元十五年)完成,取名《大衍历》。这部历法系统周密,结构合理,比较符合天文实际,是当时的先进历法。
二、文学
(一)主要形式:诗歌
在唐朝文学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是诗歌。清人所编的《全唐诗》,收集了唐朝2200多个诗人的48900多首诗,其数量之众多,内容之丰富,风格流派之多样,远远超出了过去任何一个朝代。
(二)主要诗人
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原籍成纪(甘肃秦安)人,生于碎叶,幼年随父迁居四川。
他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一位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力丰富,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极深,被称为“诗仙”。其描写美好大自然的众多诗篇,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长久为后人传诵。
2、“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
杜诗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炼,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他写了《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描述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残暴。因而有“诗史”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4、“田园山水”派:王维、孟浩然等——优美恬静
5、“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悲壮豪迈
三、艺术
(一)雕塑
1、简介:唐朝的雕塑艺术,以石雕和泥塑最为多彩。
2、主要作品:
1)洛阳龙门、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中,有许多唐代的石雕造像,或造型雄伟,或刻划细腻,都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四川乐山的石雕大佛坐像,高71米,雄伟自然,是中国最大的石佛像。
3)乾陵和顺陵前的巨大雕刻群都极为壮观、精美,也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4)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宝库。现存的492个洞窟中,唐窟达213个,几乎占了总数的一半。其中的立体泥塑佛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放射出健美的光彩。它们常常与壁画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雕塑艺人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二)绘画
1、简介: 唐朝绘画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题材内容、绘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2、1)初唐: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和贵族人物画为主。名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等,现存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就是阎立本的杰作。
2)盛唐以后: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
a.吴道玄有“画圣”之称,现存的《送子天王图》,据说就是他的作品。
b.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画金碧山水著名,设色绚丽,描绘工细,是山水画北派之祖。
c. 诗人王维首创水墨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精炼、淡雅,富有诗意,为山水画南派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3、此外唐朝还有许多长于画花鸟禽兽的画家。
(三)书法
唐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1、初唐的楷书潇洒飘逸,端严遒劲,继承了南朝二王书体的风格。
2、唐中期,颜真卿把篆、隶、行、楷四种笔法结合起来,创造了方正敦厚、沉着雄浑的新书体,称为颜体,对后世影响极大。
3、 唐后期的名书法家柳公权以楷书见长,他融化诸家笔法,自成一体,世称柳体。
四、经学
简介:唐代时期,科举都要考试儒家经典,因而推动了经学的发展。其经学发展的突出表现有:考订经文。唐太宗以儒经“文字多讹谬 ”,不利于学生学习,令颜师古考订《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和《左传》等五经经文。颜师古多所订正,撰成《五经定本》,后颁布全国,成了官定的统一课本。837年,在郑覃的建议下,唐政府又刻成了著名的《开成石经》。
五、史学
(一)纪传体史书
唐朝以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从此,作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的编修工作,完全操于封建政府之手。
(二)《通典》
《通典》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此书不仅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为后来的典章制度分类专史开创了先例。 悠悠历史长河淹没了多少朝朝代代,又托浮起多少英雄儿女。而唐朝所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芒在于她悠久起伏的历史故事,更在于唐文化给予后人的震撼和灵感。唐文化的美在于她艺术上的瑰丽色彩,优美线条,在于她精神品质上的立新和不断追求,更在于她流芳百世的语言——诗歌。
END,关于“梁风书法,唐风书法”的具体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